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回 盡在山人掌握中
,無奈三國 !
第五百九十三回 盡在山人掌握中
“哼!周瑜可惡!今獨留空營,率眾而去。若我驅(qū)兵過江,奪取江南,那周瑜隱于暗處,斷我糧道,擾我后方。我軍縱有百萬,也難功成。”曹操恨恨得說道。
此時蔡瑁、張允這才倒吸了一口涼氣,明白了這是怎么一回事。那周瑜地危害,并不在于他所占領(lǐng)的地方,而在于他那幾十萬的兵力。如此多的兵力,被那周瑜化明為暗,若是置之不理,擱置在后方,那危害可是太大了。難怪曹操在不知周瑜地去處之時,寧愿退回來安守,也不愿冒然過江,給那周瑜可乘之機。這周瑜果然不愧是通曉兵法的大家。
“嗯。原來如此。那周瑜行此不攻之攻。確是讓我軍不可輕舉妄動。然,主公英明,未中周瑜詭計,那是更勝周瑜一籌。似周瑜此等伎倆,雖可拖得一時,可幾十萬的兵馬,要想全然無蹤。非圣人不可為。我軍只消多派軍兵,沿江探聽,當可知周瑜蹤跡。到時候,盡起全軍,一舉滅之,也就是了。”戲志才聽曹操說后,立刻了然于心。隨口就向曹操建議道。
曹操點了點頭說道:“正合吾意。”隨即派出大量探馬,沿江尋訪周瑜大軍蹤跡。
而就在曹操尋找周瑜大軍,進退不得的節(jié)骨眼上,孫權(quán)渴盼已久的諸葛亮,終于又被孫權(quán)叫了回來。
說起來,諸葛亮這兩條腿也是不值錢。當初諸葛亮和龐統(tǒng)料到曹操要進犯江南的時候,這諸葛亮就放不下的保著孫權(quán)回江南料理。等一系列小計謀施展過后,剛覺得已經(jīng)把曹操穩(wěn)住了,這諸葛亮又放心不下西蜀,又馬不停蹄的跑回了西蜀。可西蜀還沒待兩天呢,這江南又起了變故,又只能乖乖的跑回來。
這真是天生勞碌命,沒轍啊。
不過,顯然當事人諸葛亮卻沒有這個感覺。而且還樂在其中。當孫權(quán)把諸葛亮引到密室之中,詳細的述說了最近一段時日的經(jīng)過,并提出了自己對魯肅、周瑜、龐統(tǒng)三人的懷疑之后。那諸葛亮不僅沒有奔波的疲憊,竟然還在笑。
諸葛亮笑著對孫權(quán)說道:“主公勿憂。萬事皆在山人掌握之中。”
孫權(quán)最佩服諸葛亮的,也正是這一點。這諸葛亮養(yǎng)性的功夫,絕對到家。不管是什么樣的天大難事,諸葛亮從來沒有慌亂過的樣子,全都是鎮(zhèn)靜自若,妙算在心的樣子。
受諸葛亮影響,孫權(quán)也安穩(wěn)了許多。向諸葛亮請教道:“先生可略作明示否?”
諸葛亮笑道:“魯子敬誠實信者,絕無勾結(jié)幽州之可能。主公慮之,乃是受了幽州抹書離間之策所惑。想是那魯子敬走訪過一趟幽州,其才被那劉明所賞識,更知子敬在江南人脈廣通,故有此禍。”
諸葛亮說完,孫權(quán)當即恍悟。隨即追悔道:“咳!卻是我屈了子敬。吾當厚補之!”說完,又疑惑的向諸葛亮問道:“那周瑜、龐統(tǒng)可也是我屈了他們不成?可若是周瑜、龐統(tǒng)無害。那龐統(tǒng)所獻之策,又作和解?”
諸葛亮輕搖羽扇,微微笑道:“主公勿怒。魯子敬雖無二心。那周瑜、龐統(tǒng),卻不見得。龐統(tǒng)隨軍以來,屢次為周瑜謀劃,哪怕就是周瑜沒有二心,那龐統(tǒng)也絕對另有他意。”
“正是如此!”孫權(quán)一拍桌案,認同的喝道。隨即氣哼哼的說道:“那龐統(tǒng)所獻之策,而今看來,全無用處,單單污了我的名聲,若無二心,絕無可能。真真的可惡!”
可孫權(quán)喊完,又疑惑的向諸葛亮問道:“先生既知龐統(tǒng)不妥。當日龐統(tǒng)進言,先生何不阻之?以致我今日聲名受損。”
“主公。那龐士元所獻之策,雖有不妥。可非常人行非常之策。那曹操足智多謀,手下能人無數(shù)。平常之策,無有能瞞他之。唯有此非常之策,才可令其相信。何況,周瑜乃是主公重臣,統(tǒng)領(lǐng)大軍,掌握大權(quán)。絕對不能有失。那龐統(tǒng)既然有不穩(wěn)的跡象,山人也正好借此試探一下那周瑜到底是不是真心忠于主公。若那周瑜也有不穩(wěn),山人轉(zhuǎn)手斬下周瑜的首級,那周瑜自立的名號,也正好坐實了他。那時,自有周瑜承擔叛逆之名,主公的名聲也可得以洗脫。更可一掃朝中奸佞二心者。此等好事,何樂而不為?山人豈能阻之?”諸葛亮依然不著急不上火,大冬天扇著羽扇,微微笑道。
孫權(quán)雖然聽得不明白,可依然有些郁悶的說道:“好事卻是很多。可那什么非常之策,又有什么用處?那曹操如今不還是向咱們開戰(zhàn)了么。”
“不一樣。主公。這完全的不一樣。”諸葛亮搖頭笑道。
“怎么個不一樣法?”孫權(quán)很是不解。當日龐統(tǒng)獻策之后,所有的后續(xù)計劃,都已經(jīng)有詳細的解說了,如今怎么又出來了一個不一樣。
諸葛亮輕搖羽扇,微笑道:“主公。曹操相信周瑜自立,與不相信周瑜自立。那絕對是兩種概念。曹操若是不相信周瑜自立,那就會把咱們當作一個整體來攻打。所有戰(zhàn)略對策,那也是沖著一個個體來研制的。而若是曹操相信了周瑜自立,那就會把周瑜和主公當作兩個個體來計算。出于節(jié)省實力消耗,那曹操在戰(zhàn)略上,就會有先有后。其中,便于我軍從中取事者多多。如此豈不妙哉?”
孫權(quán)若有所思,向諸葛亮問道:“難道先生一開始就是準備用那第二方案的不成?”
諸葛亮點了點頭,微笑道:“正是如此。而今天下已然三分。既然劉明強不可破。又無圖謀中原之心。主公若想一統(tǒng)天下,再有寸進。決戰(zhàn)曹操。乃是必然之結(jié)局。一如曹操南下欲消滅主公耳。然而,棄船北上,一如曹操棄鞍馬而操舟楫,乃下下策也。不如誘而致之。故此,使曹操不前,靜心發(fā)展,不過中策耳。唯有誘其心動,趁其不防,突其后背。斷那曹操的根基,使曹操大軍盡葬江南,那才是上上之策。”
孫權(quán)聽得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對諸葛亮神機妙算,更是敬服。不過,孫權(quán)心情稍稍平復(fù)之后,卻還是有些不放心的問道:“先生,若是那周瑜真的自立,并領(lǐng)兵投降曹操,我軍卻如何是好?”
諸葛亮很有把握的說道:“周瑜乃自傲之人,斷不會輕降曹操。而且,程普、黃蓋、韓當?shù)人迣ⅲ允侨览铣迹檬軐O家恩德,萬萬不會背棄孫家。就連那呂蒙、徐盛,也是主公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有這些人在,周瑜也不可能領(lǐng)兵投降曹操。而且,有曹操大兵壓制,周瑜也絕不會自取滅亡,真正自立。而等曹操滅掉之后,眾將各領(lǐng)兵馬歸還,那周瑜就算有二心,也難逃主公得掌握之中。”
孫權(quán)點了點頭。認為諸葛亮說得有理。遂向諸葛亮詢問道:“先生。既如此。而今我當何如之?”
“暫且勿動聲色。且待我前往周瑜那里,助周瑜把曹軍主力困在江南。以便我軍取事。”諸葛亮平靜的說道。
正說間,忽有軍情來報:曹操火燒赤壁,周瑜水軍不敵,現(xiàn)已敗走蘆天蕩。
孫權(quán)大憂:現(xiàn)今所有的計策,那都是建立在周瑜能夠拖住曹操大軍基礎(chǔ)上的。此時曹操水軍的噴火船,力壓周瑜船只,若是周瑜不敵,曹操順勢而下,那還談什么計劃方案,那一切可就全完了。
反倒是諸葛亮仍然還在微笑。
孫權(quán)不解的問道:“先生,而今周瑜不敵,我等計劃即將全部落空不說。我江南也難保全。如此危機,先生何以笑之?”
諸葛亮微笑道:“無妨,無妨。那周瑜既然兵退蘆天蕩,那曹操的噴火船,就難以發(fā)威。那蘆天蕩連著八百里的洞庭水泊。水道縱橫,進退可依。且,蘆天蕩內(nèi),蘆葦密布。而今,又時值隆冬,蘆天蕩內(nèi),蘆葦枯黃。曹操若是放火,豈不連他自己也燒在里面。就算那曹操狠的心來,不管哪周瑜在不在里面,全都一把火燒了蘆天蕩。那周瑜見火起。一把火反向燒絕了四周蘆葦,那也是不得損傷。到那時,曹操依然只能遣船前往交戰(zhàn)。而那曹操的噴火戰(zhàn)船,只能在在寬敞的地方施展。那蘆天蕩巴掌大的地方,成千上萬艘戰(zhàn)船擠作一處,混戰(zhàn)在一起,那噴火船也就無有用武之地了。”
諸葛亮言罷,看孫權(quán)還有些不放心的樣子,隨即又說道:“何況,我軍連江水寨眾多,此寨雖毀,西陵尚在。長江源頭盡在我手。曹操雖有千軍,敢過長江半步。我軍順流而下,盡剿曹操于江南。”
孫權(quán)聞言,這才放下了心懷。而且也真正信服了諸葛亮使用龐統(tǒng)之計確有好處。就像那西陵本是兵家必爭只要地。掌控著大江的源頭。水戰(zhàn)之中,何其重要。可就因為曹操信了周瑜自立,而那西陵如今卻還是自己的名下,那曹操就傻傻的前往赤壁與周瑜決戰(zhàn)去了。豈不知,只要西陵無事,那大江之上,終究還是孫家的天下。而若是那曹操先打西陵,荊州全境,都將為曹操所有,而且長江的上流也就被曹操掌控了。那孫家可就真正的危險了。
想到這里,孫權(quán)不禁出了一身的冷汗。
而諸葛亮和孫權(quán)交待完,隨即又馬不停蹄的趕往周瑜那里。
等諸葛亮到了周瑜那里,諸葛亮對徐庶這個大師兄現(xiàn)如今在周瑜這里的超然地位,很是有些盤算。不過,此時卻不是諸葛亮與徐庶及周瑜計較的時候。
諸葛亮與周瑜、魯肅周旋了一陣之后,對周瑜說道:“大都督避讓曹操鋒芒之策,雖善。可終究不能拖住曹操大軍不動,不便于我軍后續(xù)計劃實施。大都督何不引曹軍進入江南水鄉(xiāng)。以縱橫之水路,分割曹操軍力。爾后,或逐一消滅,或堵其要害,容我軍侵其根本,豈不妙之?”
周瑜對諸葛亮的這番言辭,也是意料之中,這本來就是當初要揚長避短,把曹操引誘到長江水網(wǎng)之中實施積極防守的方略。
對此周瑜倒也沒有不遵守的意思。畢竟當前的主要敵人是曹操,只有打敗了曹操,那才可以談及別的。否則,一切都是胡鬧。不過,對于諸葛亮這個競爭對手,周瑜還是要考教一番的。以便于更好的了解諸葛亮的能力,并作出相應(yīng)的對策。
故此,周瑜還是準備要難為諸葛亮一小下。抻量一下諸葛亮的水平。
周瑜當即對諸葛亮說道:“先生所言極是。然,我軍孤懸于此。接連兩仗,軍需有所不備。短時難有所為。”
諸葛亮一聽,就知道周瑜是要掂量自己,若是不能威壓住周瑜,恐今后在眾將面前,也制不了周瑜。
故此,諸葛亮也是輕搖羽扇的接招道:“大都督軍需有何不足。山人當為大都督妥辦之。”
周瑜笑道:“先生可知,水路交兵,當以何兵器為先?”
孔明微笑道:“大江之上,以弓箭為先。”
“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我軍與那曹軍兩場惡戰(zhàn),毀壞船只無數(shù),弓箭損耗,更是不計其數(shù)。船只,我自有造處。可那箭矢,羽、桿、漆、膠,工序繁雜,物用又多。一時卻是難以操辦。不知先生可為解決?”周瑜很是平常的向諸葛亮訴苦道。
“卻不知大都督所需若何?”諸葛亮很是沉穩(wěn)的接招了。
周瑜暗贊諸葛亮氣度果然不凡。不提諸葛亮到底能不能把這接下來。光看諸葛亮這份沉穩(wěn),就是一個能辦大事的人。
不過,周瑜乃是有始有終的人,現(xiàn)在話都說到這般地步了,哪能不接著往下走的。說白了,現(xiàn)在的周瑜和諸葛亮,那都是揣著明白裝糊涂。要的就是這個勁。
故此,周瑜也依然保持著微笑說道:“曹軍百萬,兵危在即。先生能為我籌集一支不算少,籌集百萬,不算多。單看先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