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兩派陣營
參與這個大會的所有人,表面上都是為了解決人類未來的命運問題,但這背后其實還關乎到誰是人類未來命運拯救者的角色。
誰更有可能留名青史,更有可能被永載史冊,被千秋萬世傳頌不息,這才是他們當中一些人來參加這個大會的真正目的。
科學界如此,政界也逃避不了這個問題。
各國政要也會在其中權衡利弊,因為任何一個方案背后,都會涉及到整個星球的資源調配權問題,誰得到了資源調配權,誰就可以用這根指揮棒調動全球資源,而這背后顯然會涉及到各國自己的利益問題。
歷史似乎并不擅長創(chuàng)新,而是在不斷重復過去的演技。歷史事件不會重復,但是歷史規(guī)律一直在演繹。
這一幕就像當年修建巴比倫塔,當所有人都使用一種語言的時候,思想很快就能傳達到所有人,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當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之后,思想便無法統(tǒng)一,人與人之間各懷鬼胎,本來一致對外的力量卻被自己的人內耗掉了。
人類未來的命運此刻也面臨著類似巴比倫塔的問題,如何能讓上百億人達成一致意見,這是對人類智慧的大考驗。
不僅如此,這個大會討論出的最終方案是否要來一個全球全民公決,這又是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同樣有難度,如果不能通過怎么辦?難道還能像踢足球一樣來一個上半場和下半場?但是你要體現人類社會的民主和自由,那么這一關就得過。
可惜整個人類的命運哪里會掌握在所有人的手里呢?
大多數人連基本的政治遠見能力都沒有,他們看不透事情的變化,更無法預見人類的未來。從古至今,這個星球上已經出生過上千億的人了,而堪稱偉大而圣賢的人不超過一萬人。
更可怕的是,大多數人都活在當下,左右這些人思想的東西,依然是隱藏在人性深處的趨利避害。他們的投票只會考慮自己和眼前的利益,而后世子孫和這個星球的命運,其實他們并不會太關心,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就是他們給自己的安慰。
所以,人類想要生存和發(fā)展,只能把命運交給富有遠見的哲人和心懷理想的行動派,而現在最緊要的是給出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案。
經過了兩個月的自由討論之后,委員會收集了各種方案和意見,最后匯集起來形成了兩個大的方向,這兩個大方向代表了兩個陣營,這兩大陣營簡單說,一個是守地派,一個是巡天派。
兩派陣營雖然同是為了地球,卻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敵。
守地派的觀點是立足在地球上尋找解決方案,巡天派的意見是跑到別的星球上尋找解決方案,而夏圣禮和凱恩分別就是這兩派的代表。
在夏圣禮的眼里,地球是不能放棄的,這里是人類的根,無論如何都不能舍棄,他曾在會場上嘲笑凱恩,慷慨激昂地說道:“地球已經40多億年了,它是我們的母親,我們從小到大都生活在這里,有誰愿意離開這里呢?她是我們所有情感匯集的地方,每個人都有故土的情結。地球上的陸地面積只有30%,還有70%的海洋面積我們沒有充分利用,而這么大的面積,足以維持人類今后的生存和發(fā)展。我相信沒有誰會跟你走的,你的意見不過是叛逃者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