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生命無常
師生們說好下午在黃山大門口集合的時間。石一就脫隊了,先是去補一下昨天沒來得急觀看的兩個景點丹霞峰、排云亭。
排云亭前有幾十平米的觀景臺,視野開闊,可以包攬整個西海全貌。石一在此畫了幾張速寫。
然后回頭去天海,一路上嘗試刺激潛能,漸漸熟練。一個半小時就趕了回來。
幾分鐘看看景色,就向鰲魚峰出發(fā)。石一趕的很快,不斷超過沿途游客,健步如飛,速度比常人快出三倍。
到達(dá)百步云梯時,還不到早上十點鐘。這里是黃山著名景點之一。
這條山道是開鑿在山體隆起的一塊巨大巖石中間,陡峭處有七八十度。遠(yuǎn)觀像極了一隊隊螞蟻爬行在巨石縫隙之間,山路實在太窄,石一也只能隨眾排隊攀登。。。
等過了蓮花亭到達(dá)玉屏樓時,石一竟然追上了同學(xué)。大家都很奇怪,石一不是走的挺快嗎?今天怎么落后了?石一只回答:“去看了看其它景點。”
過了迎客松,已經(jīng)是中午一點。眾人集中了一下,再次強調(diào)安全問題,然后一起向天都峰進(jìn)發(fā)。
從天都西側(cè)老道口開始攀登,到山頂三公里多的梯道,有一千五百六十多級石階,
一般坡度為50—60度,最大為80—90度,有些石階幾乎是在垂直的山體上,鑿出左右交錯僅可落下大半個腳掌的小小石臺,每個大小只有二十幾厘米。邊上也只有幾十厘米的小石塊供人稍微攀扶一下。憑此登山,很多人根本連往旁邊看一眼的勇氣都沒有,更別提其它,令人始終處于提心吊膽的狀態(tài)。足可見其險。
快到山頂?shù)臅r候,前面出現(xiàn)一段更險的路。說它更險,不是因為這段路有多么陡峭,而是因為這段根本就是一座光禿禿的山脊,兩邊都是萬丈懸崖,脊背上面開鑿有約五六十厘米寬的石階,兩邊每隔兩米左右安置了一根半米高的石柱,上面穿有一根鋼索。
這段僅僅十幾米的山路有個名字,叫鯽魚背。別說,還真是形象。
好多人居然害怕的停滯不前,雖然兩邊有很低矮的護欄,可還是不敢邁步。
石一上山一般都是在最后,他的話是:萬一有人不小心滑下來,我還可以接著。
等石一到了一看,堵了不少人,于是錯身過去,邁步走過,到前面以后,回頭招呼:“走吧,沒問題。”又有幾個膽大的也過來了。然后大家才開始通過。
過了仙桃石,天都石室,終于到達(dá)天都峰頂。這里有一塊10平方米左右的平地,上有巨石,為天都極頂,附近刻有“登峰造極”等石刻,立于峰頂前望,千山萬壑,盡在腳底,有種身在天庭俯視人間的感覺。
這里應(yīng)該有詩,好吧,來一首無名氏所作:
平生不為米低頭,今日彎腰未覺羞。百丈云梯懸峭壁,一條鳥道退斑鳩。
坑窩摳緊猿猴上,石索揪牢壁虎游。踏過鯽魚峰頂望,千山萬壑云底游。
天都峰高一千八百三十米,與蓮花峰、光明頂并稱為黃山三大主峰,是三峰中最險峻的一座。
吹著清涼的山風(fēng),雖然已經(jīng)是中午太陽高照的時候,卻并不是很熱。不過,登山時很多人還是出了不少的汗,這會兒,山風(fēng)一吹,頓時感到?jīng)隹旌芏唷?br/>
石一四周看了一圈,山景獨特,山勢多為縱向,偶有一峰突起,傲立群峰之間,奇險峻秀,一錐插天。
巖壁間的松樹即任性、執(zhí)著,又詭異、突兀,有長在半山腰的,吊在絕壁上的,擠在石縫中的,聚在山坡旁的,排在山脊上的,還有孤立于山巔的。。。挺拔的,好似士兵直立,挺胸端肩,立正站崗,頭、手、臂上還帶滿一簇簇綠色戎裝;曲折的,懸吊纏繞,似藤蔓伸展,極力在夠著山間的什么至寶,直到身上長滿青苔還沒夠著。
山體多為頑石,壁立千仞,刀削斧劈,山縫縱橫交錯,巖土雖少,卻因松樹的堅強生長,把大半的山體上,都掛上了綠色的網(wǎng)衫,交錯處,一排排松樹卓然挺立,讓狂野、兇霸、嶙峋的山體,顯出幾分生機、幾分秀麗。
一石一姿,一峰一態(tài),一面一景,一天一色。頂天立地,變化萬千。
真是:大雄無與并,蒼渾莫之先。
難怪都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比之九子山,不可等同而語。九子山適合修道,黃山更適合悟境。
變化莫測,詭譎激蕩,奇絕高雄,松姿卓然。無論奇峰、怪石,還是云海,都能讓你震撼、驚嘆,靈感不斷涌現(xiàn)。曾有一位著名山水畫家,一生十上黃山,最后一次登山,已經(jīng)九十二歲高齡。足見黃山的魅力。
半個多小時之后,在山頂人越來越多時,石一早已飽覽群峰,決定從西南側(cè)新道下山。
走出一百幾十步后,發(fā)現(xiàn)下面的石梯竟然幾乎是垂直的,抬眼只能看見腳下兩三步十幾二十厘米寬,橫長五六十厘米的石階。石一小心一步步下行,兩邊很多地方居然沒有扶手、柱索,只在石壁上有些小坑,可以逐一摸到摳住,增加些安全系數(shù)。
難怪大多數(shù)游客都是選擇從西側(cè)老道原路返回,原因竟然是南側(cè)這條新道太過危險,嚇退了多數(shù)人。
石一心里不免有些擔(dān)心,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前面那些已經(jīng)選擇從這條道下山的人。因為石一發(fā)現(xiàn)這邊不但極其難走,而且現(xiàn)在還突然下起了小雨,窄窄的石階更加濕滑,石一自己都是非常小心的腳下運勁,手上著力,放慢速度,穩(wěn)步下落。
就這樣,還是有幾次感到或手、或腳突然一滑,差點失去控制,何況那些平時基本沒有鍛煉過手勁、腳勁和平衡的人,石一心中越發(fā)感到不安。只能對上面的人喊了一聲:“大家小心點,手摳緊、腳站穩(wěn)了再往下走,千萬不要著急。”
不僅僅是路的問題,上山和下山本身區(qū)別就很大。所謂“上山容易,下山難。”指的是,在上山時,眼手都可以看見、抓住支撐,腳往上邁也容易找到落腳點;而下山時,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很少,又不能太伸頭彎腰,腳下不好找支點,支撐的腿也更吃力,手又沒太多地方可抓,這樣,下山比起上山就更累,也危險的多。
這種狀態(tài)下,下山的人根本顧不上看風(fēng)景。只有下到幾百米處的一個歇腳處,建有幾平米的平臺可供休息。才能抬頭看看風(fēng)景,此時,雨霧迷蒙,山中云霧繚繞,近處壁暗松翠,遠(yuǎn)處山色朦朧,別有一番奇趣。
石一稍作休息,主要是為了看景,又繼續(xù)下山。
當(dāng)經(jīng)過兩個歇腳處,下行約一千米后,到了一段稍微平緩的路段。再往前幾百米,又是一段七八十度的陡峭路段,打起小心,抬腳下行。
半小時后,當(dāng)石一快要下到第二個休息平臺時,聽到下面有人在嚎啕大哭,撕心裂肺的。石一心中猛地一抽,擔(dān)心的事情還是發(fā)生了嗎?一下到平臺,就看見一個小伙子踢抓磕碰大喊大叫,來回瘋轉(zhuǎn),忽地,小伙子一下跪倒在濕漉漉的巖石上,聲嘶力竭的抽噎著,喊著一個名字。。。
聽旁邊人的議論聲,是這小伙子的女朋友,也是他同學(xué),剛剛在快要到達(dá)平臺的時候,滑下了山谷中。云霧下,什么也看不見。
這小伙子的臉上已經(jīng)根本就分不清哪兒是淚水,哪兒是雨水,哪兒是鼻涕。。。他根本就沒想到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毫無準(zhǔn)備之下,整個人都近乎崩潰!周圍有人靠近和他說話,無論詢問還是勸說,他都不理。一時還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石一走到小伙子正面仔細(xì)一看,竟然是上午和他前后兩次遇到過的人。這對情侶結(jié)伴來黃山旅游,心情極好,活潑歡快,一路說笑,給石一留下了印象。
大半天的時間,卻雙人成單。石一不由感嘆世事難料、生命無常。
石一上前扶住小伙子的肩膀,彎腰拉起他一只手,微一用力,在疼痛的刺激下,小伙子淚眼朦朧的抬起頭來,石一又拍了拍他的肩膀,直直的看著小伙子的眼睛,緩慢堅定的說:“朋友,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了,無論多么痛苦難受,先站起來,下山找管理處報告情況,盡快找人。好嗎?”
每一個字都清晰傳進(jìn)小伙子的耳朵里,最后兩字猛然一震,小伙子突然打了個激靈,仿佛一下驚醒過來。制住哭聲,然后抬手擦了把眼淚鼻涕,說了聲:“謝謝!”抬腳就要下山,又被石一一把拉住:“慢點,你再出事,誰來尋人?”小伙子停了一下,穩(wěn)穩(wěn)心神,說了聲:“好,我記住了。”這才轉(zhuǎn)身下山。
之后,石一心情也很沉重,默默下山。
三個小時后,終于下到黃山南大門。了解之下才知道,景區(qū)每年都有游客發(fā)生意外,像今天小伙子身上發(fā)生的這種事并不少見。天都峰還規(guī)定有開放五年隨后封閉五年的制度。石一他們這次是來的巧,天都峰剛好處于開放期。否則還不能攀登。
天色漸暗時,人才慢慢到齊,趕到黃山市住宿時,已經(jīng)是晚上九點。
路上大家還在議論下午發(fā)生的事。石一沒有插言,只是心中感嘆,人其實也和小貓、小兔子一樣脆弱,在生命層面,并沒有什么區(qū)別,轉(zhuǎn)眼就會逝去。
石一感嘆之余,稍一思考,為自己起了第一個別名:一塵。
他深深的感到,人是多么的渺小,不過就像一粒塵埃,無論你自己以為自己有多么的偉大,對于整個世界來說,你依舊是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一粒塵埃。
一塵,渺小,但也存在。世界就是由這樣的一粒粒塵埃構(gòu)成。
反過來,一粒微塵,也自成一個世界。也能在陽光中飛舞飄揚。
這個名字,石一打算在之后的游歷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