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第110章
莊易起身, 又放大了圖片的細節(jié):“我們不難看出, 受害人的身上有各種的傷痕, 其中有些非常的殘暴, 還原一下,可能有耳光,腳踢嫌疑人的腹部,頭部的砸傷等?!?br/>
他又指了指一張圖片, “這里的傷痕,說明兇手曾經(jīng)暴力地拖拽受害人?!?br/>
說到這里, 莊易又放大了幾張受害人的面部圖片:“但是再看這里,這妝容畫得非常仔細, 粉底掩蓋了臉上的傷痕, 口紅涂得完全覆蓋了唇部,里深外淺,過度自然, 我可以說, 大部分的男性, 都達不到這種的熟練程度?!?br/>
“還有這里……”莊易用手指了指第二個案子的細節(jié)圖片, “兇手給受害人穿上了衣服,還細心地掖了進去。受害人的衣服上,有幾根繩帶,其中一個蝴蝶結的打法和其他的完全不同,由此可見,是兇手所為?!?br/>
此時投影上的女尸臉部妝容精致, 身上衣衫整齊,應證了他的說法,田鳴聽到這里輕輕點頭。他們查這個案子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但是其中的很多細節(jié)都沒有仔細分析過。
莊易說著話,把其他的一些細節(jié)也用紅筆圈了出來:“這些……還有這些,都有可能是兇手所為……但是這不讓人奇怪嗎?這些行為,像是一個注意外表的完美主義者才會去做的,一個有暴力傾向的男人,一個殘忍殺人的兇手,為什么會做這些事情。他做這些事情,目的又是什么呢?”
無人應答,會議室里鴉雀無聲,在場的警察都陷入了沉思,案件中,這些細節(jié)的確是十分詭異,無法用常理解釋。
陸司語看著投影,這些細節(jié)也是他之前曾經(jīng)注意過的,只是他也一時沒有想到很好的解釋,此時他側了頭,等著聽莊易繼續(xù)說下去。
“看著這些圖,我們不難想象出來,一個人跪坐在女尸的身前,幫她們畫好妝容,收拾得仔細而干凈……可是在此之前,他已經(jīng)完成了所有的犯罪過程,正常的犯人到這一步,要么是滿足地轉身離去,要么是想著怎么隱藏尸體,是什么成為了兇手給被害人進行妝容整理的動力呢?”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行為模式。一種粗獷暴力,一種細致入微?!笨粗队暗恼掌?,顧局開口道。
他之前也覺得那些圖片中似乎有些讓人說不出來的詭異,現(xiàn)在被莊易分析至此,他終于明白了其中的異常之處究竟是哪里。
“關于這個案子……”莊易頓了一下道:“我有一個大膽的推測。我們的嫌疑人可能有兩位?!?br/>
“兩位?”顧局重復了一下這兩個字,皺眉環(huán)抱了雙臂。
這莊教授,果然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一上來就丟出了這么駭人的理論。可是這樣的結論,在他之前的鋪墊之下,又讓人覺得合情合理。
“提出這個理論,是因為我在這些現(xiàn)場照片中,發(fā)現(xiàn)了兩種矛盾的行為邏輯。一種是肆無忌憚,毫無悔改,變本加厲的暴力;一種是后悔,憐憫,愧疚,懊悔……”
莊易侃侃而談,像是一位在大學里面對學生講課的教授,他走到前排,雙臂支在桌子上:“誠然這兩種情緒是可以出現(xiàn)在一個人的身上的,但是因為這兩種情緒是矛盾的,按照常理來說,理應一種增強,一種就減弱。就好像一個人越發(fā)的傷心,就不可能同時越來越開心……”
在場的所有人都看向了那三組被害人的照片,果然如他所說,三起案件,女孩們的年齡越來越小,受的傷害越來越重,相應的,她們的裝扮也越來越精致。到了王曉培這里,更是一絲不茍,花費了大量的時間。
“可是現(xiàn)在,隨著這三起案件的遞進,這兩種相反的情緒,都在遞進著。越發(fā)地暴力,越發(fā)地愧疚,到了最新的受害人,兇手甚至是冒著被發(fā)現(xiàn)的風險,給受害人補足了妝容。”
莊易說到這里,總結道:“所以,我才得出了一種可能的結論,我們要尋找的兇手也許有兩名。”
然后他詳細分析,“從各種細節(jié)我們可以得知,主犯是位男性,年齡在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根據(jù)現(xiàn)場的鞋印測量,身高應該在一米七五左右,中等身材,肌肉發(fā)達,他足夠的暴力,折斷的肋骨,出血的眼眶,勒頸而亡,都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br/>
“輔助之人可能是更為瘦小的女性或者男性,負責誘騙,讓被害人放松警惕?;蛘咚纱鄾]有出現(xiàn)在行兇的現(xiàn)場,只等著案發(fā)結束以后,再來收拾殘局。他可能是較弱的女性,也不能排除男性的可能性。他應該是被脅迫的,或者是半強迫,并非完全自愿,他細心,膽小,完美主義,他在用行為來彌補兇手對被害人的傷害。他會給被害人穿好衣服,整理好妝容,他心存憐憫和愧疚,會把衣服遮蓋在被害人臉上,他可能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無法獨立生活,和主犯是依存的關系。”
莊易說到這里,進行總結:“這兩個人,一個是主動,一個是被動,像是一對狼狽為奸的組合?!?br/>
他說完之后,田鳴等幾個人的表情都發(fā)生了變化,這樣的推斷,是他們這幾個月中從未考慮過的一種情況??墒乔f易說的,卻又似乎很有道理。
“勒頸,侵犯,都是很私密的犯罪,很少出現(xiàn)共犯?!鳖櫨值拿碱^深皺,“那么你認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
莊易繼續(xù)道:“人們的關系錯綜復雜,這樣的組合,可能是有親情或者是某種內在關系,比如被家暴的妻子去幫助丈夫,或者是哥哥幫助失控的弟弟收拾殘局,或者是母親無法控制自己暴力的兒子,甚至還有可能是父子……”
莊易回轉身道:“如果你們覺得不可思議,我可以舉一些例子,在過去,曾經(jīng)發(fā)生過懷孕的妻子去幫丈夫獵艷的案件,溫哥華的養(yǎng)豬場殺人案就是兄弟所為,至于父母幫兒子掩蓋殺人事實的例子,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br/>
莊易的話說到這里,回身看向投影:“當然,這些只是我看到圖片以后的個人想法,理論還不十分成熟,只是一種假設,具體的還得等各位刑警去進行調查。我希望能夠有實際的物證,或者是證言證詞能夠應正我的這種理論?!?br/>
本來眾人還不太相信,但是等他舉出那些例子后,幾個人紛紛點頭,接受了這種可能性。這種行為模式,可以讓人理解。
陸司語在一旁默不作聲,在紙上記錄了莊易的說法。
宋文低頭沉思了片刻,還是覺得雙人作案有一些說不通的地方,他的腦中忽然靈光一現(xiàn):“那個……這個案子的兇手,有沒有可能,是雙重人格?”
一時會議室又安靜了下來,就連顧局也開始皺眉沉思,如果兇手是雙重人格的話,似乎也可以滿足莊易之前的分析。
田鳴那個直腸子卻覺得這種論述有點不可思議,“宋隊,你這個說得有點情況太特殊了吧……”
莊易卻是打斷了田鳴的話,對宋文投去贊許的目光:“這個想法非常好,而且我也曾經(jīng)考慮過這種情況?!?br/>
莊易到了這里又轉身面對眾人,回答他們心中的疑問:“雙重人格,學名叫做‘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其實,雙重人格雖不多見,但也絕不少見。把這種情況考慮進去,是非常全面的。只不過……”
莊易頓了一下繼續(xù)解釋道:“雙重人格,并不可以自主選擇或者是隨時切換人格?!?br/>
“大部分的人格轉換,是隨機進行的。而有規(guī)律可循的轉換,又是和創(chuàng)傷性事件密切相關的,在遇到大的刺激、應激性事件,或者是極為放松的情況下,比如臨近睡眠,催眠后,才會發(fā)生固定轉變。”
“這個案件之中,那個較為溫和有愧疚感的角色的出現(xiàn),是在案發(fā)以后。如果我們假設這個兇手真的是多重人格,那么這個時候,往往是情緒回落而又不夠放松,神經(jīng)緊繃的時候,我在這一處反復推理,也找不到他的人格應激轉換點以及應激轉換的原因。”
說到這里,莊易拉過了白板,:“我分析了兇手犯案的心理過程,根據(jù)心理動力學家勒溫的理論,我們把心理動機分為六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需要、緊張、效價、矢量、障礙、平衡?!?br/>
“這六個階段,可以很好地套用到本案之中去。需要,是生理需求。緊張,是內部張力。效價,是主觀體驗。矢量,是對沖突的衡量。障礙,是我們的法治,法律,阻礙行為的力量。最后是平衡,兇手得到了滿足。”
莊易在白板上畫了一個圓形,分別寫了這六個狀態(tài)。
“人們的行為,就是在這種從需要到平衡之中發(fā)展。我認為到受害人身亡之時,最后的平衡狀態(tài)已經(jīng)結束。只有到下一次行兇前,才會出現(xiàn)下一個輪回。換句常人可以理解的話說,此時兇手應該處于賢者狀態(tài),完全沒有轉換的理由和可能性。”
“因此我覺得,這種情況不太符合這三起已經(jīng)發(fā)生的案件。”
宋文點了點頭,接受了這種解釋,沒有應激點,就無法完成固定的人格轉換,不進行固定人格轉換的話,也就無法造成每次案件都形成的那些特征。雙重人格這種理論假設,在本案中也就有了明顯的漏洞,站不住腳了。
案情分析得差不多,顧局轉頭問田鳴:“田隊,你對此怎么想?”
田鳴道:”雖然現(xiàn)在沒有足夠的現(xiàn)場證據(jù)證明犯罪嫌疑人是兩人,但是我覺得莊教授這種分析符合現(xiàn)場的情況。”
“多謝莊教授。”顧局沉思了片刻開口道:“這理論有點意思,我覺得這種分析有其合理性,不能排除兇手是兩人或者是多人的可能,你們在接下來查案子的時候,可以把這種情況考慮進去,進行調查,看看有沒有什么收獲?!?br/>
然后他看向眾人道:“你們大家都是市局的精英,一定要通力合作,盡早抓到兇犯,必須爭分奪秒,保證市民的安全?!?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