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走了
關(guān)平北上回去蜀都的速度很快,曹丕南下的速度也不慢,還不到半個月,人就來了永昌。
在這段時間里面,文聘的人繼續(xù)盯著建寧,諸葛亮沒有離開過建寧,城門緊閉還沒有人出過城,也許是他除了建寧,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去。
“大將軍!”
曹丕第一次來南中,對于這里的風土人情,感到很新奇,又對陳揚要找自己感到很意外。
“麻煩二公子親自跑這一趟,快往里面請。”陳揚客套地邀請他進門。
曹操稱帝之后,對于曹昂等人,到現(xiàn)在還沒有封王,陳揚等人對他們的稱呼,還是沿用以前叫一上一聲大公子、二公子之類。
對于曹操為什么這樣做,那是帝王家的心思,陳揚也不好過多猜測,不過要立太子、封王什么的,應(yīng)該是早晚的事情。
“我在益州閑來無事,剛好大將軍有事需要我?guī)兔Γ谝粫r間便來了。”
曹丕進門后笑道:“大將軍只用了四千人,就把諸葛亮等人打壓得只能躲在建寧里面,交州等地雖然被諸葛亮攻打下來,但在離開蜀都之前,我曾聽說他們要向大魏稱臣,已經(jīng)派出使者北上,原因在于大將軍幫他們打跑了諸葛亮。”
陳揚沒有到過交州,但是他在烏戈國和諸葛亮交戰(zhàn),迫使他不得不收回在交州的兵馬。
從某種程度上看,的確是陳揚救了交州。
在以前,交州也是大漢的一部分,漢末亂世,他們和中原王朝,幾乎是沒有往來,自立為王了。
真正的歷史上,是孫權(quán)把交州給收復(fù),收入為吳國的領(lǐng)地,現(xiàn)在沒有那一段歷史,就成了是陳揚從間接的促進了這一個融合。
“如此大功,回去之后,陛下又要封賞大將軍。”
曹丕還是想和陳揚打好關(guān)系,不管以后如何,能得到陳揚的支持也是好的。
至于以前所做過的錯事,都不重要,能夠忘記,就盡可能地忘掉吧。
陳揚搖頭笑道:“我回去后得到的只怕是懲罰,而不是賞賜,現(xiàn)在大軍北伐,唯有我因為私人恩怨而南下,現(xiàn)在北伐如何了?”
“一切順利!”
曹丕說道:“大哥繼續(xù)攻打虎牢關(guān),但又打不下來。子孝叔父他們,打回到許都附近,和敵人僵持不下。至于趙將軍和關(guān)將軍他們,則是從徐州開始攻打,進度還是有的,然后就是這樣了。”
說到這里,他忽然笑道:“因為大將軍你不在,北伐的進度才會那么緩慢。”
“如果我回去了,可能更慢。”
陳揚和他客套了一會,又道:“這次我請二公子來,是有一事相求。”
“關(guān)于南中的事情?”
曹丕在來的路上,便猜到了這一點。
“如果二公子可以的話,為大魏派人來治理南中。”
陳揚把這件事往國家身上捆綁,以后就不僅僅是私人恩怨了,說道:“西南地區(qū),雖然很多人都沒有經(jīng)過教化,但自古以來也是中原的領(lǐng)地之一,如果這邊失守,短時間之內(nèi)可能問題不大,但長此以往,對于益州會有一定的威脅。”
“這個我知道,益州往南便是南中,雖說山地難走,但并非無可能進犯我們。”
曹丕點頭說道:“大將軍你放心,以后南中交給我就好了。”
“諸葛亮占據(jù)永昌,拿下南中,大肆屠殺當?shù)赝寥耍F(xiàn)在有能力反抗的人不多,想要整合治理起來,難度不大。”
陳揚把近況也簡單地說了一下,續(xù)道:“唯有帶來洞是特殊的,二公子有可能的話,能給予一點照顧,但他們?nèi)羰亲龅糜腥魏尾粚Γ膊挥每丛谖业姆萆喜挥枥頃摎⒌娜诉€是得殺。”
帶來洞和陳揚什么關(guān)系,曹丕不會不懂:“請大將軍放心,應(yīng)該怎么做,我基本都知道。”
把這些安排下來后,第二天曹丕便開始接管永昌的事務(wù),又一邊讓人回去益州,派出幾個有能力的人來治理這個地方,再在這里駐軍。
雖然陳揚表曾經(jīng)說過,不會參與他們兄弟斗爭之類的事情,但是這一次能被陳揚重用,曹丕覺得是個不錯的開始。
曹丕也問過自己,還要不要再和曹昂爭呢?
結(jié)果是否認的,他也不想再爭斗,也爭不贏,以后只想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也就這樣了。
曹昂登基之后,會不會放過自己,曹丕也說不準,畢竟他做過一件很嚴重的錯事,差點讓曹昂一無所有。
所以他和陳揚的關(guān)系好了,曹昂要對他做什么,也得好好掂量一下陳揚。
陳揚不知道他那些復(fù)雜的想法,把永昌交出去,便帶兵前去建寧。
——
建寧城內(nèi)。
“聯(lián)系到水鏡先生了沒有?”
諸葛亮心急地問。
他藏在建寧里面半個多月,沒有離開過城門,除了這里,是真的沒有其他地方可去,唯一的支柱是司馬徽,又找不到人在哪里。
嚴顏只能是搖頭,哪能找得到司馬徽在什么地方,他甚至覺得,他們是否被司馬徽給騙了。
司馬徽給他們許諾了那多,最后卻又一走了之,什么也不管。
“丞相,我們還是走吧!”
馬超搖頭道:“建寧是守不住了。”
陳揚只需要用火炮轟擊,建寧這種低矮的城墻,是擋不住炮彈。
走?
他還能往哪里走?
諸葛亮沒有解釋,隨口道:“一切等找到水鏡先生再說,你們先下去吧!”
他把人打發(fā)離開,到后面看到柳衍和小秋。
“小秋姑娘,你知不知道水鏡先生在哪里?”
諸葛亮心急地問。
“不知道,但你是否還記得,我曾說過的反抗?”
小秋的話對于諸葛亮來說,仿佛有一種很特殊的吸引力。
“怎么反抗?”
諸葛亮問道。
“我還是不知道,但從現(xiàn)在開始,我不打算再留下來了。”
小秋站起來說道:“我現(xiàn)在就要離開,不管司馬徽如何,哪怕是要我立馬死了,我也得離開這里。”
諸葛亮一愣,她竟然那么果斷,出乎意料之外。
“今天,我算是和你告別,以后應(yīng)該也不會再見。”
小秋還真的走了,連頭也不回地離開,那個背影顯得十分孤單。</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