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她也聽出來了,家里,有錢
待羅家父子倆背著籮筐去采摘桑葉,阿娘也把整理好的桑葉拿過來切起來。
阿奶邊抱著阿茶,邊悠悠地說道:“若是我那不爭氣的弟弟頂事一些,說不得你們也不用這般操勞了。”
羅陽歪著腦袋:???又有瓜吃了?
只聽阿娘溫聲安撫道:“阿娘就別想過去那些不開心的事了,不都說人這輩子該吃的苦、還是福都是老天爺一早就定下來的,既然有定數(shù)不如坦然對之。
苦也好、福也罷,只要活得舒心,那才是真福氣。
就說我娘家,在我小的時(shí)候不也富裕非常,若不是我阿爹遭人算計(jì)后變賣了家產(chǎn),我如今還不知道嫁給什么樣的人家呢。
我閨閣時(shí)曾結(jié)識的小姐妹,有的嫁了富貴人家做妾、有的雖說做了正室卻天天跟小妾們窩斗,表面光鮮肚里卻有說不盡的苦楚。”說到這羅家阿娘搖搖頭,感嘆了一聲后又語氣輕快地說道:“看著她們,我反而覺得老天爺厚待了我,能讓我遇到阿娘這般好的婆母,待我如親女一般疼愛。
我倒是不愿舅父當(dāng)初能頂事,若是舅父頂事了,阿娘哪里還會嫁到鄉(xiāng)野人家,若阿娘當(dāng)初沒嫁給阿爺,那便沒有相公、自然也沒有我們這對親如母女的婆媳了。
阿娘你想想,這可是福氣?”
這些話成功的開解到了阿奶,阿奶抱著阿茶搖著身子,樂呵呵地說道:“你說得對,我這是有后福。”
阿茶又一次被阿娘折服。
她家阿爹為何會對阿娘這般好,真真是靠著一嘴的甜言蜜語給說服的。
阿茶對此佩服得五體投地。
雖說又接收了不少家庭內(nèi)部信息,可都不全面,聽了讓人心里更加癢癢起來。
她現(xiàn)在已然能看清楚些,就盼著小姑和小姑父上門。
簡直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兮!
其實(shí)小姑姑和小姑父不來,隔壁的劉阿婆來也行,此人簡直是帶著全村的八卦而行走。
每每到來,都能說上兩三件村里誰家發(fā)生了何等大事,阿奶也很是喜歡劉阿婆過來聊天。
祖孫倆正想著劉阿婆怎么幾天都未來,人就來了,可真不禁念叨。
阿茶躺在阿奶的懷里歡快地晃悠著小腿腿,十分歡迎劉阿婆的到來。
劉阿婆一進(jìn)院,目光全部注集在小阿茶身上,邊走上前邊逗趣道:“小阿茶笑得這么開心是不是喜歡阿婆呀,不若長大了給我當(dāng)孫媳婦吧。”
阿奶立即笑罵道:“想得美。”
劉阿婆意味深長地看了眼羅家阿奶,沒接這個話題而是低聲賊里賊氣地說:“我給你說,村頭老栓子家的二兒子組織村里人抗議呢。”
阿奶聽了一驚,問道:“抗議?抗誰的議?”莫不是要造反?老天爺喲,這被抓了,可是殺頭的大罪。ωωω.ΧしεωēN.CoM
劉阿婆嘿了一聲,說道:“還能抗誰的議,他想組織咱們村里的佃戶去找莊園管事協(xié)商今年的租錢。”
阿奶這才反應(yīng)過來是自己想左了,問道:“莊子上又要漲租錢?”
劉阿婆長嘆了一口氣,方才道:“可不是,今年又嚷嚷著漲租呢,都說都城好,繁華熱鬧、百姓富足,卻不知道南城邊上坊間、多得是吃不飽飯的人家。
咱們這種挨著都城的鄉(xiāng)鎮(zhèn)、村落里的百姓又能好到哪里去。
不是給大戶人家當(dāng)下人,就是給他們做長工、短工。
還不如天高皇帝遠(yuǎn)的鄉(xiāng)野村落,好歹能買上幾畝田過活。”
羅家阿奶跟著一起嘆了口氣:“若是再這么漲下去,還不如做長工了。”
“這做長工有做長工的難處,前個兒,隔壁村里還有人被東家給打斷了腿。”
“哎呦,這是沒有王法了嗎?”阿奶聽后駭然道。
又不是他們家的奴才,怎能說打斷腿就打斷腿。
“王法?對咱們普通小老百姓來說,他們有權(quán)有勢的士族就是王法,都城里砸下來的一片葉子都能是王法。”說到后面,劉阿婆臉上一片麻木。
她知道的多,這種事已是見怪不怪了。
阿奶聽后不再說什么了,問道:“那老栓子的二兒子組織抗議,不會有什么危險(xiǎn)吧。”
劉阿婆一臉嚴(yán)肅且認(rèn)真地思忖了片刻,臉上的褶皺都顯得深沉起來,爾后才道:“就看主家是個什么態(tài)度,若是顧忌名聲,到不敢在明面上怎樣。
反正我沒讓我家那混小子參與。
還是你家好,老頭、兒子都有手藝,聽說你家老漢這雕石的手藝在都城里都傳了開來,以后定會有不少人前來送銀子了。
你家大郎也是個手巧的,要說滿村子里,我最羨慕的就是你們家。
當(dāng)年你婆母花大價(jià)錢買了兩畝杏林,村里還有不少人家笑話她傻,結(jié)果人家把杏樹全都挖了改種桑樹,大家這才反應(yīng)過來。
要不說咱們這目光短淺的、合該著挨窮。
如今你們家收益來源倒是多一些,又是蠶絲、又是桑果,再加上秋后爺幾個上山打獵,還有刻石,怕不是數(shù)錢都數(shù)到抽筋吧?
家里的床沒被銅錢給壓塌?”劉阿婆說到后面一臉地促狹。
小阿茶內(nèi)心哇哦了一聲,聽上去,她們家似乎很有錢?
只見阿奶呵呵笑了兩聲,說道:“在你眼里我家處處都掙錢,哪里知道這其中的酸楚。
就說那桑田,不過一百多株,能養(yǎng)多少蠶?
大前年桑樹著了蟲,許多葉子喂不成蠶,硬是看著蠶挨餓沒辦法。
去年的蠶倒是吃飽了,又病了一堆,一個沒注意,就損去了大半的收成。
我給你說,這養(yǎng)蠶頂精細(xì)的活,一個不注意,白搭辛苦。
就我家那老漢,手藝是不錯,可干活磨蹭,一年都雕刻不出幾個像樣的物件。
掙得錢還不夠交全家的戶稅。”
阿陽晃悠著小腿腿,仔細(xì)琢磨自家阿奶的話有多少是真話。
她一個小人都懷疑更何況劉阿婆這老妖...不、老嫗了。
只見劉阿婆腦袋一撇、眼睛一斜,半點(diǎn)不相信,笑著說道:“咱倆處了這些年,你還跟我藏這個。”說完,拉著阿奶的手認(rèn)真地問道:“你跟我說個真話,這養(yǎng)蠶到底咋樣?”
阿奶仔細(xì)思量了許多,方才鄭重地說道:“你家若是想養(yǎng),心里得有個成算,前兩年的收成就不要有甚指望了。
這蠶比養(yǎng)孩子還要精細(xì),養(yǎng)桑樹也頗多學(xué)問,若不是這兩年我兒媳摸出些門道,蠶這邊還真掙不到什么錢。”
話甫,阿奶見到劉阿婆垂頭凝思,顯然是動了心思,多年的老姐妹了,阿奶又道:“就是這么個,咱家也沒在蠶種上虧過錢。
蠶繭質(zhì)量不好,還可以做成絮狀給孩子們做冬襖。
我家阿茶和阿米的冬襖,我都攢出來了。
這東西穿上去暖和的很,聽說大戶人家用的都是蠶絲被,估摸冬天暖和極了。
還是有錢人家會享受,咱們就舍不得用這精貴的東西。”
劉阿婆果然人精,聽后就反應(yīng)了過來,這蠶能養(yǎng)。
小阿茶歪在阿奶身上晃悠著小腿腿,她也聽出來了,家里,有錢!!!
ps:以前的桑樹與現(xiàn)在種的桑樹品種不一樣,在唐代曾有這樣規(guī)定一畝田最少種50株桑樹,是以我就先寫兩畝地一百株桑樹。
古文曾有說古時(shí)4株桑樹一匹絹,嗯,就先按這個為準(zhǔn)吧。
古代物價(jià)也挺迷的,像糧食從幾文一斤到幾十文一斤都是有的,漲幅都很大,像是肉類的價(jià)格也很迷,是以我能搜到的物價(jià)會按著那時(shí)物價(jià)寫,要是找不到,我就估摸下,寶子們別在這上面較真哈。
目前銀錢換算,本文定的是一銅錢=0.3元。
女主孩童時(shí)期不會太久,相信我。
我用我的人格做擔(dān)保~~~
那個,本文無cp向,磕cp需謹(jǐn)慎吶~
這本文無關(guān)任何歷史,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咱們別帶入正史看哈~
文里不會有誰是真正的極品,她們各自有各自的人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性格構(gòu)成而導(dǎo)致的行為處事方式。
一句話就是,沒誰是好人與壞人,人的善惡只在一念之間!
愿寶子們可以從這本文里體會到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