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奇怪
,陛下他總是假正經(jīng) !
此為防盜章 謝華瑯笑道:“想向道長求一枝桃花。”
這話便說的有些歧義了。
往單純了想, 便只是在前院討一枝花,但若是沾染上幾分旖旎, 卻是另一層意思了。
那年輕道士面紅耳赤, 氣道:“你,你簡直……”
“我是向道長求, 又不是向你求,給與不給, 都在他一念之間, 與你有什么關(guān)系?”
謝華瑯也不臉紅, 反倒振振有詞, 將那年輕道士說的啞口無言, 又轉(zhuǎn)目去看那道士:“道長,你給是不給?”
她望著他低垂的眼睫,如此笑問。
謝華瑯出身高門,容色出眾,京都傾慕她的郎君頗多,登門求親的也不在少數(shù),偏她一個都不中意,卻獨獨對面前這個長她許多歲, 既克于禮教, 又透著疏離的道士動了三分心思。
她從沒有覺得自己會這么壞,這么愛逗弄人, 越見他垂眼避開自己目光, 神情隱約窘迫時的青澀模樣, 心里便越喜歡。
那道士垂著眼睫,不知在想什么,謝華瑯更沒有催問,只含笑望著他,等他回復(fù)。
那年輕道士嫩臉漲紅,想說什么,卻又憋住了,先前引著謝華瑯入內(nèi),名喚衡嘉的中年道士侍立在側(cè),看看那道士,再看看謝華瑯,神情也有些古怪。
不知過了多久,那道士站起身,道:“你隨我來吧。”
謝華瑯起身跟上,笑道:“道長,你應(yīng)了?”
那道士頭也不回,輕不可聞的應(yīng)了一聲。
年輕道士見這一幕,神情呆滯,周身僵硬,衡嘉也是面露訝異,前者起身想追過去,卻被衡嘉攔住了。
“觀主自有主張,”他遠望那一前一后離去的兩人,輕笑道:“我們還是不要過去攪擾了。”
那年輕道士結(jié)結(jié)巴巴道:“可是,可是她怎么敢……”
衡嘉笑道:“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罷了。”
……
前院里桃花開的正盛,但見滿目嬌妍,美不勝收。
那道士在前,謝華瑯在后,到了桃花樹下,一道停下,謝華瑯便聽他問:“你想要哪一枝?”
謝華瑯的目光在桃林中掃過,最終重新落到他面上,然后她就這樣望著他,嫣然笑道:“道長選中哪枝,我便要哪枝。”
那道士被她看的微生惱意,信手折了一枝遞與她,神情有些疏離,道:“桃花給了,女郎早些離去吧。”
“道長,你知道嗎?”謝華瑯卻不搭那一腔,伸手接了那枝桃花,含笑致謝后,又輕輕道:“我的名字……就叫枝枝。”
那道士聽得一頓,微微側(cè)目,卻不言語。
謝華瑯見狀,眼睛里的笑意幾乎要漾出來了。
明明就是想往下聽,偏還不肯開口問。
假正經(jīng)。
她卻也不戳破,看眼手中那枝桃花,又抬頭看他:“愿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的那個枝枝。”
那道士仍舊垂著眼睫,半晌,方才道:“很好聽的名字。”
“禮尚往來,”謝華瑯笑道:“道長也同我說一說你的名字吧。”
那道士抬眼看她,輕輕道:“我道號玄禎。”
謝華瑯問:“哪個貞字?”
那道士答道:“迄用有成,維周之禎。”
“很好的意頭,”謝華瑯眼珠一轉(zhuǎn),又問道:“出家前的名字呢?”
那道士淡淡道:“既然出家,從前的名字便不重要了。”
謝華瑯最擅于鉆言語空子,笑容狡黠,語氣輕舒道:“既然不重要,為什么不能說給我聽一聽?”
那道士聽得笑了,低頭看她,輕輕道:“你又胡攪蠻纏。”
他笑起來的時候,周身疏離之氣消減,更顯得溫端雅正,謝華瑯越看越喜歡,正想逗逗他,卻聽他道:“重九。”
她微微怔了一下:“什么?”
“我出家前的名字,”他對上她的視線,道:“重九。”
謝華瑯原以為他不會說的,是以聽完之后,頗覺訝異,旋即失笑,深深看他一眼,道:“花也折了,名字也交換了,玄禎道長,告辭了。”
早先賴在此地,糾纏著人的是她,現(xiàn)下毫不留戀的抽身離去,先道了告辭的也是她。
那道士的心驟然亂了幾分,像是驟雨過后的青竹,仍舊挺直,枝葉卻歪斜了,眼睫顫了幾顫,卻不知該挽留好,還是該辭別好。
謝華瑯只是笑,卻不留戀,向他一禮,拈花離去。
“……等等。”那道士忽然叫住她。
謝華瑯停下腳步,回身看他。
他卻沒有再說別的,往東側(cè)桃樹前重新選了一枝,折下后遞與她。
“那枝開的不好,”他道:“帶這枝走吧。”
謝華瑯莞爾一笑,伸手接過,卻未言語,隨即轉(zhuǎn)身離去。
……
“枝枝,你沒遇上什么事吧?”回去之后,元娘滿面擔憂:“怎么這么久才回來?”
“那兒的桃花開得好,我貪看,便多呆了些時候。”謝華瑯叫她們看那兩枝桃花,道:“如何,俊不俊?”
“俊的很,”憲娘著實喜歡:“你都有一枝了,便贈一枝給我,好不好?”
“不好,”謝華瑯將那兩枝桃花護的嚴嚴實實:“這是我的,一個花瓣兒也不給別人。”
“小氣。”憲娘抱怨一句,目光在她身上略過,忽然一指她耳畔,訝異道:“枝枝,你左耳上的耳鐺呢?”
“耳鐺?”謝華瑯下意識伸手去觸碰,卻摸了個空,回身望了望,蹙眉道:“八成是掉在路上了。罷了,左右也沒什么標記,被人撿去也不怕,丟了便丟了吧。”
“這雙珊瑚耳鐺是你最喜歡的,現(xiàn)下只剩一只,以后怕是再不能佩戴了,”元娘柔聲道:“再去找找吧,丟了怪可惜的。”
“我同你一起去找,”憲娘愧疚道:“要不是我攛掇你去討什么桃花,就不會丟了。”
“一只耳鐺而已,不值當?shù)模敝x華瑯混不在意,笑著安撫道:“好啦好啦,你們有這興致,不妨罰杯酒助興——尤其是憲娘,你得喝三杯!”
……
謝華瑯走了,那道士卻仍舊立在原地。
春風吹拂,粉色花瓣隨風而下,零零散散落在他肩頭,而他微垂著眼睫,不知在想什么,也不曾抬手拂去。
良久之后,他轉(zhuǎn)身離去,卻被什么東西晃了一下眼,不由停了腳步。
是只珊瑚耳鐺。
鮮艷如血,光華灼灼,靜靜懸在近處桃枝上。
就在前不久,它還佩在那女郎耳畔,伴隨著她笑語,輕輕搖曳,晃得他心都亂了。
他伸手取下那只耳鐺,托在掌心看了半晌,終于用帕子裹起來,收到了懷里。
不遠處有腳步聲傳來,衡嘉與年輕道士一道來了,見桃林中只有他一人在,躬身施禮道:“陛下,那女郎離去了嗎?”
顧景陽回身看他,輕輕道:“她叫枝枝。愿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的枝枝。”
衡嘉聽得莫名,一時有些摸不著頭腦,遲疑的頓了頓,改口道:“枝枝小娘子已經(jīng)走了?”
“朕只是告訴你,她叫枝枝,她的名字出自哪里,”顧景陽垂眼看他:“并不是讓你喚她枝枝。”
衡嘉聽得滯住,好半晌,方才道:“是,奴婢知道了。”
顧景陽不再言語,徑直離去,只留衡嘉與那年輕道士面面相覷,半晌,后者方才躊躇道:“皇叔他,他是不是……”
衡嘉搖頭失笑:“誰知道呢。”
……
顧景陽在后堂靜坐了大半日,一語不發(fā)。
已經(jīng)是傍晚時分,夕陽西下,余暉悄無聲息的斜入,映亮了他的面龐,在那清冷疏離之中微添幾分暖意,更見莊重肅穆,恍如端坐高位的神砥。
衡嘉上前,低聲詢問道:“陛下,您……”
顧景陽眼睫低垂,凝視著腕上那串白玉流珠,輕輕道:“衡嘉,朕的心亂了。”
衡嘉怔住了。
顧景陽卻將腕上那串流珠褪下,指間略微用力,扯斷了連接起這串玉珠的絲絳。
白玉珠落在地上,發(fā)出一陣珠玉特有的清鳴聲。
“枝枝,枝枝。”他輕聲道:“多好聽的名字。”
“女郎,”他眼睫微垂,疏離之中隱約流露出幾分青澀,良久之后,方才道:“你到此來,有何貴干?”
謝華瑯笑道:“想向道長求一枝桃花。”
這話便說的有些歧義了。
往單純了想,便只是在前院討一枝花,但若是沾染上幾分旖旎,卻是另一層意思了。
那年輕道士面紅耳赤,氣道:“你,你簡直……”
“我是向道長求,又不是向你求,給與不給,都在他一念之間,與你有什么關(guān)系?”
謝華瑯也不臉紅,反倒振振有詞,將那年輕道士說的啞口無言,又轉(zhuǎn)目去看那道士:“道長,你給是不給?”
她望著他低垂的眼睫,如此笑問。
謝華瑯出身高門,容色出眾,京都傾慕她的郎君頗多,登門求親的也不在少數(shù),偏她一個都不中意,卻獨獨對面前這個長她許多歲,既克于禮教,又透著疏離的道士動了三分心思。
她從沒有覺得自己會這么壞,這么愛逗弄人,越見他垂眼避開自己目光,神情隱約窘迫時的青澀模樣,心里便越喜歡。
那道士垂著眼睫,不知在想什么,謝華瑯更沒有催問,只含笑望著他,等他回復(fù)。
那年輕道士嫩臉漲紅,想說什么,卻又憋住了,先前引著謝華瑯入內(nèi),名喚衡嘉的中年道士侍立在側(cè),看看那道士,再看看謝華瑯,神情也有些古怪。
不知過了多久,那道士站起身,道:“你隨我來吧。”
謝華瑯起身跟上,笑道:“道長,你應(yīng)了?”
那道士頭也不回,輕不可聞的應(yīng)了一聲。
年輕道士見這一幕,神情呆滯,周身僵硬,衡嘉也是面露訝異,前者起身想追過去,卻被衡嘉攔住了。
“觀主自有主張,”他遠望那一前一后離去的兩人,輕笑道:“我們還是不要過去攪擾了。”
那年輕道士結(jié)結(jié)巴巴道:“可是,可是她怎么敢……”
衡嘉笑道:“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罷了。”
……
前院里桃花開的正盛,但見滿目嬌妍,美不勝收。
那道士在前,謝華瑯在后,到了桃花樹下,一道停下,謝華瑯便聽他問:“你想要哪一枝?”
謝華瑯的目光在桃林中掃過,最終重新落到他面上,然后她就這樣望著他,嫣然笑道:“道長選中哪枝,我便要哪枝。”
那道士被她看的微生惱意,信手折了一枝遞與她,神情有些疏離,道:“桃花給了,女郎早些離去吧。”
“道長,你知道嗎?”謝華瑯卻不搭那一腔,伸手接了那枝桃花,含笑致謝后,又輕輕道:“我的名字……就叫枝枝。”
那道士聽得一頓,微微側(cè)目,卻不言語。
謝華瑯見狀,眼睛里的笑意幾乎要漾出來了。
明明就是想往下聽,偏還不肯開口問。
假正經(jīng)。
她卻也不戳破,看眼手中那枝桃花,又抬頭看他:“愿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的那個枝枝。”
那道士仍舊垂著眼睫,半晌,方才道:“很好聽的名字。”
“禮尚往來,”謝華瑯笑道:“道長也同我說一說你的名字吧。”
那道士抬眼看她,輕輕道:“我道號玄禎。”
謝華瑯問:“哪個貞字?”
那道士答道:“迄用有成,維周之禎。”
“很好的意頭,”謝華瑯眼珠一轉(zhuǎn),又問道:“出家前的名字呢?”
那道士淡淡道:“既然出家,從前的名字便不重要了。”
謝華瑯最擅于鉆言語空子,笑容狡黠,語氣輕舒道:“既然不重要,為什么不能說給我聽一聽?”
那道士聽得笑了,低頭看她,輕輕道:“你又胡攪蠻纏。”
他笑起來的時候,周身疏離之氣消減,更顯得溫端雅正,謝華瑯越看越喜歡,正想逗逗他,卻聽他道:“重九。”
她微微怔了一下:“什么?”
“我出家前的名字,”他對上她的視線,道:“重九。”
謝華瑯原以為他不會說的,是以聽完之后,頗覺訝異,旋即失笑,深深看他一眼,道:“花也折了,名字也交換了,玄禎道長,告辭了。”
早先賴在此地,糾纏著人的是她,現(xiàn)下毫不留戀的抽身離去,先道了告辭的也是她。
那道士的心驟然亂了幾分,像是驟雨過后的青竹,仍舊挺直,枝葉卻歪斜了,眼睫顫了幾顫,卻不知該挽留好,還是該辭別好。
謝華瑯只是笑,卻不留戀,向他一禮,拈花離去。
“……等等。”那道士忽然叫住她。
謝華瑯停下腳步,回身看他。
他卻沒有再說別的,往東側(cè)桃樹前重新選了一枝,折下后遞與她。
“那枝開的不好,”他道:“帶這枝走吧。”
謝華瑯莞爾一笑,伸手接過,卻未言語,隨即轉(zhuǎn)身離去。
……
“枝枝,你沒遇上什么事吧?”回去之后,元娘滿面擔憂:“怎么這么久才回來?”
“那兒的桃花開得好,我貪看,便多呆了些時候。”謝華瑯叫她們看那兩枝桃花,道:“如何,俊不俊?”
“俊的很,”憲娘著實喜歡:“你都有一枝了,便贈一枝給我,好不好?”
“不好,”謝華瑯將那兩枝桃花護的嚴嚴實實:“這是我的,一個花瓣兒也不給別人。”
“小氣。”憲娘抱怨一句,目光在她身上略過,忽然一指她耳畔,訝異道:“枝枝,你左耳上的耳鐺呢?”
“耳鐺?”謝華瑯下意識伸手去觸碰,卻摸了個空,回身望了望,蹙眉道:“八成是掉在路上了。罷了,左右也沒什么標記,被人撿去也不怕,丟了便丟了吧。”
“這雙珊瑚耳鐺是你最喜歡的,現(xiàn)下只剩一只,以后怕是再不能佩戴了,”元娘柔聲道:“再去找找吧,丟了怪可惜的。”
“我同你一起去找,”憲娘愧疚道:“要不是我攛掇你去討什么桃花,就不會丟了。”
“一只耳鐺而已,不值當?shù)模敝x華瑯混不在意,笑著安撫道:“好啦好啦,你們有這興致,不妨罰杯酒助興——尤其是憲娘,你得喝三杯!”
……
謝華瑯走了,那道士卻仍舊立在原地。
春風吹拂,粉色花瓣隨風而下,零零散散落在他肩頭,而他微垂著眼睫,不知在想什么,也不曾抬手拂去。
良久之后,他轉(zhuǎn)身離去,卻被什么東西晃了一下眼,不由停了腳步。
是只珊瑚耳鐺。
鮮艷如血,光華灼灼,靜靜懸在近處桃枝上。
就在前不久,它還佩在那女郎耳畔,伴隨著她笑語,輕輕搖曳,晃得他心都亂了。
他伸手取下那只耳鐺,托在掌心看了半晌,終于用帕子裹起來,收到了懷里。
不遠處有腳步聲傳來,衡嘉與年輕道士一道來了,見桃林中只有他一人在,躬身施禮道:“陛下,那女郎離去了嗎?”
顧景陽回身看他,輕輕道:“她叫枝枝。愿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的枝枝。”
衡嘉聽得莫名,一時有些摸不著頭腦,遲疑的頓了頓,改口道:“枝枝小娘子已經(jīng)走了?”
“朕只是告訴你,她叫枝枝,她的名字出自哪里,”顧景陽垂眼看他:“并不是讓你喚她枝枝。”
衡嘉聽得滯住,好半晌,方才道:“是,奴婢知道了。”
顧景陽不再言語,徑直離去,只留衡嘉與那年輕道士面面相覷,半晌,后者方才躊躇道:“皇叔他,他是不是……”
衡嘉搖頭失笑:“誰知道呢。”
……
顧景陽在后堂靜坐了大半日,一語不發(fā)。
已經(jīng)是傍晚時分,夕陽西下,余暉悄無聲息的斜入,映亮了他的面龐,在那清冷疏離之中微添幾分暖意,更見莊重肅穆,恍如端坐高位的神砥。
衡嘉上前,低聲詢問道:“陛下,您……”
顧景陽眼睫低垂,凝視著腕上那串白玉流珠,輕輕道:“衡嘉,朕的心亂了。”
衡嘉怔住了。
顧景陽卻將腕上那串流珠褪下,指間略微用力,扯斷了連接起這串玉珠的絲絳。
白玉珠落在地上,發(fā)出一陣珠玉特有的清鳴聲。
“枝枝,枝枝。”他輕聲道:“多好聽的名字。”
漢王已經(jīng)是古稀之年,當然不可能是今上的兄弟,事實上,即便是先帝,也要喚他一聲皇叔。
他是高祖的幼子,太宗文皇帝的幼弟。
昔年鄭后稱帝,踐踏皇祚,漢王心中憤恨可想而知,日夜咒罵不休,鄭后頗為懷恨,口稱匹夫,勢要殺之,然而漢王身份畢竟不同尋常,輩分比先帝還高,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鄭后不得不忍下,好吃好喝的供著。
等到今上繼位,對這位年高德劭的叔祖十分敬重,漢王府的門檻,自然也水漲船高了。
“去吧,”淑嘉縣主略加思忖,道:“我小的時候,阿娘曾帶我拜會過漢王,他待我挺好的。”
秋娘應(yīng)一聲“是”,又道:“昨日御醫(yī)來給縣主診脈,縣主又請他去給柳氏瞧瞧,后來您同郎君一道去用膳,我便沒來得及同您講。”
謝家每逢初一十五行家宴,然而侍妾是沒有資格出席的,謝偃的侍妾如此,更不必說謝允的侍妾了。
淑嘉縣主對此不太感興趣,掩口打個哈欠,道:“如何?”
秋娘道:“懷像倒是還好。”
淑嘉縣主道:“那就叫人好好照看著吧。”
“柳氏月份與縣主相仿,產(chǎn)期怕也與縣主相鄰,”秋娘眉心含愁,隱約有些不悅:“倘若縣主生女,她卻舉一男……”
“我腹中生出來的,即便是女郎,也是謝家這輩頭一位,柳氏不過婢妾,就算生十個兒子下來,又能如何?”
淑嘉縣主輕撫肚腹,恬靜神情中是母親特有的溫柔:“那也是郎君的孩子,阿瀾我都不曾動,更何況是婢妾之子。”
“是。”秋娘應(yīng)了一聲,忽然頓了頓,神情有些微妙:“還有就是,隋家人回京了。”
這個隋家,自然是指謝允先前妻室出身的隋家。
“隋閔能力是有的,不然也做不了封疆大吏,”淑嘉縣主并不覺得奇怪,低頭撫了撫腕上玉鐲,道:“門下省侍中李營年邁,即將致仕,隋閔既回來,想會填他的缺。不必理會。”
秋娘見她不欲再提,便順勢轉(zhuǎn)口:“漢王生辰,夫人與二夫人勢必是要去的,大娘與三娘也會隨同,縣主暫且歇著,奴婢差人去問她們當日衣衫釵環(huán)。”
“也去問問二娘吧,”淑嘉縣主坐起身來,神情有些譏誚:“她年歲到了,心里怕也急得很,有這等機會,怎么會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