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哥窯
,古玩人生 !
與此同時,見到三人走出去,書房的門被從外面打開來,羅旭珉也沒有抬頭,便直接問道:“什么事?”
羅母走了進去,站在了書桌前,也沒有說話。
羅旭珉抬眼看了看,見到是羅媛母親便有低下了頭,“他們都出去了?”
“嗯,出去了。”羅母點頭道,羅母有些猶豫,但仍舊是開口道:“剛才,我問了媛媛,她說,他們已經(jīng)……”
不等羅母說完,羅旭珉便抬起頭來盯著她問道:“你問了她?”
“嗯,問了。”羅母點頭道。
“你是怎么想的?難道你想著文清的事情出了之后,那樁姻緣必然是出了問題,你難道想著幫媛媛也安排一個這樣的婚姻?”羅旭珉與妻子一起生活了二三十年,自然是能夠明白妻子心中所想。
羅母也沒有否認,“是的,我是這樣想的。”
羅旭珉放下了手中的文件,把金絲眼鏡扶了扶,面容嚴肅地盯著妻子,“你怎么會這么想?當年你嫁給我,不正是想要擺脫這些東西?現(xiàn)在,你竟是想要把女兒也推入這種漩渦之中,你在想些什么?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羅母盯著羅旭珉,“我是怎么想的,你難道不知道?我還不是為了這個家,為了你的前途,為了女兒能夠幸福的生活?你覺得她跟了那個嘴上無毛的年輕人能夠過得幸福嗎?”
羅旭珉面上逐漸變得有些難看,“你怎么會這么想?難道仕途真是這么重要嗎?我努力向上爬也就罷了,即使別人再嘲笑,即使給我金光大道,我也不會把女兒推進漩渦,推進這種所謂的豪門!你覺得嫁入這種家族能夠幸福嗎?”
“難道不幸福嗎?至少不必辛苦的奮斗,就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你這些年做得努力也不少,但是為何每次都事倍功半,還不是因為老爺子把你當外人看,把家里的資源都堆給了我大哥?你覺得只憑著努力,你真是能夠成功嗎?”羅母大聲道,聲音也是ji動起來。
羅旭珉看著羅母有些難以置信,但是二三十年的夫妻,他也不愿意說些傷感情的話,只能嘆息一聲,“這件事情就不要再說了,以后也不要再提,即使文清的事情黃了,也輪不到咱們家的媛媛頂上。而且,你覺得媛媛這么聰明的人,在你問話的時候,她會不知道你的意思?不要因此傷了你們母女的感情,好了不要再提了。”
“可是,你看她的眼光怎么樣?那人還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個,甚至都沒有表現(xiàn)的太過光彩,我覺得他最后的話,肯定是胡亂說給我們聽得,他一定是做不到的,現(xiàn)在的年輕人還不都是那樣!”羅母便拿著宋慎開始撒氣道。
羅旭珉敲敲桌子,“好了,說了不要再提了,你當年看中我的時候,我還不是一窮二白?這年輕人已經(jīng)不錯了,白手起家能夠做到這樣一番光景,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而且最為重要的,他年紀輕輕就在古玩鑒定方面走得這么遠,你覺得國內(nèi)有幾個年輕人有這種本事?”
……
宋慎三人并不曉得家里的爭吵,他們走進了故宮,宋慎帶著她們進了平日里旅游時到不了的地方,見到了不少的房間。
羅媛感覺到有些無聊,“怎么大多數(shù)都是空著的?也沒有什么可看的,你不是說有事的嗎?不要帶著我們看了,我們還是看看你的工作吧!”
宋慎點頭,好在禮老這時候是在的,宋慎剛才趁著她們不注意專門給禮老打了電話,但他并沒有提到什么事情,只是說待會兒過去,禮老倒是沒有多說什么,只是叫他過去看一看。
宋慎到達的時候,便見到禮老站在辦公室內(nèi),在圍著桌子看著什么,禮老很是聚精會神,以至于宋慎三人進了房門,他都是沒有注意到。
宋慎輕咳一聲,禮老直起身來,見到宋慎來到,便趕忙招呼他坐下,一邊道:“你們先坐,宋慎,你過來幫忙看一看這一件瓷器如何?”
宋慎走了過去,不知道能夠叫禮老看了這么長時間的瓷器有何特異之處,他盯著看了過去,但僅僅只是一眼,他便是驚疑不已地抬眼看向禮老,見到禮老點頭,他方才確認下來,問道:“這是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
“還沒有確認下來,畢竟哥窯極其出名,歷朝歷代都有仿品,前一次有一件哥窯在無損分析測試時發(fā)生了損壞,故宮便再也不愿做這種鑒定,所以我便拿過來看一看!”禮老解釋道。
宋慎看著眼前的瓷器確實是包裹的極其嚴實,用錦緞包裹了數(shù)層,而且禮老剛才觀察的時候,一直都沒有下手,甚至嘴上帶著口罩,手中也套上了手套,他便有了些鄭重,若是能夠確認下來,眼前這一件肯定是能夠確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的,由不得他不認真對待。
哥窯是漢族傳統(tǒng)制瓷工藝中的稀世珍品,明代文獻中記載的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歷來受到收藏家、鑒賞家、考古學家等專家學者的重視和關注,對哥窯的課題研究從未間斷且方興未艾。然而迄今未找到確切窯址,這也是國內(nèi)瓷器未解之謎之一,而且,哥窯瓷器非常珍貴,據(jù)統(tǒng)計,全世界大約有一百余件,遠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數(shù)量。
與哥窯相關的文字最早見于元至正二十三年孔齊的《至正直記》:“乙未冬在杭州時,市哥哥洞窯者一香鼎,質(zhì)細雖新,其色瑩潤如舊造,識者猶疑之。會荊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窯絕類古官窯,不可不細辨也。”一般認為,這里指的哥哥洞窯和哥哥窯即為哥窯,“絕類古官窯”也正與以后的文獻描述的哥窯特征相符。其后明代《宣德鼎彝譜》說:“馬祖之神供奉獅首馬蹄爐,仿宋哥窯款式,爐高五寸六分……。”此文多處提到“仿宋哥窯款式。”因此哥窯被認為是宋代的名窯是順理成章的。
現(xiàn)今發(fā)現(xiàn)的真正論及哥窯最早的文獻當推明代陸深《春風堂隨筆》:“哥窯,淺白斷紋,號百圾碎。宋時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處州人,主龍泉之琉田窯,生二所陶青器純粹如美玉,為世所貴,即官窯之類,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窯。”
陸深,字子淵,上海人,弘治十八年進士,卒于嘉靖二十三年。文中明確了哥窯燒造于龍泉的琉田,琉田今名大窯,為龍泉窯的中心產(chǎn)區(qū)。然而明萬歷十九年高濂的《遵生八箋》又有別論:“官窯品格大率與哥窯相同……二窯燒造種種未易,悉舉例可見,所謂官者,燒于宋修內(nèi)司中,為官家造也,窯在杭之鳳凰山下……哥窯燒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官窯質(zhì)之隱紋如蟹爪,哥窯質(zhì)之隱紋如魚子,但汁料不如官料佳耳……。”文中“取土俱在此地”已將哥窯產(chǎn)地定為杭州。這一前一后的兩種說法,是明代文獻中最典型的關于哥窯的“產(chǎn)地說”。
宋慎并沒有太大的興趣從故紙堆中去找尋哥窯的來歷以及制造地,不過,由于此類器物僅故宮博物院、滬市博物館、臺灣故宮博物院等有少量收藏,而不見于墓葬出土,故被稱為“傳世哥窯。”而稱龍泉所產(chǎn)為“龍泉哥窯”。
20世紀90年代起,人們對傳世哥窯進行深入研究,但由于傳世哥窯的窯址無蹤可覓,對其性質(zhì)及年代一時難有定論。一種觀點認為,傳世哥窯應為文獻所述南宋修內(nèi)司官窯。其理由是,根據(jù)南宋顧之薦《負暄雜錄》所述理解,修內(nèi)司官窯產(chǎn)品質(zhì)量優(yōu)于郊壇下官窯,但修內(nèi)司官窯至今無影無蹤,更無從知曉其產(chǎn)品面目,而現(xiàn)有實物資料僅有傳世。(http://.)。
宋慎上次在故宮博物院見到哥窯時,也僅僅只是遠遠的旁觀著,并沒有能夠這么近距離的接觸,所以,對于眼前的機會,他很是珍惜。
“哥窯器必須具有眾所周知的‘金絲鐵線’、‘紫口鐵足’。前者是哥窯的與眾不同的裂紋,大紋為‘鐵線’,有的顯藍,大紋中套的小紋為‘金絲’,有的不一定顯金黃,大紋小紋合稱為‘面圾破’,它應當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后者是哥窯顯露的較為特殊的胎色,但兩者往往如魚與熊掌一樣不可兼得。瓷胎滿釉器有‘紫品’而無鐵足。鐵足應當是胎質(zhì)本身的無釉顏色。鐵足如是人為施加的一種黑色釉,其真?zhèn)沃档脩岩桑c《七修類稿續(xù)編》中記載的‘其足皆鐵色’相悖。”
禮老站在一旁,見到羅媛與張文清兩人面露疑惑之色,便是明白這兩位對于哥窯是一竅不通的,所以笑著解釋道。
而宋慎眼前這只盤子正是有這樣的金絲鐵線,鐵線色澤金黃,看起來高貴典雅。
“哥窯屬青瓷系列,釉色為青釉,濃淡不一,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黃等色,因窯變作用,釉色多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澤,非人為主觀意志所為。胎質(zhì)有瓷胎和砂胎兩種,少花紋,無年款。胎色有黑灰、深灰、杏黃、淺灰等。”宋慎跟著說了一句。(未完待續(xù))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創(chuàng)世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