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莊生曉夢迷蝴蝶
且說那江南中有一佛寺,名曰菩提,佛寺中有一苦僧,其名慧智。
這慧智家中適逢巨變,父母于亂世之中慘遭毒手,萬念俱灰之下,遁入空門,靜心修佛。
慧智苦僧每日清修,時而會下山行善,指點明津,在江南一帶乃是慈悲高僧,口碑極好。
這日,菩提寺上來了一年輕女子,她紅衣似火,正如她的年紀(jì)一般,芳華正盛,生得眉目如畫,步履若同洛神涉水而過,裊裊娉娉。
這女子行入菩提寺當(dāng)中,便看到慧智苦僧正打掃佛像,一絲不茍,十分認(rèn)真。
這女子不由笑道:“慧智大師,這佛像干干凈凈,你何苦每天都去打掃呢?”
慧智轉(zhuǎn)身一看,見是熟人,雙手合十行了個禮,道:“原來是于歸施主。”
原來這女子喚作于歸,之子于歸,倒是個不錯的好名字。
于歸笑嘻嘻地說道:“大師,我問你話哩!這佛像干干凈凈干嘛每天都清掃吶?”
慧智微笑道:“如此,才能不使佛像沾染塵埃啊!想是你也聽過我佛家的一句佛理了,常常拂拭才能不染塵埃。”
于歸便道:“是哩,這佛像又不是明鏡臺,須得常常擦拭,才能不染塵埃啊!明鏡亦非臺,何處惹塵埃?”
慧智點頭道:“不錯!于歸施主看來是記住這句話了。”
于歸不由笑了起來,道:“大師你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記得清清楚楚呢!若非是你。我怕是已經(jīng)自刎而死了。不過大師你為何不愿意讓我歸入佛門呢?”
慧智卻道:“佛門清靜地,于歸施主你并非誠心向佛,自然不能讓你入了佛門,而且這里沒有女尼居住的佛寺。你若要出家,還得到更遠(yuǎn)的地方去了!”
于歸卻不由吐了吐舌頭,老神在在般搖了搖頭,道:“離你那么遠(yuǎn),我就不想去了!我就想在菩提寺出家。”
慧智不由輕笑搖頭,道:“這卻是不行了。于歸施主若真心向佛,可在家中供一佛像。每日念經(jīng)祈禱便是了。佛祖有所感應(yīng),自然會保佑于歸施主平安的。”
于歸卻道:“有哩!前天看你在讀《金剛經(jīng)》,我便也在家中讀了這經(jīng)書,只不過都讀不懂啊!”
慧智道:“讀不懂沒關(guān)系。有誠心便好了。”
他將抹布扔入水桶之中。笑道:“施主今天又有什么要解惑的嗎?”
于歸把自己的包袱放到了佛像前的香案上。解開后,里面是一件袈裟,袈裟并不奢華。但卻是她一針一線親手縫制的,也不知道為了縫制這一件袈裟花費了多少心血,扎破了多少次手。
“大師,給你的!”于歸笑道,將里面的袈裟雙手送上。
慧智道:“阿彌陀佛……”
不待他說完,于歸便把袈裟往他的懷里一塞,頓足嗔怒道:“別阿彌陀佛了,我親手逢的,而且這是袈裟,只能你穿!你不要,那便扔了罷!”
說罷這話,于歸便已轉(zhuǎn)身小跑而去,一路疾行,如同一道火焰似的。
慧智無奈搖了搖頭,對著佛像合十作揖,然后將袈裟收了起來,放回了自己的房中。
房中空落落的,沒有什么多余的裝飾,便是一張桌子,桌上放有許多經(jīng)書,一旁是一張木床,床上僅放一枚蒲團,便連被褥也沒有,墻上則掛有一串佛珠。
慧智將袈裟疊好,放到了床頭上,盤膝坐在蒲團上默默念了一段經(jīng)文。
時日如飛,轉(zhuǎn)眼間又是數(shù)日過去。
慧智依舊在擦拭那佛像,于歸卻又已經(jīng)來了,穿著紅火的衣衫,步伐輕快而敏捷,到了菩提寺當(dāng)中。
“慧智大師,又在擦佛像哩!”于歸不由笑道。
“于歸施主,你好。”慧智雙手合十,行了一禮。
于歸走上前來,一股香風(fēng)撲面而來,慧智覺得她離得太近,不由退后了一步。
于歸眉目如畫,生得好模樣,因為家中出了變故,險些自絕,不過卻被慧智開解,而今性格倒是活潑開朗了。這樣的女子,真是惹人憐愛。
慧智含笑點頭,道:“于歸施主,這次來又有什么要問的嗎?”
于歸道:“我在家讀《心經(jīng)》呢,只不過那《心經(jīng)》好生奧妙,卻是讀不懂哩。”
慧智道:“讀不懂沒關(guān)系,多讀幾遍,自然就懂,佛經(jīng),需你用心去體會,才能領(lǐng)悟其中道理奧妙。”
于歸不由撇了撇嘴,道:“還是不肯讓我在這里出家嗎?”
慧智笑道:“施主何必如此?”
于歸哼了一聲,見慧智擦好了佛像,對著佛祖坐下,開始敲擊木魚,念經(jīng)修禪,不由有些氣惱。
她跳到慧智身旁,道:“我這里有東西送你哩!”
慧智搖了搖頭,并不說話,只是默默修禪念佛。
“上次我送你的衣衫難道不合身嗎?怎么不見你穿呢?”于歸自顧自地問道,也不在乎他不說話。
“要是不合身你就告訴我,我回頭幫你改一下!這次我給你送了好東西來!”于歸說著,把袖子撈開,露出一段雪嫩的肌膚,手腕上卻有一串佛珠,這佛珠乃是紫檀所制,極為昂貴難得,世間罕見。
“吶!這佛珠給你了。”于歸把佛珠遞出去,他卻不接,便往桌案上一拍,驚得桌案上插著的香火上邊的香灰都斷了下來,弄得滿桌都是。
慧智停下來,看了于歸一眼,嘆了口氣,道:“如此珍貴的紫檀佛珠,我怎能收下,施主還是拿回去吧!”
于歸卻哼道:“留在這里了,你要不要隨便你!我走咯!”
說著,已經(jīng)快步而去,薄底快靴像是踩了清風(fēng)浮云一般,讓她一會兒便不見了蹤影。
慧智做完了功課,便將佛珠拿了起來,不由搖了搖頭,默默轉(zhuǎn)回禪房當(dāng)中,將佛珠放到了桌上,心道:“下次她若再來,便還給她吧!我本是佛門中人,怎可輕易動了念頭,這女施主倒是好生執(zhí)著。”
慧智默默想著,又盤坐到了蒲團上念經(jīng)打坐,念的,卻是剛才她說的《心經(jīng)》,全稱《般若波羅密多心經(jīng)》。
又是兩日過去,慧智剛剛擦好了佛像,手持佛珠在佛像前修禪念經(jīng),于歸卻又已踩著點到了。
外邊下著蒙蒙細(xì)雨,她撐一把油紙傘,薄底快靴上已沾了不少泥土,她在門外將鞋上的泥土弄干凈,把油紙傘放到了一旁,這才緩緩走了進(jìn)來。
“慧智大師,你又在念經(jīng)啊!今天下雨了,差點走錯路了,不過菩提寺的路我記得比回家的路還要清楚哩!”于歸笑著說道,走進(jìn)了殿堂當(dāng)中。
于歸看慧智念經(jīng),便自己捻了三炷香火,就著蠟燭點燃,在佛像前一拜,叩了三下頭,嘴里默念著什么,把香火插到了香爐里,這才站起身來,地上有濕潤的痕跡,不知道是不是她身上的雨水。
于歸知道他這一修禪,怕是又得幾個時辰了,便道:“大師,我跳舞給你看吧!”
慧智卻雙眸禁閉,木魚一下一下地敲動著,口中唱著梵音。
于歸也不在意,就在阿彌陀佛的佛像前跳起了舞來,這一舞很美,這舞,名為《驚鴻》,跳起來翩若驚鴻,宛如洛神,這是一曲只跳給自己心愛之人所看的舞。木魚淡淡敲動著,女孩舞著,梵音響著,他卻不動如山,古剎的佛鐘時而會響起,沒有伴奏,便是清淡的木魚聲與空曠的鐘聲,還伴著些許淅淅瀝瀝的雨聲,她就這么舞著,仿佛已經(jīng)癡狂。
“大師,我走了哩!這一走,怕是許久都不能來看你了!”于歸停了下來,額頭上是細(xì)密的汗珠,眼簾輕輕垂落了下來,“這是我給你做的僧襪、僧帽和布鞋,你留著穿吧!”
說著,便將包袱放到了香案上,轉(zhuǎn)身離去。
敲著的木魚停了下來,許是適才用力過重了些,木魚竟咔嚓一聲裂開了。
慧智回頭,便見到那火紅的身影已撐著傘下了山寺。煙雨朦朧,天青色等煙雨,她是在等誰呢?
慧智低下頭,癡癡一想,不覺間,竟已天黑。
將包袱拾起,帶回了自己的禪房當(dāng)中,解開包袱,里面是一雙白襪,一頂僧帽,和一雙黑色的布鞋,白色的鞋底,還帶著些許紅色的星點,許是她納鞋底的時候不慎扎破了自己的手指吧?
慧智的心中略有些許觸動,只不過是一閃而過,便如琴弦似的,輕輕一觸,發(fā)出琴音,但琴音過后,便立刻歸于了平靜。
慧智推開破舊的窗戶,看向了窗外,朦朧細(xì)雨。
窗外梧桐紛落,落花成冢,滿地黃花瘦,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慧智枕著三更的夜雨,那清清冷冷的心境,揮之不去。
亂世之中,烽火硝煙,江山殘破,那卷帙浩繁的詩詞書畫,早在不斷的躊躇之中被燒毀,唯獨剩下一卷卷佛經(jīng),使得這本就蒼涼的日子更加憔悴。
他起身,推門而出,踏雨而行,似乎已沒有了平靜的心態(tài),尋不到往日的禪機,想迎風(fēng)找尋那一抹鮮艷紅色,卻發(fā)現(xiàn)風(fēng)早已把她吹得好遠(yuǎn)了。
尋尋覓覓,說不盡云煙風(fēng)情。
一番風(fēng)雨,一番凄涼。
慧智轉(zhuǎn)回禪房當(dāng)中,盤坐蒲團之上,心終究是靜了下來。
賒來舊夢總成空,半不胡弦,何處引來風(fēng)棲桐?
阿彌陀佛……
欲知后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未完待續(x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