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襄陽——神雕(第一更)
“那我就沒有……機會了嗎?” 趙昀有些不甘心。 唐玄明背負雙手,望著天空,道:“以香火信仰成神同樣可以,你家祖先趙匡胤不就是成仙了嗎?” “這……這就是說,我也可以?” 趙昀滿臉驚喜,這個時候身邊一個太監(jiān)宮女都沒有了,這種消息他們根本不可能聽到。 “他可以,你可不一定可以,我在天庭看到的皇帝可不多,趙匡胤算一個,李世民算一個,其他的皇帝似乎沒有太深的印象。” 唐玄明胡吹亂侃起來,連大氣都不喘一個,已經(jīng)越來越適應(yīng)這個節(jié)奏了。 講到神魔傳說,風(fēng)土人情,就借鑒后世小說中完善的差不多的,洪荒體系,講到那血海老祖時,駭?shù)泌w昀面無人色。 講到紫霄宮宮門大開,鴻鈞,傳道天下時,激動的趙昀渾身顫抖。 唐玄明也不點透,只是東一榔頭,西一榔頭,故意不拔整個體系講完,只是說一些激動人心的事情。 把趙昀刺激得心臟狂跳,激動得面色通紅。 “天人是否要在朝中多待幾日,見一見文武百官?” 趙昀小心謹慎的詢問,卻見唐玄明不屑一笑:“滿朝文武無一天人,見之何用?” 見趙昀已經(jīng)被他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幾乎將他的話奉為神話,唐玄明才淡漠的開口:“你想要成神,關(guān)鍵在北方。” “哦!不知成仙之路在何方?” 趙昀前半輩子激動的時間都沒現(xiàn)在這段時間多,以火熱的眼神盯著唐玄明,請求唐玄明給出一個答案。 “是神不是仙?”見趙昀一臉困惑,唐玄明頓了一下,道:“算了算了,仙神之間的差別跟你說了,你也聽不懂,知道可以長生久視就好了。” 趙昀懵懂的點點頭,一顆心跳動的很厲害。 卻聽唐玄明在那說道:“我下凡間時,你祖先趙匡胤給了我一柄九天十地辟魔神梭,因此,我才點撥你幾句,日后上天,可要記得你祖宗的好。” 趙昀心底里千恩萬謝,對于那位從來只聽說過名字,從來沒有見識過的祖先,生出無限敬仰之情。 “謝大帝點撥之恩!” 他朝唐玄明躬身一禮,心頭的疑惑已經(jīng)解開了大半。 唐玄明卻一臉冰冷,似乎一點也不懂人情世故,道:“先別忙著感謝,是否真正能夠成功還不一定,只是盡人事知天命罷了,不然我也不會給你毒蛟的內(nèi)丹。” 趙昀一顆心好像是在坐過山車一樣,一時間聽到這么多驚人的消息,短時間有些消化不過來。 他感覺有些口干舌燥,干澀的開口道:“還有什么變故嗎?” 唐玄明站在雕欄玉砌的皇宮中,卻看向北方陰云密布的草原,一手按在欄桿上,意味深長的道:“北方魔狼豈是那么好消滅的。” 趙昀感覺接觸到了一個神秘莫測的世界,還在消化之中。 唐玄明驀的回頭,大踏步地走向遠方忐忑不安的太監(jiān),與趙昀擦肩而過的時候,低語道:“天庭并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太平。” 經(jīng)歷了數(shù)十年政壇沉浮的趙昀一瞬間就想到了很多,想到了朝堂之中那些老不死所做出的惡毒手段。 種種勾心斗角令人瞠目結(jié)舌,即便他坐在龍椅之上很多時候都是滿頭霧水,看不真切。 而天庭——傳說中的神明的居所,無數(shù)天驕人杰匯聚的地方,種種陰暗的手段匯聚在一起也會令人恐怖。 他還在沉思,唐玄明已經(jīng)吩咐給他領(lǐng)路的太監(jiān):“帶我出去,我要去襄陽。” 老太監(jiān)看了一眼還在沉思趙昀,不敢拒絕唐玄明的要求,低頭走在前面,小步帶路。 唐玄明嘴角微彎,他之所以告訴趙昀這么多,不擔(dān)心出現(xiàn)破綻,不只是后世已經(jīng)編制完成了洪荒體系的小說,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長生不死成仙作祖這樣的事情,這樣的秘密永遠只可能隱藏在趙昀的心中,他知道的越多,就越不會向那些聰明人去詢問。 他只會默默的用他的途徑去調(diào)查,去尋找。 這種事情是不能宣之于口的。 而洪荒的神話體系,很多都是根據(jù)古代的歷史典籍編織而成的,加上唐玄明所說的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足夠趙昀這位皇帝尋思個一年半載了。 所謂的蛟龍內(nèi)丹雖然是假的,但它的能力卻是真的。 以灰斑大蛇那種比肩狼紋的氣血,的確能夠讓趙昀這位皇帝長命百歲,金槍不倒。 從這點看,趙昀并沒有虧多少。 甚至于唐玄明需要瓦解龐大的蒙古國,為大宋延續(xù)國運,從這點看,趙昀賺了太多。 …… 襄陽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今蒙古國和大宋的戰(zhàn)事一觸即發(fā),因此就越發(fā)的顯得地理位置重要。 大宋已然昏庸不堪,垂垂老矣,大宋政策,任何時候行軍打仗都必須要有文官當(dāng)做主將。 這些從來沒有經(jīng)過戰(zhàn)事的文官只會紙上談兵,談?wù)摴沤癖▉眍^頭是道。 但論起行軍打仗,比之紙上談兵的趙括好不到哪里去。 戰(zhàn)場之上瞬息萬變,稍有遲疑,就是墜入萬劫不復(fù)。 偏偏這些文官從不上戰(zhàn)場,只會在座后指揮,往往一頓操作猛如虎,自鳴得意的時候,數(shù)萬大軍就全都成為了對面的俘虜。 只能倉皇逃回,偏偏大宋立國的國策,不殺文人。 文人無論有怎么樣的騷操作,最后都不會死去,最多罷官而去,因而他們從來都是輕輕松松,無論打了多么大的敗仗,回到大宋依然是頂尖的文人,醉生夢死,流連于風(fēng)花雪月。 只是可憐了那些武將,戰(zhàn)爭失敗總要有人背鍋,而每次背鍋的都是他們,殺了一批又一批。 把大宋最后的一點血勇之氣都耗干了。 而且偌大的襄陽城居然是靠郭靖這樣一個江湖人士駐守,而今這位守城的城主苦于無可戰(zhàn)之兵,多次向朝廷求援無果,不得不在江湖上大擺英雄宴,宴請群雄,希望諸多武林豪杰能夠幫他共同抵御蒙古侵略。 對于江湖人士來說,這是無上的榮譽,但對于整個大宋朝堂來說,這就是一個巨大的諷刺和悲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