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我能辭職嗎
五月五號,柴達木盆地下了一場小雨,雨量不足十毫米。在這個蒸發(fā)量相對厲害地區(qū),即使是二十毫米的降水量,也屬于無效降水。但是,對于這個地區(qū)和這個季節(jié)來說,它的意義非常重大。這是西北方來到傳統(tǒng)季風和柴達木河上游的雪山大峽谷帶來的水汽交匯結果。隨著雪山融雪增多,上游流量增大,河流面積水面增寬,這種降雨還會出現的。它的意義在于,盆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氣候會不會從此改變?
進入特區(qū)的國家科研機構越來越多,搞氣象的,搞水文的,搞環(huán)境保護的,搞野生資源調查的,搞石油礦藏地質勘探的,連中科院的地球大氣監(jiān)測站也設立了,來了十幾個單位。小包的意思是,隨便來,隨便搞,科研所觀察站咱給你劃地方蓋,費用自理。緊張的水電提供給你們就足夠便宜你們了,你們搞出來的信息,只要咱用得上,就得和咱共享。比如,天氣預報,那是必須得一起搞的。
果然,到了五月二十號午后,那個簡易的石頭塊圈圈圍成的氣象臺說:預計明天有大面積降雨,雨量中等,持續(xù)時間可能超過六個小時。這是大好事啊!小包正愁著倉庫里的大批草籽樹籽沒有撒播出去呢!就緊急命令飛行隊集合,并把所有大小飛機集中起來。調集人手,召開動員會,盧平在動員會上說:咱特區(qū)沒有專業(yè)飛播飛機,只能使用直升機作業(yè)了,專業(yè)機器也不搞了,就用人工撒播。方法簡單,只要解開麻袋一角,倒進下料斗就行,料斗由飛行員控制開關,你們不用負責。
盧平是:這將是特區(qū)飛行隊的最后一次集體任務,大家務必注意安全。搶在大雨到來前,完成任務!
小包和北京來的氣象專家研究一下,按照可能的降雨范圍,劃定各小隊飛行航線,分配樹籽草籽撒播范圍、分部區(qū)域。
下午四點半,八架直八,十二架ec315,四架ac313,滿載大堆的麻袋,陸續(xù)從德令哈起飛,按照預定地區(qū),開始飛播作業(yè)。ac313是直八f型的升級版,只是采用原裝進口加拿大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pt6b-67a型渦輪軸發(fā)動機;相比原先國產的渦軸-6a而言,pt6b-67a使用了先進的數字化控制技術、極大降低了機組工作負荷。外觀和內容上基本差別不大。它的起飛重量13.8噸,載重4噸。這十二架兄弟型號的飛機就裝在四十多噸,每架飛機上配四名倒袋子的。ec315裝載量只有一噸半,配了一個操作員。
操作員的任務一樣,把種子倒進一個長條狀料槽里,料槽伸出機艙,兩端在機艙外各有兩個出料口,一根橫桿控制,搬動橫桿,料口打開,種子自然下落,在機翼旋轉強風吹送下,會把細小的種子撒得很開。
飛機在一個半小時返航,再次裝載種子后,繼續(xù)航程。眼看天黑了,小包從西寧方向調來一架米26t2,超大的體型,沙漠迷彩外觀,突出的機鼻,一看就有異族大鼻子的風格。
飛機降落在機場,兩輛加油車上來加油,最后的一批種子也全部裝了上來,八十八噸載重的倉容才剛剛裝到一半。一個小時后小包和王十九上來,又叫來四個警衛(wèi)員,在夜色蒼茫中,這架跨時代機型,向著西方飛去。
那支飛行隊還在返航途中,小包通過無線電,對照地圖,核對撒播區(qū)域。
小包親自駕駛,這架價值千萬的油老虎據說每小時耗油兩噸半,當年四川地震用它調運挖掘機,一個往返,耗油價值三萬。這是前年清掃俄羅斯軍事基地時順手牽羊搞來的,沒有機會使用,這次就拿來開開洋葷。六個人玩到黎明,之間還搞了次夜宵。在東方欲明時,才返回基地。
五月二十一號早上,一場大雨從南方襲來,很快水泥地面出現積水。這個超大濕重雨云團,在整個盆地轉悠到午后,終于沒有干得過燦爛的陽光,最后還是消散在大漠戈壁灘上。
雨后的空氣清新,在這高原上,別有一番感受。看著地面濕潤顏色變黃變深的沙漠,和其間流淌的河水,小包想:要是有幾棵椰樹,放上張?zhí)梢危€真有夏威夷風情或者尼羅河的浪漫韻味。
阿繡整天坐在家里搬弄那些電腦上的數據,有時搞到很晚,小包就心疼起來,說:這些事情,不需要這么細致的。只要檢查思路方法對頭,數據是電腦計算的,一般不會出錯。這一個海西特就這么忙,那要是所有財務都交給你,累死也理不過來啊?你還是多參加社會活動,到處露個面就行了,這才是一個老板娘的態(tài)度。
阿繡也知道自己的工作方式有偏差,她還是不放心財務和統(tǒng)計工作,但聽從小包建議,只看匯總大數據。騰出時間,走進基層。
先去醫(yī)療單位走訪,后到宣傳部門調查,阿繡一邊詢問基層工作的女性在生活學習中有什么困難,一面向她們解釋體制改革前后的差別和影響,成了特區(qū)新政策的宣傳員。
到了最后,被宣傳部的文化團體,新成立的海西特傳媒給留下了。這個從文工團選拔人員組成的演藝單位,盡管里面人才濟濟,是由退役的各軍區(qū)大齡文工隊員中選拔組成,她們基本功扎實,動作套路傳統(tǒng)老舊,缺少創(chuàng)新題材和思路。更重要的是,團體名義上缺少一面旗幟,而阿繡正是當紅明星,影視歌三棲熱門人物,對于海西特傳媒的工作開展和特區(qū)形象的宣傳,正是極為需要的。
經小包同意,阿繡正式在海西特傳媒掛名擔任策劃顧問。小包說:女人就應該搞些蹦蹦跳跳的感情,為男人提供娛樂最好。
這話說得令阿繡不爽,被追倒在床上狠狠地擰了一下。
阿繡籌劃在國慶節(jié),全區(qū)建設達到階段性成果之后,舉辦一次隆重的文化巡回演出,小包同意了。說:是該給工人們搞些文化娛樂的,到那時,心連心藝術巡回演出也該轉到咱這邊了吧?
阿繡似笑非笑的看著小包:你是不是想雙兒她媽啦?
小包不敢搭茬,就問:下面的問題你調查得怎么樣?人們對咱們的體制改革有什么意見?
阿繡說:有的人因為家庭原因,可能不愿在這邊定居,想離開這里,問能不能辭職,身份屬性問題怎樣解決?
這個問題很快就擺到特委會桌上,在最后決定體改決議文件時,關于軍轉人員能不能主動辭職,辭職后的工作該怎樣分配,特委會的十幾個人就有不同意見。多數一方意見是,軍人在任何時候都應該執(zhí)行命令,安排在哪里,都應該無條件接受分配,不執(zhí)行命令的話,按照違令處理。少數方的觀點是,雖說海西特情況特殊,軍轉人員繼續(xù)實行軍隊編制,實際上已經是公司管理模式了,在體制正式改革之后,那就是徹徹底底的民,不再適用部隊條令。既然是民事行為,人家放棄特區(qū)優(yōu)厚的福利待遇,提出辭職,是正常的行為。不應該設置障礙。
小包饒有興致地聽取大家爭論。最后說:有一點事情,大家似乎忘記了!這個體制改革的時間,也就是特區(qū)轉為公司管理模式的時間,是七月一號。在此之后,員工工資會有一個和國企工人工資相近的調整。但是,我以前說過,工人的工齡是從去年七月進入海西特時開始計算的,就是說,每個員工,在七月份發(fā)工資時,要補足上一年的工資的。按照這個原則,員工已經為海西特的發(fā)展做出了一年顯著的貢獻,他實際上已經是海西特的正式員工了,現在只是補辦手續(xù)罷了。要求辭職,咱們當然要按照海西特員工的辭職員工處理。和軍人身份已經沒有關系了。
那該怎么做?見小包下了結論,反對方提出問題。
小包說:軍轉檔案早已轉在咱們這邊,先給他辦體改后的身份確認,然后結清一年來的工資,為了表示他對特區(qū)建設的表彰,多發(fā)給他兩個月的工資,然后他自帶檔案,愿意去哪就去哪?
小包很生氣,既然有這樣一怕吃苦、二沒有眼光的人,留著也會起消極作用,干脆拿錢打發(fā)走吧!
按照國企工人的三級普工平均工資計算,特區(qū)的工人工資普遍上提一級,像一個卡車司機,基本工資是一百三十八塊多,比國企同類人員的工作高出一成。獎金和補貼就多了,高原補貼最多,特區(qū)工人,每人都是一樣的,每天三塊,就是九十塊。全勤獎三十塊,績效工資,效益獎金;伙食補貼每餐一塊,也是九十塊。還有高溫高寒補貼,這種補貼是半年高溫防曬,半年高寒保暖,每月四十五塊,還有服裝補助、洗理費報刊費、出差補助等等,算下來,即使是冬季休閑這段時間,一個月就能拿五六百左右。戶外勞動這半年,拿到八百九百也是平常。
比照這個標準,所有人歡欣鼓舞,就連想辭職的員工在內,全區(qū)工人沒有一個對體改后的工資標準提出意見的。
六月十號,在第一屆特區(qū)機關群眾代表全體大會上,最終方案獲得全體通過。下一步工作就是轟轟烈烈的宣傳活動。人們開始對照級別標準,看自己的能夠定在哪一級?對照各自的出勤日期時間明白紙,計算自己該拿多少補發(fā)工資。
這次工資大結算,特區(qū)需要籌備十一億三千萬,不僅覆蓋特區(qū)九萬多員工,還要按照相似標準,支付借調來的工程兵部隊和石油會戰(zhàn)工人的薪酬。
小包想把這些人統(tǒng)編到自己旗下,結果,李世棟說:不也沒耽誤你們使用嗎?他們干幾年走了,你還減輕負擔了呢!
小包一想也是!這好幾萬人,不就是咱的臨時工嗎?還都是高級技術工,不用負責他的以后的養(yǎng)老什么的,劃算!
好心情沒有持續(xù)多久,阿繡打來電話,帶著哭腔:娘病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