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文章
陳春榮已經(jīng)快五十了,基本上處于要退不退的邊緣,據(jù)說他讀大學(xué)時是中文系的,很有文采,平時不怎么顯山露水,大多的時候都是在辦公室和資料室里,經(jīng)常在縣報上發(fā)表一些文章,偶爾在《滄州日報》是也能看到他的文章。林小冬對他不是太了解,不過看過他的幾篇文章,很規(guī)矩,沒什么新的東西,大多也都是迎合性的文章,這與他中文系的專業(yè)很不相符。</br>
“陳科長,有事兒?”林小冬放下手頭的材料問道。</br>
陳春榮推了推鼻梁上鑲著厚實鏡片的鏡框,道:“林主任,這是我寫的一點東西,想請你過過目。”</br>
林小冬接過陳春榮遞過來的材料,低頭一看,映入眼簾的是一行二號黑體的標(biāo)題:論基層信訪的原因和對策。</br>
這個話題有點大,穩(wěn)定大于一切,也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逢重要節(jié)慶和重大會議期間,更是如此,林小冬在鄉(xiāng)鎮(zhèn)的時候就經(jīng)歷過很多次,那叫一個嚴防死守。</br>
所以林小冬在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興趣還是很大的,所以為了表示對陳春榮的重視,林小冬立即看了下去,而不是放在一邊說有時間再看。</br>
總體而言,陳春榮寫的還是比較中肯的,比如目前信訪的特點,表現(xiàn)在信訪訴求日趨多發(fā)性、信訪內(nèi)容日漸功利性、信訪矛盾日增對抗性和信訪途徑日益無序性四個方面,思路比較清晰,也談到了造成信訪的原因,如干部黨性不強、自身素質(zhì)不高、服務(wù)群眾意識不濃;管理機制不完善、相關(guān)監(jiān)督不到位、約束機制失靈;初信初訪處置不力、呆帳難訪欠帳多、引發(fā)越級、重復(fù)訪等原因,不過這些東西都是常識性的內(nèi)容,別說他一個政研科科長,就是一般的機關(guān)干部也知道,所不同的是他形成了文字。</br>
林小冬笑了笑:“陳主任,你的思路不錯,可以刊登在玉林日報上。”</br>
陳春榮的臉陡然漲紅了,在玉林日報上刊登文章,隨便寫個一兩句話就行,這分明是林小冬看不起他陳春榮嘛,不由道:“林主任,我這篇文章是想在《滄州日報》上發(fā)表的。”</br>
林小冬輕哦了一聲,道:“陳主任,《滄州日報》是我市的市報,不是說在上面發(fā)表的文章要有多高的質(zhì)量,但是你可是咱們政研科的科長,寫出來的東西不能說獨樹一幟,但一定要深入才行,我看這篇文章的標(biāo)題就得換,論基層信訪的原因和對策,不如改成淺談玉林縣基層信訪的原因和對策,你覺得呢?”</br>
陳春榮怔了一下,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林小冬笑了笑,接著道:“你是科長,看問題一定要深入,你說的原因不是不對,而是沒有接觸核心,沒有反映出問題的本質(zhì)來。百姓為什么要上訪?那是因為他們的正當(dāng)?shù)脑V求沒有得到實現(xiàn),或者是被人忽視,當(dāng)然,不排除那些無理的上訪,這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之內(nèi)。那么,百姓們的正當(dāng)訴求為什么會得不到實現(xiàn)和滿足?這才是真正需要思考的。干部和群眾,應(yīng)該是一個公仆與父母之間的關(guān)系,可是不知道什么時候,這個位置顛倒了,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如何解決好信訪問題,要從源頭入手。”</br>
說到這里,林小冬沒有再接著說下去,陳春榮的臉上卻是顯出了羞愧的神色來,他看待問題的角度和層次確實差了些,不由道:“林主任,還是你高瞻遠矚啊。”</br>
“這個詞夸大其詞了,我是從基層上來的,跟百姓打交道比較少,雖然有一些人們常說的刁民存在,但大多數(shù)的百姓是好的,他們早就明白民不與官斗的道理,之所以冒如此之大不韙,那是被逼的。”林小冬的神情微微一黯,接著道,“陳科長,多用點心,多傾聽百姓的聲音。寫文章,尤其是這一類的文章,必須深入到第一線中去,與百姓面對面的接觸,才能聽到他們的心聲。”</br>
陳春榮接過林小冬遞過來的文章,看也沒看,直接撕碎了扔進了垃圾桶。</br>
陳春榮前腳一步,馬春宏后腳就到了,一進來就笑:“是不是老陳又來討教了?”</br>
林小冬怔了一下,馬春宏接著道:“他呀,向來自命不凡,自認是懷才不遇,幾任主任上任,他都會拿文章去‘討教’,一開始幾位主任不想打擊他,后來實在被搞煩了,才打擊了他一下,據(jù)說有一次是把文章給了市報社的總編看了,你猜總編的評語是什么?”</br>
林小冬好奇:“怎么說?”</br>
“語句通順,意思基本表達清晰。”陳春榮笑了起來,“這可是評論小學(xué)生作文的呀。”</br>
林小冬笑了笑:“這也太損了,不管怎么樣,也不能打擊他呀,出發(fā)點是好的。”</br>
馬春宏鄙視地點了點頭,附和著道:“林主任說的是。對了,剛剛天下滋味的季總過來,楊書記打電話過來,請你過去一趟。”</br>
季正雄來了?林小冬對他還是有些愧疚的,原本答應(yīng)給他做好幫辦服務(wù)工作的,沒想到還沒幾天,自已就撂挑子不干了。</br>
楊樹林的辦公室仍然是柳愛東在任時的那間,不過里面的格局作了微調(diào)。</br>
進了去,林小冬才知道來的不是季正雄,而是他的兒子季立志,只不過他的臉上帶著慍怒之色,楊樹林的臉色也不大好看。</br>
見林小冬進來,楊樹林沖他招了招手,強笑道:“林主任,你來得正好,季總的人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很有個性啊。”</br>
林小冬跟季立志的關(guān)系當(dāng)然沒有跟他老子那么可以無話不談,笑了笑道:“季總,是不是遇到什么問題了?”</br>
季立志的火氣很大:“天下滋味這個項目,正方集團與縣政府是簽了合同的,合同上注明了項目日期,同時也注明了由縣政府負責(zé)拆遷工作,可是到現(xiàn)在,連一戶都沒有拆,這樣會極大地影響到項目,早知道你們的工作效率這么低下,我是萬萬不會在這里投資的。”(未完待續(x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