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回 讓諸葛亮震驚的蔡瑁
,無奈三國 !
第四百九十六回 讓諸葛亮震驚的蔡瑁
頭疼啊。頭疼。
與劉表打過交道之后,劉表這種強烈的不求進取的保皇主義。實在是太令首次出道的諸葛亮頭疼了。
原本在諸葛亮的印象中,劉表當初既然敢單人獨騎的來荊州,哪多少也要有些豪氣。如今被架空了這么多年,多少也要有些怨氣。如此,正好激勵劉表,好借著劉表的名號,收復荊州的三大世家。畢竟劉表怎么說也是荊州的名義之主,是調(diào)和三大世家的紐帶。只要有劉表出面,自己再從中周旋,拉攏,配之以孫權(quán)如今的實力,收復荊襄九郡。那應該是不費一兵一卒的。
可如今到好。失去張秀這個屏障,又等不來劉明這個盟友,甚至連內(nèi)部權(quán)力都被架空了的劉表面,面對諸葛亮拋出去的曹操壓力,那是一點也不在乎。反正曹操也是擁護天子的。而劉表如今也絕對沒有吞霸天下的能力。曹操來了,大不了就是投降。反正都是天子的臣子,劉表這個皇室宗親,無論如何都不會有太大損失的。最多也就是沒有實權(quán)罷了。跟劉表如今的被架空的狀態(tài)也沒有什么太大的區(qū)別。而且就算今后曹操再敗給了劉明,劉明應該也不會虧待他這個同宗的。故此,劉表根本就沒有抗爭的心態(tài)。
諸葛亮唯一從劉表那里聽到得一點積極向上的想法,也不過就是劉表希望能在曹操南下之前,同為宗親的劉明能夠騰出手來撥亂反正,清君側(cè),或者是取而代之。如此,劉表這個盟友也會趁機向曹操開戰(zhàn),落得更大的好處。
而與之對應的,劉表對于孫權(quán)卻是深惡痛絕。在劉表看來,孫家雖是世家,可早就被孫堅這個以輕絞發(fā)家的家伙給玷污了。根本不配與之為友。而且,不管怎么說,孫家也是漢室的臣子,獨行異志,那就是亂臣賊子。當年孫堅斬殺前任的荊州刺史王睿,以及后來的攻打揚州刺史劉繇,那就是鐵證。而孫策和孫權(quán)逼走了揚州牧劉備。更是盡顯其狼子野心。即使是孫家向其投降。那都不會收容的。與其聯(lián)手,更是萬萬不可能的。
諸葛亮對此哭笑不得。諸葛亮深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個人要是認準了某件事,哪怕是自己再能說,說話再有道理。讓他一句話都反駁不了。那也只能讓他口服心不服。說不動他的。何況這件事情本來也就是要利用劉表的豪情壯志和不甘心來牽動他的。如今劉表都不在乎,那就更沒得說了。這就是所謂的:好良言難權(quán)該死鬼。
不過,高人就是高人。諸葛亮雖然被劉表弄得非常頭疼,可諸葛亮卻沒在劉表這一棵樹上吊死。諸葛亮一看說服劉表是沒希望了。立馬就把目標放在了荊州三大世家身上。直接跳過劉表,和荊州的這些實權(quán)者,展開了溝通。
荊州這三大世家,雖然不是當今備受尊崇的八大世家,那也是荊州本土的豪門望族。他們只是家族傳承的年代不如八大世家那讓久遠。可他們在荊州本土的實力,無論是在經(jīng)濟上,還是政治上的,哪都非八大世家可以比擬的。
諸葛亮拿定主意,首先拜訪的就是荊州三大家族之首——蔡氏家族。
蔡氏家族,如今為首的正是劉表手下的大將蔡瑁。這蔡瑁借著擁立劉表守護荊州,而且他的姐姐又是劉表的續(xù)妻,掌管了荊州的大部分軍權(quán)。而在蔡瑁與劉表的侄兒張允勾結(jié)在一起后。可以說,如今荊州兵權(quán)的實際操控者,已經(jīng)就是蔡瑁了。劉表根本不能動其分毫。好在劉表因為親戚的關(guān)系,對蔡瑁向來很是信任。從來也沒想過動動蔡瑁,而蔡瑁對劉表的態(tài)度也非常的好。所以這兩人的關(guān)系還算是默契。而且,蔡瑁的性格也和劉表差不多,蔡瑁也不認為自己和劉表等人在一起能夠稱霸天下,蔡瑁也只想著安安分分的獨霸荊州,作他的土皇上罷了。
諸葛亮通過情報,深知蔡瑁這個家伙并不比劉表好勸多少。可還是抱著一線的希望來了。
諸葛亮在與蔡瑁閑談許久,初步讓蔡瑁認可了自己的學識之后。佯作不經(jīng)意的問道:“蔡侯,如今曹操持天子,砥兵礪馬。虎視荊襄之心,路人皆知。恐其秋糧收割之后,就要不日南下了。蔡侯統(tǒng)領(lǐng)荊州兵馬。不知對此有何對策?”
蔡瑁聞言笑道:“孔先生。您多慮了。曹公即使南下,也不過是為了對付那個叛臣賊子的孫家而已。絕對不會染指我們荊州的。我家姐夫,那可是漢室的宗親。曹公若是冒然進犯我們荊州。那就是向漢室的皇權(quán)挑戰(zhàn)。曹公乃是大智者,斷不會如此以落人口實也。況且,我家姐夫早與幽州的劉太尉訂有盟約。若是曹公真的感冒天下之大不敬進犯我們荊州。只要我家姐夫一封書信。那劉太尉也必會發(fā)兵來援。如此,曹公腹背受敵。又焉有進犯荊州的實力?我蔡某再是不才,頂住曹公大軍一兩個月的實力,總是有的。曹公知我甚深。斷不會犯此等錯誤的。先生之慮,不過是世人無知之憂耳。我等荊州之眾,只需坐等劉太尉一統(tǒng)天下即可。”
蔡瑁之言,讓諸葛亮一震。諸葛亮沒想到這個蔡瑁還是很有頭腦的嘛。不過,蔡瑁越是如此說,諸葛亮也越是感到說服蔡瑁的重要性。
諸葛亮雖然比較重視曹操的這次南下,可諸葛亮卻根本就沒有把曹操的這次南下放在心上。諸葛亮早在草廬之中與孫權(quán)夜談的時候,那就斷定了曹操在北邊還有劉明大軍坐鎮(zhèn)之時是絕對不敢跟孫權(quán)或是劉表,決一死戰(zhàn)的。曹操南下的最大作用,那就是威脅。以其強大的兵力展示其決心,妄圖不戰(zhàn)而勝,或是以微小的代價取得巨大的戰(zhàn)果。兩敗俱傷,或是損失過重不能在短時間內(nèi)恢復的,那都不是如今的曹操可以承受的。故此,聯(lián)合不聯(lián)合劉表根本就無所謂。即使是孫家獨自作戰(zhàn),那種損失也不是曹操可以承受的。只要打上一仗,表露出孫權(quán)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曹操也就只能退卻了。剩下的就是如何聯(lián)合曹操,謀取更多的實惠而已。
始終以來,諸葛亮的假想敵就是劉明,此次諸葛亮獨自來到荊州,也是抱著借曹操的壓迫,爭取和平奪取荊州的目的來的。可如今蔡瑁竟然也有如此的眼光。這就不得不讓諸葛亮震驚了。按著蔡瑁那樣的想法,保持格局不變的可能性是最大的。然而,格局不改變。力量不統(tǒng)一。那最終只能是誰也發(fā)展不了,最后只能讓劉明一統(tǒng)天下。這種局面,那可比讓曹操得取荊州,然后再孫曹聯(lián)手,更難以讓諸葛亮接受。
諸葛亮不動聲色的笑道:“蔡侯之言,可謂高見。然,無論是幽州的劉太尉,或是京都的曹丞相,他們誰最終一統(tǒng)天下之后,恐怕蔡侯得家族在咱們荊州,也不會如同今日一般風光了。”
“孔先生此話怎講?”涉及到家族的利益,也由不得蔡瑁不關(guān)心得問上一問了。
“蔡侯恕罪。山人本是淺見。偶觀其事所感。與之以蔡侯聞。徒增其笑耳。山人還是藏拙了吧。”眼看著蔡瑁詢問。諸葛亮倒是不慌不忙的拿起來了。
“孔先生乃水鏡大家之高足。所見之事,必為遠見。愚安敢不信。況且,就算是先生說的有什么偏差,咱們此時也不過是閑聊。說來聽聽,也是無妨。”諸葛亮越是如此不說,蔡瑁也是越發(fā)的心里癢癢,越發(fā)的想要知道有什么不好。
諸葛亮這才假意推托不過地說道:“蔡侯。非是山人有什么高見,實是山人在游學之中,曾聽得一些幽州的民法。那幽州的民法如今流傳頗多,其中有一項,那就是其土地國有,任何人不可買賣,轉(zhuǎn)讓土地。所有的人只能租賃和使用那些土地。而蔡侯您得蔡家,乃是咱們荊州名符其實的望族。荊州四成以上的田地,盡為蔡侯家族所有。若是劉太尉取得了天下,恐怕這荊州的田地,也就要重新劃分了。”
蔡瑁聞聽此言,心頭巨震。幽州民法,刑法,流傳天下,蔡瑁也是早有所聞的。只是蔡瑁一直以為劉明乃是漢室宗親,不會過多改變大漢的傳統(tǒng)法典。而大漢的法典又是刑不上大夫。自己乃是荊州的豪門望族,那些刑法根本就與自己沒關(guān)系。蔡瑁也是從來沒有留意過的。可如今,這個孔明既然這樣說了。那就萬萬沒有撒謊的道理。流傳那么多的東西,稍微對證一下,就能清楚。根本就沒有撒謊的必要。而若是真的話,那就說明了劉明是想讓皇家完全擁有所有的土地。獨自一個家族壯大。這絕對會極大損害自己家族實力的。蔡瑁此時也不得不重新考慮坐等劉明一統(tǒng)天下是否正確了。
而此時,諸葛亮看著蔡瑁變顏變色。卻也不去管他。只是徑自說道:“不過,雖劉太尉得勢,可占七成。但終究后話。曹丞相得勢,也未嘗不可。然,曹丞相乃宦官之后,其心態(tài)可知一二。兗州望族,于曹丞相勢弱之時,鼎力相助。恭迎曹丞相入兗州。可曹丞相羽翼初成,就對兗州的望族,大加抄沒。隕落者,不知凡幾。而曹丞相攻克徐州,更是大肆屠城。世家望族之家業(yè)入其手中者無數(shù)。就連曹丞相的軍規(guī)之中都有著圍城之后投降者,盡屠之。若是曹丞相萬一提兵來此,蔡侯領(lǐng)兵與其相抗之。那曹丞相雖不能一時間奈何得了蔡侯,可終究要遭到曹操的嫉恨。若曹操得之荊州,蔡侯得家族也可想而知。”
諸葛亮此言乃是斷蔡瑁的后路。蔡瑁在如何的無能,那也總不可能曹操一來就投降得吧。那對劉表,以及其他的家族,那是根本交待不過去的。然而,只要蔡瑁出頭了。就有可能被曹操惦記上。
然而,蔡瑁聽聞之后,卻明顯松了一口氣。只是點頭說道:“先生之言。真乃金玉之言。某受教了。只是不知先生對此,卻有何可教吾?”
諸葛亮對蔡瑁的神情轉(zhuǎn)變大為不解。諸葛亮此時剛剛出山,情報部門根本就不完善,就連家門也是剛剛邁出不久,他那里知道蔡瑁早年和曹操關(guān)系密切,交情非淺。蔡瑁根本就不認為曹操會不念舊情地對自己下黑手。
說來也是可憐,這個諸葛亮被劉明那樣一渲染,被逼得足足比原先歷史上早出現(xiàn)了七年之久,雖然才華不減,可見聞和閱歷卻少得太多了。
諸葛亮見蔡瑁如此神情。不敢把自己的身份挑明,只是裝作隨意的說道:“蔡侯,山人一村夫,哪里有什么說教。只是山人覺得蔡侯乃是咱們荊州人的英雄,若是咱們荊州的英豪都能精誠團結(jié),守望相助,憑長江之天險,咱們不懼天下任何的諸侯。只可惜如今長江半壁,已經(jīng)盡為東吳所有。若是能與之聯(lián)合。當可無憂。”
“哼!孫家小兒。無德無能之輩。其父就是一個痞子。他又能好得到哪去?與之聯(lián)合,萬萬不能。”蔡瑁氣狠狠地說道。
諸葛亮沒想到蔡瑁竟然也對孫家有那么大的意見。他可不知道當初蔡瑁險些就死在孫堅的手上,而這蔡瑁又有些小肚雞腸。
諸葛亮又與蔡瑁閑聊了幾句。看套不出什么了。隨即告辭而去。隨后,諸葛亮又拜訪荊州的第二大家族蒯家。
蒯越也盛情的接待了諸葛亮。諸葛亮在與蒯越交談后。覺得蒯越乃是一個頗有謀略的人。而且蒯越也顯然如蔡瑁一般的不相信曹操會拼盡全力的攻打荊州。于是,諸葛亮也通過暗示的方法,向蒯越點出了劉明和曹操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