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8 章 不見黎明
北方的新法實行起來,有些磕磕絆絆,尤其是分配土地的政策上,很多有很多問題,怎么分地,分給誰,好的壞的怎么評判,都是非常考驗剛剛到基層的學(xué)生們的。
好在,這些識字會算的基層公務(wù)員們大多也是貧家出生,學(xué)校還會放農(nóng)忙假支持,所以這些問題雖然麻煩,也還算能搞定。
最主要的是,這些年,無主荒地太多了,土地還處于地多人少狀態(tài),分得多了,也伺候不過來,到明年正式實行還有大半年,足夠他們摸清情況,盤點土地,做出較為公正的分配。
以及這幾年風(fēng)雪來得越發(fā)早了,很多農(nóng)戶開始用牧草和小麥混著種,養(yǎng)一些牛羊,做為抵抗風(fēng)險的財產(chǎn)。
去歲草原的白災(zāi)極為慘烈,肖妃一整個冬季都在忙碌草原救災(zāi)的事情,但還是有很多小部落,永遠(yuǎn)地被湮沒在風(fēng)雪之中。
但也不是沒有好消息,先前帶來的數(shù)十只綿羊,已經(jīng)繁育到幾百只,其中有很多是雜交的羊種,從中選出一些可以羊毛較為細(xì)長的個體,開始了生產(chǎn)羊毛。
只要羊毛可以成功,那么草原將來的抗風(fēng)險能力就會有質(zhì)的提高。
這對北方和草原都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至于說唯一比較尷尬的就是網(wǎng)上有云玩家叫囂綿羊會把草根都吃了,造成草原沙漠化,不可以發(fā)展這東西,然后慘遭辟謠。
而到三月時,各地的使者們在遺憾與不舍之中,各回各家。
想不回去也沒有辦法,隨意天氣轉(zhuǎn)暖,薊城的商業(yè)又迎來了旺季,隨之而來的還有物價上漲和住宿緊張,連涼州大馬們的小院子,價格都著著天氣漲了三倍。
更慘的是工資沒漲不說,還因為各地的馬匹送貨過來,所以競爭瞬間變大,日子過得入不敷出。
沒奈何,只能歸去。
因為這次回去帶了不少好貨,涼州的使者們沒有再走洛陽——關(guān)中——河西的那條路,而是準(zhǔn)備走南口鎮(zhèn)入草原,順著黃河河套回到?jīng)鲋荩劣诘綍r是冒險走近路越過阿拉善沙漠回去,還是走天山繞回去,那都是后話。
可惜的是,這次所有的太子們都沒能見到渤海公,和談之說當(dāng)然便無從談起,氣憤之余也只能遺憾地打道回府。
風(fēng)蕭水寒,王悅專程請假送自己的小伙伴司馬紹一路到易水,看著他們上船才遺憾地離開。
司馬鄴看朋友那失落的模樣,很有眼色地沒提什么壯士一去不復(fù)返的梗,反而安慰起王悅,說人生漫長,總能再相逢,不必傷離別。
王悅當(dāng)然也明白,對著兄弟勉強(qiáng)笑了笑,便被后者拉著去吃蛋糕慶祝、不,是調(diào)解心情。
異人不是說了么,甜可以帶來快樂。
……
司馬紹踏上的船,是他從沒見過的模樣。
本來郗鑒是想另外買船回到南方,但是司馬紹堅持著踏上北方的貨船,他想知道更多,在北地的這幾月,每件知曉的事情,都讓他覺得大有深意。
三月,海河解凍,一排拖船已經(jīng)成為河上最顯眼的景色。
打頭的大船噴薄著滾滾黑煙,發(fā)出轟隆聲,而后則用鐵鏈牽引著一大片小船,航行在相對寬闊的河道上。
沿途的河道都有的歇息的碼頭,拖船每到一地,便會停留半天。
而挑夫們早就已經(jīng)在碼頭等待,沒有片刻懶惰,便將一部分貨物送下碼頭,另外也會在船上添些貨什,船上的商人們每停靠一次,都會興奮地不行。
而碼頭上貨一送到,便能遠(yuǎn)遠(yuǎn)看平民蜂涌而至,熱情地購買著北方的鐵器、布帛、熏肉,司馬紹增好奇地問過那些人,他們有的是貨郎,將好物送到偏遠(yuǎn)的村落里,有的鄉(xiāng)里的大戶,幫著鄉(xiāng)鄰捎帶,這些東西都是他們緊缺的,還不貴。
而送上船的,有各種草藥、一捆捆麻線、生絲、棉線,他們將這些貨物賣給船隊時,那眉梢眼角,都是生動愉悅的模樣。
一路上,這種交換都在持續(xù),就這樣一路,到了清河,他們需要換馬車,前去黃河渡口。
下船時,他還聽到船上的商人興奮地討論著渤海公說將來會修一條運河,把黃河與海河的水連起來,到時他們的船就能直接去南方了。
司馬紹忍不住多看了那條冒著煙的大船。
聽說,北方這樣可以日夜不停、逆水而行的大船不止一條。
他又想起,江南的水師是如今朝廷最后的倚仗,可是,等這些船多了起來,南方的水師,真的能擋住么?
剩下的路程,他都有些心神恍惚,思考著北地見聞,一直到隊伍在淮水上船,穿過廣陵時,他才驟然回過神來。
讓他回神的,是經(jīng)過廣陵城時,城外那延片的窩棚,還有那一群群無生氣的、宛如枯縞的流民。
洛陽亂時,北方世家南下,帶來了極多的僮仆部曲隨行,后來,很多失勢的家族都沒了土地,又遲遲找不到依靠,自然也維持不了僮仆的開支,便斷尾求生,遣散了這些人。
失了主人的僮仆與部曲便成了流民,強(qiáng)健些的,被招入軍中,剩下的,便多是些老弱病殘,在城外尋些野食,生死由命。
這在亂世是常事,先前他去北方,也是從這里經(jīng)過,但都沒像如今這樣的刺目。
他在薊城也看到許多老弱,但都是一個個尖牙利嘴,撒潑難纏,尤其是那些有套有紅袖的老者,曾查過他的車駕,讓他難以下臺,甚是讓人厭惡。
可再看到如今這些眼帶綠光、形如枯骨的流民,想到那些薊城里生動鮮活的老人,讓他連多看一眼,都耗盡了勇氣。
郗鑒走到他身邊,與他一同嘆息。
司馬紹忍不住冷笑道:“謙以接士,儉以足用,以清靜為政,撫綏新舊,多好的國策啊,郗將軍以為如何?”
這幾句是王導(dǎo)制定的東晉治國之策,簡單地說,就是保護(hù)門閥貴族的特權(quán),容忍他們?yōu)榉亲鞔酰褴婈牽梢怨粨尳賱e人財產(chǎn),大臣為將宅子擴(kuò)大,強(qiáng)行征周圍的住戶這些都已經(jīng)是日常的事情。ωωω.ΧしεωēN.CoM
郗鑒搖頭道:“陛下也是推崇韓非法家之說,非是冷眼觀之。”
司馬紹聽聞此話,心中悲涼更盛:“可佑大江左,又有幾人允之?”
先前他父皇曾經(jīng)想要重用這些名士,對抗王氏,但一個個皆明哲保身,對晉帝的期待推脫稱病,
郗鑒安慰道:“如今王敦已死,清正吏治,必不會如先前那般艱難。”
司馬紹默然:“罷了,北地之事,吾會的告知父皇,若整治江南,或許,還有一線生機(jī)。渤海公以一女子之身,都能做到之事,吾為何不可?”
郗鑒想要勸一句,但太子已經(jīng)斷然離去。
太子啊,你太年輕了,有些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有的人,真的做不到。
-
東晉太子回來到建鄴時,沒有什么盛大的迎接,只是悄然入城,但消息卻很快傳入各大世家家主手中。
渤海公見都沒有見使者,當(dāng)然是很明顯地拒絕了和談。
一處小院之中,兩位名士正在手談,一人落下黑子,抬頭笑道:“茂弘,你看,這戰(zhàn)事,何時會起?”
王導(dǎo)拈著白子,思索片刻,落下之后,才緩緩道:“快則一年,慢則三年,怎么,伯仁怕了?”
周顗笑道:“人生在世,起起落落,再大不過是生死一命,有何可懼?”
“若真如此,那昨日又何必上書陛下,陳兵江東?”
“總要試試,讓那女子知曉厲害,若是束手就擒,豈不讓人看輕了。”
兩人對視一眼,皆笑了起來。
“王虎等人驍勇善戰(zhàn),”王導(dǎo)想到前幾次遇到麻煩,抬頭道,“不可力敵之,壽春重地,也難奪回,依你之見,如何才可贏回一局?”
“輸贏不在邊地,而在朝堂,”周顗放下一子,“如今已經(jīng)是兵臨城下,退無可退,須得陛下召集各方渠帥,圍而攻之。”
如今各地還有很多流民帥,這些小勢力很多都想投向北方,可又舍不得一呼百應(yīng)的權(quán)位,便在兩方之間反復(fù)橫跳。
“可各地渠帥,皆是惜身之輩,北方勢大,又如何會聽令行事?”王導(dǎo)淡然反問。
“流民帥中,不乏兇惡好殺之輩,只要稍微煽動,讓他們前去北軍周圍作惡,北軍事事奉行仁義,必然全力圍剿,唇亡齒寒,其它渠帥又豈能再等閑視之。到時我軍再伺機(jī)而出,必能戰(zhàn)而勝之。”
“你素來仁厚,此計是哪位名士提出?”王導(dǎo)忍不住笑問,“何不親自向陛下進(jìn)言。”
“是江南名士戴淵所提,”周顗輕嘆道,“但他人微言輕,尚且不夠資格,如今你主持大局,這樣的計策,當(dāng)?shù)媚闳フf。”
王導(dǎo)笑道:“難道不是懼怕那渤海公秋后算賬么?”
周顗也笑道:“你心知便可,又何必說出來。”
他其實已經(jīng)向陛下提過,但陛下就是等著王導(dǎo)主持大局,絕不容他有一絲撇清之機(jī)。
王導(dǎo)收斂了笑容,隨意將手中棋子拋入棋碗,肅容道:“我明日便入宮。”
說罷他站起身,又看著北方,無聲無語。
王家與晉室已無法分割,這未來之日,便只能看悅兒了。
周顗話既送到,便點頭離去,徒留王導(dǎo)一人,靜立風(fēng)中許久。
最后,他回到書房,提筆給長子去信,洋洋灑灑地寫了家中無事,還有對兒子衣食關(guān)懷后,他提筆沉思許久,在信尾,告訴兒子,你長久在外,父親長輩不在身邊,怕是冠禮也辦不了,所以為父提前為了取字為長豫,望兒人生如字,長久歡喜。
將信封好,他撫摸信封數(shù)息,仿佛在遺憾,但終是展顏一笑,讓人將信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