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第 103 章
103、第103章...
這一年陽歷十月份,高長他們這片山區(qū)就在一場漫天大雪中,正式進入了冬季,照這種情況看,他們起碼要等到來年三四月份,才能迎來春天,也就是說,如果情況不變的話,以后他們每年之中都有大半年的時間要在寒冬中度過。
為了迎接漫長的冬季,村子里絕大多數(shù)人多在家里修起了土炕,因為二樓不合適修炕,許多人就都擠在一樓的大土炕上睡覺,雖然沒有隱私,但是一群人擠在一起,如果和睦的話,也是其樂融融。
住在高長他們樓上的何韻她們幾個,還有衛(wèi)常瑞父子,也都在阿善叔家里各自占了一個炕位。對于何韻和白寶這兩個人,高長也有些看不懂,有一次他終于忍不住問了白寶這個問題,白寶說,現(xiàn)在就先這樣吧,等到有一天他們兩人都能活著走到陽光下的時候,就結(jié)婚。
這個話題就有些沉重了,死過一次的高長知道,自己快死的那一刻,最最后悔的,并不是從前自己做過的錯事,而是自己不夠勇氣去做的憾事。但是作為一個局外人,高長也不能勸他們說今朝有酒今朝醉,等到生離死別的那一天,面對他們的痛苦,高長又能說什么?
在家家戶戶修火炕的大環(huán)境下,高長家卻沒有任何動靜,他們家里有一狼一犬,都是天生的暖爐,睡覺的時候索帛抱著辛巴,高長抱著大黃,誰也不需要火炕這東西。
倒是對于喵仔,高長有點擔(dān)心,因為貓這東西身上的毛有點單薄,聽說在北方,家貓都喜歡在炕頭上窩著,不知道這家伙能不能扛得住冷。
不過喵仔這一次的表現(xiàn)卻好得出人意料,在進入冬季大約有一個月之后,高長發(fā)現(xiàn)喵仔身上從前那些短短的黑毛脫落得很厲害,然后很快,就冒出了許多又軟又長的絨毛。這些絨毛不僅給喵仔帶來了溫暖,還給他帶來了貴氣,看著不像普通的貓了,倒有點像是電視里書本上的那些名貴品種。
相反,對于英仔,高長一開始就挺放心的,因為鷹這種動物,可不就是風(fēng)里來雪里去的天空霸主么,聽說老鷹都喜歡把巢穴搭建在懸崖上。這個冬天雖然冷點,可這只老鷹畢竟還住在室內(nèi)啊,還有軟乎乎的蠶絲墊子,沒理由熬不過去的。
可惜他們家這只小老鷹不太爭氣,睡著睡著,覺得冷得受不了了,就鉆到喵仔的大竹籃里頭去,結(jié)果自然沒什么好果子吃,被喵仔撓得啁啁直叫,羽毛掉了一地。當(dāng)時動靜有點大,高長就過去看了一下,見英仔縮頭縮腦羽毛凌亂的倒霉樣,終于也認(rèn)清另一個事實,看來他家索帛的肚皮到底還是比不上老鷹們毛茸茸的肚子,孵出來的鷹崽也不是一個檔次的,實在不行的話,明天給它加個熱水袋吧。
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英仔雖然沒有天空霸主的氣概,但是卻深諳馬屁之道,當(dāng)天晚上天一黑,它就飛到海灣里那片還沒結(jié)冰的海面上,抓了些小魚小蝦孝敬喵仔。這只貓已經(jīng)有近一個月沒吃過這么新鮮美味的魚蝦了,當(dāng)下被收買。
當(dāng)高長難得發(fā)了一回善心,打算給英仔送熱水袋的時候,結(jié)果這家伙傻眼了,那只瘟雞樣的小老鷹,竟然已經(jīng)成功爬上了喵仔的窩。
“你這也太沒節(jié)操了。”高長相當(dāng)鄙視他家的這只貓,這都跟誰學(xué)的?
“喵!”喵仔不以為然地看了高長一眼,又意猶未盡地舔舔嘴,節(jié)操能換魚蝦吃?
“啁啁。”英仔討好地沖高長叫喚了一聲,心滿意足地挨著喵仔,縮著脖子,閉眼睡覺,高長討了個沒趣,只好又拎著熱水袋出了他們房間,決定下回再也不管閑事了。
大雪斷斷續(xù)續(xù)地下著,山上洶涌的綠意,很快就被掩埋在了厚厚的積雪之下,就連各個村子的莊稼地,也都被大雪埋了,地頭上的積雪不好清理,加上土壤也被雪水凍上了,想繼續(xù)種莊稼已經(jīng)不可能。
村民們掰手指算了一下,以后每年,他都只有半年時間能在地里種莊稼,其他時候都只能眼睜睜看著坐吃山空,心里頓時就有些慌起來。為了盡可能地節(jié)約糧食,村民們在籮筐里裝上土,再種一些容易活的土豆蘿卜白菜等,天氣好的時候,就把這些籮筐擺出去曬太陽,風(fēng)雪天里,一律在院子里放著。
海灣里的海水也結(jié)了冰,尤其是在岸邊,幾個潮漲潮落之后,冰面上形成一個個波浪狀的弧形,冰層也比較厚,停靠在海邊的那兩艘輪船已經(jīng)被冰層卡住,動彈不得了。
在這樣寒冷的天氣里,螃蟹也都失去了蹤跡,想在岸邊吊螃蟹是行不通了,大伙兒只好爬到冰面上,用鐵鍬鑿個冰窟窿,千方百計捕些魚上來。可惜他們這些人都不是捕魚能手,也不是來自擅長捕魚的名族,在科技水平飛速發(fā)展的那些年里,傳統(tǒng)手工業(yè)日益沒落,很多手藝都失傳了。他們這里住著這么多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卻沒有一個人懂得冰面捕魚的,往往辛辛苦苦忙碌一個晚上,收獲卻少得可憐。
為了盡可能的減少谷物的消耗,各家養(yǎng)著的雞鴨,除了留下必要的數(shù)目生蛋繁殖,多余的都宰殺了,不僅少了幾張吃谷子的嘴,一家老小都還能吃上葷腥,一來二去,又省下了不少谷子。
院子里的人們一起養(yǎng)的那些豬,也到了宰殺的季節(jié),除了幾只種豬和豬崽,其它的會在這個冬天里全部消耗掉。還有壕溝下面的野豬,經(jīng)過這么長時間的繁殖,數(shù)量也有些過剩,是到了該減員的時候了,雖然捕捉和宰殺的過程有些困難。
對高長他們來說,這冬天里的日子著實不錯,每天吃大鍋飯都能吃得滿嘴流油,大黃和辛巴都很是啃了一些骨頭。經(jīng)過上次高長的言傳身教之后,不僅索帛和辛巴把紅糖給戒了,就連大黃和喵仔都不怎么再去碰甜食,如此一來,高長家的紅糖就都沒人動了,加上熬糖那晚就下起了大雪,高長料想接下來的大半年都種不了甘蔗了,于是給自家留下了很多。
這么多糖沒人吃怎么辦?反正大冬天的閑著也是閑著,高長就鼓搗出了幾樣零嘴,放在村子里賣。花生糖、芝麻糖、姜糖、凍米糖什么的就不用說了,光是紅糖糯米糕,高長一個晚上就能賣出去不少。
沒事的時候,高長還帶著大黃辛巴一起上了一趟山,肩上扛著一把鏟子,鏟子上掛著一打麻袋,弄了許多野山楂回來冒充山楂。高長他們這附近的山區(qū),原本就長著不少野山楂,從前因為口味一般個頭也小,吃的人并不多。但是經(jīng)過藍(lán)色陽光的一番改良之后,這種野果的個頭也快趕上山楂了,就是不知道正宗的山楂這會兒長成啥樣了。
有大黃和辛巴在,無論那些野果藏身在多厚的積雪下邊,都能被高長輕易挖出來,他一邊挖一邊品嘗,覺得這玩意兒完全可以當(dāng)山楂使,于是哥兒三個就把整個山頭挖成月球表面,直到隨身帶著的麻袋都裝滿了,才就近砍了幾根樹枝藤蔓,做成一個簡易雪橇,拖著回家。
高長在自家門口擺了一張桌,兩個門邊上固定著用稻草綁的草棍子,一串串裹著糖衣的火紅色糖葫蘆就插在草棍子上,勾得村里的娃娃們直流口水。
高長就是用這些零嘴勾|引村里的孩子們幫他干活的,他們村里的人家家戶戶都養(yǎng)蠶,娃娃們個個都是繅絲高手,只要一兩蠶絲,就能從高長家換一塊紅糖糯米糕,或者兩塊花生糖,或者五片姜糖,或者一大塊凍米糖,或者兩串糖葫蘆。
千萬不要小看娃娃們的勞動力,在這個漫長的冬季里,各家各戶都因為氣溫太低,外面的桑葉長得慢,減少了家里養(yǎng)蠶的數(shù)量,這也導(dǎo)致了其他幾個村子出現(xiàn)沒活干的情況。只有高長家,還依舊能夠源源不斷地向各個村子提供蠶絲,當(dāng)然,他家的活兒也不太好干,蠶絲都是一小個一小個的,織布的時候老是要停下來接線頭,也是個麻煩事,不過有活干總好過沒活干。
各家各戶的大人,對于家里的小孩拿蠶絲換零食的行為,態(tài)度也是不一樣的。一般開明點的,都不會對孩子買零食吃的行為多加干涉,只要控制好一個度的問題,小孩兒們吃零食也是被允許的。
還有更開明點的,大晚上干活的時候,干著干著,如果覺得嘴里寡淡得厲害了,就另外絞個幾兩蠶絲出來,讓家里的孩子拿到高長那里去換點零嘴回來,一家老小你一塊我一塊,很快就被分食干凈。
當(dāng)然,也有那些個想不開的,看到家里的孩子拿蠶絲去換吃的心里就氣惱,又不好對高長發(fā)作,于是就在家里罵罵咧咧指桑罵槐。其實也都是所謂的‘先苦后甜’的思想在作怪,這些人就是想多存點布匹在家里,堅持要把好日子留到以后去過,眼下苦點沒事,結(jié)果苦了苦了,所謂的好日子,卻總是遙遙無期。
當(dāng)然,不管別人態(tài)度如何,高長生意照做,家里的布匹一天堆得比一天高,每天晚上到白寶他們院子里去聽廣播的時候,都還要把這些零嘴帶上,生意無處不在啊。
這些各個村子的人,但凡是舍得聽廣播的,一般也都舍得買吃的,他們通常是第一次來高長這里消費的時候,扛一匹布給他,然后高長就會把這人的名字登記起來,直到這匹布被消耗完之前,他隨時都能關(guān)顧高長的攤子。倒沒人擔(dān)心過高長會吞了他們的布匹,高長這家伙在這一帶雖然名聲不是最好的,信譽卻不錯。
這一年冬天,大家除了為口糧忙活之外,最頻繁的兩個活動場所,就是寶華寺和白寶他們院子了。現(xiàn)在聽廣播儼然也成了一件時髦的事,自然,廣播里的論調(diào),也時刻在影響著這片山區(qū)里的人們,當(dāng)這些人的意見有分歧的時候,經(jīng)常就容易產(chǎn)生罵戰(zhàn),罵得不過癮,也有動手打起來的,不過打得都不是很厲害,高長把這理解為無聊生活中的一點調(diào)劑和發(fā)泄,無關(guān)政治。
這天晚上高長聽完廣播,讓大黃提著沒賣完的東西先回家去,今天早上泡下去的糯米也差不多可以磨了,紅糖糯米糕是他們家每天都要做的點心,銷路不錯,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xí),現(xiàn)在大黃做起糕點來也已經(jīng)相當(dāng)有一手了。
高長隨著人群一起出了村子,沿著馬路邊走了一會兒,扒開一堆積雪,用隨身的匕首割了兩把草,帶回去喂給他家的那兩只羊。這兩只羊是他們當(dāng)初從塔拉手里換來的,帶回來后在豬圈和圍墻間的一個角落里給它們搭了個棚子,一直養(yǎng)著。
大概是之前的生活環(huán)境比較惡劣的關(guān)系,這兩只羊一點都不挑嘴,隨便喂點干草就行,也不怕冷,最近氣溫這么低,很多家禽都被凍出毛病來了,這兩只羊看起來還挺精神。高長有時候也會幫它們弄些青草菜葉,但是都不會多喂,擔(dān)心吃慣了干草的它們一下子吃出毛病來。
塔拉說這兩頭羊并沒有血緣關(guān)系,等再過幾個月,它們□產(chǎn)崽之后,高長家就有羊奶喝了。
“高長,你怎么還在這里,明通法師來了,都在咱院子里等你好一會兒了。”這時候,提著一桶豬食到旁邊豬圈喂豬的阿善叔喊了高長一聲。
大和尚來了?高長應(yīng)了一聲就往院子走,這和尚很少出寶華寺的,來找他做什么?該不會是索帛在寺里出了什么事吧?等他進了院子的時候,明通法師正在跟村民們說禪講經(jīng),見高長來了,就沖他笑了笑,他這一笑,高長原本懸著的心就放下了,又見他身旁的桌面上放了五匹布,就吊兒郎當(dāng)?shù)馗蛘泻簦?br/>
“師父你來就來了,還帶什么禮物,太客氣。”
“阿彌陀佛,施主最近都不去寶華寺,老和尚只好自己出來走一趟了。”明通法師面上帶笑,也不拐彎抹角,直接說了自己的來意,原來是寶華寺里的小和尚嘴饞,大和尚幫他們賣零食來了。
“看來小師父們的修為還不夠啊。”高長聽他這么說,頓時就樂了,之前他沒少去寶華寺,知道寺里對于這些小和尚,管得還算比較寬松,不過那些娃娃自小在寺廟里長大,也學(xué)了那些大和尚的摸樣,人前總是板著臉,動不動就阿彌陀佛,還擺了手勢作揖,整得挺像那么一回事。
“阿彌陀佛!佛說眾生平等。”大和尚言下之意,村里的孩子們吃得零食,他們寶華寺里的小和尚也是吃得的。院子里的村民都深以為然。
高長自然也知道,寶華寺如今之所以有這么多小和尚,其中一小部分,是在之前的和平年代,僧人們收留的被父母拋棄在寺廟門口的棄嬰,其中九成以上,都是帶有先天疾病的孩子。剩下的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這幾年,僧人們在西南那邊收留的和父母走失的或者父母雙亡的孤兒。
寶華寺的和尚們收養(yǎng)了他們,卻并沒有以出家人的清規(guī)戒律苛責(zé)待之,而是把他們當(dāng)普通孩子撫養(yǎng),精心照顧他們的生活,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在這樣的冰天雪地的晚上,大和尚還可以扛著布匹出來為他們換零食吃,這恰恰也是高長最尊敬這位方丈的地方。
高長也不太想多賺這些和尚的布匹,給了不少可以保存的花生糖芝麻糖之類,又按寶華寺里小和尚的人數(shù),做了許多糖葫蘆,然后今晚的紅糖糯米糕也不賣了,待會兒蒸好了全部讓大和尚帶走,寺里師父們的生活著實清貧,大冷天里,喝一杯暖茶,吃一塊甜糕,總不算破戒吧。
鍋里咕嚕咕嚕冒著水汽,明通法師被村民圍著說話,高長和大黃兩人一鍋一鍋地蒸著糖糕,圓形的竹編蒸籠,直徑大約二十厘米,深度約五厘米,里面擺放著寬闊的竹葉,再在竹葉上放入用水磨糯米粉參雜黏米粉和紅糖揉搓而成的濕軟粉團,粉團里有花生瓜子仁,面上撒上紅綠絲和黑白芝麻,蒸熟了,就是一道粘糯可口的傳統(tǒng)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