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起步維艱
小包的遠景規(guī)劃一出來,幾個場區(qū)頓時沸騰了。當聽說上過春晚的演員阿繡要留在林場,給林場的孩子們當小學教師后,附近的農(nóng)場林場居民就坐著雪橇往這邊來,要親眼看一下阿繡的真容。
小包駐地的帳篷區(qū)外不遠,和村子之間的空地上,推土機推平整理出一片平地,兩排彩鋼板房已經(jīng)搭建完成,外圍用綠漆鋼管樹立一圈再圍上網(wǎng)柵,中央廣場矗立一根高高的旗桿,上面一面國旗迎風飄揚。板房的每個門上都掛著厚帆布門簾,雙層玻璃窗很嚴實地阻擋外面的寒風,這就是新生活區(qū)的小學校。
原有的小學有三間房,兩間教室,一間是校長兼代課老師崔校長的住房。學生有二十一名,一到五年級的都有,擠在一個兩間大小的教室里。房子是原木搭建的,前后都有小黑板,上課時,有面朝前的有面朝后的,有聽課的,有寫作業(yè)的。不同的班級在學不同的課程,做不同的作業(yè)。小包和阿繡幾個人都沒有見過復試教學的方式,這次真的開了眼界,同時也覺得很心酸。自己拿出了三四個億的資金搞希望工程,也不知道希望小學建到哪里去了?
小包在教室坐了十分鐘,看了掛在墻上的溫度表,室內(nèi)只有4~5度的樣子,就對跟著的趙建國說:叫人弄些木材柈子來,這里面需要升火,增加溫度。等會兒,叫人送來些鐵爐子,安裝煙火通道,不能把孩子熏著眼睛了。郭大忠?guī)讉€用鏟車端來一堆鋼鐵部件,小包也親自下手安裝,五間教室和三間教師房間都給安裝了鐵爐子。教室里燒木頭,容易點火和熄滅。教師房間里燒煤炭,原有的教學點崔老師是常住在學校的,還要在這邊開伙做飯,小包就給卸了兩噸煤炭。
崔老師現(xiàn)在輕松多了,二十一個學生分散到五個教室,人數(shù)最少的五年級只有三個學生,由他親自代課。阿繡負責二三四年級數(shù)學,肖玉華負責二三四年級語文,一年級五個學生太小,就和五年級交給崔老師帶著。
發(fā)電機組沒有安裝在村內(nèi),小包在山溝邊上選取一塊地方,用挖掘機推土機轟鳴幾天,整理出一片空地。在一側搭建一溜板房,大敞棚,里面弄來大堆的鋼架構件,不知道想要搞什么玩意兒?
林場的人們看見,每天都有車輛進入林場,拉來不知道什么物資?那一片山林有持槍的軍人把守,想看情況的人根本進不去。
五天以后,一場大會召開了。這次來主持會議的除了市里的王書記外,還有省里的領導和駐軍部隊領導。
根據(jù)人口調(diào)查顯示,全區(qū)原有1622名正式職工中,男性占95%,不識字的占35%,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不足20%,年齡倒是可以接受,普遍在36到52歲之間。5082名親屬中,兒童占30%,1歲到16歲的就占1522名,其余3560名親屬中,女性占55%,很多不是直系親屬的女性都是投親靠友,奔著正式職工的單身漢來的。全區(qū)沒有超過53歲以上的男女。
住房方面,除了公家的場部倉庫辦公室,全區(qū)個人沒有磚瓦房,都是土坯墻茅草頂蓋。個人家庭經(jīng)濟狀況是,農(nóng)場憑勞動工分分配口糧和工資,基本沒有副業(yè)。林場這邊荒地多一些,有十來家人家總共喂有三十八只山羊。不知道是不是怕誰知道家底,個人存款申報上,沒有誰說有存款。
小包當場公布包盛公司的發(fā)展目標和計劃。三年內(nèi),完成公司員工的新建7000套住房,現(xiàn)有1492戶全部搬進新區(qū)新房。三個新生活區(qū)要實現(xiàn)通電、通水泥路、通自來水、通暖氣、通電話。原有職工直接分配住房,新簽約員工在公司干滿十年,免除房租,所住的房子歸個人所有。員工在公司干滿十年,退休后,繼續(xù)享受員工免費醫(yī)療,享受退休前的基本工資加退休補貼等等待遇。超過50周歲的人,也可簽訂用工合同,但必須干滿10年才能退休,不然房租就要自己交多余的年限部分。原團場領導也不能例外。
公司員工子弟享受從幼兒園直到高中畢業(yè)的全部學費免除。享受公司的免費醫(yī)療政策。去外地上學,大學畢業(yè)回來公司工作的,繼續(xù)享受優(yōu)厚待遇,到外地工作的,且脫離聯(lián)想集團的,所有個人享受的優(yōu)待中止。
原有正式職工今天就簽訂轉職合同,制作身份牌、醫(yī)療證、三天內(nèi)完成簽約。親屬新員工今天也開始簽訂聘用合同,照相、制作身份牌和醫(yī)療證,為期十天,大人小孩,每個人都得親自到場,指紋視網(wǎng)膜采集不到的,就無法確定身份,將來在醫(yī)療上就很難確定是否需要交費,所以,大家回去后,通知沒來的人,過來簽合同,采集樣本。
公告一貼,參加大會的人員頓時喧鬧起來,小包坐在主席臺上,回答一些群眾代表的提問。
有人問:是不是全體登記上的人口都能分到房子?搬到新區(qū)住居后,老房子怎么辦?
小包說:只要簽訂合同,成為包盛公司的員工,等房子蓋起來,就可以根據(jù)家庭人口多少,分配到相應的大小面積的房子。老區(qū)的房子肯定要拆除變成耕地或者建成工廠。
我小姨子也住在我家,能不能簽訂用工合同?享受分房?
只要愿意在公司上班十年以上,可以簽免費住房子合同,每月從工資里扣除房租,同樣享受醫(yī)療免費,十年后,繼續(xù)在公司上班的,退還扣除的住房租金。
咱們這里沒有合適的小伙子,他干不滿十年就要回老家嫁人,怎么辦?
小包笑著說:醫(yī)療繼續(xù)免費,住房租金是必須扣除的。咱們這里,很快會來一批轉業(yè)戰(zhàn)士常住,就怕姑娘太少了!
有人問:咱們的工資是多少?
小包反問:你以前拿多少?
那人說:正式職工勞動力是按工分結算的,出工有十二分,冬天不出工也有三分,小孩子不論大小,不上工也是三分,按照年終結算,一分合四毛二。親屬勞動力是出工有十分,冬閑半年只有兩分。
小包笑著說:這么說一個職工勞力一年掙三千零六十分,也就是1285塊錢。一個親屬一年只掙907塊,兩口子全年正2190多塊,一個孩子掙460塊,兩三個孩子也可以掙一千多塊。你覺得日子過得怎么樣?包盛公司將改變這種分配方式,怎么該,還得向大家征求意見后再做決定,因為工種、崗位的差別,肯定工種標準不會一樣的。但我可以保證,不會叫大家的生活水平有任何下降的。
一個冒冒失失地大姑娘創(chuàng)了過來,說:你是不是那個《小城故事》的作者小包?
小包笑著看著這個東北口音的長辮子姑娘,點點頭說:我就是!
啊!這回答,叫圍著想打聽情況的群眾發(fā)怔一下,然后齊發(fā)一聲喊:真的是那個小包嗎?
那姑娘仔細打量小包上下一會兒,毅然說:我叫李二妮,我姐夫是趙建國,我去簽合同,在哪里簽?
小包指著不遠的地方,八個連在一起火紅色的大貨柜集裝箱,說:從西邊那個門進去,有人帶你一步步的完成步驟,整個過程大概得五六分鐘吧。
小學校旁邊的空地上,八個集裝箱連成拐角的正方形,中間頂部用塑鋼瓦密封,很大的一片辦公區(qū)。入口有指示牌,有兩個人在負責接待,人們并不認識小特,小包直接調(diào)出來四個小特,變化一下面貌,來負責給員工采集身份信息,制作標識牌這樣的高技術性的工作。
明亮的燈光下,箱體內(nèi)并不覺得狹窄,調(diào)集調(diào)查登記表,找到李二妮的生日年月,小特叫李二妮確認,然后就照相,輸入電腦,指點她到另一個地方辦理。這里對照本人和照片后,叫她對著個小圓點看,只聽滴的一聲,面前的小屏幕上顯示綠色方塊,辦理手續(xù)的人員拿出個小盒子叫李二妮把右手食指放上去,聲音響了之后,又叫把食指和中指一起放上去,再次聲音響起,那人指點她到下一個工作臺去。
穿著同樣制服的工作人員不拘言笑,拿出一份材料,叫李二妮簽字,李二妮是個初中畢業(yè)生,寫起字來還算過得去,簽完字。里面的機器嗡嗡地響了一陣,那人遞過來兩張卡片,一張上面寫著包盛公司員工身份卡,有她的照片,卡號為a100001;另一張是包盛公司員工社會福利保障卡,上面也有李二妮的照片,編號是李二妮的出生年月日加輔助字母和數(shù)字,兩張卡片背面都有一個黑色粗道道。那人給了個帶黃掛繩的塑膠套,說:一定要保管好這兩張卡片,身份卡上班時要掛在脖子上,保障科在看病、領工資等和辦理和錢有關的事時拿出來,更方便快捷一些。
這就完了?這就成了小包的人啦?不是!這就成了包盛公司的員工啦?李二妮暈乎乎地從房子另一頭走出來,幾個人立刻上來問東問西。
李二妮把卡片裝進塑膠套里,戴在脖子上,她的照片在卡片上很醒目,顯得朝氣蓬勃有活力。她姐,趙建國的老婆,三十多歲的李大妮和老爹李老憨就圍著問:里面怎么樣?幾個人?沒有為難你吧?
二妮說:嗨!原來是那個小包,我說是誰呢?
他爹說:怎么?你還認識?那個屯的?
李二妮笑著說:他就是《小城故事》的作者,寫歌的。
大妮說:真的?那人能寫那樣的歌,指定是個好人,聽你姐夫說,他還沒有結婚呢!我先回去燉狍子肉,你等會兒叫你姐夫把小包請咱家去,咱們和他好好嘮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