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節(jié) 希望的田野
第二天,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裴子慧便早早起床,和裴二一道跑上西山,找了一個地勢比較高的位置,俯視著他們一日接著一日的勞作中,又初見成效的三十畝地。【全文字閱讀】
裴二不無擔(dān)憂地說道:也不知道這五千斤薯種下了地后,長勢會怎么樣。栽完這些馬鈴薯,后面再開墾出來的地塊,也就能種些蔬菜了,種糧食是來不及了。他的表情有些惋惜,又說道:但是以現(xiàn)在這樣的地質(zhì),種蔬菜的話,一般長勢不會太好。
今年來不及,還有明年,還有后年,還有很多很多年。裴子慧對于今年無法再種植莊稼,到是一臉的不以為然。反而覺得清晨的山上很是美妙。臨風(fēng)而立,雙目望著初升的旭日,頭發(fā)被晨風(fēng)輕輕吹起,整個人頓覺心曠神怡。
是啊,不急!裴二嘆了一聲,拉著她向山下走,慧兒,走,咱們回去吃早飯,吃了早飯好干活!
嗯!裴子慧點(diǎn)了點(diǎn)頭,既然感受到了裴二的壓力,她總想安慰幾句。于是仰頭望著裴二說道:爹,您什么都不用擔(dān)心。你瞧瞧這西山,是不是在您勤勤懇懇的勞作中,每天都會有變化,而且?guī)缀跏且惶煲粋€新樣子。她見裴二滿懷希望地點(diǎn)頭,又接著說道:我們每天在這樣滿滿的希望下生活,您有沒有覺得這日子就像那迎風(fēng)而行的帆,被風(fēng)吹得鼓鼓囊囊的,很充實(shí),很美好!而我們的日子也會像這西山一樣,它會在我們的勞動中變成一個新的樣子,越來越好的樣子……
是啊!這就是希望!裴二摸著裴子慧光滑的秀發(fā),做了一個深深的呼吸。他從不否認(rèn)自己有一個很聰明的女兒。所以對于她說出什么樣的話,做出什么樣的事,他似乎已經(jīng)漸漸習(xí)慣了。
吃過早飯之后,裴子唐坐著村里去鳳陽的捎腳車去了富平木材行。繼續(xù)做他的伙計,學(xué)他的經(jīng)商之道。而其它人則開始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準(zhǔn)備起了栽種馬鈴薯事宜。
由于節(jié)氣不等人,所以時間已經(jīng)越來越緊迫。
種植馬鈴薯是否能高產(chǎn)這事,完全取決于種薯的質(zhì)量和地質(zhì)的好壞。昨天在京里孫掌柜好不容易給弄到了五千斤種薯,雖然裴子慧當(dāng)時沒有打開布袋看一下種薯的質(zhì)量如何,但是就當(dāng)時那種情況而言,好與不好都要拉回來當(dāng)種子了,所以看與不看也沒什么必要。
好在今早打開布袋一看,還都不錯。不但種薯的個頭均勻,而且薯皮光澤好、新鮮、無腐爛。薯塊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而且用刀切的感覺也很脆軟。并且從薯塊后頭半厘米切一刀看都無環(huán)腐病,也就是所謂的黑圈,綜合以上條件來看,這就可說是比較好的薯種了。唯一不妥的地方是有的馬鈴薯已經(jīng)長出了芽子。這可能是儲存時溫度過高的原因,雖然這樣也不影響栽種,但是這長出的芽子就會消耗種薯的養(yǎng)分,種到地里易造成減產(chǎn)。
好的薯種,自然是抗病能力強(qiáng),品質(zhì)好,產(chǎn)量高,在現(xiàn)代一般每畝可以達(dá)到三千五到四千公斤的產(chǎn)量,如果再加上好的地塊和合理的管理。有時也能夠使畝產(chǎn)達(dá)到五千公斤以上。至于在這里,又是新開荒的土地的情況下,產(chǎn)量暫且還無法預(yù)知。
吃過了早飯,收拾好廚房。段氏就將裴子洋抱到了暖洋洋的院子里。將他放在一個低矮的竹簍里,竹數(shù)里面放上幾個小玩意。好在他非常聽話。自己就在那里面玩了起來。
然后段氏和裴子慧各拿了一個小板凳,一把小刀片,就坐在院中開始分割薯種。
薯種的分割很簡單,就是將馬鈴薯帶皮割成小塊,一個馬鈴薯大約能分割成四五塊的樣子。然后一簍一簍地裝起來,這樣搬到山上去埋在地里就行了。
一旁坐著的瞎婆想著這五千斤馬鈴薯的分割,也跟著非常著急。雖然看不見,但也摸索著過來幫忙。段氏和裴子慧怕她看不見割了手,但是她一再堅持,也就隨她去了,只是找一把不太鋒利的小刀給她用。
裴二則帶著裴子墨和楚牧,還有幾個柱子,趕著牛犁對栽種馬鈴薯的土地進(jìn)行種植前的最后一次深翻。
馬鈴薯其實(shí)是一種適應(yīng)性很強(qiáng)的農(nóng)作物,除了鹽堿地之外,幾乎是其它什么地都能適應(yīng)。但是如果預(yù)計來年春天要種馬鈴薯的地,頭年秋天最好要耕過來,不但要耕,而且還要深耕,馬鈴薯是最喜歡土層松軟的植物,而且也是最能疏松土壤的植物,比較板結(jié)的地塊,連種幾年馬鈴薯就會變的疏軟、松散。
所以按此道理說來,裴家開墾出來的土地種植馬鈴薯算是首選。
而且經(jīng)過深耕或冬耕的地,經(jīng)過一個冬天,凍化層可達(dá)十五厘米,這一冬天的嚴(yán)寒和陽光的照射會有很好的殺菌作用。這十五厘米的熟化層對來年馬鈴薯的生長是非常有益的。但是要做到這一點(diǎn)已經(jīng)來不及了,裴二只好帶著幾個孩子,做栽種前的最后一次深耕。其實(shí)能做到三十厘米的深耕是最好的,但是這相對新開墾的荒地而言有些困難,也給耕種增加了難度,所以裴子慧告訴裴二,最少也要二十厘米的深度,方能對馬鈴薯的生長起到好處。
由于裴二不懂這個厘米是何算法,所以裴子慧就找了一根木棍,量了一個大約二十厘米的高度給他做比較。
深耕完一塊地,家里這邊的馬鈴薯栽子也切割得能供應(yīng)得上使用。
所以這一家人就一邊耕一邊種,裴子慧跟著親自上山,看著他們將深耕后,又犁成壟的土地,再用淺犁到壟中間犁出一條溝來,這馬鈴薯栽子就種到這條犁好的淺溝里,株距大約二十五厘米左右,每株里面放兩到三塊薯種即可,一條壟種完之后,再用耕犁將壟犁起,這樣淺溝的土層就自然被蓋住,馬鈴薯也就算栽好了。只等著埋在下面的薯種慢慢生根發(fā)芽了。
三十畝地,五千斤薯種,又要深耕,又要分割薯種,還要覆土深埋,這對裴家人來說是一項極浩大的工程。
起早貪晚種到第六天的時候,這薯種終于入土了一半。
到了第七天,前院蘭老癟家的農(nóng)活干完了,蘭金柱馬上過來幫忙,蘭老癟也放下葦席過來一起幫著種薯。因為這時間實(shí)在是不等人,種地的節(jié)氣早已過了。裴二已經(jīng)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薯種早日入土,才能早日生根發(fā)芽,若是種得太晚,會極大的影響收成。因為北方的天氣就是這樣,一旦入了秋,天氣漸涼,光合作用不夠,莊稼就很難再長成。固然會大大的影響產(chǎn)量。所以在這栽種的時間上,就有了爭文奪秒的感覺。
好在蘭家父子兵齊齊上陣幫忙,不但是人手增加了,蘭氏父子又將他們家的耕牛趕到了山上一起來深耕,這可是大大的增加了耕種的速度。但是山上的速度增加了,家里這邊的馬鈴薯分割方面,就有點(diǎn)跟不上節(jié)奏了。于是裴子芙也跑過來幫忙,別看她懷著身子,但是那手上的活計卻是利落得很。
段氏看著裴子芙干活麻利的樣子,就抿嘴微笑,歪頭對瞎婆婆說:干娘,子芙的性子不像她娘,這干活的本事倒是像極了。
好孩子都這樣,凈挑爹娘的好處長。瞎婆婆對于裴子芙還是很喜愛的。
裴子芙心里也清楚肖氏的為人,所以對于大家這種間接的批評,她總是笑盈盈的。本來她就覺得二叔和二嬸的為人好,愿意和他們多多接觸。自打他們雇用了自己的幾個小叔,又把葦席的活計給了公爹,兩家的走動就更親近了一些。
到了馬鈴薯栽種的第九天,宋玉梅也來了。二話不說,挽起袖子就幫忙干活。
到了第十天上午,一群女人終于將家里所有的薯種分割完畢,山上那邊也將陸續(xù)完工。雖然這五千斤的薯種終是沒有夠三十畝地的栽種,但是剩的五六畝地,裴二說再考慮種別的。
開墾荒山至今為止,這馬鈴薯算是最大面積的栽種品種,種下地的不止是馬鈴薯,也是裴家人的希望。
段氏捶了捶坐直的腰桿,笑著對大家說道:終于將這薯種分割完了,今兒中午有空了,咱們好好做幾個菜吃。說著,她就鉆進(jìn)廚房,將家里所有好吃的都翻出來,琢磨著配幾個菜,蒸兩大鍋饃,算是好好答謝一下幫忙的幾個人。
宋玉梅也不客氣,笑了笑,就伸手過來幫忙,并回頭囑咐裴子芙,你有身子,就坐在那里別動了,等著吃就行了。說罷又挽了挽了袖子,要幫段氏洗菜。
但是她這袖子一挽,卻把段氏嚇了一跳。只見她微微外露的手臂處,全都是青一塊紫一塊的傷痕,而且似乎還是舊傷加新傷,簡直可以用傷痕累累來形容了。段氏臉色大變,抓著她的胳膊就問:玉梅,你這是怎么了,這胳膊怎么傷成這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