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回 你要戰(zhàn),我便戰(zhàn)
,無奈三國 !
趙云的主要目的均已達成,連他們鮮卑部族準備派出多少的軍馬全都弄清楚了。趙云自然要告辭回去了。
趙云起身告辭道:“諸位首領已明是非,某家邊關諸事繁忙,某家不便再此久留。某家就此告辭了。日后,欲與我們通商友好的,我們極力歡迎。欲與我們?yōu)閿车模窃蹅兙驮趹?zhàn)場上見個高低。”
面對趙云的告辭,第二陣營以及第三陣營的單于們,那都拿趙云當朋友,以及今后生活的指望,當然起身歡送趙云。
而第一陣營的步度根、軻必能雖然非常顧忌趙云的一身本領有可能在他們進攻邊關的時候造成巨大的障礙。但是,步度根、軻比能又礙于聯盟大會這么多的部落首領都在,而趙云應承的大型集貿城市的建立又是大部分部落首領所關注的事情。步度根,軻比能也不敢明著對趙云怎么的,只得叫趙云好走。
但是,軻比能這家伙太陰了。軻比能雖然也怕落下不好的名聲,不想主動留下趙云。可這并不代表軻比能就不準備跟趙云玩陰得了。
軻比能在趙云走出營帳之后。立即就不陰不陽的在呼韓單于旁邊和步度根說道:“這個趙云真了不起。到了咱們這里,足吃足喝不說。竟還把那野人熊灞給拐跑了。真有兩下子。可惜,沒了那個熊灞,今后的呼韓部落起碼少了一半的實力。今后呼韓部落跟著咱們去攻打漢人的邊關,恐怕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了。”
步度根當然也聞歌而知雅意。立馬點頭認同的說道:“就是,就是。不過,這也算不得趙云了不起。怪只怪呼韓單于太膽小,太窩囊了。當面拐人的仇人都能放過。看起來他也就這么大的出息了。這要是我,我一定把敢跟我搶人的家伙碎尸萬段。”
軻比能、步度根這么旁若無人的這么一白唬,當時就把頭腦有些簡單的呼韓單于給氣壞了。
呼韓單于怒吼了一聲就沖出了帳外。召集了本部的兵馬就追趕趙云而去了。
不多時,也就在趙云剛到這個連綿幾十里的大營門口之時,那呼韓單于就追了上來。
趙云一看呼韓單于來勢不善,立即停住腳步,沉著的對呼韓單于喝道:“呼韓單于來此可是預相送某家?”
隨著趙云的問話,趙云身后的熊灞把手里的狼牙大棒往地上一杵,仰天咆哮了一聲。當時,巨大的震動,伴隨著巨大的聲浪,讓呼韓單于手下的那些人全都記起了熊灞的勇猛。一個個不禁得全都膽戰(zhàn)心驚。
而呼韓單于也猶如被當頭澆了一盆冷水,立馬清醒了過來。熊灞的實力如何,那呼韓單于最是清楚不過,當初呼韓單于派了一萬多的精兵,圍困了熊灞七天七夜,那都沒奈何得了熊灞。而現在到好,面前站立的,那可不止是一個熊灞了,還有一個比熊灞更為厲害的趙云。而呼韓單于自己又是會盟來的,并沒有帶齊了所有的兵丁。只是以如今這點兵馬來圍困趙云和熊灞他們,那真是兇多吉少。
呼韓單于當時就極為后悔,自己怎么就這么沖動呢?于是,呼韓單于連忙順著趙云的口氣說道:“嘿嘿。趙將軍英雄了得。我相見恨晚。理應多送一程。多送一程。”
“不敢有勞單于。單于請回吧。某家告辭了。”趙云知道自己如今身處的乃是一個是非之地,不可久留。故此,趙云也沒和那個呼韓單于過多糾纏。讓宇文虎帶齊了族人,立刻開拔。
這倒好,趙云來的時候是一個人來的,回去的時候,呼啦啦一大幫子,足有兩千好幾。趙云這個威風啊。
不過,趙云沒走多久,后面的追兵又來了。
敢情那個軻比能一看那個呼韓單于虎頭蛇尾,擺了一個烏龍。立馬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軻比能向步度根進言道:“大單于,那趙云勇猛,無人可當。而趙云收服的那個熊灞,更是威震咱們鮮卑各族,如今他們落單,正是鏟除他們的大好時機,若是讓他們平安回去了。等咱們攻打他們的時候,光是這兩個人,就能鎮(zhèn)的咱們勇士不敢前進。大單于,您當三思啊。”
步度根沉思道:“趙云應約前來。我等加害,豈是不義。若是被其他單于知道,他們今后如何能夠服我。”
軻比能陰笑道:“應約前來。可他現在不是平安走了嗎?如今的道路并不太平。他遇到什么盜匪加害,這與咱們有何干系?”
軻比能太陰險了,現在軻比能加害趙云還在其次,軻比能現在是在給步度根下套,好掐住步度根的短處,為今后取而代之做好準備。這可是一石二鳥啊。
也該著步度根倒霉,步度根正在欣喜坐在了聯盟大單于的地位上,離自己一統(tǒng)鮮卑全族的目標又進了一步。一時不查,光想著滅到趙云這個眼中釘了,就忘了提防軻比能這個肉中刺了。他楞覺得軻比能的這個主意不錯,還自以為軻比能這是向自己表忠心呢。竟然認可了軻比能的這個主意。
步度根當即派出手下大將蒙納哈帶兩萬精騎追趕趙云。務必取得趙云的性命。
眼看后方的追兵將至,宇文虎對趙云說道:“主人。追兵將至。現在是我報答您的時候了。請您先走。我自當留下來率領我的族人為您抵擋追兵。”
趙云心中感動,自己無心收的這個宇文虎,確實是忠心可嘉。趙云微微笑道:“不必。”
隨后,趙云抽弓搭箭,沖著天空就射了一箭。只聽‘吱兒’的一聲長鳴,聲傳四野。敢情趙云射出了一支響箭。
隨著這一聲的響箭長鳴,趙云原先埋伏的那些兵馬立刻就沖了。
劉彤帶領的那一萬鐵甲騎兵,踏著隆隆的蹄聲,從不遠處沖了出來,迎接趙云。等蒙納哈帶兵追到的時候,趙云已經和劉彤帶領的鐵甲騎兵匯合了。
別看蒙納哈帶的是兩萬人。可是,當初呂布鎮(zhèn)守邊關的時候,可沒少帶著鐵甲騎兵四處制造摩擦,邊關刀槍不入,弓箭不傷的鐵甲騎兵的威名,那可是早就威震草原了。蒙納哈看著這一大片的鐵甲騎兵,知道自己不可能完成任務了。只能無奈的退回。
趙云也就此回到了邊關。
回到了邊關之后,趙云雖然有信心可以憑借著邊關雄厚的城防,可以輕易的抵擋鮮卑部族五十萬兵馬的進攻。可是,作為重要軍情,趙云還是如實地把鮮卑部族即將進犯邊關,以及自己是如何處理的事情,寫成了一份戰(zhàn)報,快馬傳遞給劉明,匯報軍情。
而劉明接到這份戰(zhàn)報之后,劉明才產生了計劃趕不上變化的無奈。并確立了出兵的方向。
看著面前的這份戰(zhàn)報,郭嘉在心里嘆惜了一聲:多么好的機會啊。就這么放棄了,太可惜了。
對于郭嘉來說:眼看著曹操雄踞司隸、兗州之地的大好局勢即將在自己的策劃下被馬超破壞,自己竟不能在此時插一把手,分一杯羹。郭嘉的心里別提有多難受了。尤其是如此大好的時機,完全可以讓自己的主公劉明,一舉突破曹操和董卓形成的包圍圈,并可以在暗中扶植馬超這個傀儡,進一步擴大主公的勢力。如今卻要為了那些蠻胡而放棄了。這就更讓郭嘉的心里不好受了。
不過,郭嘉也是一個拿得起,放得下得智者。只是暗地里嘆息了一下天意弄人,隨即也就把全部精力轉到了鮮卑部族動亂這方面來了。至于馬超他們,那也只能對不起了。只能按著荀彧的主張,讓他們盡最大的努力去破壞曹操,自生自滅去吧。
郭嘉沉思了一下,對劉明說道:“主公。這回鮮卑部族動亂,子龍將軍處理得非常正確。鮮卑部族,素來只重強權,沒有足夠的實力制約,他們是不會講什么道理的。既然他們想要戰(zhàn)爭,那咱們就給他戰(zhàn)爭。不過,為了咱們今后的長治久安,咱們還應該以攻心為上。就像咱們融合烏桓部族一樣,在讓那些不知道好歹的鮮卑部族知道了厲害之后,咱們仍然要扶植那些親近咱們的鮮卑部落。據子龍將軍匯報,那卑于部落在聯盟大會上,還是很為咱們賣力的。既然如此,那咱們在打敗那些不知好歹的鮮卑部落之后,不妨把那些部落的土地分給他們,扶植他們一下,然后再按照先前的民族融合計劃,慢慢的吸收他們。”
對于郭嘉得提議,賈詡、荀彧等人沒有什么反對意見。
劉明當即傳令,令楊軍協同賈詡、荀彧留守,由自己親自帶著典韋,郭嘉率領兩萬的親衛(wèi)軍前去支援趙云。
當時,荀彧就對劉明只帶著兩萬的親衛(wèi)軍前去支援趙云表示反對。荀彧向劉明進言道:“主公。邊關十萬之眾,又有高城險阻,以子龍將軍的勇猛,邊關將士的善戰(zhàn),足可以防范鮮卑部族。主公單須靜候捷報,也就是了。主公又何必以身犯險?況且,就算主公欲親臨戰(zhàn)場,鼓舞士氣。主公又為何只帶兩萬之眾,如此數量,如何能鎮(zhèn)懾鮮卑部族的狼子野心。到時候,主公與子龍將軍,同時困守邊關,豈不助長了鮮卑賊子的氣焰。懇請主公收回成命,且要三思。”
劉明聞言,微微笑道:“本公此去支援子龍,焉能與子龍同時困守在城中。本公當然要與那鮮卑部族,決戰(zhàn)于草原之上,正面擊潰他們,如此才能寒他們的心膽,讓他們永世不敢反叛。”
劉明如此一說,所有的人當時都有點驚奇。主公一直是一個很明智的人啊。他怎么會想和那些鮮卑人決戰(zhàn)于草原之上呢?這不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嗎?而且,就算主公的兵馬也以騎兵為主,在草原上決戰(zhàn)算不得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可是邊關才十萬的兵馬,就算是加上主公帶去的兩萬親衛(wèi)軍。那也不過是十二萬的兵馬,也就是人家兵馬的五分之一。那不是以卵擊石又是什么?而且,如果那些鮮卑部族勝利了,按照趙云的匯報,那他們還會有源源不斷地后續(xù)兵馬支援。而如今的幽州,四處用兵,所余兵馬更都是一些連續(xù)作戰(zhàn)的疲憊之兵。那樣一來,本來形勢大好的幽州,豈不是就此滅亡了?
荀彧連忙再次進言道:“主公萬萬不可,依子龍將軍所言,鮮卑部落聯盟的各個單于并不心齊。只要子龍將軍擋住了哪些狂妄自大的那部分鮮卑部族的進攻,讓他們知道厲害,不敢再輕易的進犯咱們,那咱們的危機也就解除了。只要事后咱們的集貿城市建立,完全可以通過貨物的流通,限制分化他們。此乃萬全之策。可若主公冒然出擊。世無定勝之陣,咱們獲勝的把握并不充足。如此一來,萬一兵敗,必定助長鮮卑人的氣焰,那些原本采取觀望的鮮卑部族也會因此參與進來。如此一來,咱們幽州危矣。主公三思啊!”
荀攸也在一旁進言道:“主公若是執(zhí)意前往邊關與鮮卑賊子作戰(zhàn),滅掉鮮卑賊子的氣焰,那也請主公再從各地抽調一些兵馬共同前往為上。如此,兵力相當,那才可一展我大漢威風,滅蠻胡于揮手之間。”
劉明再次微笑道:“諸位之心。本公焉何不知。然,此時咱們強敵環(huán)顧,兵馬緊缺,所余之兵,也是疲憊不堪。咱們又從哪里抽調兵馬?況且,救場如救火,邊關局勢,一觸即發(fā),也容不得咱們從長計議。而且,若是子龍依城堅守,雖可極大的抵御鮮卑部族的前進步伐,可是曠日持久,卻會滅了咱們長勝不敗的威名。而且如此漫長的時日,又會有多少的變故產生?咱們又如何能夠斷定那些觀望的鮮卑部族不會因此小視咱們,因而加入到攻擊咱們的這個戰(zhàn)局當中呢?”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