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節(jié) 逛廟會
裴三和宋玉梅的風波算是暫且告一段落了。【全文字閱讀】宋玉梅回了宋家樓之后,暫且不知道是個什么情況。可是裴家二老那院天天大門緊閉,卻也不知為何,就連裴大的幾個孩子,也甚少出來走動。
這一天,裴二去瞎婆婆的那塊田里干活歸來時,終于在村東頭遇見了放牛回來的裴大。
大哥!裴二將裴大拉到一旁,關(guān)切問道:家里那邊什么情況?怎么天天關(guān)著大門,誰也不出來,前兩天我想去看看爹,結(jié)果硬是沒有敲開大門,咱爹的病到底怎么樣了?
唉!裴大一甩袖子,拉著臉說道:爹喝了幾副藥之后倒是好了。可他好了之后聽說老三給玉梅寫了休書,暴怒之下不但氣紅了眼睛,還又噴了一口鮮血出來。老二,你是沒有見到當時那個情況,咱爹嘴里含著一口紅涂涂的血,摸起門口的斧子就要劈了老三,那個樣子真是……裴大搖了搖頭沒有再說下去。
那后來呢?
后來還不是因為咱爹大病初愈身子弱,再加上大伙攔著,老三才沒有被他傷到。老三雖然有驚無險,但卻是被爹嚇壞了,現(xiàn)在他見到咱爹,就像耗子見到貓一樣。
哎喲!裴二也是驚出一身冷汗。雖然有點替裴三擔心,不過一想他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又問道:那家里現(xiàn)在怎么樣了?爹的病又如何?
裴大擺了擺手,一臉不悅:還能怎么樣?咱爹的病倒是無事了。但還是一天天的沒有個笑模樣,連咱娘現(xiàn)在都懼他幾分,更何況是我們。現(xiàn)在家里是隨時都會‘著火’人人戰(zhàn)戰(zhàn)兢兢,老三睡覺都不敢脫衣服,就怕咱爹會隨時過去劈了他。
怎么會呢,老三畢竟是咱爹的親兒子,咱爹也是恨鐵不成鋼。裴二停了一會兒,又說道:這事兒本來就是老三不對。不知道爹這一發(fā)怒,老三和玉梅還有沒有轉(zhuǎn)還的余地?
裴大直搖頭,看樣子是沒有余地了,老三雖然怕咱爹,可是還有咱娘給他撐腰。咱爹雖然火了,總不至于連咱娘也一塊打吧?
是啊!裴二若有所就極旺的寺廟,到了四月十八這一天更是人頭攢動,絡(luò)繹不絕。因為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富賈紳士,或者是深宅大院的太太,以及久養(yǎng)深閨的小姐們,還有那些遠近的村民都要來拜一拜神明,求個簽,許個愿等等。
裴二家之所以也要去逛廟會,是因為年后去大哥段新民家的時候,就已經(jīng)和大嫂徐氏約好了。再者由于裴子洋年紀尚小,夜里有點動靜常常受到驚嚇,所以段氏也想帶著他去找廟里的大師求個符帶一帶。以達到壓驚免災的目地。
恰好四月十七這天又下了一場大雨,地里泥濘無法干活。所以裴二一家只留了瞎婆婆一個人在家看家望門,其余人都爬上馬車,準備一起去逛廟會,就連前院蘭家的幾個柱子也跟著一塊兒去了。
由于去一趟縣城,不能只是逛廟會這么簡單。首先要到木材行看一看,又要去與段家人一起會合,所以一家人早早就起來收拾了。
裴子慧給裴子洋穿好了衣服,就自己坐在鏡子前梳妝,由于是去寺廟,所以她找了一套很是素雅清淡的衣服。不過這衣服是顧青城送的,以前去鳳陽她從來都不穿,免得被顧青城看到后,又要投來莫名其妙的目光。但這一次到鳳陽是去逛廟會,跟本不去縣衙,所以她也就拿出來,放心地套在了身上。
一家人趕著馬車到了鳳陽后,先去了富平木材行,裴子唐見一家人都來了高興得一蹦八丈高。又聽說要去逛廟會,非要央求裴二自己也一同前去。
裴二不忍心讓裴子唐錯過這樣的機會,就只好抱歉地對尤五龍笑了笑:五龍兄弟,那今天這兒就麻煩你多費心了。子唐小孩子玩心重,就讓他去逛逛吧!
尤五龍自然無意見,滿心歡喜地答應著:是該去逛一逛,廟會一年才這么一次。
一家人周轉(zhuǎn)到段新民家的時候,段家人早已等候在門口了。就連已經(jīng)出嫁的段婉秀也不例外。
段新民夫妻和裴二夫妻寒喧了幾句,幾位表姐表弟的也見了禮之后。段新民就開始帶著幾分炫耀的語氣,讓大家看他借來的三輛十分漂亮的馬車。
這馬車是帶篷的,有藍有綠十分炫目。只是到了夏天這篷也只是遮陽之用,其它幾面的馬車壁都是敞開的,不然在里面會又悶又熱。好在這里的民風不是十分的保守,如果不是有一定身份的女子,出門時是不用遮面紗的。
裴二看著馬車,臉上就露出贊許的目光。段氏則笑著對徐氏說道:嫂子,大哥現(xiàn)在是真有本事,這么像樣子的馬車也借得來。
嗨!徐氏一擺手,笑道:還不是因為他干活勤懇,敬業(yè),所以縣太爺給他幾分薄面而已,借了這么幾輛馬車給他用。
段氏和裴二都笑著不言語,倒是裴子慧一怔。
縣太爺?那不就是顧青城了,難道他知道自己來了鳳陽?
不待多想,段新民已經(jīng)在催促大家上馬車。而裴二趕來的只有一個車板的拉貨馬車,則拴在了段新民家的院里。眾人則很有順序地爬上了帶篷的馬車,準備出發(fā)。
第一輛馬車由段新民趕著,里面坐著段氏抱著裴子洋,以及段新民的妻子徐氏和段新民的兒子段雨辰。
裴二趕第二輛,里面坐著段婉秀,段婉琴,還有裴子慧。
第三輛則由裴子唐和楚牧協(xié)助趕著,里面坐著幾個柱子。
馬車出了段家所住的弄堂,就拐上了縣城的大道,而后一路不停,三輛馬車同時向東北方向疾馳。經(jīng)石橋,光福路,一條官道,相當寬廣。還沒到達凈覺寺時就已經(jīng)是一路上轎馬紛紛,異常熱鬧了。
但是裴段兩家組成的這三輛馬車的車隊,卻是特別的吸引眾人的目光。因為三輛馬車豪華不說,且都是同裝同色。特別是第二輛馬車里面坐著三位女子。雖然同樣穿著樸素,但卻也同樣婉約得體,俏伶伶地坐在馬車里,當真是并不多見。輪聲鞭影中,不斷有人指指點點。但是段氏姐妹和裴子慧只穩(wěn)穩(wěn)地坐著,不輕言笑,倒是有了一種大家小姐的風范。
等望見了凈覺寺的塔影,同時也望見了一道長橋,馬蹄得得,輪聲轆轆,過了橋就到了凈覺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