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心互印攜手逛西京 意相合并足探名勝2
“也聽說過,你說說都有什么呀?”蘇青反客為主了,像是要考姚遠。
“華岳仙掌、驪山晚照、灞柳風雪、曲江流飲、雁塔晨鐘、咸陽古渡、草堂煙霧、太白積雪。”姚遠一口氣說完,繼續(xù)問道:“都記住了嗎?”
“嘻嘻,一下子記不住。”
姚遠笑道:“說你皮帶沒眼兒你還不服,告訴你,有個順口溜兒,能幫你記憶。華岳仙掌直沖天,驪山晚照不明顯,灞柳風雪撲滿面,草堂煙霧緊相連。雁塔晨鐘響城南,曲江流飲團團轉(zhuǎn),太白積雪六月天,咸陽古渡幾千年。”
蘇青聽完,反復跟著叨念,看來是真想記住。
到得城墻腳下,姚遠又給蘇青講解城墻的由來:“唐朝時候,西京城比現(xiàn)在大得多,有人考證,城墻周長是三十五公里,城市總面積是現(xiàn)在老城的七倍。唐代末年,朱溫挾持唐昭宗逃往洛陽,留守西京的佑國軍節(jié)度使韓建,出于軍事上防御的需要,遂放棄外郭城和宮城,把西京城縮小到皇城的范圍內(nèi),以皇城城墻作為西京城的城墻,就形成了自五代至元的西京城規(guī)模。明朝建立,朱元璋曾經(jīng)考慮過建都西京,任命長興侯耿柄文和都指揮使璞英主持修筑西京城墻,從洪武三年,到洪武十一年,歷時八年,西京城墻的修筑才全部竣工。明西京城墻修筑得高大堅固,西、南兩面城墻基本上和唐朝西京城皇城的范圍相同,東、北兩面城墻分別向外擴移了三分之一,就成了現(xiàn)在的西京老城規(guī)模。城墻的外形基本是一座長方形,城墻高十二米,頂寬十二到十四米,底寬十五到十八米。南城墻長四二五六米,北城墻長四二六二米,西城墻長二七零六米,東城墻長二八八六米,周長十三點九公里。咱們現(xiàn)在看的城墻其實就是明城墻。”
蘇青傻了,嘆道:“呀,你記得這么清楚呀!”
姚遠牛了,說道:“長腦袋干嗎用的,不能光為戴帽子吧?再告訴你,明代最初在東、西、南、北只有四個門:長樂門、安定門、永寧門、安遠門,后來才加的勿幕門、朱雀門、含光門、玉祥門、中山門、尚德門、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等等。”
“那都是哪年加的呀?”蘇青成心出難題了。
“那就不知道了。”姚遠沒有反應過來,老老實實地回答。
“嘻嘻,也有你不知道的呀?”蘇青樂了。
“切,成心是吧?”姚遠這才明白過來,馬上又給蘇青出問題:“知道這城門樓有什么講究嗎?”
蘇青搖搖頭:“不知道。”
“那知道‘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嗎?”
“知道呀。”
“那為什么‘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啊?”姚遠追問。
“不會是燒到護城河里了吧?”蘇青試探著回答,自己根本沒有把握。
“切,你倒不說燒到太平洋里去。”姚遠擠兌了蘇青一下,繼續(xù)解釋道:“明代以前,城門樓都是磚木的過梁式結(jié)構(gòu),從軍事角度上看,這種城門樓的最大缺點是經(jīng)不起火攻,所以,城門樓上都要設置水池蓄水,以防敵人放火箭什么的,因此才留下‘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成語。從明朝開始,券拱式城門才出現(xiàn),這是一大技術(shù)突破,從根本上解決了防火問題,一色的青磚結(jié)構(gòu),不僅使城門樓更加堅固,還可以有效地抵御火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