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碣石金宮
樓閣高下,軒窗掩映,幽房曲室,千門萬戶,金碧相輝,照耀人耳目
所有的文獻上對碣石宮的記載只有寥寥數(shù)筆,可從中也不難看出碣石宮的雄壯和巍峨,碣石宮前臨一望無際的汪洋,海中有昂然聳立的碣石,后靠巍峨連綿的燕山,山上有逶起伏的長城。
碣石宮南北五百米,東西三百米,左右兩翼各有闕樓環(huán)護,呈合抱之勢,正對海中碣石,據(jù)傳碣石宮高聳入云,登臨宮殿之上,極目遠望,納百川,匯江河,一碧萬頃、水天一線,滄海浩瀚無際。
可當我們真正站在東海之濱時,也只能通過這些文字來勾畫出傳說中那座曠世雄壯的宮殿,我們就站在碣石宮之上,只不過沒有聳入云霄的樓閣,一抹黃土上能清晰的看見當年這座宮殿建筑的遺址。
線索中提及的明十四陵應(yīng)該就是這里,當年秦一手借徐達修山海關(guān)之際說服朱元璋在此同時修建明十四陵,或許因為都是修建防御長城,所以沒有人會留意。
“時間不對啊?”聞卓來回看看地上的遺址對我說。“曹操寫下觀滄海遠在明朝之前,可從他的詩詞中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看到的也只是碣石而已,并沒有提及過碣石宮。”
聞卓所說的碣石是海中不遠處聳立的三個巖石,也是傳說中的孟姜女墳,碣石近海而立,別具一格,站在不同的角度觀賞此石有不同的效果。
在黑山頭觀此石,其仿佛是一只褐色的公雞屹立海面,揚頸啼鳴;在墻子里正面觀此石,其又宛若一位少婦攜著一雙兒女望海盼夫。
看看周邊,似乎也可以算的上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風(fēng)蕭瑟,洪波涌。
“事實上關(guān)于碣石宮一直都是一座傳說中的宮殿,具體到底有沒有并沒有人能知道,從曹操的詩中就可以看出,遠在東漢時這碣石宮就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越千玲也走過來很認真的對我說。
“既然東漢就沒有碣石宮,那朱元璋的明十四陵修在什么地方?”顧安琪大為不解的說。
“也不是啊,你們看看腳下,這些遺址不正好說明這里曾經(jīng)就是碣石宮修建的地方啊。”蕭連山指著腳下考古挖掘出來的溝渠說。
“這只能證明這里曾經(jīng)有建筑,但到底是不是碣石宮就有待考證了。”越千玲搖搖頭一本正經(jīng)的回答。“而且所有文獻里面都沒有明確的標示這里是碣石宮。”
“我在秦一手的古書里看見過關(guān)于碣石宮的描述,黃金銀為宮闕,其物禽獸盡百”我看看四周有些疑惑的說。“碣石宮是一座金宮,并非夸張的描述,而是真正用黃金銀蓋造而成的宮殿,至于其物禽獸盡百,是說里面珍禽異獸各種寶物數(shù)之不清。”
“這樣金碧輝煌的一座宮殿既然真的存在,又怎么會沒有絲毫記錄呢?”顧安琪也低頭看看地下的遺址。“黃金宮殿啊,那該是有多壯觀。”
“如果真是雁回哥說的那樣,那就更不對了。”越千玲蹲在地上仔細看看那些清理出來的古地基。“按照這些地基深度來看,多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的建筑,如果真是以黃金銀所建,這地基根本承受不起如此龐大的金宮。”
“現(xiàn)在有兩個問題,如果金宮真的存在話,碣石宮在什么地方?另一個是明十四陵又在什么地方。”越千玲抬起頭看著我說。“從地上這些遺址看,下面是沒有被挖動過的痕跡,所以可以肯定,明十四陵不會在這遺址的下面。”
“你說錯了,其實只有一個問題。”我搖搖頭平靜的說。
“一個?”
“嬴政修建的碣石宮,他知道,他身邊的人也一定知道。”我深吸一口氣淡淡的笑著說。“秦一手應(yīng)該很清楚碣石宮的位置,他來這里想必就是把明十四陵藏在碣石宮,你們想,既然碣石宮一直被人找不到,說明極其的隱秘,他修建明十四陵的目的無非是不想別人發(fā)現(xiàn),碣石宮不正是最好的地方嗎。”
“始皇元年,東巡碣石,并海南,歷泰山,至?xí)痹角Я崮盍藥拙湓尞惖恼f。“按照史書上所記,雖然沒有提及碣石宮,但提到了碣石,而且嬴政先后四次巡東海,如果真有碣石宮,那也應(yīng)該就是這里才對啊。”
聞卓閑暇無事,拾著石塊往遠處扔,背對著我們漫不經(jīng)心的問。
“難道除了曹操就沒有其他人來過這里,寫下過什么?東漢就沒有了碣石宮,不代表之前也沒有啊?”
“我想應(yīng)該是沒有。”蕭連山忽然笑了笑回答。“你們想啊,碣石宮真要是一座金宮,那要值多少錢啊,就算有早也讓人給拆了。”
“連山哥這話其實挺有道理的,這根本就不是宮殿,就是一座聳立的寶藏,誰不想要啊。”顧安琪也點頭稱是。
越千玲想了半天忽然眼睛一亮。
“東漢之前來碣石的帝君有很多,不過留下的記載和文字卻寥寥無幾,倒是有漢武帝的記載,我還記得是,八神諸天,淪漣大壑,帝命巨鰲,更負危揭,冠簪東出,以為碣石,燭龍雙眸,以為日月”
“淪漣大壑,是指的山勢險峻萬石羅列,峭壁如削,而帝命巨鰲,更負危揭,冠簪東出,以為碣石”我來回走了幾步低頭想了半天說。“應(yīng)該是指這些山峰遠望猶如巨鱉,中有鶴立雞群一峰獨秀之勢,像是巨鱉背上馱的石碑,冠簪東出應(yīng)該是說東面有山峰高抬正是巨鰲的鰲頭,而那碣然特立的高大后頂則正是巨鰲頭上的巨大冠簪。”
“那和曹操在觀滄海中所寫也大同小異啊。”顧安琪不以為然的說。
“不!”聞卓轉(zhuǎn)過身,嘴角翹著自信的幅度。“雖然都說的是碣石,但漢武帝和曹操看見的并不一樣。”
“有有什么不一樣的?”蕭連山問。
“漢武帝看見的是一只群峰組成的巨鱉,而其中一座高抬的山峰被漢武帝稱為碣石。”聞卓指著遠處海中的石頭笑著說。“而曹操在觀滄海中僅僅提到了碣石,他沒看見其他的山峰!”
“或許他是一筆帶過不想過多描繪呢?”越千玲也不以為然的說。
“不是曹操一筆帶過!”我皺著眉頭若有所思的回答。“是曹操沒有看見,他只看見了碣石,卻看不見巨鱉山峰。”
聞卓拾起兩塊石頭,其中一塊樹立在另一塊之上,問越千玲她們。
“就好比這是巨鱉,我放在手中你們可以看見嗎?”
越千玲和顧安琪還有蕭連山都點點頭。
聞卓用一只手擋住下面的石頭,只留下豎立的一塊漫不經(jīng)心的笑著問。
“現(xiàn)在呢,現(xiàn)在你們看見什么?”
聞卓手中那豎立的石頭和遠處在海面聳立的碣石遙相呼應(yīng),并排而立,顧安琪和越千玲都紛紛眼睛一亮。
“曹操看不見是因為其他山峰被海水淹沒,他看見的時候只能看見碣石!”
我默不作聲的淡淡一笑,指著遠處的碣石說。
“嬴政曾派徐福出東海求長生不老之術(shù),這是后世杜撰,可無風(fēng)不起浪,說明徐福真去過東海,而且按照記載不止一次。”
“我記得,在史記中有記載,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fēng)輒引去,終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則方士言之不可勝數(shù)。始皇自以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越千玲想了想脫口而出。
“三神山反居水下如果沒猜錯,三神山就是后來漢武帝所描繪組成巨鱉的群山,使人乃赍童男入海求之,是說嬴政為了得到仙藥派人下海,而嬴政并不需要長生不老之術(shù),童男應(yīng)該是指精壯的男子。”
我說完轉(zhuǎn)身指著遺址下面的海灘,由巨大的石頭筑成的梯狀道路,據(jù)說從宮殿殿遺址正前方下海到碣石,有一條幾十米寬筆直的御道,與姜女石、宮殿,形成一條水平線。
“這條御道存在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當年海水落潮時可以順著這條大道抵達碣石,二是這條御道當時在寬大的基礎(chǔ)上一級級用石頭筑起高出海面,順此到達碣石。”我轉(zhuǎn)身指著地上的古建筑遺址說。“由此可見這里曾經(jīng)的建筑絕對不會是碣石宮,因為在修建的時候海面上就只剩下碣石,而并不知道,那碣石不過是一座孤山的山巔而已我知道傳說中的碣石宮在什么地方了。”
聞卓笑而不語轉(zhuǎn)身把手里的石頭用力向大海扔去。
“先說好,我怕水,你要真打算下去,就別拖上我了。”
“到底在什么地方啊?”越千玲和顧安琪還有蕭連山都異口同聲急切的問。
我深吸一口氣指著遠處的碣石淡淡一笑。
“碣石金宮并非是傳說,嬴政派童男下海求的不是藥,而是修建這座不為人知的金宮,沒有人能找到,是因為金宮一直都在東海之底!”</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