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 恩賜
溫令姝冷笑道:“這些年,她為了給大爺謀到爵位,可花了不少心思,大爺在吏部那兒,可是有犯過記錄的……”</br> 她未說完,就憶起慕容瑾一樣也犯過,還被收沒了家業(yè)。???筆?趣閣???w?w?w?.?b?i?q?u?g?e.cn慕容瑾待她好,全是因為聽說她是真鳳命格,也是從那時起,慕容瑾抬她、捧她、疼她,如果因這事累及慕容瑾丟了爵位,慕容瑾第一個容不得的也是她。</br> 世子妃道:“我猜,定是興郡王答應(yīng)了顧妃,要幫忙把爵位給大爺,否則顧妃為什么要幫魏氏入住敏王府后宅,與大奶奶一道跑前跑后的幫襯,熱情地把各處的管事都喚了過去,說要交代事情……”</br> 敏王府后宅是要變天了!</br> 溫令姝想握拳頭,可她無力。</br> 世子妃想著:事情已經(jīng)生了,這敏王府的王爵原就該是慕容瑾與他所出的兒子,她不想怨怪溫令姝。溫家的勢力還在,只要溫令姝愿意出面說服溫家人,只要溫家站出來力保慕容瑾,任慕容璉夫婦上竄下跳,這爵位還是他們二房嫡系的。</br> 慕容璉自幼失母,可他與敏王相認(rèn)后,敏王給了他親娘一個側(cè)妃位分,說起來是與顧妃一樣的尊貴。</br> 世子妃道:“溫妹妹,你可是大才女,學(xué)問主意都是一等一的,不像我這個只識得幾個字、會勉強瞧過帳簿的,你快給想想主意呀,才想不出對策,怕這府里就沒我們嫡脈一系的立足之地。”</br> 新樂縣主氣哼哼地氣瞧著溫令姝,要不是這女人,怎會有這等麻煩。如果慕容瑾丟了敏王世子位,她的縣主之位也保不住,最多就是個鄉(xiāng)君,她可是要做郡主,這封號“新樂”可不就是照著這一輩親王府嫡出郡主來的,與德王府大郡主新瑞、二郡主新禧是一樣的。</br> 此輩之中,親王府郡主以“新”排序賞賜封號,嫡出則用吉祥字眼:樂、安、寧、康、和、順等,側(cè)妃與寵妾所出的郡主則以雅致溫婉字眼:麗、秀、美、柔、嬌等,而三等郡主與縣主、鄉(xiāng)君則是以“素”字打頭的封號,能得封號的郡主、縣主畢竟是少數(shù)。</br> 溫令姝心下慌亂,她想讓溫家出面幫襯,可早前檀嬤嬤來傳話,說溫家這回不會再幫她了。她當(dāng)時在宮里也是逼急了,怎就說出那等渾話,一出口不久她就后悔了,但施刑的宮人都聽得真真的,不僅把話遞給了皇后,便是皇帝也聽到風(fēng)聲了。</br> 慕容璉與慕容瑾一直就不對付,在敏王妃馮氏還活著時,兩人就沒少明爭暗斗,慕容瑾想幫自己的胞弟慕容瑛奪爵位,甚至有除掉慕容璉的意思,可這慕容璉就是本事大,怎么也死不了,還在奉天府官商勾結(jié)案時立下了大功,從候爵就升成了郡王爵。</br> 這瞧著爵位不能再升了,這會子突然跳出來幫刑部查案,這擺明就是要奪了慕容瑾的親王世子位。</br> 敏王陪著正興帝、蓮太妃云游天下,他原是個愛玩、愛熱鬧的,青春年少時陪雍和帝夫婦云游,而今到了中年又陪長兄云游,正興帝不帶他,他還叫嚷“二哥沒了,爹娘也沒了,就只得我們兄弟倆,你是當(dāng)兄長的,還不待見我,我好可憐……”惹得正興帝哭笑不得,只得同意他隨行。</br> 世子妃見溫令姝不接話,又繼續(xù)道:“好妹妹,你若此次幫世子爺度過此劫,我必不會與你爭?!?lt;/br> 溫令姝道:“若讓我家六少爺將來做世子也成?”</br> 新樂縣主要反駁,不待她開口,世子妃就捏了一把,示意她莫要說話。</br> 世子妃道:“只要幫著世子爺渡過此劫,我都依妹妹便是?!?lt;/br> 自打正興帝開始,皇家對襲爵人選可是有要求的:有祖病天疾者不得襲爵!早前原是指皇家爵位,后來連各世家爵位也是如此。有了“立安不立疾”之說,意即若是有殘疾、病疾者不得做世子,更不能襲爵。</br> 溫令姝生的可是癡傻兒,四歲了,除了會喚“爹娘”旁的話都不能說,連走路都是一走一跌,素日更是半分都離不得人,這樣的孩子,就算世子妃和慕容瑾應(yīng)了,皇帝和朝廷那邊都過不了關(guān)。</br> 也只溫令姝能異想天開,以為憑她當(dāng)年害死鳳歌卻不用受罰,她就能手眼通天,能讓她的傻兒子襲爵。</br> 溫令姝道:“好,我會派心腹婆子回娘家,請我大伯、父親出面保住世子爺。這可是你答應(yīng)過的,此次之后,我兒子便是下任敏王世子?!?lt;/br> 世子妃迭聲應(yīng)“是”,叮囑溫令姝小心調(diào)養(yǎng)退出院子。</br> 一出來,半大的新樂就開始罵開,“娘,你為何處處讓著她?這次的麻煩,原就是因她而起?!?lt;/br> “與她計較什么,一個傻子能襲爵么?她以為皇家是由她拿捏的,一個聰明兒子的女人,有今日沒明天,不必放在眼里?!?lt;/br> “可她要奪哥哥的爵位?!?lt;/br> “你急這作甚?先幫你爹保住爵位才是?!?lt;/br> 然而,這爵位容易保住嗎?</br> 溫令姝滿心歡喜,覺得爵位就在朝她招手示意。</br> 如果她的兒子襲了爵,就算是傻子,也沒人敢笑話她,到時候她還要給他兒子娶上幾個美貌有才的官家姑娘進門,讓她們給自己健康漂亮的孫子,而她可以做敏王府的太妃,掌家人,再也沒人給她臉色瞧。有一個不孝順的聰明兒子,還不如她這個傻兒子呢,瞧瞧那孩子多規(guī)矩,也不會惹她生氣。</br> *</br> 很快進入了三月上浣。</br> 這日,李觀從朝中歸來,說了皇帝要他去遼北省任道員一事,甚至還給同知、知縣等好幾個官職,給了他幾份空白的吏部任職文書,“這些官員由你來訂,你可以從京城各部院或是在候補官員里挑選,又或是在你看中的民間舉人里頭選人入仕,都由你訂……”</br> 這是皇帝對他莫大的信任,李觀受寵若驚,原想拒絕,皇帝卻道:“你去遼北,需得幾位得力官員襄助,便是月州衛(wèi)軍武官朕有給你兩個名額,也便你在那邊方便行事。你若把遼北月州的差事辦好,朕定重重有賞?!?lt;/br> 江若寧聽罷之后,“皇上給了你幾位官員實缺?”</br> “五位!正七品月州平山縣縣令、從六品月州州同、正七品月州府學(xué)教授、從六品月州衛(wèi)千總、從五品月州衛(wèi)軍所千總?!?lt;/br> 地方衛(wèi)軍所(守御所)通常分大所、小兩種,大則五千人,小則三千人,遼北省有四大守御所,太平府、月州、莽州、運州。太平府與月州都是五千人,而莽州運州兩地則為三千人,三千人的小衛(wèi)軍所是從五品武官設(shè)置,大衛(wèi)軍所則是正五品。月州衛(wèi)軍所的千總一職乃是從五品的武官,衛(wèi)軍所第一武官稱為守備。</br> 從五品所千總一名,這算是二把手的官職,每千人有一個衛(wèi)千總,五千人的編制則有五位衛(wèi)千總。</br> 皇帝這是要重用李觀,把任命幾位官員實缺的事都交付于他。</br> 李觀輕嘆一聲:“這事有點棘手,我要推辭,皇上說這些實缺上的官員都是為了方便我在遼北行事,人選一定要挑好。文官倒好說,可這武官……”他搖了搖頭,面露難色,如果消息傳出,怕是京城又是一場風(fēng)波。</br> 這些空白任命文書是皇帝從吏部拿的,吏部的人怕是一早就知道皇帝要將任命文書交給他。</br> 江若寧笑道:“皇上信任你,你當(dāng)用心辦差,這件事需拿得公允才行,也免被人鉆了空子。瞧你的意思,文官許是心里有數(shù),但這武官卻有些為難,不如你去見見德王,看他是否有什么建議。他是北軍都督,而你要去遼北上任,與他通通氣,或是任上他提的人選也成?!?lt;/br> 先征得德王慕容琳的支持,到了任上也就減少了阻力,至少在軍方這塊就會支持李觀,皇帝李觀兩名武官實缺,不就是為了方便他行事。</br> 李觀頭日拿到了五位文武官員之權(quán),次日就有人得了風(fēng)聲,尤其是那些候補官員一捉,這一下都是從六品、正七品的官職,甚至還有從五品的武官實職,誰不心動?</br> 皇帝免了李觀去御前辦差,讓他準(zhǔn)備早日定下幾位官員名單,也好盡早前往月州赴任,李觀不再去翰林院與宮中行走,因家中訪客絡(luò)繹不絕,不能待在家里,每日早出晚歸,即便在家里,也只能貓在書房,由江若寧出面應(yīng)酬。</br> “李太太可真是好福氣,李大人可是皇上面前的紅人,聽說李大人要去遼北省任道員,前途光明呀……”</br> 太太們說是來拜訪江若寧,還不是替自家兒子、兄弟親戚謀官職來了。</br> 皇帝那兒了話,對李觀手頭文官錄用之人放寬到舉人功名,這想求的人更多,多少候補同進士,一補數(shù)年,還不知道何時能謀到官職,現(xiàn)在連舉人都可以來謀這些職缺,是打著燈籠也沒有的好事。</br> 翠淺知江若寧這里客人多,便自請將李康帶到安和院里照看。</br> 幾日下來,江若寧體會到古代內(nèi)宅太太的不易,連臉都快要笑僵了。</br> 夜里,江若寧對李觀道:“你手頭的官員名單可都定下來了?”</br> “我用縣令換了三個縣丞實缺回來?!?lt;/br> 江若寧面露愕然。</br> 李觀道:“我想把十六也帶上,你離不翠淺,我也離不開十六,就當(dāng)是讓他去磨練磨練。”</br> “皇上不是說文官放寬到舉人功名,十六只是秀才?!?未完待續(xù)。)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nèi)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jīng)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yuǎn),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fēng)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yuǎn)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yuǎn)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fēng)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nèi)。</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