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遼東亂(六)第三更,感謝盟主青豆111飄紅
,最快更新悍戚 !
原本,劉闖想等廣鹿島鹽場開工之后,再出訪夫余國。可現(xiàn)在看來,出使夫余國已刻不容緩……公孫康如今的情況,就如同那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蟲。他心里還存著希望,希望能夠奪回遼東。而公孫康的希望,無非是樂浪和高句麗作為根本。打占蟬賊和長岑賊,說穿了就是對樂浪用兵。如果風(fēng)馳和黎大隱兩支海賊被擊敗,也就等同于斬斷了公孫康在樂浪的實力。自當(dāng)年高句麗王伯固襲擊樂浪后,樂浪已多年沒有設(shè)立太守,多為當(dāng)?shù)睾缽娝芽兀缫槐P散沙。公孫度在的時候,樂浪郡倒是服服帖帖。如今公孫度已成為劉闖階下之囚,樂浪那些豪強是否還會聽從公孫氏的命令,也就無法確定。只不過,占蟬賊黎大隱和長岑賊風(fēng)馳,盤踞樂浪多年,淫威甚重。如果他二人被擊敗,整個樂浪也就徹底失去控制。那些地方豪強,又怎可能在聽命公孫康?所以,諸葛亮的計策恰好擊中了公孫康的軟肋。以甘寧之能,對付兩支海賊,想必問題不會很大……更不要說還有司馬懿在沓氏,兩支海賊又豈能討得便宜?劉闖不擔(dān)心甘寧,更在意夫余國。他要盡快解決夫余國的問題,只要夫余國表明了立場,到時候高句麗人,便獨木難支。++++++++++++++++++++++++++++++++++++++++++天,亮了。夏侯蘭前來復(fù)命,馬訾水金行被他一網(wǎng)打盡。從金行里抄沒出來的書信和記錄來看,這個金行是高句麗王子伊夷模與公孫康秘密開設(shè)的一家金行,專門向高句麗販賣鐵器。而高句麗則通過這家金行。將高句麗特產(chǎn)賣到中原,以換取更多的財貨。此外,夏侯蘭還從金行里找到一盒遼東野參,差不多有五百年的參齡。數(shù)量不算太多,也就是十余支。但遼東野參,特別是這種五百年野參的效用極大。劉闖將一支野參送給吳普,讓他用來救治王越的性命。王越已經(jīng)六十多了,似他這種年紀(jì),受如此重傷。更需要野參來補充元氣。至于其他野參,劉闖準(zhǔn)備留下來,制作成參丸。這五百年的野參,比之當(dāng)年他從麋家搶來的參丸更為珍貴。雖說劉闖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需要參丸來補充氣血,但留在身邊。也能防止萬一。“伯正,你準(zhǔn)備一下,盡快出使夫余國。”王越的性命,總算是搶救回來。只是目前尚處于昏迷狀態(tài),不太清醒。劉闖有心讓王越擔(dān)任黃閣首席劍術(shù)教頭,卻并不急于一時。他把閻柔找來,命他盡快出使夫余國。而后。又下令從襄平抽調(diào)三千名俘虜前往大梁水上游,交由龐德指揮。劉闖的命令非常簡單,向紇升骨城逼近百里,再建造兩座冰城。加大對高句麗威懾的力度。一俟高句麗恐慌,西安平的公孫康就孤掌難鳴。把事情處理完畢之后,劉闖又探望了一下王越,便回房休息。一夜沒睡。劉闖確實有些疲憊。他本想小憩一下,哪知道剛打了個盹兒。卓膺便前來稟報:“魏延將軍派人護送高句麗王子使者前來。”高句麗王子的使者?劉闖一怔,有些反應(yīng)不過來。好在麋竺一旁道:“莫非是候城拔奇的使者?”“正是。”見劉闖不太明白,麋竺便笑著把拔奇的情況,向劉闖解釋了一遍。沒想到,這遼東還藏著這么一個大人物……雖然是一個失勢的高句麗王子,卻讓劉闖有了產(chǎn)生了新的想法。他立刻命人,把使者帶來。“曉風(fēng)先生,是夫余國人?”“正是!”“那曉風(fēng)先生對夫余國而今的情況,是否了解?”曉風(fēng)笑道:“下邦夷民雖遠離故國,但對夫余國的情況,卻一直關(guān)注。而今,夫余國也面臨朝堂動蕩,國內(nèi)也不平靖。不怕皇叔笑話,高句麗人本就是夫余一支,所以對夫余國一直虎視眈眈。而國內(nèi)許多權(quán)貴,更被高句麗人收買,以至于夫余國主也頗感無奈。上國這些年動蕩,無法給予下邦支援。而那些權(quán)貴更得高句麗人支持,使得下邦國主也使步履維艱。”劉闖,瞇起了眼睛。他沉吟片刻,突然道:“我欲派人出使夫余國,愿與夫余國永結(jié)秦晉之好,卻苦于不知門路。先生既然對夫余國局勢了若指掌,我想請你加入使團,一同前往夫余,不知先生意下如何?”曉風(fēng)聞聽一怔,旋即心中一陣狂喜。劉闖讓他加入使團,豈不正說明了,他對自己的重視。不過,曉風(fēng)轉(zhuǎn)念一想,便躬身道:“下邦夷民,自然愿為皇叔效力。出使夫余,曉風(fēng)自當(dāng)隨行。只是下邦夷民有兩個請求,希望皇叔能夠予以成全。”“講!”“拔奇王子,素來仰慕上國之風(fēng),對上國素有敬重之心。也正因為此,他才不為高句麗王所喜,后更被驅(qū)逐出高句麗。拔奇王子愿歸附皇叔,成為大漢子民,同時他獻上當(dāng)年隨同他一起入遼三萬戶百姓的名冊,只希望皇叔能夠手下留情。這些高句麗人,在遼東安分守己,從無對上國不敬之舉。而且這些年來,他們已經(jīng)在遼東安家立業(yè),甚至置辦了家產(chǎn)……若被驅(qū)逐,必?zé)o路可走。”曉風(fēng)說完,奉上了名冊。劉闖接過名冊,打開來看了兩眼,頓時心中大喜。從這名冊來看。入遼高句麗人近十萬之多。更重要的是,這些人受拔奇影響,已經(jīng)習(xí)慣了遼東的生活。從某種程度而言,他們已經(jīng)是漢人。只不過因為種種原因,依舊保留高句麗之名。“留下來,可以!”劉闖和陳群相視一眼后,便有了主意。他沉聲道:“高句麗人仰慕我上國之風(fēng),前來投奔,我自然歡迎。只是。既然來了遼東,要在遼東定居,那便是漢人……我不希望在遼東,有高句麗人和漢人之分,他們必須放棄原先的高句麗人身份。遵守我大漢律法。如此,我也將對他們一視同仁。”你們在遼東定居,可以!可別給我弄出來一個勞什子高句麗族。你歸化了,就是漢民身份,與一干漢名絕無二致。漢民享有的權(quán)力,你們也可以享有;但漢人遵循的律法,你們也必須要遵循。別想我有什么優(yōu)渥。曉風(fēng)大喜,連連拜謝。“那你第二個請求,又是什么?”原本劉闖以為,曉風(fēng)會為自己的前程提出要求。沒想到卻是為故主效力。這倒是一個盡職盡責(zé)的家伙……曉風(fēng)道:“這第二件事……也是關(guān)于拔奇王子。下邦夷民來之前,拔奇王子曾叮囑我向皇叔懇請,若有朝一日,皇叔進入高句麗時。請不要大肆殺戮。高句麗人其實對上國素來敬重,只是那高句麗王以及高句麗王子伊夷模不服教化。屢次挑釁上國。上國有好生之德,若我高句麗百姓愿意歸附,還請皇叔能手下留情。”又是一個手下留情!劉闖沉下臉,令曉風(fēng)頓感緊張。半晌后,劉闖開口道:“你所說之事,我無法給與你準(zhǔn)確回答。古人言: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高句麗本就屬我大漢領(lǐng)地,當(dāng)年高祖皇帝憐惜他們,讓他們得以在高句麗落腳。可這些人卻不知感恩,屢次作亂,實罪無可恕。不過,你說的也有道理。高句麗王昏庸,那伊夷模更跋扈張狂。我遲早會平定高句麗,到那時候若高句麗人抵抗,我當(dāng)如何?難不成讓我放下鋼刀,與他們講道理嗎?曉風(fēng)先生,我無法保證我是否會對高句麗人手下留情,我只能對你承諾,凡愿意歸附我大漢的高句麗人,我自當(dāng)與他們和所有漢民一樣的待遇;可若他們執(zhí)迷不悟,便休怪我心狠手辣……我言盡于此,不知先生對這答案可否滿意?”曉風(fēng)一怔,想了想,躬身一禮。“皇叔所言在理,確是拔奇王子想的簡單了。我回去之后,定然會將皇叔答復(fù)轉(zhuǎn)告拔奇王子,更會盡力促使拔奇王子,早日前來襄平聆聽皇叔教誨。”“倒也不急。”一旁諸葛亮突然開口,“上天有好生之德,才使拔奇王子來投。我家皇叔,不日將兵發(fā)紇升骨城,若拔奇王子是真心來投,何不助我家皇叔,奪取紇升骨城呢?”“啊?”曉風(fēng)一怔,有些反應(yīng)不過來。諸葛亮則沉聲道:“今遼東局勢,已漸趨平靜。公孫康不過困獸猶斗,用不得多久,就會潰敗。這本是一樁好事,遼東平靜下來,大家便可以安定生活。偏偏那高句麗王伯固一直不肯安分,我家皇叔以為,若不先給高句麗一點教訓(xùn),伯固就不知我大漢威風(fēng)。古人言: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高句麗為禍邊塞多年,屢次犯境。那伯固當(dāng)年更血洗樂浪,擄掠玄菟郡漢民。非我漢家不管,實時機不到……今時機已至,我漢軍大旗,自當(dāng)飄揚于紇升骨城之上,曉風(fēng)先生以為如何?”諸葛亮聲音里,依舊透著幾分稚嫩。可說出來的話語,卻是令人不寒而栗……劉闖看了諸葛亮一眼,微微一笑,扭頭向曉風(fēng)看去。“請先生回去告訴拔奇王子,若我拿下紇升骨城,他日若有機會,便送他前往許都覲見天子。”拔奇,不曉得有多想去拜見大漢天子。如果他知道有這樣的機會,相信他一定不會拒絕。曉風(fēng)想明白以后,也不再糾結(jié),當(dāng)下再次躬身領(lǐng)命道:“此拔奇王子之幸,相信他定會同意。”當(dāng)下,曉風(fēng)又連夜趕回候城,而后在冰城漢軍大營,等候與使團匯合。“孔明,真要奪取紇升骨城嗎?”諸葛亮點頭道:“請兄長恕孔明臨時起意,冒然發(fā)言。若沒有拔奇這個人,亮未必會對紇升骨城用兵。可正因為拔奇的出現(xiàn),確是我等奪取紇升骨城的最佳時機。”“孔明何以見得?”“紇升骨城,是高句麗出國內(nèi)城之外的第二大城,人口眾多。因其擔(dān)負(fù)與遼東和夫余國的商事樞紐,所以城池遠不似國內(nèi)城堅厚。拔奇這個人,我曾做過一些了解。此人之所以被趕出高句麗,便是因為他對我大漢極為敬重,以至于得罪了高句麗的權(quán)貴。這其中,也包括伯固和伊夷模……但高句麗百姓,對他倒是極為親善,否則也不會有三萬戶隨其入遼。高句麗還有許多人對他懷念,若讓他出面,紇升骨城可兵不刃血奪取。拿下紇升骨城,則高句麗必將動蕩不安。待來年開春,冰雪消融……兄長遣一上將軍自紇升骨城出擊。到那時候,高句麗歷經(jīng)一個冬天的動蕩,必然混亂不堪。即便那國內(nèi)城城墻堅厚,依舊抵擋不住我漢軍將士的鐵蹄。”劉闖頗為贊成,點頭不語。他拿起書案上魏延送來的書信,看了兩眼后,便微微一笑。“孔明,你先看這封書信。”諸葛亮疑惑接過書信,迅速看完。“魏延,想要曉風(fēng)做他的長史?”“孔明,你怎么看?”諸葛亮搔搔頭,想了想道:“魏將軍未免,太心急了吧。”聽得出來,諸葛亮對魏延似乎有些不滿。不過,劉闖知道,諸葛亮對魏延的不滿并非是因為這一封書信,而是由來已久。在諸葛亮看來,魏延野心太大,性情矜高,且頗為驕傲。這也使得諸葛亮對他不甚看重,直到魏延在醫(yī)巫閭山斬殺蹋頓使者,才稍稍有些改變。在諸葛亮看來,魏延這分明是要組建班底,想要脫離出去。將來隨著魏延勢大,必然會產(chǎn)生驕橫之心,弄不好便無法將其控制。劉闖搖搖頭,看起來有些事情,果然是無法改變。歷史上,諸葛亮對魏延就極為提防,沒想到這歷史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卻依舊沒有改變他對魏延的看法。只是,劉闖實在是想不明白,諸葛亮為何對魏延有這樣的偏見。如果換一個人,比如太史慈,比如黃忠,比如龐德……估計諸葛亮都不會產(chǎn)生出這種念頭。劉闖想了想,決定不去過問。他站起身,輕聲道:“文長既然有此念頭,便讓曉風(fēng)過去。他性子衿高,難得看重別人……不過,如今拔奇既然來投,那候城縣令也會很快做出選擇。便傳我命令,命文長渡過小遼水,占領(lǐng)高句驪。玄菟郡是時候該重歸我大漢的保護之下,讓文長盡快收復(fù)玄菟!”PS:三更奉上,拜求月票!!!〖書網(wǎng)∷更新快∷無彈窗∷純文字∷www.〗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