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如何望鄉(xiāng)處,西北是融州
“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談笑成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陰當覆地,聳干會參天。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
在《種柳戲題》詩中,柳宗元風趣地寫道,有點以苦為樂的意味。
在柳江南岸,柳宗元與大家一起在這里開荒地十多畝,水田幾畝,菜地一百多畦。組織人力種上樹木五千余株,毛竹、油竹、風尾竹三萬多竿,開菜地百畦,墾田若干畝。
柳州歷史雖然悠久,但直到唐代還是屬于蠻荒落后地區(qū),一直是個經(jīng)濟落后、教育缺失、民情愚昧的蠻荒之地。除了一些被朝廷貶謫的官吏之外,很少有文化人來此,因此柳州在文化、教育方面顯得比較落后,許多中原地區(qū)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傳到嶺南地區(qū)來,百姓生活質(zhì)量不高。
柳宗元來到柳州后,認為老百姓生活質(zhì)量落后的原因在于缺乏文化,沒有良好的生活理念。
柳州一直以來處于封閉落后的環(huán)境里,弊風陋俗長期控制著人民的思想和心靈。普通百姓對此習以為常,他們沒有認識到落后生活方式對自己的影響,甚至是有些麻木。要想讓老百姓的貧困生活有所改善,就必須大力發(fā)展文化教育。
柳宗元到任后,發(fā)現(xiàn)柳州文廟已破損,到柳州第二個月,他就組織官民,花了兩個月重修文廟,親撰《柳州文宣王新修廟碑》,強烈地表達了他發(fā)展地方文化教育的心愿。
在政事之余,柳宗元還耐心接受青年學子的拜訪,開導他們讀書識字,對他們循循善誘。
柳宗元還興辦學堂,親自登壇講課,宣傳進步的文學思想和科學知識。由于柳宗元重視文教,使柳州涌現(xiàn)了一批嫻熟詩書深知禮樂的文化人士。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名遠播,“江嶺間為進士者,不遠千里隨宗元師法;凡經(jīng)其門,必為名士”。柳宗元在當時文壇上的影響是很大的。“衡湘以南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其經(jīng)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柳州的文化風氣大為開放。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鼓勵那些有志青年,使他們努力學習文化,為改變落后的生活面貌盡個人的一份力量。
柳州地處封閉之地,自古巫風盛行,落后的習俗使人們?nèi)狈茖W知識,甚至于對一些基本的常識也不能做出科學、合理的解釋。針對當?shù)匕傩彰孕怕浜蟮牧曀缀蜕盍晳T,柳宗元嚴令禁止江湖巫醫(yī)騙錢害人。與此同時,柳宗元大力推廣醫(yī)學,培養(yǎng)出當?shù)刈约旱尼t(yī)生為民眾服務,并普吉衛(wèi)生知識。柳宗元不僅僅滿足于知識的傳播,他更致力于改變陳舊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
由于土地不平和多山以及石灰?guī)r地形等原因,柳州地區(qū)因地處南方,氣候潮濕,雖然雨多,但卻難以存水。據(jù)說在柳宗元到柳州以前,柳州找不到一口水井,老百姓吃水、用水都背負著小口大肚子的罌瓶,沿著狹窄的崖路上下往返到柳江邊汲水,苦不堪言。如果天旱水淺,到江邊的距離就更遠了;到了雨季,路險泥滑,汲水更加危險。加之人們鑿井不懂科學,經(jīng)常造成塌方。
在當時的老百姓看來,鑿井容易傷了“龍脈”,破壞“風水”,他們迷信鬼神,不敢破土打井,因此人們都不敢開鑿。
柳宗元非常體察民情,不信“訛言”,自己籌一些錢再利用一部分地方經(jīng)費,親自帶領民工進行勘測。他根據(jù)中原地區(qū)鑿井的經(jīng)驗,利用科學方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決定在柳州鑿井供居民飲用。他根據(jù)柳州的地勢,命令部下蔣晏率領數(shù)十名軍士,在城北隍上開鑿第一口水井。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緊張施工,終于打出井水來。既解決了用水困難,也破除了迷信陋習。
柳州城里的百姓都扶老攜幼跑來觀看這一奇跡,當他們喝到清冽的井水時,都不禁對柳宗元歡呼雀躍起來。
此后,柳宗元又在從來不敢打井的柳州,接連打了好幾眼井,使世世代代靠天吃飯、靠喝雨水和河水長大的柳州人,從此喝上了干凈甘甜的地下水。
柳宗元鑿井獲得成功,做了一件流傳千古的利民好事,從此柳州才有了水井。喝水方式的改變,也使得老百姓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改變,從而也帶動了人們思維方式的更新。
柳州屬于石灰?guī)r的丘陵地區(qū),城外有著大片大片的荒地。柳宗元看到百姓艱苦貧困的生活,他又把目光投向農(nóng)業(yè)落后的問題上。為此,他以父母官的身份,號召、組織鄉(xiāng)間的閑散勞力,開荒墾地,鼓勵發(fā)展生產(chǎn),下決心改善這樣的面貌。
柳宗元認為,有了足夠的土地才能生產(chǎn)出足夠的糧食和蔬菜,人民的生活才能走出饑餓和貧窮。在柳宗元和柳州百姓的共同努力下,柳州可耕種土地面積大增。僅大云寺一處開出的荒地就種下了竹子三萬竿,種菜百畦。他為改造柳州的一方水土,立下了不滅的功勛。
柳宗元還十分注重城市美化。他重視植樹造林,雖然身體不好,但他也親自參加植樹活動。當時城里、河邊都種了許多柳樹。為了引導百姓從事農(nóng)林生產(chǎn),他親自在城西北種植柑樹,并親手在城西北邊種了兩百株柑桔,還寫了《柳州城西北偶種柑樹》一詩以明其志:
“手種黃甘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yǎng)老夫。”
在詩中,柳宗元表示,他種柑桔不學東吳時丹陽太守李衡那樣,只為自己子孫留產(chǎn)業(yè),而是為地方公共利益。也是為了象屈原一樣,欣賞桔樹的堅貞不移的性格。
柳宗元的文明觀念還滲透到城市的建設和規(guī)劃上,在位期間,柳宗元整治了不少街巷,修筑了一些廟宇,并開發(fā)了不少自然景觀。此外,柳宗元還大力指導發(fā)展牧副業(yè)、造船筑路、修建房屋、使柳州的市容和經(jīng)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
柳宗元心系柳州人民,也同樣熱愛柳州山水自然風光。他游覽了柳江和附近的山峰,寫下了兼有地理志和游記特色的《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他把自己的憂患心情融入柳州奇特的山水景觀描寫之中,寫出燴炙人口的詩篇。
《獨覺》詩曰:
“覺來窗牖空,寥落雨聲曉。
良游怨遲暮,末事驚紛擾。
為問經(jīng)世心,古人難盡了。”
《紅蕉》詩曰:
“晚英值窮節(jié),綠潤含朱光。以茲正陽色,窈窕凌清霜。
遠物世所重,旅人心獨傷。回暉眺林際,摵摵無遺芳。”
一日,柳宗元在峨山登高北望,想看到長安。可是,長安多遠啊,根本望不到!
他作《登柳州峨山》詩曰:
“荒山秋日午,獨上意悠悠。如何望鄉(xiāng)處,西北是融州。”
登高西北望,極目之處,盡是融州的高大山巒,哪里能看到長安?柳宗元這時體弱多病,或許登高是知道自己北歸無望,登高除了思念自己家鄉(xiāng),還有告別的意味。
他在《柳州榕葉落盡偶題》中說: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大葉榕下,留下了柳宗元的些許惆悵和煩悶,他轉身就把所有的思緒投入到柳州的建設中了。因為,只有這樣他才不會糾結“如何望相處,西北是融州”。思念家鄉(xiāng),不如把柳州當做家鄉(xiāng)來建設,以慰解思鄉(xiāng)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