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鮮為人知的秘密
魏雍轉身上車,大雨打濕了衣服心底的涼意遠比身體要多,我擦了一把臉上的雨水坐上車,魏雍的漫不經心的敲擊著翹起的腿。
“大慈恩寺地宮我進去過,你既然想到從下面挖,說明你也發(fā)現在地宮里面還有密室,在后室的地板上有圣僧西行圖,想必你也看到那塊空白的凹槽。”
“我推測在凹槽里放入的應該是傳國玉璽,不過這東西已經失傳,看這個機關應該是十斤墜,必須重量剛好合適,現在雖然有技術,可沒人知道傳國玉璽有多重。”
“這是其一,機關的確是十斤墜,不過凹槽并非規(guī)整的四四方方型,在右下角有一處明顯的殘缺。”魏雍聲音低沉的說。“就是因為這個殘缺,你只是猜測,可我卻可以很肯定,放在上面的東西的確應該是傳過玉璽。”
“為什么魏秘書你能肯定?”我疑惑的問。
“這世上有幾個人見過真正的傳國玉璽?”魏雍意味深長的反問。“所有關于傳國玉璽的消息,都是從文獻上得知,只有耳聞,沒人目染。”
“既然如此,魏秘書也不曾見過才對啊?”
“曾經滄海難為水”
魏雍淡淡一笑,看了看窗外神情有些惆悵,不過很快在臉上消失,一本正經的問。
“對于傳國玉璽你了解多少?”
“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趙,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統(tǒng),嬴政稱始皇帝,命李斯篆書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字,咸陽玉工王孫壽將和氏之璧精研細磨,雕琢為璽。”我對答如流的說。“珍貴的寶玉,高超的書法藝術和出神入化的雕刻工藝使這方玉璽成為曠世奇珍,這方璽就是后來的傳國玉璽。”
“那你知不知道當時一共雕刻了幾方玉璽?”
“七方!”我毫不含糊的回答。“秦始皇在制定玉璽制度時,根據自己的意愿和治國的需要,確立了七璽制,一大六小,一大指傳國璽,六小是指皇帝三璽和天子三璽,大者用于安邦鎮(zhèn)國封禪禮神,小者用于處理內外事務。”
我說到這里恍然大悟,抬起頭試探的問。
“這七方玉璽雖說是一大六小,不過這里的大小并不是指形狀,而是身份高低,難道魏秘書的意思是說,傳國玉璽雖然失傳,但這六方小璽還有流傳于世的?”
魏雍漫不經心的點燃一支煙,吸了一口淡淡的說。
“其實不是七方,一共有八方!”
“八方?!”
“關于傳國玉璽的傳承你有知道多少?”魏雍并沒有回答我的疑惑。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劉邦率兵破秦軍入武關,進軍霸上,直逼咸陽,秦王子嬰無力抵抗,只好出城投降,他跪在咸陽郊外的軹道旁,畢恭畢敬地向劉邦獻上秦朝七璽及一些符節(jié),劉邦建立漢朝后,這方玉璽就變成漢傳國璽,被珍藏在長樂宮,成為國之重寶。”
“然后呢?”魏雍平靜的問。
“西漢末年,王莽用椒酒毒死十四歲的漢平帝,立年僅兩歲的孺子嬰為皇太子,自己得傳國玉璽權操天下。”
魏雍彈了彈煙灰,轉過頭意味深長的說。
“這些都是文獻里有記載的,那我告訴你一點文獻里沒有的東西。”
我抬起頭,不卑不亢的說。
“愿聞其詳。”
“當時王莽急于變成真皇帝,很想得到傳國璽,但這方玉璽在太皇太后王政君手里掌握著,王政君是王莽的姑母,王莽不便親自出面去逼她交出玉璽,便派堂弟王舜去勸說太后,太后知其來意后大怒,把傳國璽擲于地上,結果玉璽被摔掉了一角,王舜忙撿起玉璽,跑回去交給王莽,王莽大喜,連夜找工匠用黃金補上去,從此,這方玉璽就變成了金鑲玉璽。”
我想到凹槽右下角處的殘缺,原來是這個原因,可這段歷史文獻上只字未提,難怪魏雍如此肯定放入凹槽之中的是傳國璽,可始終不明白連自己都不知道的事,魏雍是從何知道。
魏雍吐了一口煙心平氣和的繼續(xù)說。
“王莽的新朝被推翻后,傳國璽幾經轉手,最終落到漢光武帝劉秀手里,東漢末年,宦官專權,何進、袁紹欲盡誅諸常侍,結果何進被殺,何進部曲吳匡、張璋和袁術等人率兵入宮捕殺宦者,中常侍張讓、段珪挾持少帝倉皇出逃,連傳國璽和六璽都來不及帶走,返宮后發(fā)覺傳國璽已失蹤。”
“這是傳國璽第一次始終,不過,后來,長沙太守孫堅參與討伐董卓,并第一個帶兵進入洛陽,駐軍城南,其部下在城南甄官井中打撈出一宮女尸體,從她頸下錦囊中發(fā)現了傳國璽,孫堅將玉璽偷偷留下。”我接過魏雍的話說下去。“但這事被野心勃勃的袁術知道了,便向孫堅索要玉璽,孫堅堅決不給,袁術便扣押孫堅的妻子,孫堅無奈只好交出玉璽,后來袁術敗死,傳國璽又回到漢獻帝手中。”
“再后來”魏雍說到這里神情有些奇怪,好像陷入很深的沉思之中,半天沒說出話,直到煙頭燙到他的手,慌亂的彈著衣服上的煙灰,在我對他的印象里,魏雍不應該是這樣恍惚的說,到底是什么讓他這樣分心。
“再后來,曹丕稱帝,傳國璽在曹魏手里,三國一統(tǒng)后,傳國璽歸晉,西晉末年,中原大亂,傳國璽頻頻易手,后來北周滅北齊,隋代北周,傳國璽又轉到隋文帝手上。”
說到這段歷史的時候魏雍的語氣明顯和之前不一樣,有一種說不出的豪邁和威嚴,他好像不是在講述歷史,而是在回憶過去。
“直到唐朝,傳國璽才有了近三百年的安寧,自朱溫篡唐開始,傳國璽又遭厄運,先從后梁轉歸后唐,沒過多久,后唐廢帝李從珂被契丹擊敗,他走投無路,持玉璽登樓自焚,見證了多個王朝更迭的傳國璽終于結束了它的千年旅程。”
等到魏雍說完,我若有所思的看看他。
“魏秘書,傳國璽的始末很多人都了解,可我記得你剛才說,傳國璽是八方而不是七方,可文獻里直到后唐廢帝李從珂持玉璽登樓自焚,也沒提到過第八方玉璽,第八方玉璽從何而來?”
“傳國璽是證明帝王身份的,沒有傳國璽當了皇帝也名不正則言不順,這也是為什么歷代帝王對傳國璽趨之若鶩的地方,朱元璋沒有傳國璽也能一統(tǒng)天下,但頂多也只是遺憾,畢竟他是一個強者,所謂時勢造英雄。”魏雍冷靜的說。“沒有人追究他的出身、地位和過往,可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里,如果一個女人想當皇帝,沒有傳國璽恐怕就”
“武則天!”我轉過頭驚訝的說。“你是說武則天為了登帝位也做了一方傳國璽?!”
“武則天要的是名正言順,又怎么可能拿一方假傳國璽證明身份,她即便堵住王公大臣的嘴,也未必能堵住天下悠悠眾口。”
“既然既然武則天用的傳國璽是真的?那大唐的傳國璽”
我說到這里目瞪口呆,慢慢抬起手指聲音有些顫抖的說。
“傳國玉璽自始至終都沒有失傳過!武則天用一方假的傳國璽替換了大唐真的傳國璽,所以后面一直傳承的都是一方假的傳國玉璽!”
“呵呵,看來你已經知道為什么有八方玉璽了!”魏雍淡淡一笑不慌不忙的說。“你只需要找到武則天偷梁換柱的真?zhèn)鲊癍t,就能打開地宮密室。”
我剛高興一下,很快臉上的表情又黯淡下去。
“武則天偷梁換柱是極其隱晦的事,任何文獻上都不可能關于這方面的記載,一個千年前的人物,根本沒有誰知道傳國璽的下落,雖然有了新頭緒,但和失傳的結果又有什么區(qū)別。”
“當然有區(qū)別,塵歸塵土歸土,至少你知道武則天現在在什么地方,呵呵。”
我回味著魏雍突然意味深長的話,慢慢張開嘴。
“你是說傳國玉璽在武則天的陵墓里?!”
“在不在我不知道,不過你進去找找不就清楚了!”魏雍臉上的笑容很輕松。
我整個人一愣,目瞪口呆的看著魏雍。
“你你要我盜乾陵!”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