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那可要好好想想哈
爺幾個靠著幾百文從千里迢迢的遼國回來,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就這還能剩下六枚銅錢,聽的阿奶一陣心疼,只是羞于表達出來。
阿茶私下偷偷跟阿爺嘀咕道:“我阿奶肯定是心疼你們了。”
阿爺嘿嘿一笑,他看出來了,過了大半輩子還不了解自家老婆子嘛。
阿爺交待完了銀錢都作何用了之后,小姑連忙插嘴說道:“這么多張皮子,要不要我去找前街的皮貨老板去談?wù)剝r。”
阿奶也在思忖這事,聽了小姑的話看向阿爺,看他是個什么主意。
阿爺面色異常嚴峻,屋內(nèi)的空氣都因為他老人家變得凝重了幾分,寂靜的屋子里半晌后才響起阿爺?shù)穆曇簦骸霸诳h城能賣出個什么價錢,我決定去都城賣,正好認識個商販,說是可以介紹些門路,估摸能把這些皮子賣個七七八八。”
阿茶歪著頭看著阿爺,從阿爺嘴里的話,怎么覺得誰都好人呢,難不成,古人真的都很淳樸?
一聽自家老頭子要去都城,阿奶神色立馬有了幾分擔憂,阿爺望向阿奶搖了搖頭,使了個眼色。
阿茶眼珠子提溜轉(zhuǎn),全天緊緊地跟著阿爺,跟的阿爺一臉莫名其妙,關(guān)鍵是他想去個茅房,身后跟著個孫女,可還行?轉(zhuǎn)身唬著臉盯著阿茶看,爺倆站在院里,大眼瞪小眼對峙起來,阿茶抿著嘴,全憑阿爺自己領(lǐng)悟。
阿爺后來敗下陣來,無奈道:“你跟著我做什么,我能做得了主嗎?”
“嗯,阿爺這意思就是同意了的,那就好辦了。”阿茶一字一板地說道,也不等阿爺回答,轉(zhuǎn)身就溜了。
讓站在原地的阿爺十分的無可奈何.......
離開阿爺,阿茶轉(zhuǎn)身就來到前屋的鋪子里找阿奶,神神秘秘地低聲說道:“阿奶,我阿爺說帶我一起去都城漲見識呢,您老別攔著哈,不然我阿爺在小輩面前就沒有威信可言了。”
阿奶嘴角一笑,用食指戳著小丫頭額頭,問道:“是你阿爺答應(yīng)了,還是你阿爺讓你來問我。”
“嘿,意思是一樣的。”阿茶一點都沒有被揭穿后的窘迫,眼睛明亮的像寶石一般璀璨,笑得十分討喜。
“你喲~”阿奶一臉無奈,語氣里卻滿是寵溺,隨后猶豫道:“你容我想想。”
“那可要好好想想哈。”阿茶嘿嘿笑著,想不好,她就磨,磨的阿奶答應(yīng)為止。
小孫女是什么性子,阿奶最是了解,當即嗔了一眼,眉頭卻皺了起來。樂文小說網(wǎng)
爺三在小姑家住了一宿,也沒與家里女眷通個通信,家里的女眷還擔憂著,羅小四和羅小五一直嚷嚷著想阿奶,索性羅家阿娘帶著家中這些小子們來了縣城。
一行人是午后才到的,小姑見著許久未見的侄子們,一個個臉上都凍出了紅蛋蛋,當即心疼的不行,特意出去買回來不少糕點吃食給侄子們吃。
阿奶心中雖然心疼,卻更加自傲,自傲她的孫子們一個個開始頂事了,有了小子真正該有的模樣,看著孫子們在一起嘻嘻哈哈打打鬧鬧的模樣,阿奶望著天邊,在想她的小三不知怎么樣了。
還在深山中耍著桃木劍的小三哥一臉苦逼,說好的道袍呢?說好的銅錢劍呢?說好的呼風喚雨、急急如律令呢?
小三哥的煩惱,家里人是不知道了,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團聚,阿爺笑呵呵地讓人把桌子搬到院里,今日天氣暖和,一家人出來曬著太陽吃飯也不覺得冷。
小姑父躺在床上可憐巴巴地看著窗外,其實這還不如昨日呢,好歹它熱鬧啊。
后來在小姑父脖子都快伸長了幾寸時,阿爺才想起自家姑爺,指揮著兩個最年長的孫子把人給抬出來,如今兩個小伙子身強體壯,結(jié)實的跟牛犢子似的,一路上屬他倆最能吃,抱著小姑父出來不在話下。
小姑父被兩位小侄子抱出來時,滿面堆著欣慰的笑容,給二人一頓夸,什么長大了,知道疼人了.....
說著說著,差點把自己給感動哭了,小姑捂著臉,覺得丟人。
一頓飯吃的和和美美,沒有半點插曲,也是挺不容易的......
晚上各自回屋睡覺后,阿奶連忙拉著阿爺問道:“你真要進都城,可會有危險?”
羅家這事雖然過了幾十年,阿爺已經(jīng)老了,可萬一就被認出來了呢。
阿爺早就知道自家老婆子會問這個,低沉道:“在回來途中也碰到過一些護送商隊回都城的鏢師,那些人看我是會武的,在茶攤休息的時候也愿意一起閑聊兩句,我向他們有意無意地打聽了宋氏鏢局,可竟無一家鏢師知道都城中還有姓宋的鏢師。”
阿奶聞得此話一驚,詫然道:“怎會沒有人知道,你不說那宋家武功極高,你們羅家都不是他的對手,沒道理在江湖上沒有半點名聲吧。”
阿爺聞得此話點了點頭,沉吟著:“就是說呢......”阿爺亦是百思不得其解,隨即開口喃喃道:“許是...他們又把目標放到了別處?”
阿奶因為這句話陷入沉默,都城繁華,便是江湖中人也易被迷了眼......
老兩口不由一同陷入沉思中。
最后還是阿奶先開口問道:“那你如今想去都城是奔著什么去的?”
阿爺側(cè)頭看向阿奶,眨了眨眼,憨憨地說道:“當然是為了賣皮子去的,不然我大老遠的運回來這么多張羊皮做什么。”
阿奶胸中一梗,無語抬頭看著床架,是她把人高看了,她的錯。
阿爺沒察覺出半分的不對來,還拉著阿奶頭頭是道地說道:“我在打獵中碰到過一位老大夫,就是收虎骨的這位,他一到這個時節(jié)就來牧民這邊收藥材,這老大夫明明是關(guān)內(nèi)人士,可打扮穿著上竟與遼國的牧民一般無二,就連模樣都像極了。”
遼國牧民普遍顴骨高一些,與關(guān)內(nèi)人士極是好區(qū)分,有些南來北往的商販也穿過牧民衣服假扮牧民,往往碰到遼兵都被識破,死的極是凄慘,可見想裝作牧民還是有一定技術(shù)含量的。
阿奶面上驚奇,“莫不是他本就是遼國人,只不過是在咱們大蕭國的長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