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回大楚
顧寕知道,昭華是在擔憂她與寧卓宗之間的事兒,顧寕笑著點了點頭。</br> 昭華放心了,與眾人道別后,便坐上了穆王府的馬車,顧寕知道,穆寀在,沒人敢欺負昭華的,她放心。</br> 寧卓宗已經(jīng)上了馬車,去收拾行囊了。</br> 顧寕拉著顧宛華到一邊,看了看顧宛華的肚子,說道,“凡是不要倔強,適時的示弱也是應(yīng)該的。”</br> 顧宛華點點頭,“父王--”</br> “父王的事兒我自有打算,你在西涼好好的,有事去昶樂坊找人。”顧寕不待顧宛華多說,便打斷了她的話。</br> 顧宛華見此,低眸,“我會勸服北冥樓染,讓他在漠北增兵,之后的事兒就你們來聊了。”</br> 秘閣的消息穿的很快,顧寕回去后,與北冥樓染也不會斷了聯(lián)系,所以,顧寕放心的點了點頭。</br> 再三叮囑了幾番,月氏國的人都走了,大楚的車隊才晃晃悠悠的離開了西涼。</br> 雪,蜂擁而下。</br> 覆蓋庭庭森院,無暇美景,眼影搖曳,驛站旁,一身冬裝的顧宛華風塵年少,容顏憔悴,凝眸遠去的馬車,任由雪花沾滿了衣裳,北風呼嘯,她的身軀顯得尤為瘦弱。</br> “回去吧。”北冥樓染撐著傘走近。</br> 顧宛華突然感慨了一句,“此一別,恐怕再無相見之日。”</br> 昭華留在了西涼,遠來的眾人回去的時候,車隊將近少了一半的人,顧寕懷著大肚子,馬車不能顛簸,這一回大楚,就耽擱了大半個月,臨近年關(guān)的前一日,除夕夜的時候,大楚的軍隊這才回了京城。</br> 百姓夾道歡迎,城中熱鬧異常,五光十色的花扦樹,金梁橋上高朋滿座,艷艷燈籠掛在酒肆街坊之上,年關(guān)近,燈火輝煌。</br> 寧卓宗與八皇子等人騎馬進了宮,而顧寕被馬車帶回了府里,因著過年的氣氛,府內(nèi)燈空高照,鳳院歡歌墻阜頭,安嬤嬤回了樂善堂,顧寕帶著虎頭一路回了莫軒閣。</br> 回來的時候晚了,顧寕簡單的收拾了一下,就睡下了,也沒去給老太太請安,第二日,是被滿園的炮仗給吵醒的。</br> “哎呦,夫人,你可算是醒了,相爺和老夫人都進宮朝賀過了,一會兒啊,就要祭祖了,快些起來梳妝打扮。”是安嬤嬤的聲音,顧寕透過窗子,看到了漫天的煙花,與府內(nèi)眾人歡歡喜喜的熱鬧之聲,心里卻更加空蕩蕩的了。</br> 府內(nèi),統(tǒng)統(tǒng)都是燈火高挑,爆竹齊鳴,笑語喧闐,竟夜不絕。</br> 任由著安嬤嬤收拾了一番,顧寕穿上了朝服,老太太等人也都回來了,祭祀朝拜,顧寕趕忙拖著身子往祠堂去了。</br> 如今的相府,人丁凋零。</br> 但老太太將主家的一些子弟都給喚回了京城,諸子弟們早已經(jīng)列隊迎候。顧寕過去的時候,看著烏泱泱的一眾人,斂了斂目。</br> 主祭人本來應(yīng)該是寧府的嫡長子,也就是寧卓宗的父親,但人已死,便由寧卓宗主祭,寧啟天獻爵,寧陵捧帛,寧善武捧香,寧斛拜毯,七七八八的一眾人陪祭,祭祀開始的時候,有樂隊奏樂,共獻爵三次,然后次第焚帛奠酒,然后所有參加祭祀者一起行禮。</br> 顧寕跪的腿都有些麻了,這才祭罷宗祠,大隊人馬再到正堂向祖宗遺像禮拜。家人和小廝一律在儀門之外。</br> 府內(nèi)子侄挨次列隊于儀門至正堂的廊下。正堂門檻外面是寧卓宗,門檻里面是眾女眷。</br> 供品以菜飯湯點酒茶為主,每當一道菜上來,都是先到儀門,再按次傳至寧卓宗手中,如今寧家就是寧卓宗夫妻兩個當家,因此,貢品到了供桌前的時候,是顧寕將其捧放在了供桌上。</br> 這也象征了顧寕在寧家的地位。</br> 供品擺放完之后,老太太拈香下拜,這時寧府一族之人也悉皆跪下。如此一跪,竟“將五間大廳、三間抱廈、內(nèi)外廊檐、階上階下、兩丹墀內(nèi),花團錦簇,塞的無一隙空地”,顧寕只覺得人泱泱的一大片,看得她頭暈,竟不識的當時在蘄州被她趕走的寧陵是哪個?</br> 過年討個好彩頭,顧寕將早就準備好的金銀錁和荷包給小輩們散發(fā)了下去,而一些各處的佛堂、灶王焚香上供的節(jié)目,顧寕累的想偷個閑,都被人死死的盯著。</br> 挺著個大肚子,顧寕隱隱的覺得喉嚨間又有腥甜溢了上來。</br> 整個初年,顧寕都沒有個空閑時候去其他家拜年,日日一大家子的人的吃食都要她操心,十五的那日。</br> 夜里的時候,寧老太太為了顯得寧家尊貴,請了戲班子來唱戲,戲唱的西樓會,老太太高興,吩咐賞銀。</br> 顧寕連忙將預(yù)備好的散銅錢,撮了一笸籮,便往臺上撒。元宵獻上來了,大家便吃元宵。連唱戲的小伶?zhèn)儯餐O聭蚝痛蠹乙黄鸪栽=又钟信壬f書、擊鼓傳花、講笑話等節(jié)目,元宵之夜的熱鬧幾乎不亞于除夕之夜。</br> “嫂嫂,這小天死得時候,尸首在蘄州城被暴曬了好幾日,我們這做爹娘的,躲在賀州,真是羞愧難當啊--”說著說著,這寧陳氏竟然嗚嗚嗚的哭了起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