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 阿凝定親
四月分,尹輝不負重望,在殿試上一舉奪魁,中了狀元,被授于翰林院的編修。阿宇在殿試上的表現(xiàn)也不錯,中了二甲五十二名。由于年紀還小,阿宇準備繼續(xù)攻讀庶吉士。
尹輝大登科后,緊接著就是小登科,六月九日,亞儀風風光光地出嫁。尹輝如愿抱得美人歸。這是后話。
威武侯府內(nèi),少了一位姐妹兼玩伴,亞茹一時很不習慣。苦著小臉上爹爹書房去訴苦。
關(guān)侯爺看著小女兒那一臉失落,逗她說:“姐姐嫁了,你就自己不會玩了,爹爹怎么記得,你小時在邊關(guān)時很會自娛自樂,這長大了反而自己不會玩了?”
亞茹一聽,馬上收起失落的樣子,抖擻精神說:“對啊,我是誰啊,原來我就是最會玩的一個。”
關(guān)侯爺笑著看她。亞茹又皺起眉頭:“不過爹爹,小時玩的東西,現(xiàn)在不能玩了。姐姐走了。我應(yīng)該怎么打發(fā)日子呢?得讓我好好想想。”
關(guān)侯爺溫和地問女兒:“茹兒,只想著玩,明年這個時候你也應(yīng)該出嫁了,你應(yīng)該好好地繡嫁妝了。不能只想著玩了。”
亞茹調(diào)皮地對爹爹做個鬼臉:“嫁妝嗎,不用急,時間夠多,況且還有姨娘和大嫂幫忙。我多去討好討好大嫂就行。”
關(guān)侯爺笑著罵她:“就你鬼主意多,懶丫頭。我看等你出嫁了你還去依靠誰。”
亞茹笑嘻嘻地說:“沒事,車到山前必有路。”
這一段時間,上郡王府提親的人絡(luò)繹不絕。郡王府有考中進士的阿宇,還有三位待嫁的姑娘:大房的二小姐阿凝,二房的大小姐阿珂和三小姐阿珠。
雖然琳瑯有孕,好在琳瑯是練武之人,沒有孕吐反應(yīng)。更何況阿凝父女已經(jīng)把她手里的事情也都接了過去。因此琳瑯便專心地替阿凝操心起了婚事。
先是郡王府請了媒人到部尚書家去給阿宇提親,禮部尚書也很看中阿宇,于是很快兩家就下了小定。
然后,崔家來向阿凝提親。
說到崔家,那真是有很多話要說。這崔家祖籍太原,是傳承百年的世族大家。崔家祖上曾出現(xiàn)過兩任太子太師,兩任宰相,更有不少在朝為官的人。在歷代皇權(quán)的交替中,崔家人一直遵循的原則是:中立。所以崔家歷代都只做純臣,從不卷入皇家紛爭。崔家的男兒可以娶皇家女,但是崔家的女兒卻不愿嫁給皇家男兒。所以即使皇后相中了崔家的小姐崔穎,也只能嘆氣,崔次輔不會允許自己的孫女嫁給太子。崔次輔不同意,皇上不能強迫自己的老師同意,皇后沒有辦法,只好另給太子擇妃。
崔家在山西太原有自己的書院,歷任山長都出自崔家自己人。當今皇上的老師就是崔家如今的老太爺崔勉,也就是崔次輔,如今老大人已經(jīng)致仕在家。現(xiàn)在太原書院的山長就是老太師的大兒子崔延,別看崔延沒做官,可朝中卻有不少官是他的學生。老太傅的二兒子崔良是工部尚書。三兒子在國子監(jiān)做祭酒。
崔家人十分注重讀書,更認為修身齊家治天下是硬道理。崔家男人不許納妾,除非到了四十無子,方許納一房妾室。所以崔家?guī)缀鯖]有妻妾紛爭。崔家從不歧視女子,崔家書院里就有單獨為女子開設(shè)的課堂,崔家女子可以在自己家書院里教書。
京城里有許多人家想把女兒嫁給崔家。但是崔家挑選兒媳的標準很嚴格。首要必須是嫡女,當然這和崔家男人不納妾有關(guān)。崔家看重容貌更看重教養(yǎng)。還要看女方的父母是否和諧。在崔家看來,和諧的家庭氛圍更有可能養(yǎng)育出優(yōu)秀的女兒。
崔老太師教過當今皇上,是當今皇上的老師,而凌郡王曾做過皇上的伴讀,老太傅自然就也是凌郡王的老師。
老太師做為凌郡王的老師,對老郡王和老吳氏的那段往事還是很清楚的。他佩服老郡王的果斷,也十分欣賞長大后的凌源志有像其父一樣的毅然決然。為了孩子的教養(yǎng),凌郡王把幼小的兒子帶到邊關(guān),把幼小的女兒送給自己的岳母撫養(yǎng)。老太師覺得,凌家父子倆如出一轍的做法讓他服氣,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教養(yǎng)出出色的兒女。
所以在阿凝十二歲隨著舅母參加宴會時,崔家在老太傅的提點下,崔家的主母們就已經(jīng)在關(guān)注著阿凝的成長。
如今,阿凝已經(jīng)快及笄,也已經(jīng)出落成了一個很美麗的姑娘。父兄也已經(jīng)從邊關(guān)回來。
崔家的老太太就親自出了門,去拜訪當今皇上的親姐姐寧安大長公主。請求大長公主為自己的長孫崔繼做媒,求娶郡王府的二小姐阿凝。
要說寧安大長公主這媒人請的可是夠分量的,郡王府就是想推拒都得先想想。更何況郡王對這門親事還十分滿意呢。
的確,郡王和琳瑯都十分滿意這門親事。崔家的這位大公子是大房崔延山長的大公子崔繼。崔繼自小就被抱來養(yǎng)在老太太身邊,由老太傅親自教養(yǎng)。在京城有第一公子的美譽,是多少京城女子想嫁的夢中郎君。
崔繼今年已經(jīng)二十有二,在古代真就是大齡青年了。可是崔家就是穩(wěn)得住。要說這崔繼可是俊逸非凡,才情橫溢,十六歲就已經(jīng)考中狀元。如今已經(jīng)是翰林院的侍講,有京城第一公子之美稱。多少京城女子想嫁給崔繼,是京城世家人心中理想的佳婿人選。可是老太爺就是不吐口,倒也不是說老太爺是在等阿凝長大,而是老太爺真沒遇到比阿凝更好的,更讓他特別滿意的。所以才一直拖到現(xiàn)在。現(xiàn)在老太爺各方面都滿意了,就趕緊上門提親吧。
親事定下來之后。崔家送來了聘禮。這崔家不虧為百年世家,這東西送的多還不算稀奇,關(guān)鍵是人家這里還有名人字畫。這可就值錢了。可見崔家對這門婚事是多么滿意和重視。甚至在多少年后,京城里的人還對崔家送的聘禮津津樂道。
二房里,這段時間李氏本來是應(yīng)該很高興的,二老爺凌源輝述職之后,留在了戶部任戶部右侍郎。大兒子阿宇考上了進士,而且還定了禮部尚書的羅大小姐,可謂是三喜臨門。就是上門求娶阿珠的人家也不少。可是就因為有個阿凝,就把女兒阿珠的光彩給遮沒了。瞧瞧來求娶阿凝的,再瞧瞧來求娶阿珠的。同是郡王府的女兒,可卻是兩個檔次。所以李氏心里郁悶了。
為了阿珠的婚事,李氏這一段時間就一直在討好自己的婆母老吳氏,也讓自己的女兒阿珠時常去老太太跟前賣乖。可是慢慢李氏就發(fā)覺了,老太太已經(jīng)被邊緣化了。
李氏很是不平,自己的丈夫也不差,就是因為沒有爵位,將來自己這一大家子都要看大房的臉色行事。看看阿凝,多少人來求親,而自己的女兒就因為是二房的,又隔了個郡王爵位,就差去了十萬八千里。現(xiàn)在大房的兒子凌遠航小小年紀就已經(jīng)是四品將軍。而自己的丈夫也才是四品。自己的兒子現(xiàn)在還在讀書習武,將來還得自己拼前程。李氏越想越不心里不平衡。
阿珠在自己的院子里摔摔打打,看到阿凝定給了京城第一公子崔繼。看到崔家給阿凝的聘禮,心里嫉妒的要命。爹娘現(xiàn)在還沒有給自己定下親事,要告訴爹娘,自己的親事一定不要比阿凝差。阿凝的爹爹不就是一個郡王嗎,自己的爹爹也是正四品,自己也是郡王府的人,家世又哪里差了。比不過阿凝的人家,她才不要嫁。
阿珂在姨娘的屋里發(fā)了一會呆,抬頭看到于姨娘又在掉眼淚。阿珂嘆了口氣。姨娘自從看到阿凝定了親,就一直是這個樣子,唉聲嘆氣地,總說是自己耽誤了女兒。
阿珂無奈地勸姨娘:“姨娘,別這樣了,這怎么能怨您,當初您不也是不得已才做了妾室嗎。您別再哭了,女兒不怨,這都是女兒的命。”
萬姨娘說:“你比阿凝還大,阿凝都有了親事,太太還不給你說親事,就是說,太太這人也不會給你說到什么好人家的,我看郡王妃和阿凝小姐都是豁達寬厚之人,要不,姨娘去求求她們。”
阿珂沉默了一會:“姨娘再等等吧。”
阿珂的心里也苦,可她是個孝順的姑娘,她不想讓姨娘過多地為自己操心,但也不能現(xiàn)在去找郡王妃,她想再等等,她不相信李氏在阿珠出嫁之前不給她說親事。要穩(wěn)住,一定要穩(wěn)住,不能讓嫡母和阿珠更加看不上自己。
琳瑯十月懷胎,在第二年一月生下了一個女兒。郡王愛如珍寶,給自己的小女兒取名為凌遠珍,小名叫妞妞。
郡王每次下衙,他都要抱抱小阿珍。他要把在大女兒阿凝身上缺失的愛全都補給自己的小女兒。
阿凝的婚期定在凌遠航成親一個月后。兄妹倆在一個月之間一個娶,一個嫁。凌遠航的婚期定阿茹及笄后,,阿凝的婚事定在八月初。
wap.xbiqug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