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四章 天下一詞
<style> .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play:block;margin:0 0 10px 0;border-radius: 3px 3px;border:1px solid #f2f2f2;} .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 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 3px 0 0 3px;line-height: 22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 10px;height:40px;width:40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float:left;}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p{margin: 0;} @media (max-width: 768px){.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show-pc{display: none;}} .show-app2-content 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 .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 3px 3px 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 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 relative;line-height: 22px;} .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 </style> 陳平安與小陌站在渡船欄桿處,眼皮子底下,大地山河蜿蜒如絲線。
抬高視線,如果說天無四壁,那么人之視野,就像是一堵無形的墻壁,人人自囚其中。
小陌問道:“公子是在等人?”
“是在等這艘渡船的主人。”
陳平安轉(zhuǎn)頭看了眼渡船三樓,然后收回視線,帶著小陌在船頭這邊繼續(xù)散步,其實他們腳下這條名為醴泉的渡船,還是一件行云布雨的仙家法寶。自大驪宋氏立國起,到百多年前,大驪宋氏尚未擺脫盧氏王朝的藩屬身份,內(nèi)憂外患,國力孱弱,還經(jīng)常需要跟長春宮借用這條山上渡船,用來解決地方州郡的旱災(zāi),邀請仙師施法,降下甘雨,據(jù)說大驪朝廷為此欠了一大堆債務(wù),而長春宮也從不與宋氏催債,所以等到大驪王朝崛起,幾位宋氏皇帝對待長春宮修士,一向格外優(yōu)待,如果不是因為長春宮一直沒有玉璞境修士,不然躋身宗門,是毋庸置疑的事情,想必大驪的皇帝陛下都會破例,親自參加慶典道賀。
陳平安解釋道:“我們先前登船,屬于不請自來,如果再不告而別,就有失禮數(shù)了,在山上是很犯忌諱的事情。”
“如果我們主動登門拜會渡船管事,回頭長春宮那邊容易多想。”
“在北俱蘆洲那邊就比較無所謂,兩地風(fēng)俗還是不太一樣,算是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吧。”
小陌笑道:“待在公子身邊,耳濡目染,可以學(xué)到許多書本外的人情達(dá)練。”
陳平安根本不接這茬,只是順便與小陌說了些長春宮與大驪宋氏的過往。
小陌便對這個大驪本土仙府高看一眼,說道:“共渡難關(guān),長春宮也算等得云開見月明了。”
陳平安點頭道:“同舟共濟,確實是一樁善緣。”
“小陌,將來你離開落魄山,浩然九洲,其它地方都好說,但是北俱蘆洲一定要去游歷。”
“好的,小陌有機會一定要北游此地。”
陳平安帶著小陌從船頭來到船尾,望向北方。
如果有北俱蘆洲的劍仙戰(zhàn)死異鄉(xiāng),一洲山河,只要身為劍修,無論敵我,皆有一洲祭劍的習(xí)俗。
就像骸骨灘的鬼蜮谷,京觀城高承會主動遞拳,不惜耗費極多靈氣,也要打開天地禁制,只為讓劍修蒲禳祭奠一劍,升空更高。
仿佛祭劍一事,鬼蜮谷不可落在人后,劍光不可比人低。
而近在咫尺的木衣山,與京觀城互為死敵的披麻宗,絕不會伺機而動,對京觀城有任何攻伐舉措。
只是關(guān)于此事,陳平安沒有與小陌多說什么。
雖然那一幕風(fēng)景壯闊,動人心魄。可最好再也瞧不見。
在劍氣長城和寶瓶洲兩處外鄉(xiāng)戰(zhàn)場,原本大可以置身事外的北俱蘆洲劍仙,實在凋零太多。
渡船三樓那邊,一位修道有成、青春常駐的貌美女修,婦人裝束,不施脂粉,氣態(tài)雍容,方才與那陳平安不小心對視一眼,她強自鎮(zhèn)定,心中幽幽嘆息一聲,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只能親自現(xiàn)身了,女子正是這條醴泉渡船的現(xiàn)任管事,如果可以的話,她很想假裝什么都沒有看見,對方悄然登船不去管,大搖大擺下船更不攔,怪自己還是沒忍住那份探究之心,多看了幾眼船頭那邊。
她實在是對那個充滿傳奇色彩的青衫劍仙,難免好奇幾分。
她深呼吸一口氣,捋了捋鬢角青絲,理了理法袍衣襟。
早先魚虹高徒與人起了糾紛,一場比武,山上渡船處置這類江湖事,一貫是外松內(nèi)緊,可若是仙師斗法,對不住,請下船。
然后醴泉渡船這邊,就有人發(fā)現(xiàn)了看熱鬧的人群里,好像有兩個沒有登記在冊的練氣士,俱是陌生面孔,再一看,差點沒嚇得魂魄出竅,其中一個,竟是那位在正陽山捅破天的落魄山陳宗主,美其名曰觀禮,拆了人家祖師堂不說,還在邊界立碑。
那位專門負(fù)責(zé)查看渡船異樣的女修,連忙找到了管事,請后者定奪。
趕人?補錢?
當(dāng)然是交由管事定奪一事,到底是請劍仙喝酒,還是喝茶。
管事女修稍稍安穩(wěn)心境,這才掐訣,施展了一門移形換位術(shù)法,來到渡船甲板,她腳步匆匆,走向船尾那位身邊只有一位隨從的青衫劍仙。
說是壯著膽子,硬著頭皮,毫不夸張。
相較于一般的山上門派,長春宮的消息,可以說是寶瓶洲最為靈通的幾座山頭之一。
她是一位長春宮金丹地仙,擔(dān)任供奉長老,在祖師堂是有座椅的,而且座位還比較靠前。所以比起正陽山、老龍城和云霞山的譜牒修士,她要知道更多的山上內(nèi)幕,聽說過更多駭人聽聞的真相。
見著了那位落魄山的年輕山主,她斂衽屈膝,施了個萬福,儀態(tài)萬方,“見過陳山主,我叫甘怡,道號霧凇,如今擔(dān)任這條渡船的管事。”
女修生怕自己這個名字,有占便宜嫌疑,她趕緊補充道:“是那甘甜的甘,心曠神怡的怡。”
陳平安抱拳道:“見過甘管事。”
小陌看了眼甘怡,一身精神,具乎兩目。
這位金丹女修,明眸善睞,臉頰還有倆酒靨。所以眼前女子,是個瞧著面善的。
陳平安幫忙介紹道:“我家供奉,小陌。大小的小,陌生的陌。”
小陌作揖行禮,笑容和煦,輕聲道:“有幸得見甘仙師。”
甘怡連忙還禮,“甘怡見過小陌仙師。”
天曉得對方是不是又一位深藏不露的劍仙?
長春宮在這件事上,是有前車之鑒的,由不得甘怡不小心再小心。
甘怡試探性問道:“陳山主這是要順路返回落魄山?”
陳平安搖頭道:“船上有兩個認(rèn)識多年的江湖朋友,就來這邊看一看,喝過酒,剛準(zhǔn)備回京城。先前我跟小陌冒失登船,得與甘管事道個歉。”
本想說此次醴泉渡船在牛角渡的停靠費用,可以免去。
這句話差點就脫口而出,幸好忍住了。
與財源廣進(jìn)的長春宮聊這個,就太打腫臉充胖子了。
甘怡心思急轉(zhuǎn),小心翼翼問道:“陳山主的朋友,可是那位魚大宗師?”
其實她不想問的,容易橫生枝節(jié),實在是不敢不問。
沒辦法,跟這些位高權(quán)重的山巔修士聊天,對方經(jīng)常話里有話,言外有言。
看似全是廢話,其實沒一句是廢話。
她可不敢將這位出身貧寒的年輕劍仙,當(dāng)做一個心思單純、只靠運氣成事的山中修士。
如果是魚虹。
那一行人的渡船費用,錢已經(jīng)收了,還錢?那也太手段下乘了。
但是另有法子可以彌補,比如她親自送幾壇長春宮仙釀過去。
不然光是一個什么武評大宗師,長春宮還真不至于如何費勁攀附,只是個年紀(jì)不小卻破境無望的九境武夫,又不是止境。
長春宮雖非宗門,卻是大驪王朝僅次于龍泉劍宗的本土仙家,何況山頭還靠近大驪宋氏的龍興之地。
當(dāng)然如今又多出了個宗字頭的落魄山。
陳平安搖頭道:“不是魚虹,是竺老幫主和庾老先生,不過說來也巧,兩位前輩如今都在伏暑堂擔(dān)任長老。”
甘怡何等,立即心領(lǐng)神會,至少得送出三壇酒釀了。
當(dāng)然少不了魚虹一份,不然會讓陳山主的那兩位“江湖前輩”難做人。
陳平安就要告辭離去,甘怡突然說道:“陳山主,是我們長春宮后知后覺了,米大劍仙當(dāng)年護(hù)道一事,長春宮感激不盡,那一路山水,若有不周之處,還望米大劍仙多多包涵。”
前些年長春宮有撥太上長老“麟游”一脈的女修,南游歷練,沒什么意外事情,都很順利,不曾想唯一的天大意外,反而是那個近在眼前的同行之人。
她們中途路過披云山,北岳山君府那邊,剛好有個名為余米的記名客卿,要南下返鄉(xiāng),就一路同行順便護(hù)道了。
當(dāng)時披云山給出的說法,是這個余米的家族老祖,與魏山君是舊識,修行不到甲子光陰,就是觀海境練氣士了,還是一個精通劍符的煉師,戰(zhàn)力不俗。
結(jié)果全是胡扯……
陳平安點頭笑道:“好的,小事情,我可以幫忙捎話。不過我也曾聽米裕說過此事,聽得出來,他對長春宮印象頗好,說你們山上長輩護(hù)道周全,盡心盡力,晚輩修行勤勉,相處起來,十分輕松。”
甘怡臉上多了份笑容,就像吃了顆定心丸。
一位來自劍氣長城的劍仙,性情叵測。實在無法讓人掉以輕心,在長春宮祖師堂,這件事提及多次,始終懸而未決。
眼前這位陳山主的客氣話,不能太當(dāng)真。
可如果對方連句客氣話都懶得說,就極有問題了。
不曾想今天這場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閑聊,還有意外之喜,讓甘怡幫著自家?guī)熼T解決了一樁不大不小的心病。
南游歷練途中,在那黃庭國境內(nèi),長春宮劾治一只云山寺的作祟畫妖,隨后將一位老修士兵解脫困,去寶瓶洲中部引領(lǐng)一位大驪武將英靈歸鄉(xiāng),最后,也是最緊要的一樁密事,則是為當(dāng)時還在世的大將軍蘇高山,去風(fēng)雪廟購買一小截萬年松。
長春宮的太上長老,與大鯢溝秦氏老祖,雙方曾經(jīng)極有“故事”,所以長春宮事前覺得此舉不是沒有半點可能,結(jié)果對方一聽說想要購買萬年松,就翻臉不認(rèn)人了,說此事絕無可能。因為那棵被命名為“長情”的萬年松,生長在風(fēng)雪廟神仙臺,名義上歸屬大劍仙魏晉。
所以一撥長春宮女修,在風(fēng)雪廟那邊碰了一鼻子灰,失望而歸,一個個惴惴不安,不知她們?nèi)绾闻c師門交待,師門又要如何與一位大驪武臣極致的巡狩使交待。
不料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那歸途中的牛角山渡口,“余米”下船時,竟然在私底下送給韓璧鴉一片萬年松。
其實當(dāng)時長春宮在確定萬年松真?zhèn)魏螅蜆O為納悶了,百思不得其解,一個披云山客卿的中五境修士,是如何得手此物的。
買?
就算是山君魏檗開金口,以風(fēng)雪廟的脾氣,一樣不會點這個頭。
偷?
誰有本事越過風(fēng)雪廟山水禁制,還有膽子爬上那棵“長情”古松?
等到后來老龍城,戰(zhàn)事慘烈,期間冒出個戰(zhàn)力卓絕的不知名劍仙,風(fēng)度翩翩,劍光如虹,最喜歡將妖族地仙不是分尸、就是攔腰斬斷。
而且看樣子,此人與北俱蘆洲的女子劍仙酈采是舊識。
長春宮一對照自家情報和大驪諜報,很快就勘驗此人身份了,才發(fā)現(xiàn)竟然是那個“觀海境”的“余米”。
等到落魄山與正陽山起了那場爭執(zhí),果不其然,是劍氣長城那位喜好醉臥云霞的玉璞境劍仙,米裕!
兄長米祜,更是一位曾經(jīng)有望躋身飛升境的大劍仙。
大驪邊軍有個說法,見過的死人越多,在戰(zhàn)場上看活人的眼神,就跟看死人差不多了,殺人之時,手穩(wěn)心更穩(wěn)。
山下沙場是如此,想必劍氣長城更是同理,甚至猶有過之。
所以那位負(fù)責(zé)護(hù)道的長春宮長老老嫗,因為在游歷途中,沒少對那個“余米”冷言冷語,如今經(jīng)常覺得脖子涼颼颼,好像自個兒在鬼門關(guān)轉(zhuǎn)悠了一圈。
陳平安有些疑惑,以長春宮在大驪山上的超然地位,與落魄山從無結(jié)怨,甘怡見著自己這個山主,照理說她不至于如此拘束。
其實很至于。
因為如今的陳平安還不知道一事。
門派之外,山上修士,也有各種沒有山頭界線“小山頭”,例如會經(jīng)常在外碰面的各家渡船管事之間,就會有深淺不一的私人交情,甚至還有專門的鏡花水月,相互聯(lián)系,方便一些生財門路的互通有無。
而他這個劍氣長城的末代隱官,歸功于當(dāng)年倒懸山的“春幡齋一戰(zhàn)”,讓他在跨洲渡船這個松散“幫派”里邊的威望,高得無法想象。
以訛傳訛,神乎其神。
隨著如今文廟對山水邸報的解禁,再無禁忌,更是傳得那叫一個驚心動魄……
以至于浩然天下的渡船管事之間,漸漸的,莫名其妙出現(xiàn)了一場從低到高的比拼。
手握一條跨洲渡船的管事,瞧不起只能在一洲境內(nèi)飛來掠去的渡船管事,有幸去過倒懸山、為劍氣長城“略盡綿薄之力”的跨洲渡船管事,瞧不起那些沒與劍氣長城做過買賣的跨洲渡船,去過倒懸山、并且走進(jìn)過春幡齋大門談買賣的,瞧不起那些不曾在在春幡齋大堂落座的可憐蟲。
而去過春幡齋并且親身參加過那場“山巔議事”的,就要看不起那些未能親身領(lǐng)略過“隱官風(fēng)采”的。
如今這么一小撮渡船管事,出門在外,個個眼高于頂,看待其余所有渡船管事,只差沒說一句你們都是垃圾了。
畢竟你們怎么會知道,當(dāng)年那場議事的暗流涌動,兇險萬分,我們的命懸一線,春幡齋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雙方對峙。
隱官領(lǐng)銜十幾位劍仙,差點就要關(guān)門砍人呢。
甘怡作為醴泉渡船的管事,當(dāng)然聽說過一些云遮霧繞的隱秘傳聞。
所以甘怡很清楚自己面對誰。
都不是什么陳山主了,也不是什么文圣一脈的關(guān)門弟子,而是劍氣長城的末代隱官。
上次長春宮祖師堂議事,宮主就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言語。
我們大驪離著北俱蘆洲可不遠(yuǎn)。
甘怡神色誠摯道:“陳山主如果不著急趕路,可以嘗一嘗我們長春宮酒釀。”
陳平安婉拒道:“這次就算了,我跟小陌不作更多叨擾。”
長春宮當(dāng)年被大驪朝廷主動列為宗門候補之一,甚至都沒有如何爭取。
之前中土文廟議事,宋長鏡還額外跟文廟討要了三個宗門名額,長春宮一樣沒有像正陽山、云霞山那樣四處奔走,尋找門路,沒想著為自己爭取一席之地,估計是怕大驪宋氏因此為難,由此可見,長春宮為人處世的分寸感,不是一般的好。
雖然陳平安已經(jīng)知道那三個名額,大驪王朝早有安排,分別是正陽山那座被竹皇取名為“篁山劍宗”的下宗,雁蕩山龍湫附近的一座大寺,再加上曹溶的道觀。
故而長春宮不會因此破格躋身宗門,但是宗門候補的身份,并不是什么錦上添花的空頭銜,一旦大驪鐵騎在蠻荒天下那邊再立戰(zhàn)功,長春宮哪怕還是沒有玉璞境,依舊可以獲得文廟那邊的許可,得以順勢補缺。神誥宗的下宗,還有云霞山,都要靠后才能輪得上。
見陳平安不愿停步飲酒,甘怡明顯有些失落。
她也就是不敢隨便與陳平安開玩笑。
不然甘怡還真有一句不是什么玩笑的真心話,很想與這位隱官大人說上一說。
只要陳山主愿意去長春宮做客,哪怕只是喝幾杯酒就走,光是負(fù)責(zé)端酒上桌的人選,那幫瘋丫頭,都能搶破頭,還管什么同門之誼吶。
需知長春宮女修,對待男女情愛一事,歷來是極其開明的。
已經(jīng)有年輕女修揚言,要是陳劍仙親臨,我又能端酒露個面,非要來個一不留神,就崴了腳,不奢望順勢倒入懷中,但是被陳劍仙那么伸手?jǐn)v扶一下,總歸是逃不掉的!
陳平安當(dāng)下哪里知道這些烏煙瘴氣的別家山頭秘事。
可要是真被他知道了,估計長春宮至少幾百年內(nèi),都別想著見著陳山主的面了。
陳平安道了一聲別。
一襲青衫,身形化作十?dāng)?shù)條細(xì)微劍光,在渡船一閃而逝。
小陌笑著低頭抱拳,與甘怡作別,隨后在原地憑空消失。
醴泉渡船這邊沒有絲毫靈氣漣漪,渡船陣法如同虛設(shè),甘怡卻見怪不怪。
黃昏時分,如火燒云。
因為陳平安不著急趕回大驪京城,劍光在遠(yuǎn)處凝聚身形,然后再次劍光消散,在百里之外的更北方重聚。
不再施展這門尚未嫻熟掌握的遁法,陳平安在一處火紅云海上散步前行,與身邊小陌笑道:“家鄉(xiāng)諺語,晚火燒大云,明天行千里。其實在驪珠洞天落地生根之前,極少有人真的這么遠(yuǎn)行,都是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最遠(yuǎn)就是去趟山里砍柴燒炭,就得回家,可能往返一趟,也就百余里的山水路程。”
家鄉(xiāng)地上的窯火,見過無數(shù)天上的朝霞和晚霞。
因為先有周海鏡,再有竺奉仙和庾蒼茫,陳平安才意識到一事,落魄山除了得有自己的鏡花水月,更需要通過此事來搜羅一洲山上的各種消息。所以落魄山除了得有人開始著手籌建諜報機構(gòu),光是觀看各個仙府鏡花水月的那筆開銷,神仙錢就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想要觀看其它仙府、別家仙子的鏡花水月,就得大肆購買山上靈器。好在掏錢之外,朱斂,米大劍仙,陳靈均,都是很適合這件事的……人中龍鳳。
落魄山的護(hù)山大陣,攻守兼?zhèn)洹?br/>
已經(jīng)有了老觀主的那幅五岳真形圖,再加上山巔那座舊山神祠廟內(nèi),懸掛有一幅劍仙畫卷。
這次遠(yuǎn)游蠻荒腹地,收獲頗豐,只說云紋王朝的玉版城,陳平安就從那位道號“獨步”的皇帝葉瀑那邊,得手十二飛劍。
加上之前太平山贈予的陣圖,未來建在落魄山霽色峰祖師堂內(nèi)的這座攻伐劍陣,殺力不弱。能殺玉璞,就可以震懾仙人。
只是一想到到處都需要花錢,就容易讓人英雄氣短,所幸陳平安才記起,自己好像還是皚皚洲劉氏的不記名客卿。
記名的話,就需要拋頭露面,客卿每隔一段年月就要“點卯”,不記名的客卿,就沒有這個講究了,幾乎等于不出力白拿錢。
一旁小陌心靈手巧,在云路 <style> .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play:block;margin:0 0 10px 0;border-radius: 3px 3px;border:1px solid #f2f2f2;} .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 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 3px 0 0 3px;line-height: 22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 10px;height:40px;width:40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float:left;}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p{margin: 0;} @media (max-width: 768px){.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show-pc{display: none;}} .show-app2-content 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 .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 3px 3px 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 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 relative;line-height: 22px;} .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 </style> ,在云路之上,著手編織一雙躡云步虛履,雪白色澤,一看就品秩不低。
云海之上,如履平地,陳平安隨口問道:“小陌,你覺得魏晉大致什么時候可以躋身飛升境。”
小陌想了想,“魏大劍仙的資質(zhì),還是相當(dāng)不錯的,又得了那樁機緣,如果不打架,不在生死場中砥礪道心,不與劍術(shù)更高者拼死問劍幾場,我估計得有個四五百年的水磨光陰,才能瞧見那個地仙瓶頸……”
說到這里,小陌趕緊改口道:“今時不同往日,得稱之為仙人境了。”
陳平安問道:“遠(yuǎn)古時代的地仙,真的一個個都這么強大嗎?”
小陌笑道:“其實不算太強,但是肯定不弱,就是地仙登天成神,極為不易,僅是第一重關(guān)隘,就相當(dāng)于與如今一位仙人境巔峰的劍修問劍,此后又有兩道關(guān)隘等著,相傳其中一關(guān),涉及道人的心性,顯得比較虛無縹緲了,所以即便有那兩座飛升臺存在,絕大多數(shù)地仙根本不敢走上去,像是自尋死路,若是等到那些人間地仙形神腐朽了,只是為了續(xù)命,再去涉險一搏,又必死無疑,所以這中間有個讓人無奈的悖論,最終使得那會兒的男女地仙,成功登天的數(shù)量,極為有限。”
“小陌當(dāng)年不練劍又很無聊的時候,就會去飛升臺附近坐著,看別人登天,很多次,從未親眼瞧見有誰走到最高處的天門,無一例外都在中途隕落了,那些道人的皮囊魂魄如……花開一般,辛苦修行,到頭來只是為人間增添一場靈氣磅礴的落雨,反正我是覺得挺可惜的。”
“如果魏晉生在那個年月里,估計可以成功登頂飛升臺。”
陳平安笑道:“就憑魏大劍仙買酒的那份豪氣,撈個飛升境不難。”
關(guān)于那棵名為“長情”的萬年松,作為神仙臺一棵獨苗修士的魏晉,其實頭疼得很。
如果不是古松與山根牽連,極難移植,魏晉早就讓大鯢溝、綠水潭,或是文清峰搬走了。
不然只會讓風(fēng)雪廟疲于應(yīng)付那些人情往來,因為索要這棵萬年松枝葉、樹皮的譜牒仙師和達(dá)官顯貴,實在太多,無論是山下的尋常女子,還是山上尚未斬赤龍的女修,以萬年松煮藥,都是一方極好的仙藥。
可遇到前來購買此物的各方勢力,風(fēng)雪廟一次都沒有答應(yīng)外人,在這件事上顯得格外不近人情。
雖然魏晉與宗主先后說了兩次,他不在山中修行時,祖師堂那邊可以隨便處置這棵“長情”。
事實上,魏晉在風(fēng)雪廟修行的歲月,在第一次下山之后,加在一起的天數(shù),屈指可數(shù),不然也不至于連那次元嬰境的閉生死關(guān),魏晉都不在自家山中。
以至于魏晉忍不住猜想,是不是風(fēng)雪廟本就不愿意出售萬年松,故意拿自己當(dāng)擋箭牌?
上次返回風(fēng)雪廟,魏晉就有了個念頭,收個名義上的弟子?
自己再對風(fēng)雪廟不親近,可是神仙臺一脈總得香火傳承下去。
所以之前在劍氣長城重逢,魏晉這個落魄山客卿,讓山主幫忙留心一下,有無合適的劍修胚子。
魏晉就一點要求,修行資質(zhì)可以一般,但那個孩子必須是寶瓶洲本土出身。
畢竟是首徒。至于未來的關(guān)門弟子,魏晉當(dāng)然還是要自己挑選的。
所以在讓陳平安幫忙挑選弟子之外,還與陳平安商量一事,如果對那棵古松有想法,就自己去與風(fēng)雪廟開口購買,再說他魏晉是已經(jīng)答應(yīng)此事的,所以只要風(fēng)雪廟沒意見,落魄山又出得起那筆錢,就可以價格古松遷徙到落魄山中。
不過陳平安沒有這樣的想法,當(dāng)然不是不眼饞不心動,而是風(fēng)雪廟極有可能,在等待那棵萬年松的煉形成功,可能會一步登天,躋身上五境,然后名正言順成為風(fēng)雪廟的護(hù)山供奉。
尤其是正陽山的搬山老猿一死,寶瓶洲再次空缺一位上五境精怪,風(fēng)雪廟就更不可能售賣那棵大道有望的萬年松了。
何況古松既然名為“長情”,肯定還有某種不為人知的大道淵源。
陳平安自然沒必要去風(fēng)雪廟那邊自討沒趣。
醴泉渡船那邊,甘怡久久沒有收回視線。
如今一洲修士都在遺憾一事,可惜風(fēng)雪廟的魏大劍仙,沒有為寶瓶洲從劍氣長城帶來一兩個劍仙胚子。
不管浩然天下的其余七洲,如何看待這些來自異鄉(xiāng)的孩子,只說寶瓶洲和北俱蘆洲,他們可以橫著走。
南北相鄰兩洲的山上修士,皆是他們的護(hù)道人。
甘怡其實剛才很想問個問題,陳山主的落魄山,有無來自劍氣長城的年少劍修,在山中修行。
只是這種事情,她都不是什么劍修,自然不宜問出口。
挪步前,甘怡嫣然一笑,風(fēng)情萬種。
哈,隱官大人坐過自家渡船了。
回頭就可以與旁人炫耀幾分了。
喝酒去。
————
大驪京城,清晨時分,鴻臚寺序班荀趣,再次來到人云亦云樓這邊,又為陳先生送來一些朝廷六部衙門的邸報。
陳平安昨夜返回京城后,發(fā)現(xiàn)寧姚還在客棧屋內(nèi)閉關(guān),陳平安就在書樓這邊看了一宿的書,小陌則懸掛那塊無事牌牌,再施展障眼法,隨便逛了一趟燈火如晝的京城,返回小巷后,就待在外邊的院子,編織了幾件青衣法袍。
擔(dān)心跟著公子到了落魄山那邊,見面禮準(zhǔn)備不夠。
陳平安帶著小陌走出巷子,去見荀趣。
荀趣發(fā)現(xiàn)今天陳先生身邊,比上次多出了個年輕相貌的隨從,荀趣只知道對方叫小陌,是落魄山的供奉。
是個瞧著很親善隨和山上仙師。
陳平安將邸報收入袖中,按照約定,要與荀趣去逛一處京城著名的游覽勝地。
一行人徒步來到一里多長的兩側(cè)街道,善本書籍,歷代字畫,筆墨紙硯,奇珍古玩,無所不有。
這里以前是一處官窯,專門為大內(nèi)燒造琉璃瓦、青金磚。如今在這條街上,兩三百年的老店鋪,比比皆是,這就有一點好,都講究回頭客,誰都不愿意砸了自家的金字招牌,即便難免有些店大欺客,可是贗品假貨極少,這處京師雅游之地,說到底,就是兜里沒點錢,腰包不夠鼓,來了這邊,就只能干瞪眼,注定空手而來空手而歸。
陳平安得了荀序班的眼神暗示,買下那三本心儀書籍,皆紙如白玉,可算善本。尋常讀書人,就像路上瞧見了貌美女子,就真的只能看看了,摸不得。
陳平安最后送給荀趣六本書。三本記在鴻臚寺賬上,約莫兩百八十兩銀子。
另外三本是陳平安自掏腰包,送給這位與曹晴朗是科場同年的年輕官員。
在返回人云亦云樓途中,荀趣猶豫又猶豫,還是以心聲問道:“陳先生就不好奇我為何是一位修道之人?”
當(dāng)然以陳先生的修為和眼界,肯定早就看穿了此事。
陳平安笑道:“各自福緣,不必深究。”
三十來歲的觀海境,其實境界不低了。
在以前的寶瓶洲,中五境修士,都是神仙、大妖了。
陳平安忍住笑問道:“難道不知道曹晴朗,與你是一位同道中人?”
荀趣呆滯無言,搖頭道:“一直沒有看出來。”
陳平安說道:“也好,以后你們再重逢,就可以多出個話題了,聊聊修行事。”
荀趣忍不住小聲嘀咕一句,“好家伙,跟我裝窮!”
見陳先生投來眼神玩味的視線,荀趣有些難為情,“陳先生,跟曹晴朗不一樣,我是真窮,打小就留不住錢的那種人。”
陳平安打趣道:“說到底你還是官員身份居多,文章憎命達(dá),沒錢好啊,以后妙筆生花,順便當(dāng)個大官,將來我再來京城這邊,也有個官場靠山。”
荀趣啞然。
不像科舉同年的好友曹晴朗,荀趣雖然是二甲進(jìn)士出身,不過名次很低,所以官場起步就低,不然也不會被丟到鴻臚寺這個六部之外的小九卿衙門。
荀趣還真不覺得自己能當(dāng)什么大官。而且即便官帽子再大,在陳先生這邊,管用?
荀趣再次猶豫許久,“我的師父,說他很早就認(rèn)識陳先生了。”
陳平安笑道:“能不能問問是哪位高人?”
荀趣說道:“師父是禮部祠祭清吏司郎中。”
陳平安立即恍然,原來如此。
大驪官場的眾多郎官里邊,以三個位置最為權(quán)重,吏部考功司,兵部武選司,與禮部祠祭清吏司,雖說只是正五品的官身,但是權(quán)柄極大,尤其是荀趣的傳道人,這位禮部祠祭清吏司的郎中大人,還管著大驪所有山水神靈的功過考評,所以在山上有那“小天官”的美譽。
這位在這個官位上趴窩多年的老郎中,好像與沖澹江水神李錦是故交。
最近一次露面,是親臨紅燭鎮(zhèn),找那個惹出麻煩的玉液江水神娘娘的麻煩。
只是這種官員,類似家鄉(xiāng)的那個督造官曹耕心,落魄山都不適合主動結(jié)交。
在陳平安看來,一個人所謂的“明事理”,不過就是個“知而止”。
既在于知道什么,又在于不做什么。
荀趣陪著到了陳平安走到一處小巷附近的客棧門口。
荀趣一路行來,都是在回想鴻臚寺卿的那番言語,以及問了兩次同樣的問題。
國師崔瀺,對關(guān)老爺子的吏部,還有禮部,好像一直都不太上心。至于鴻臚寺這樣的冷清衙門,就更不露面了。
但是國師大人對兵部的武庫司,以及戶、工部諸司,歷來極為關(guān)注。
所以武庫司郎中,被說成是一個最容易丟官、甚至是掉腦袋的位置。
此外據(jù)說連戶、工兩部主事這樣的小官,國師都會親自審查履歷,芝麻官尚且如此,就更別提兩部郎官的升遷、外放了。
荀趣現(xiàn)在不敢確定一事,自己因為師父的關(guān)系,在鴻臚寺的官場作為,是否早就落入了國師眼中?
陳平安將那只裝有傳信飛劍的木盒歸還荀趣,笑道:“與鴻臚寺兩次借閱的邸報,我離開京城之前,會交給看守巷子的劉袈,回頭荀序班直接跟他討要就是了。”
荀趣作揖致謝。
因為知道陳先生這是幫自己在京城,不顯山不露水地多出一條道路。
一個負(fù)責(zé)看守國師宅子的修士,看似荀趣認(rèn)不認(rèn)識,是否熟臉,好像根本不重要。可其實很重要。
小陌今天是買書最多的那個。
他昨夜就去了趟公子推薦的那處仙家客棧,跟山上渡船一樣,都會有個類似當(dāng)鋪的地方,方便下榻客棧的練氣士折算神仙錢。
小陌就將公子贈送自己的三顆小暑錢,悉數(shù)折算換成雪花錢和一大摞銀票,以及一些行走江湖必需的金葉子、銀錠。
尤其是小陌專門請求那座客棧,務(wù)必幫忙給自己一大兜的金瓜子。
因為到了落魄山,此物有重用。
起先那個自稱是客棧掌柜的女子鬼修,還不太情愿,因為金瓜子這種花俏東西,確實不算常見,多是富貴人家長輩給晚輩的賞賜之物,別說山上修士,就是江湖中人,出門在外,誰用得著這玩意兒。只是等那個名叫小陌的年輕修士,說自己是陳山主的隨從,改艷二話不說,熔化了十?dāng)?shù)只金元寶,親手捏出了一兜的金瓜子,她最后還死活不肯收錢。
今天除了諸子百家的經(jīng)典,小陌還買了不少雜書。
大家詩集,文人筆記,志怪小說,甚至連一些抄錄編撰成書的科場文章,以及一些被說成是科場上“武功秘籍”的制藝書籍。
陳平安調(diào)侃道:“怎么,還想通過科舉一途當(dāng)個官老爺?那有的忙了,縣試府試,先成為童生秀才,再三年一次的秋闈鄉(xiāng)試,考中了當(dāng)舉人,之后是京城春闈會試,當(dāng)了進(jìn)士,最后才是殿試,層層遞進(jìn),關(guān)隘重重,就跟鯉魚跳龍門差不多。”
“不過你要真有這個想法,也是好事,可以讓曹晴朗教教你,比起買這些制藝、策論的所謂秘籍,更靠譜。”
“只是大驪朝廷的進(jìn)士,確實最難考取,都沒有什么之一,可以說是整個浩然九洲最有含金量的進(jìn)士及第,一來人太多,藩屬國的讀書種子都會匯聚在此,再者禮部那邊出題太雜,沒什么固定的路數(shù),反而是寶瓶洲南邊那些小國,頒布了一些官修書籍,義疏加則例,林林總總,得有十幾本書吧,反而能算是捷徑,背熟了就有用。當(dāng)然此舉也被一些飽學(xué)大儒非議不小,很義憤填膺了,有那官修全書而經(jīng)說亡的說法。”
“所以小陌你要真有當(dāng)狀元的心思,將來可以去陪都以南某國,待個小十年。在那兒,都是親眷開蒙教字號,也就是練字。之后去學(xué)塾,接觸蒙學(xué)書籍,習(xí)字背書,有錢人就在自家私塾,沒錢的孩子就去村鄉(xiāng)學(xué)塾,只要不是家里太窮,一般都負(fù)擔(dān)得起,終究有個讀書識字的地方,之后才開始經(jīng)學(xué),研究押題。”
小陌一直豎耳聆聽公子的娓娓道來。
陳平安發(fā)現(xiàn)小陌的那份好奇眼神,似乎很疑惑為何自己對此事,竟然如此上心。
陳平安點頭笑道:“猜對了,我當(dāng)年確實有想過參加科舉。第二次出門遠(yuǎn)游的時候,練拳閑暇之余,還真翻過不少相關(guān)書籍,有想將來是不是從考取童生身份起步,爭取當(dāng)個舉人老爺,就心滿意足了,銀進(jìn)士金舉人嘛。”
如今當(dāng)然是無所謂了,反正學(xué)生里邊有了個曹晴朗。
小陌唏噓不已。
倒不是真的對科舉功名有什么念想,而是小陌實在無法想象,如今世道的書籍和學(xué)問,竟是這般廉價,簡直就是不值錢。
遙想當(dāng)年,人間隨便一本寫滿文字的書籍,得是多稀罕多值錢的存在?
所以小陌有了個念頭,以后到了落魄山,自己定要建造一座書樓,取名萬卷樓。
當(dāng)然最好是讓公子幫忙取個好名字。
小陌是直爽性子,立即以心聲說了此事。
陳平安都不用如何思量,脫口而出道:“可以叫兩茫然樓。”
小陌稍稍翻檢心湖那百余本著名詩集,恍然大悟道:“妙絕!”
身為劍修,雅好藏書。
古詩有云,又?jǐn)y書劍兩茫茫。
書與劍,兩茫茫,然也。兩茫然樓!
陳平安隨口道:“當(dāng)然用不用這個名字,你自己看著辦。”
小陌神采奕奕道:“公子,這個書樓名字實在太好,小陌都不舍得公之于眾了。”
結(jié)果公子雙手籠袖,斜眼看來。
小陌立即識趣說道:“那就用吧,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夜幕中,菖蒲河兩岸的酒樓,高高低低,一路綿延開去。
張燈結(jié)彩,熱鬧喧嘩,此起彼伏的行酒令,猜拳聲打破窗戶一般,又有曼妙歌聲跟隨飄出。
相傳有些喜歡喝酒又不缺錢的,從傍晚到清晨,能在菖蒲河這么一處地方,只是稍稍挪步,就可以喝上四五頓酒。
今天一位極少來此飲酒的翊州關(guān)氏子弟,就難得攢了個極為私人的酒局。
拉著既是同僚又不是朋友的荊寬,離開衙門后,兩人就直奔菖蒲河。
關(guān)翳然跟荊寬,兩人的出身,截然不同,可以算是云泥之別了,但是如今官位反而一樣。
雖說關(guān)翳然戰(zhàn)功足夠,官場履歷也極好,是個毫無懸念的侍郎候補,可不管如何,出身寒族的荊寬,能夠在不過三十出頭沒幾年的歲數(shù),就擔(dān)任清吏某司的郎中,成為戶部清吏十八司的主官之一,由此可見,大驪官場的升遷之路,是何等寬闊。
前邊有人摸了摸腦袋,抬頭怒罵,原來是挨了一口從天而降的飛痰。
荊寬小聲說道:“翳然,我有點緊張。見著了那位陳劍仙,該說些什么才不至于冷場?”
關(guān)翳然因為很早就離京投身邊軍,其實跟荊寬一樣不熟悉此地,所以需要跟人問路,聽見了荊寬的問話,也只是笑著不言語。
荊寬繼續(xù)說道:“有哪些忌諱,你趕緊與我說道說道,少在這邊裝聾作啞啊。”
關(guān)翳然打趣道:“忌諱?就一個,到時候你酒量不行,害得我們陳劍仙喝得不夠盡興,落了個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回頭肯定要記你的仇。”
荊寬猶不放心,“到底是一位山上神仙,還那么年輕,就沒點脾氣?等著我出丑,你好看笑話?”
朋友的朋友,其實沒想象中那么好相處。
關(guān)翳然白眼道:“郎中大人,有勁沒勁,你少來官場那一套啊,要是一頓酒從頭到尾,言語得體,滴水不漏,那咱們還上酒桌做什么。今兒這頓酒,跟你以往參加的大小酒局不一樣。你要是信不過我,等會兒見著了陳劍仙,你就說自己從不喝酒,光看著。”
荊寬這家伙什么都好,就是太謹(jǐn)慎了,放不開手腳,聽說他以前跟一幫差不多歲數(shù)的戶部同僚,去別處喝個“小葷”的花酒,荊寬都會挺直腰桿,正襟危坐,若有女子依偎,就如臨大敵。
之后兩人見到了一位熟人,青衫長褂布鞋。
就站在一座酒樓的門口,看來是在等他們。
荊寬一眼就認(rèn)出對方,是先前那個在戶部衙門里邊,與關(guān)翳然坐著喝茶的外鄉(xiāng)人。
何況距離上次在衙署那邊見面,時隔不久,而且對方還是一個能與關(guān)翳然隨便開玩笑的人。
讓荊寬記憶深刻。
好像此人被誤認(rèn)為是個在門口招徠生意的店小二了,前邊有客人竟然開始與他詢問些什么。
那人也不惱,笑著伸手朝酒樓里邊,約莫是在幫著指路。
關(guān)翳然快步上前,瞥了眼酒樓招牌,“嘖嘖,真會挑地兒,百余家酒樓,就這家的酒水最素了!”
陳平安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