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諸縣之戰(zhàn)(三)
    ,最快更新悍戚 !
    東武縣衙衙堂上,燈火通明。
    劉闖等人站在地圖前觀瞧良久,一個個沉默無語。
    “諸君,怎樣看?”
    劉闖見沒有人開口,便沉聲問道。
    “此必瑯琊蕭建之兵馬來犯!”步騭沉聲道:“只是,我等與蕭建素無恩怨,他何以率兵犯境?”
    “無非要與曹操奏功耳!”
    太史慈冷笑一聲,“加之此前公子解救孔明一家,惹怒此人。
    故而今想要趁我等立足未穩(wěn),出兵來犯……沒想到,這廝倒是好大氣魄,四縣齊出,看樣子是欲將我等斬盡殺絕而后快。”
    “斬盡殺絕?”
    許褚道:“卻要有這個本事才好。”
    說著話,他起身請命道:“公子,請與我率本部兵馬迎戰(zhàn),定取那蕭建項上人頭獻于公子。”
    “仲康,你這話怎說的出來?”太史慈聞聽,立刻不干了,大聲道:“前次你已率部奪取東武,這首功已經(jīng)拿下。今當由我率本部出擊,若不取蕭建首級,太史慈愿提頭來見公子。”
    許褚和太史慈爭相請戰(zhàn),倒是讓劉闖這心里,放松許多。
    “孔明,你怎么看?”
    他突然扭頭,向站在他身旁的諸葛亮看去。
    剎那間,十數(shù)道目光齊刷刷落在諸葛亮的身上,令諸葛亮頓時感到,渾身都好像不太自在。
    半夜三更被劉闖抓來,諸葛亮本來有些不滿。
    可聽說是蕭建要來,他就來了精神,一直站在旁邊,很認真的聽著報告。
    “公子,亮以為,此戰(zhàn)有大勝與小勝之分,需看劉公子是想要大勝,還是只想小勝?”
    “大勝如何?小勝又如何?”
    劉闖很享受這種感覺。
    他開始有點明白了,后世那部《狄仁杰斷案傳奇》中,狄仁杰為什么總喜歡說:元芳,你怎么看?
    這感覺真的很棒,特別是回話之人是諸葛亮,更讓人感到心中滿足。
    “小勝,很簡單,將蕭建擊潰就是。
    蕭建此次集四縣兵馬前來,兵力達萬人之多。
    其中,東莞縣兵出鄆亭,毫無疑問是要牽制,或者準備擊潰史渙將軍所部人馬,其余三縣,合計兵馬八千來犯東武,說明蕭建的真正意圖,還是在東武縣,他的目標應(yīng)該就是工資。
    若小勝,并不難。
    只需命史渙將軍兵馬速度返回,到時候便可以聯(lián)手御敵。
    蕭建兵馬雖有八千,但若史渙將軍能及時趕回來,公子手中可用之人也有五千。雖不比蕭建兵力,但以亮看來,憑公子手下虎狼之士,敗蕭建易如反掌,也不需要亮來出謀劃策。”
    太史慈許褚徐盛,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步騭和呂岱也沒有異議……沒錯,蕭建雖然在兵力上占據(jù)優(yōu)勢,但并不足以威脅到劉闖太多。
    “小勝,則蕭建知難而退,不敢再來進犯。
    但若其得勢,必會再次前來……那時候,公子再想敗他,只怕要付出更多心血。”
    看著諸葛亮侃侃而談,劉闖并沒有流露出任何表情。
    片刻后,他問道:“此為小勝,何為大勝?”
    “大勝者,從此蕭建在瑯琊郡,無立錐之地。”
    “哦?”
    “若大勝,則需謀劃。
    蕭建此人,最為謹慎。但凡其用兵,都不會孤注一擲。故而若要大勝,劉公子就需要設(shè)法引他兵馬全部出動。若要達到這一結(jié)果,則鄆亭史渙將軍兵馬便不得還。非但不能還,他必須要留在鄆亭,抵御住東莞和公來大盜的聯(lián)軍,以接觸東武側(cè)翼之憂慮,全力抵御蕭建。”
    “孔明,你說說看。”
    “亮以為,蕭建雖調(diào)集八千兵馬,必不會同時出動。
    相反,他會一點點的推進,用兵也會非常謹慎。若不到最后關(guān)頭,他絕不會派出全部兵馬。所以劉公子必須在東武,把蕭建牢牢吸引住,讓他使出全力,不再留有后手。瑯琊兵馬,以步卒為主。公子手下有一營騎軍,可以在蕭建兵馬抵達之前,先撤離東武縣城,藏于外。
    待蕭建全力攻打東武之后,公子的伏兵從蕭建身后殺出,到時候里應(yīng)外合,則蕭建必敗無疑。
    此一戰(zhàn),蕭建必元氣大傷。
    公子可再遣一人前往開陽,游說臧霸。
    到時候臧霸從開陽出擊,奪取陽都,蕭建插翅難逃。”
    劉闖聞聽,忍不住哈哈大笑,撫掌稱贊。
    “孔明之策,最合我心。”
    “劉公子,你可要想清楚,小勝無險,大勝卻要擔待極大風險。
    至少在伏兵未出之前,你必須要正面承受住蕭建的全部攻擊……亮知劉公子勇武,麾下皆虎狼之士。然則這畢竟是八千賊人,劉公子你想憑借手中兵馬硬抗對方,恐怕也會很吃力。”
    劉闖眼睛一瞇,未在開口。
    諸葛亮說的也并非沒有道理,他手中三千兵馬,若派出騎軍,便只剩下兩千步卒。
    就算加上輜重營以前兵馬,想要硬抗八千瑯琊兵,也并非是一樁易事,需要承擔巨大風險。
    劉闖抬起頭,向步騭等人看去。
    見步騭幾人臉色古怪,好像有話要說。
    只是礙于諸葛亮坐在這里,他們話到嘴邊,終究是忍下來。
    “孔明,天不早了,且去休息。
    明日天亮,再陪我巡視兵營。”
    諸葛亮何等聰明,哪能看不出,步騭等人有話要說。他非常順從的站起身,與劉闖告辭之后,便走出衙堂。
    “公子,孔明這分明是想要借你之手,報仇雪恨啊。”
    諸葛亮離開片刻,步騭便起身說道:“他想要用公子的兵馬,和蕭建火拼……此子心機深沉,不可輕信。”
    劉闖微微一笑,“我當然知道,他是在利用我。”
    “那……”
    “不過,他有一句話說的沒錯,小勝若隔靴搔癢。
    今我大軍兵臨北海,兵鋒已直指青州。想來北海那些人,到這個時候,不會不清楚我的意圖。昨日伯佐也好,元稷也罷,都已經(jīng)多次闡明一個事實,那就是在北海、東萊、豪強林立,大有各自為政的架勢。我們這支兵馬初來乍到,必然會被許多人敵視……我可不想到時候進入北海,卻要步步維艱。所以,我倒是贊成孔明的主意,既然要打,那就要個大勝。
    唯有如此,才可以震懾北海國人,讓他們老實一些。
    或許將來他們還會與我們?yōu)閿常珵閿持埃麄兙鸵紤]一下實力。
    說穿了,就是一句話:接下來的北海國,誰的拳頭大誰就有話語權(quán),我正欲借蕭建項上人頭,向北海國人立威。”
    這一番話出口,殺氣騰騰。
    衙堂上眾人,不由得感受到一股莫名寒意,一個個頓時閉上嘴巴,不再說話。
    劉闖說的沒有錯,他們已經(jīng)走到這一步,沒必要再去遮遮掩掩。他們的目標,想來那些北海國人也非常清楚。劉闖這一只腳,已經(jīng)踩在了北海國的門檻上,是時候向他們宣揚劉闖的實力。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劉闖打蕭建,這真正的目的,還是放在北海國上面。
    “既然公子已有決斷,還請明示,接下來當如何行動。”
    劉闖閉上眼,半晌后沉聲道:“諸縣存在,實在令人煩惱……若蕭建占居諸縣,便有落腳之地,與我相爭。我若分兵駐守諸縣,則會造成兵力不足。如今諸縣在我眼中,實如一塊雞肋。”
    “公子的意思是……”
    “瑯琊兵馬,如今尚在崢嶸谷集結(jié)。
    方才孔明也說了,那蕭建是個極謹慎的性子……我估計,瑯琊兵馬抵達東武,最少要兩天時間。所以,我要求你們在兩天之內(nèi),把諸縣百姓全部遷移出去,并把諸縣,給我徹底摧毀。”
    “啊?”
    “我不要蕭建得到諸縣,那對我而言,實在是太過危險。
    不過,既然我不能占領(lǐng)諸縣,那就讓它徹底毀去。諸縣人口不多,遷移起來應(yīng)該不會太難。
    傳我命令,讓黃珍和武安國負責此事,可以把諸縣庫府中的糧食錢帛盡數(shù)散于百姓。
    后日傍晚前,諸縣百姓必須全部撤出……而后給我一把火,燒了諸縣,不要給蕭建留一塊完整瓦礫。諸縣百姓遷出之后,可小珠山一帶遷徙。告訴他們,待戰(zhàn)事結(jié)束之后,他們的損失,我會十倍賠償。但現(xiàn)在,他們必須要聽從我的命令……如若誰敢抗命,便就地格殺。”
    諸縣如果被毀,那么東武就是孤城一座。
    劉闖此舉,頗有些破釜沉舟的意思,讓步騭等人,不禁感到有些吃驚。
    黃珍和武安國原本就是東武的父母官,雖然并非諸縣上官,但諸縣的百姓對他們并不陌生。
    “子義,此事就有你來負責協(xié)助。
    到時候你率兵藏于鐵撅山一帶……記住,什么時候見東武城頭燃起狼煙,什么時候出兵攻擊。
    在沒有見到東武城頭的狼煙之前,不管這邊戰(zhàn)況何等激烈,你都不得出擊。”
    “末將,明白!”
    太史慈心知,劉闖這是已經(jīng)下定決心,要把蕭建徹底擊潰。
    見太史慈領(lǐng)命之后,劉闖又對呂岱道:“定公,煩勞你辛苦一趟,前往開陽游說臧宣高。”
    呂岱點點頭,表示明白。
    “既然都已明白,就各自下去準備。
    仲康,明**率一千人雖伯佐和元稷走一趟諸縣,配合他們行事。
    另外,告訴蕭凌,命他率騎軍斥候出擊,給我嚴密監(jiān)視蕭建的一舉一動,有情況立刻來報”
    “喏!”
    “文向,從明日起,城上防務(wù),便由你輜重營負責。”
    “末將遵命!”
    “散吧。”
    劉闖起身,大袖一揮,轉(zhuǎn)身便回去后宅。
    不知不覺中,劉闖身上已經(jīng)隱隱凝聚了一種很難用言語說清楚的氣質(zhì)。
    你可以說這種氣質(zhì)就是所謂的‘王霸之氣’,也可以稱之為,是他對自己的自信。但凡成大事者,莫不對自己有極大的信心。哪怕是劉備,就算是在最落魄的時候,也未曾丟棄這種氣質(zhì)。
    若不然,他何以百戰(zhàn)百敗,百敗百戰(zhàn)?
    ++++++++++++++++++++++++++++++++++++++++++++++++++++++++++++++
    戰(zhàn)爭的陰云,在悄然中襲來,籠罩在東武縣上空。
    一時間,無數(shù)雙眼睛都注視在這個小小的東武縣城,臧霸、張遼、北海國各路豪強,齊郡袁譚,東萊郡管統(tǒng),以及遠在濟南國的田楷,和身處泰山郡的呂虔。
    呂虔,字子恪,兗州任城國人。
    曹操代理兗州牧的時候,聽說呂虔很有膽識和策略,便把他征召過來,委任為從事,并讓他率領(lǐng)家兵,鎮(zhèn)守湖陸。后襄賁校尉杜松的部曲叛亂,與當時還在泰山為賊的昌豨等人勾結(jié)。曹操就用呂虔代替杜松,幾乎不費一兵一卒,便解決了叛亂,并且安撫下襄賁的軍心。
    此后曹操在興平元年,任命呂虔為泰山太守。
    泰山郡靠近高山大海,世道混亂。
    袁紹還設(shè)置中郎將郭祖和公孫犢等人占山為寇。
    呂虔率家兵抵達泰山之后,廣開降路,向四方盜匪招降,并承諾寬恕,絕不會追究其罪行。
    于是,郭祖等人紛紛來降,泰山郡逐漸穩(wěn)定下來。
    隨后呂虔又征召青壯補充兵員,使得泰山郡從此以后有了精兵,其兵力只強盛,冠絕兗州。
    呂虔早就與蕭建有勾結(jié),讓他在瑯琊郡,牽制臧霸。
    當他得到蕭建出兵東武的消息時,也不禁大吃一驚……
    蕭建為人謹慎,為何要突然出兵東武?
    “你是說,闖賊已占領(lǐng)東武縣?”
    “正是!”
    呂虔倒吸一口涼氣,坐在帥案后,沉吟不語。
    曹操此前已派人通知他,暫時不要去招惹劉闖。所以,呂虔對劉闖一行,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始終沒有動手。可是內(nèi)心里,他對劉闖頗為不屑。在他看來,劉闖不過是假冒劉陶之子,當不為人子。呂布接連敗給劉闖,是他輕敵所致。至于從呂布那邊傳來的消息,呂虔也是半信半疑。天曉得呂布是不是為了掩飾失敗,故意如此呢?這種事,可說不清楚。
    呂虔一直想掂量一下劉闖的份量,奈何劉闖并未走泰山郡,讓他也不好輕舉妄動。
    而今蕭建出兵,倒正好符合了呂虔的想法。
    就讓蕭建去掂量一下劉闖的力量,而后再做決定……
    “蕭相所為,乃徐州事務(wù)。
    我為泰山郡太守,也不好擅自插手其中……既然蕭相出兵,那就讓他小心一些。想來也不會有什么大礙。不過,蕭相用兵之后,瑯琊郡內(nèi)兵力空虛。傳我命令,命南武陽、費國,南城三縣兵馬于祊亭集結(jié),以防止開陽臧宣高異動。”
    祊亭,位于臨沂以西,與瑯琊郡接壤。
    呂虔也擔心,蕭建這一用兵,身處開陽的臧霸會蠢蠢欲動。
    他派兵屯駐祊亭,便是警告臧霸,不要妄動。
    在呂虔看來,臧霸是個聰明人,應(yīng)該不會在這個時候,跑出來找蕭建的麻煩。
    一時間,瑯琊郡,北海國,風云變幻。
    在劉闖等人議事后的第二天,黃珍和武安國在許褚的陪同下,便來到諸縣。
    拋棄家園?
    這對于諸縣人而言,自然不能接受。
    要知道,中國人最終這鄉(xiāng)土情,甚至后世流傳有落葉歸根的成語。
    這好端端讓他們拋棄家園,諸縣人哪能同意……黃珍和武安國見諸縣人不肯配合,也感到非常棘手。
    這可是劉闖第一次委派他們?nèi)蝿?wù),若不能夠順利完成,他們在劉闖面前,也不好再說話。
    于是,黃珍請許褚率一營兵馬,從老街開始驅(qū)趕百姓撤離。
    一開始,諸縣百姓還想要抵抗……哪知道沒等他們動手,一隊如狼似虎的兵卒便沖過來,接連斬殺了十幾個跳的最狠的人。鮮血,在火光的照映下,透出一股子詭異之氣。原本還信誓旦旦要拼命的人們,一下子變得老實下來。
    “父老鄉(xiāng)親們,劉公子乃中陵侯之后,是漢室宗親。
    他怎么會害你們?只是,東武不日就會有兵禍來襲,到時候你們諸縣,比將首當其沖,遭遇兵禍。所以,劉公子也是不得已,才安排大家撤離諸縣。請大家放心,劉公子已經(jīng)安排好了一切。等戰(zhàn)事結(jié)束之后,大家的損失,會加倍賠償,絕無虛言……你們看,劉公子這里已經(jīng)命下官打開庫府,凡是愿意撤離之人,可以領(lǐng)取過冬糧食,還有五千大錢,機不可失啊。”
    一邊是明晃晃,血淋淋的鋼刀。
    另一邊則是糧食和錢帛……
    老百姓們看到這一幕,也就明白了,他們?nèi)舨怀冯x,對方一定會大開殺戒。
    中陵侯是誰?
    于他們沒有關(guān)系,最重要的,是能夠得到好處。
    于是有人忍不住誘惑,站出來領(lǐng)了糧食和錢帛,而后回家收拾了東西之后,便哭哭啼啼離開家園。有第一個,就會有第二個。在鐵血的鎮(zhèn)壓之下,當?shù)搅说诙熘形绲臅r候,諸縣已經(jīng)基本上清空。兩萬人走了八成以上,朝著小珠山方向遷徙。剩下一些人,大都是諸縣本地豪強。他們可不必那些普通百姓,若要遷離家園,所要遭受的損失,可是難以估量……
    黃珍苦口婆心,又勸走了幾家人,但還剩下四五家大戶不肯離開。
    “伯佐,別再勸了。”
    武安國抬頭看看天色,輕聲道:“公子規(guī)定的時間,差不多要到了。
    既然他們想要送死,便成全他們……我已經(jīng)在城中各處放置好了引火之物。公子有令,亥時之前,火燒諸縣。不管城中有沒有人,都必須動手。若再晚的話,只怕要耽誤公子大事。”
    黃珍站在城門樓上,手扶女墻,舉目眺望。
    半晌后,他幽幽一聲嘆息,“既然有人不知死活,那就隨他們?nèi)ァ盧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