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順親王抵達(dá)京都這天,恰好是韓夫人壽辰。
頭一天,韓夫人親自來請陳老太太安,邀了陳老太太、四太太、趙夫人、明菲、明玉、潘夫人等親戚,沒預(yù)備大辦,除了陳家這些親戚,就是韓夫人娘家親戚,以及韓家族人,再來便是與韓家特別交好的幾位官夫人。
這些人明菲大多都認(rèn)得,明玉雖來過韓家,許多韓韓家族人卻是第一次見。至于京都的官夫人,也就認(rèn)得韓夫人、趙夫人、潘姨媽這些親戚,安夫人今兒還是第一次見。
安夫人比韓夫人年輕一些,臉型偏瘦,目光犀利卻不會給人壓力,看起來是個極能干的人。今兒帶了兩位兒媳。次子媳婦鄭氏和明玉一樣,也懷了身孕,不過月份要小一些,肚子看起來還不太顯。
在場的年輕媳婦中,就她們兩個是雙身子,年紀(jì)也相仿,韓氏做了介紹,幾句話兩人就說到一塊兒去了。
鄭氏生的一雙極漂亮的丹鳳眼,笑起來嘴角一雙梨渦若隱若現(xiàn),互報了生日,明玉竟然比鄭氏還小一個月。
“我倒是聽相公說起過楚爺,當(dāng)初在外頭,楚爺對相公照顧頗多,以兄弟相稱,楚爺比相公年長三歲多,我還以為楚少夫人也比我年紀(jì)大。不過他們即定了長幼,我也隨了相公,要叫你一聲嫂子了。”
“不敢當(dāng)。”明玉笑道,“安二奶奶客氣了。”
鄭氏笑道:“叫你嫂子我也別扭呢,剛才表妹做介紹,我還不敢相信,楚爺?shù)姆蛉司谷贿@樣年輕,看著竟我小許多,橫豎年紀(jì)相仿,私下里咱們不如用小名稱呼,在家時,家里兄弟姊妹都稱呼我如月。”
私下里,家里人都叫明玉阿玉,明玉見鄭氏這般也不扭捏,報了小名。如此,又親近了幾分,閑聊幾句孩子的話題,不知不覺就拐到丈夫身上。
“……我嫁給相公已五年了,其中有四年時間他都不在家里,好容易如今才安頓下來。”
明玉偶爾聽楚云飛提過安二爺,總覺得大概和楚云飛一般歲數(shù),卻沒想到比楚云飛小。她們的丈夫都行伍,聚少離多在所難免。
“我也是成親一年,相公便出遠(yuǎn)門。”明玉面帶微笑,“好在眼下是安頓下來了。”
“是啊。我婆婆才苦呢,聽家里年紀(jì)大的嬤嬤說,成親幾十年,真正在一處只怕十年也沒有!”說著就忍不住看了安夫人一樣,“現(xiàn)在好了,除了大哥、大嫂不在身邊,家里其他人總算是都在一處了。只是不知以后……”
說了頓了頓,問明玉:“你可聽你相公說沒有?只怕以后要調(diào)去松江府。”
這話明玉倒是沒聽楚云飛說過:“之前說本來是打算設(shè)在外省,后來又為了圣上方便巡視才設(shè)在京都。”
真有這方面的消息,鄭氏自然比明玉消息靈通。
鄭氏也不藏掖,微微蹙眉,嘆道:“真去了松江府,家里可就又冷清了。”
如果楚云飛真能去松江府,明玉和秦氏都樂見,松江府離南京比京都離南京近了許多。明玉見鄭氏說得確有其事,便又問了兩句。
鄭氏才要說,只見屋里其他人皆已起身,韓氏笑著走過來:“外頭戲臺子搭好了,今兒天氣好,去外頭坐吧。”
又有韓家二奶奶過來請,明玉隨著眾人出了花廳。等到了韓家園子里,韓夫人、陳老太太等皆已入座,點好了戲文,絲竹聲起,戲子登臺依依呀呀唱起來,明玉還想問,場合卻不便,只得暫且作罷。
等吃了午飯,鄭氏卻因家里有事先回去了。
明玉、秦氏是隨著陳老太太一道,快日落時分,做辭家去。不巧恰好遇上順親王進(jìn)城,馬車在巷子里等了一盞茶功夫才繼續(xù)前行。外頭圍觀看熱鬧的百姓多,明玉乘坐的馬車雖在靠后的位置,也第一時間得知順親王已抵達(dá)京都。
香桃也曉得王家與順親王關(guān)系密切,如今順親王抵達(dá)京都,“也不知王家的事會不會受到影響?”
影響是一定的,王老爺被關(guān)押已十多天,不管外頭老百姓如何猜疑如何議論,王家所犯何事,終究沒個確切的說法。
就是不曉得這個影響對王家有利還是有害。
老百姓對朝堂所知不多,只覺得順親王回京是為太后娘娘祝壽。為著太后娘娘大壽,禮部早就開始忙了,隨著順親王回京,也就意味著太后娘娘大壽將近。
與普通老百姓而言,不過又多了一個話題。與五奶奶而言,王家能否獲救,似乎又多了個希望。
只是三老爺、五爺這樣的身份,根本不可能與順親王說上話。宮里王貴人那一塊,雖韓氏說了其中的厲害關(guān)系,五奶奶也試著去找過,結(jié)果真叫韓氏說中。王貴人產(chǎn)期臨近,已隔斷靜養(yǎng)。
就在五奶奶和五爺試著與順親王說上話時,刑部的消息傳出來,王家的案子已提交大理寺復(fù)核。
“也就是說,王家的案子在刑部已經(jīng)結(jié)了案!”
不曉得是之前沒公開,還是刑部也在等順親王示下,總之,這個消息是在順親王抵達(dá)京都第三天就傳來了。
明玉低頭沉思,韓氏道:“刑部有兩人牽連進(jìn)去,眼下還不知到底是何人,不過王家的案子,倒和咱們之前預(yù)料的那般,與幾年前靜悟師父家有關(guān)。”
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陳家上下總算是松了口氣。
“王老爺身份不同,想必大理寺復(fù)核也要細(xì)查,真正結(jié)案,怕是要等到太后娘娘大壽過了以后。”
“其實,刑部能這么快結(jié)案,據(jù)說也是王老爺自個兒已認(rèn)罪。如今提交大理寺,復(fù)核也容易。之前大理寺長卿周大人也參與了刑部審案……”韓氏說著,聲音沉了下去,“七妹妹怕是真沒救了。”
明玉從前恨她,如今倒也可憐她。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一步錯步步錯。她邁出了錯誤的一步,又堅持走了這么久,即便想回頭,來路已沒法子尋覓。
“不曉得刑部是如何判的王老爺?”
韓氏搖頭,不過卻已曉得王老爺因何獲罪。
罪臣被抄家,所抄財物充公。文大人彈劾王老爺借職權(quán)之便,中飽私囊。平常人家的后院,若有個管事犯了錯,要被攆出去,自有其他人去搜他的東西。瞞著主子私藏,這樣的事也并不奇怪。
當(dāng)然,主子沒發(fā)現(xiàn)就罷了,一旦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人,自然是不敢繼續(xù)用的。
不過王老爺任職吏部,根本不負(fù)責(zé)這方面的事。
韓氏仿佛看出明玉的疑惑,道:“大概當(dāng)年靜悟師父的姐姐是被抬進(jìn)去的,雖然說了是姨娘,怕她在王家日子不好過,給了財物傍身。”
“這樣能有多少東西?那兩家似乎都是沒什么根基的。”明玉說著反應(yīng)過來,當(dāng)年那兩家的案子并不是冤案。
再說,那會子靜悟師父的父親調(diào)任京都,只怕也賄賂過王老爺。王老爺不過是變著法兒收了。但這中間也有許多漏洞,貪污受賄的罪名,總大過孝期娶妻。不過,可惜的是靜悟師父的姐姐已經(jīng)死了。
人命官司,那姓王的已經(jīng)背了。
“我曉得也只有這些,具體的并不知。只是王老爺如今肯認(rèn)罪,大概也是想保住王家的血脈。”韓氏道,“王家被炒,所抄財物委實不少,但王家也有百年根基。”
到了四月,太后娘娘大壽的日子愈發(fā)臨近。如明玉這般人,唯一能與之扯上一些關(guān)聯(lián)的就是楚云飛忙了半個多月也沒回家一次,而王家的案子提交大理寺后,王家余下的人皆被關(guān)押起來。
王家御賜的宅子,大門緊閉,隱隱約約能瞧見里頭房屋被大火燒過的痕跡,在無官兵把手后,也沒多少老百姓會前去圍觀,隨之有關(guān)王家的話題也漸漸淡了。
這一次是當(dāng)今圣上親政后第一次為太后娘娘祝壽,赦令果然如期而至,太后娘娘大壽后的第三天,有關(guān)王家的事,明玉還是從韓氏打發(fā)來的人那里得知。
王老爺獄中自縊,王夫人也已病發(fā)身亡獄中,剩下老弱病殘的下人皆遣還祖籍,圣上仁義,許王家大奶奶、王家年幼的憲哥回祖籍。
“……昨兒一早,五奶奶就打發(fā)人去刑獄司外頭接,只是,朝廷下了令,不許在京都逗留,這會子已在回蘇州的路上了。”
王家最后的定案竟然是——謀財害命。
送走嬤嬤,明玉出了半天神才幽幽嘆了一聲。
“沒想到七姑奶奶竟然沒事!”
香桃看了說話的落翹一眼,“王家被炒,蘇州同樣什么都沒了,七姑奶奶所有的東西也都沒了,雖得到赦免,到底是罪臣家眷,以后的日子更難。何況……”
何況,明珍已神志不清。
落翹努努嘴道:“到底還有三老爺、五爺、五奶奶,她哪里就活不下去?”
香桃不說話,只是嘆了一聲。見明玉茶碗空了,忙另倒了一杯送來,琢磨著說些輕松的話題:“太后娘娘大壽過了,姑爺也能得閑回來看看。”
這就是明珍的結(jié)果吧。
雖然宮里的王貴人,在太后娘娘大壽隔天順利產(chǎn)下一位皇子,但王家并沒有因此獲益。
明玉幽幽嘆了一聲,將有關(guān)王家種種拋擲腦后,吃了一口茶。
就聽到落英笑道:“只怕姑爺要等徐小爺大喜之日才會回來呢。算算日子,也沒幾天了。”
昨兒徐夫人還來了一趟,請秦氏到了那天也去徐家逛逛。
“曉得你們也想去湊熱鬧,到時候我若去不了,你們跟著夫人去就是了。”
陳老太太對明珍的事看著不怎么上心,實則這些日子也不好過。到底是親孫女,真這樣沒了,她白發(fā)送黑發(fā)哪里不難過?
隔天,秦氏、明玉去請陳老太太安,陳老太太一直蹙著的眉頭總算是松開了,還和秦氏說了好一會兒話。
而安頓好明珍、杜嬤嬤一行人的五奶奶,也徹徹底底松了口氣,別的不指望,至少命是保住了。這天中午,還帶著一雙兒女過來吃了午飯。
只是,這些日子都牽掛著明珍的事,家里其他事竟都耽擱下來,午飯后略坐坐便家去。
韓氏忙完了過來尋明玉說話。
“上次,你請我?guī)湍懔粢庋芨绲膯⒚上壬巯碌故怯幸晃唬褪遣粫缘煤喜缓夏阋猓俊?br/>
明玉想到上回韓氏提過王家憲哥的先生:“該不是王家那位吧?”
韓氏搖頭:“那位先生雖好,只是,王家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敗了,誰知以后會不會再有人拿王家做文章,他家用過的人如何敢用。”
明玉不由紅了臉,訕訕笑了笑。韓氏倒沒責(zé)怪她,道:“說起那位先生名聲是真不錯,家父也曾有心結(jié)交。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選擇入了王家的門,想必也有些緣故。”
說到這里,自然就想到明珍,韓氏吃了一口茶,左右看了看,不過香桃?guī)讉€貼身服侍的,才壓低了幾分音量,道:“家母也聽說了王家滴血認(rèn)親的事,依家母所言,滴血認(rèn)親是做不得準(zhǔn)的。”
明玉怔住,這話的意思很好理解,如今在明珍身邊的憲哥,說不定真不是王家的血脈!
韓氏卻微微蹙眉:“自古以來,同族相認(rèn),大多是用這個法子。只是……”
韓夫人那一番說辭,韓氏難易理解,頓了頓道:“依著七妹妹眼下的處境,不管是不是,也只有這個憲哥是她的依靠了。”
明玉和韓氏本來一直就疑心明珍是裝瘋賣傻,倘或這個憲哥真不是王家的血脈,明珍她不但沒裝瘋賣傻,還說了實話。
“七妹妹說,這個憲哥是她在寒山寺外頭撿來的,撿來的時候本已生病,又在外頭凍了一夜,命在旦夕……不得不說,她能得救,也是因這個孩子。”
韓氏說完嘆了一聲,不說王家的案子,明珍也確實是被這個孩子救了。若沒有這個憲哥,之前王夫人收拾她就半點兒顧忌也沒。
明玉眼風(fēng)瞧見落翹滿臉興奮,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嚴(yán)厲地看了她一眼。
這話韓氏本也是私下與明玉說一說罷了,雖不曉得韓夫人是如何得知滴血認(rèn)親做不得準(zhǔn),但他們也沒有必要去考證。
“嫂子剛才說啟蒙先生,不曉得是哪位?”明玉把話題岔開。
韓氏也順著把話題轉(zhuǎn)移了,“這位先生姓孫,之前在大理寺長卿周大人府上坐館,如今周家的少爺們年紀(jì)大了,去了宗學(xué),因此散了孫先生出來。”
明玉大喜過望,忙又問:“不曉得請這位孫先生是否容易?”
韓氏失笑:“你也不問問這位孫先生到底好不好。”
“嫂子推薦的人,我自然放心。”
韓氏嗔怪地瞪了她一眼,道:“倒不是我看準(zhǔn)的,這些事我一個后宅婦人哪里曉得,是你六哥打聽到的。不過上了年紀(jì)的人,多少有些脾氣,到底好不好請我卻不知。”
明玉又打聽這位孫先生在何處落腳,韓氏把地點告訴了明玉。
“孫先生是京都本地人么?”
韓氏搖頭:“家里只有一個嫁出去的女兒,也沒其他人,她女兒在濟(jì)南,如今周家散了他出來,他大概要去他女兒哪兒了。”
也就是要盡快,可楚云飛已經(jīng)半個多月沒回家,明玉顯得有些急。
韓氏也曉得楚云飛忙,且她才又聽說了另一個消息,只怕接下來楚云飛會更忙。不等明玉開口相求,韓氏就道:“等你六哥家來,我給你六哥說一聲,他這些天到不怎么忙,讓他先去問問,得個準(zhǔn)信我再給你說。”
托了韓氏幫著打聽,沒想到打聽到了,還的靠他們。明玉感激地朝韓氏笑了笑,韓氏笑道:“我還等著以后翰哥和衍哥一塊讀書,這位先生我們幫著請來了,他若肯留下,等翰哥到了啟蒙的歲數(shù),我們也不用另請了。”
隔了兩天,果真有了確切的消息,孫先生肯留下坐館。秦氏和明玉忙著將外院一處不大不小的院子拾掇出來,只等楚云飛家來,親自去將孫先生請來。
結(jié)果,楚云飛竟是徐之謙大婚那天早上才到家,在徐家吃了午飯,就忙趕去客棧將孫先生接來。
等到家安頓好,讓衍哥拜了孫先生,已差不多日落時分。楚云飛讓明玉將他的夏季衣裳找出來明兒派人給他送去營地,就忙去換了官服,明玉倒愣了愣。
“你今兒就要趕去營地?”
楚云飛吃了一口茶點點頭,道:“下個月初四,圣上要巡視。”
明玉微微蹙眉:“怎么會這樣急?不是說六月么?”
說了就忍不住嘆了一聲,上面的意思誰也沒資格駁回。可瞧著楚云飛總覺得他瘦了,看起來也十分疲倦。
“差事要緊,自個兒的身子也要緊。”明玉理了理他的衣擺,“既然今兒就要趕去營地,快去見見娘。”
楚云飛先行一步,明玉吩咐了落英將楚云飛夏季衣裳整理出來,又吩咐落翹去廚房將做好的吃食包起來好讓楚云飛帶走。
太陽還沒下山,楚云飛就騎馬出城了。
衍哥有了啟蒙先生,秦氏不必教他認(rèn)字,便開始張羅明玉臨盆事項,包括找穩(wěn)婆、乳娘以及生產(chǎn)時要用到的一切物件。至于包被、衣裳這些,幾個丫頭早準(zhǔn)備充足。
明玉安心待產(chǎn),日子一晃便到了五月。
許是太悠閑,月份又大了,這日午后,明玉躺在床上,翻了幾個身也睡不著。外頭又忽地傳來落翹一聲驚呼,坐在床邊杌凳上的香桃也被嚇了一跳,稍不留神指尖就被針扎了一下。
見明玉也驚得睜開眼,便起身蹙著眉頭預(yù)備出去問問。落翹卻已提著裙擺奔進(jìn)來,臉上帶著惶恐之色,顯見是被什么事兒嚇著了。
緊接著落英走進(jìn)來,見明玉起身,忙扯了落翹一把,使勁眨了眨眼睛。落翹像是反應(yīng)過來,明玉卻已察覺異樣,蹙著眉頭問:“什么事兒大驚小怪的?”
“剛才……剛才忽然在院子里角落瞧見一條蛇,奴婢被唬了一跳。”
可惜她眼神閃爍,任誰都看得出來是撒謊,明玉正色問道:“到底什么事兒?你的性子我還不曉得,你怕蛇?”
落英也急了,落翹還真不怕蛇,前年在淮安,也是快到夏天的時候,院子中央盤了一條有毒的紅點蛇,把其他人都嚇壞了,偏落翹拿著一把掃帚將設(shè)攆了出去。
落翹情急之下尋了個漏洞百出的借口,落英道:“這條蛇很大,好在已經(jīng)自個兒出去了。”
香桃微瞇著眼瞧了瞧她們,扭頭朝明玉笑道:“奴婢出去看看,落翹就是這樣的性子,咋咋呼呼的,還以為長進(jìn)了呢。”
明玉本來睡不著,這會子反倒升起一股子不安。依著民間說法,家里有蛇是好兆頭。可落翹、落英分明說謊。
香桃一左一右拉著落英、落翹出去,一面走一面問:“那條蛇跑去了哪兒?”
落翹胡亂指了指院子?xùn)|邊的墻角,哪里恰好有個花圃,如今一叢杜鵑正開得嬌艷。
等到了東邊花圃,香桃才問:“到底是什么事兒?何必非要瞞著姑奶奶?”
“倒不是瞞著姑奶奶,外頭管事和阿陽、阿尋都出去打聽了,眼下又不曉得具體的,讓姑奶奶知道,還不是白白擔(dān)心?”落英看了落翹一眼,“她是藏不住話的,若不是我攔著,姑奶奶……”
香桃也一直在屋里,之前不過依稀聽到腳步聲,緊接著就是落翹大驚小怪聲,這會子聽落英這般說,心里卻是一沉,忙問:“到底是什么事兒?”
明玉在屋里,東邊與她正屋相背,只隱隱約約聽到什么“驚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