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彌天大謊
董卓的一番言辭,儼然是名憂國憂民的忠貞之士。
但小皇帝知道,他這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群臣也都清楚,董卓葫蘆里,一定還有藥要賣。
果不其然,一番開場白之后,董卓便直奔主題。
“諸位臣工,如今我大漢國勢日隆,蒸蒸日上,百姓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真是千載難得的太平盛世,只怕尚在當(dāng)年的‘文景之治’之佑!因此,本相想借今日早朝,請諸位臣工暢談一番感觸。”
董卓此言一出,群臣一陣悸動,什么?召集這么人來,就是為了暢談什么感觸?
什么安居樂業(yè),什么太平盛世,董卓這不是瞪眼胡說八道嘛!
是以,群臣私下嘁嘁喳喳,一片交頭接耳。
“肅靜!一個一個說!”
董卓一聲叱喝,殿內(nèi)鴉雀無聲。
“你先來,按大小個順序說!”
按大小個,也是董卓的癖好。
他選拔官員,是按個頭高低優(yōu)先!
他選擇女人,也是按個頭錄取!
甚至他的軍隊,也是按兵士的高低來發(fā)餉!
奇葩!
董卓讓說,就不得不說。
首當(dāng)其沖的是個麻桿兒似的老頭,“是托了大漢列祖列宗的庇佑!”
接著也是個瘦高個:“是托了先帝爺?shù)暮楦# ?br/>
然后又有人說道:“是陛下圣德偉懋…..哦,不,是董相國經(jīng)天緯地之才!”
個兒高的往日里沾光,今日卻倒了霉,好話都讓前面的說了,當(dāng)論到一名黑瘦官員時,他左思右想,臉憋得通紅,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但眾目睽睽之下,急的‘噗’一聲,竟放了一個響屁。
緊接著人群中有人起哄,群臣頓時哄堂大笑。
人太多,董卓根本看不到是誰搗亂,只得沉下臉,用力咳嗽一聲。
“誰還要說?”
靜的出奇!
“好,既然你們不說,本相就給諸位臣工介紹幾名朋友。”
董卓雙手一拍,小太監(jiān)立刻領(lǐng)進來三個身穿道袍的人。
三人分別穿著黑、灰、青三色道袍,穿黑袍者年紀(jì)最大,眉毛胡子雪白,臉上皺紋極深,一副老態(tài)龍鐘;另外兩人約莫五十歲上下,不同的是,一個白白胖胖,干干凈凈,一個黑瘦枯干,邋里邋遢。
而董卓似乎對這三人甚是尊敬,吩咐小太監(jiān)給三人設(shè)座。
群臣無論資歷,皆站立著,而這三人卻能有座,看起來似乎有些來歷。
“諸位,這幾位道長可是大名鼎鼎,法術(shù)高強,借此朝會,本相欲介紹給諸位臣工。”
什么?小皇帝和群臣吃驚不小,董卓這么大張旗鼓,興師動眾,就是為了介紹這三名道人?
面對人群里發(fā)出的噓聲,董卓不以為意,指著白白胖胖的道人,宏聲說道:“這一位,是來自東海蓬萊仙島的張三道長。”然后又一指黑瘦枯干的道人,“這一位,是來自昆侖仙山的李四道長。”
張三與李四兩人同時起身,右手大拇指壓左手大指,右手掌抱左手掌,向前伸出,如抱一鼓。
《道德經(jīng)》里說,‘萬物負(fù)陰而抱陽’,左為陰,右為陽,陰抱陽,是為拱手禮,算是給群臣打招呼。
張三說道:“貧道久居蓬萊仙島,已近五百載矣!與福、祿、壽三仙為友,與東海龍王稱兄道弟,更與南極仙翁談仙論道。貧道
自拜師之后,此次還是第一次離開蓬萊仙島……”
聽張三這般說,群臣嘩然!
五百年?東海龍王?南極仙翁?
群臣簡直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
但更讓群臣驚訝的還在后頭。
李四也道:“貧道乃昆侖仙山元始天尊的入室弟子,說起來姜子牙申公豹等人還是貧道的師弟。唉,真想不到,我姜子牙師弟辛辛苦苦相助才打下的大周江山,如今已物是人非!”
群臣腦子‘嗡’地一聲,瞬間大了三圈。
什么?他竟然是元始天尊的弟子?連姜子牙都是他的師弟?
照這么說,他至少有一千多歲了。
別說群臣了,就連小皇帝也聽的云里霧里,他一時想不明白,董卓弄了這兩個道人,究竟是要做什么!
他心里非常清楚,這兩名道人簡直就是信口雌黃,胡說八道,但礙于董卓,又不敢質(zhì)問而已,因此他用目光掃射群臣,希望有人站出來戳穿董卓。
果然,有幾名老臣實在聽不下去,立刻有人上前質(zhì)問。
準(zhǔn)確地說,是兩組人,一組分別有三人。
小皇帝有些心慰,不露聲色地看著這六人。
其實小皇帝不知道,這兩組人肯‘仗義直言’,并非是為了他,而是張角和何進飛鴿傳書,早已安排好了的內(nèi)線。
一組人問道:“請問張三道長,蓬萊仙島是何模樣?”
另一組人問道:“請問李四道長,昆侖仙山又是何模樣?”
張三胖胖的臉上,堆起肉肉的笑容:“要說這蓬萊仙島嘛,當(dāng)真是人世間第一仙島!它一島三山,頂平九千里,高下三萬里;若隱若現(xiàn)的三山為屏,洪波萬丈的圓海為障;仙島上有金玉琉璃之宮闕臺觀,有長生不老的神芝仙草,至于珍禽異獸、醴泉華食等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吶!”
李四枯瘦的臉上,升起柴柴的笑容:“要說著昆侖仙山嘛,當(dāng)真是人世間第一仙山!它方圓八百里,高達九千丈;它是萬神之鄉(xiāng),上仙之源;山有九門,有蛟龍把守,頂有九闕,有金鳳護衛(wèi);環(huán)山有弱水河,輕若鴻毛也能下沉,弱水之外,有火焰山圍繞,萬物相接即會燃燒;至于仙草靈獸等,更如恒河沙數(shù)吶!”
兩人說得神采飛揚,唾沫星子亂飛,幸虧群臣離得遠,否則非得濺到臉上不可。
董卓笑瞇瞇看著殿內(nèi)場景,任由雙方‘口舌交接’,看起來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張三道長這話,未免有些夸大了,當(dāng)年秦始皇帝、漢武大帝都曾登臨蓬萊,舉目禿山荒島,大失所望,郁郁而歸,為何不見道長等人?”
“李四道長這話,未免信口開河了,當(dāng)年周穆王游昆侖,除了一些尋常瓜果,連傳聞中的瓊漿玉液也未可得。”
“嘿嘿,秦皇漢武之流,只求長生,非真心向道,故避而不見罷了!”
“嘿嘿,周穆王上山之時,恰逢萬神前往瑤池為王母祝壽,故而冷落了他,只能說生不逢時罷了!”
兩人三言兩語,推卻了個干凈。
“那么,張三道長此次,可是帶了瓊漿玉液給我等開開眼?”
“那么,李四道長此次,可是帶了神芝仙草給我等過過目?”
“呵呵,這是自然!”
兩人同時大笑,恍惚之間,張三手里多出了一金光閃閃酒壺;李四手里生出了一枚碩大蟠桃。
“這是貧道動身之時,東海龍王所贈
龍宮秘釀,飲上一口可一年不食他物,你們誰愿一飲?”
“這是貧道動身之時,王母娘娘所賜瑤池蟠桃,吃上一口可延年益壽,你們誰愿一試?”
東海龍王所喝的酒?王母娘娘所吃的桃?
兩人越說越玄乎,群臣越聽越蒙圈。
董卓這葫蘆里,究竟賣的什么藥?!
但是這美酒和蟠桃擺在眼前,卻沒人敢真正品嘗。
實際上每個人心里都犯嘀咕:“你張三白胖成這樣,難道當(dāng)真只飲酒不吃飯?你李四黑瘦成這般,怎可見蟠桃功效?”
群臣均認(rèn)為這兩人十足的騙子,謊言連篇,但卻又不知如何反駁。
張三和李四見狀,哈哈大笑,高聲說道:“有德之人食之,長生不老;無德之人食之,暴斃而亡,來來來,誰肯食之?”
這等說法,更是無人敢試了!
兩人又面向小皇帝,笑道:“陛下天之驕子,九五之尊,自然是有德之人,請陛下品嘗。”
群臣大驚,紛紛大呼陛下不可。
小皇帝也不知所措,進退兩難,這兩名道士都是董卓找來的,誰知道這酒和桃里摻了何種東西。
有些心急的大臣,紛紛撲上前,大聲勸阻小皇帝。
董卓冷眼旁觀,見大漢雖然衰微,但仍受許多大臣支持和擁護,不禁心里暗暗盤算。
他一使眼色,年紀(jì)蒼老的道人立刻起身誦道:“善哉,善哉!世間之人只知道拜佛求道,而當(dāng)真神真佛現(xiàn)世之時,卻又濁眼不識,可悲呀可悲!”
董卓道:“敢問道長法號?”
“貧道王五,來自南海普陀山洛迦山,本是觀音菩薩身旁的童子,此次來到京城洛陽,是受南海大士之命,前來給諸位指點迷津。”
群臣心想,這道人吹的更是離譜,觀音菩薩身旁的童子,豈能是你這等蒼老晦氣模樣?
但董卓卻雙膝跪地,無比虔誠地拜道:“不知菩薩她老人家有何指示?”
王五身子晃了一晃,故作驚詫說道:“你是何人?”
“信徒董卓。”
“呀,龍風(fēng)之姿,天日之表,耳厚眉高,額隆神足,真乃真龍?zhí)熳右玻 ?br/>
董卓聽了大驚:“董卓身居相國之職,常思有忝大位。現(xiàn)有少年天子在此,道爺這等話,董卓惶恐不已!”
王五走到小皇帝面前,也不下拜,也不稽首,仔仔細細相了半天面,方才說道:“雖也是有德之人,但命里帶災(zāi),實在無福消受啊。”
“那怎么辦?”
“貧道既然前來,自然有法可解!這張三和李四兩位道友的美酒蟠桃,實乃天賜良藥,只要陛下食之,自可消災(zāi)避難!”
他這話一出,群臣又是一陣躁動。
董卓見狀,大義凜然道:“陛下萬金之軀,豈可冒險?臣愿赴湯蹈火,為陛下以身試‘藥’。”
說罷搶過酒壺就喝,奪過蟠桃就咬。
群臣靜靜地看著董卓,發(fā)現(xiàn)他安然無恙。
王五笑吟吟望著小皇帝,雖然董卓無事,但小皇帝依然猶豫。
“既然陛下不愿食藥,那唯有退位讓賢,然后隨貧道去南海學(xué)道,方能長保劉氏大漢江山!”
聽到這里,群臣豁然開朗,終于明白了董卓的伎倆。
這三個道士撒下這彌天大謊,不過是陪董卓演戲,助他謀朝篡位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