第34章 兩年
李清河兩人也不再打擾李清泉,回到了各自的小院,也開始認(rèn)真的記憶了起來。</br> 現(xiàn)在是初十,距離十五有五天時間,足夠李清泉記下第一冊第一部了。</br> 雖然不可能全部理解,但是十五聽講的時候,也容易點。</br> 雖然只要他讀完遍就可以理解了,但是和講師的關(guān)系也要打好,畢竟講師很有可能會是道官。</br> 若是不能給道官留下好印象,就算能考上道官,也有可能會被針對。</br> 九品道官剛剛修道,若是被安排在一個安全的地方還好,可要是被安排在危險的地方,那絕對九死一生。</br> 五天時間以后,李清泉看了看自己的金手指,微微嘆息道:“太慢了啊,希望能再快點?!?lt;/br> 宿主:李清泉</br> 道行:0</br> 進度:基礎(chǔ)道經(jīng)第一冊第一部(152/)</br> 相當(dāng)于每天三十遍,總共五天時間,正好一百五十多遍。</br> 他的速度在慢慢的加快,從剛開始的十幾次增加到了現(xiàn)在的四五十次。</br> 相信再過一段時間,每天讀百遍不是問題。</br> 五月十五,李清泉三人來到了他們所在的講堂,比講師提前了不少。</br> 不止他們,其他人也比講師早了很多。</br> 不多時,那個藏經(jīng)閣的中年走了進來,笑吟吟的說道:“今天這堂課,就由我給大家上了,希望大家認(rèn)真聽課?!?lt;/br> 李清泉一陣疑惑,這人到底怎么回事?是萬能的嗎?怎么哪里都有他的身影?</br> 不過他也只是心里嘀咕,可不敢說出來,誰知道這中年是不是道官。</br> 中年人一身灰色道袍,看上去沒有絲毫的氣勢,但是李清泉知道,很多修為高深的強者都會返璞歸真的。</br> 這個中年很有可能是道官,因此不能放棄。</br> 中年沒有理會眾多秀才,不斷的說著道家術(shù)語,李清泉等人認(rèn)真的聽著。</br> 其實中年說的很雜亂,若不是李清泉雖然沒有書讀萬遍,題意自現(xiàn),但是也記了下來。</br> 有了可以對照的東西,中年說的各種術(shù)語李清泉都完完整整的記錄了下來。</br> 兩個時辰后,中年停了下來,說道:“今天就到這里了,你們都退下吧。”</br> 說完,他的目光看了眼李清泉,眼神中閃過一抹贊許之色,而后走出了講堂。</br> 李清泉自然看到了中年的目光,眼神中精光微微閃動,恐怕這中年就是道官。</br> “有點意思,沒想到剛剛進入道院就認(rèn)識了道官,這一屆的學(xué)子有福了,以后的前程無可限量啊。”</br> 這只是李清泉心中所想,就算中年道人盯著他,也無法得知。</br> 否則的話,中年道官絕對會為此而震驚。</br> 講課完畢,李清泉三人回到小院,看著迷茫的李清河兩人,他就知道兩人完全沒有聽懂。</br> 他看了看自己的金手指,嘴角浮現(xiàn)出一抹笑容。</br> 宿主:李清泉</br> 道行:0</br> 進度:基礎(chǔ)道經(jīng)第一冊第一部(652/)</br> 沒想到只是聽了一次講課,他的進度就提升了五百,要是多聽幾次講課,那豈不是就可以圓滿了?</br> 想到這里,李清泉搖了搖頭,怎么可能有那么好的事,一年也就二十四次聽道。</br> 按照每次五百的進度,他只能完全領(lǐng)悟了這第一冊第一部,五年才領(lǐng)悟五部,不劃算。</br> 希望不能放在講堂上,還需要自己努力才行。</br> 在沒有完全領(lǐng)悟道經(jīng)第一冊第一部前,李清泉不準(zhǔn)備給李清河兩人講解。</br> 因為這個時候他也是一知半解,更別說給李清河兩人講解了。</br> 接下來的日子里,李清泉在不斷的閱讀著道經(jīng),不敢有絲毫的松懈。</br> 十月很快就到來了,今年考道官的學(xué)子也進入了考場,而考場正在道院中。</br> 看到道官降臨,李清泉等人紛紛進入了自己的小院,不敢出來。</br> 直到兩天后,所有的學(xué)子都走出了考場。</br> 他們前腳出來,成績后腳就出來了。</br> 看著鸞鳥報喜的盛大場景,李清泉更加用心的讀道經(jīng)了。</br> 因為每次全國道試第一名,會直接分配正八品道官,前三會分配從八品道官。</br> 得知這個消息后,所有準(zhǔn)備考道官的秀才紛紛努力了起來。</br> 當(dāng)然了,他們只能學(xué)習(xí)道經(jīng),并不能刷題,因為每年考道官的題目都不會公開。</br> 這讓很多人把更多的時間投入了道經(jīng)中,爭分奪秒的領(lǐng)悟著道經(jīng)。</br> ……</br> 兩年時間一晃而過,李清泉已經(jīng)十三歲了,道院里也多了個小家伙,那就是已經(jīng)九歲的李清龍。</br> 去年五月份,這小家伙也考上了秀才,進入了道院。</br> 趙連山在秋闈中,也以中間的名次考上了舉人。</br> 趙連山成了舉人,這讓李老三家聲望大增,趙家村那邊也得瑟起來了。</br> 不過趙連山依舊在李家村教書,可他是舉人老爺了,總不能事事親為吧。</br> 于是,李家村又請來了兩個秀才做教書先生。</br> 兩年時間,李家村越來越富裕了,家家戶戶都住上了青磚瓦房,每家都有余錢。</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