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第 22 章
唐嬌嬌乖巧的坐在皇后身旁,恭敬卻不顯拘謹,從容而不失禮數(shù),軟乎乎的一個小姑娘,看著便讓人喜歡。
就是一向清冷的皇后娘娘也難得有了一絲柔軟:“本宮喚你梨兒可好。”
唐嬌嬌點頭:“好。”
賀北城默默的坐在一旁,顯然,他被無視了。
不僅當(dāng)下被無視,進殿后小半個時辰都被無視的很徹底。
一邊是溫言軟語話家常,一邊是太子孤單靜默飲茶,兩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駙馬覲見。
賀北城有意閉目養(yǎng)神,然姑娘嬌軟的聲音總時不時傳來。
他靜靜的聽著,只覺得她慣會哄人。
直到……
“兒臣是夫君在回京半路撿回來的,兒臣醒來后什么都不記得了,夫君便誆兒臣說他是兒臣的夫君,兒臣失了記憶便信了,這才跟著夫君入的東宮。”
賀北城唇角一抽,到底是誰先打誰的主意。
皇后訝異的看向賀北城。
以城兒的性子絕不會做誆騙小姑娘這種事,但梨兒亦不像在撒謊,且也沒必要在這種事上撒謊。
皇后臉色微沉,有些薄怒:“太子?”
儲君當(dāng)以身作則,嚴以律己,如何能行這誆騙之事。
許嬤嬤一怔,娘娘喚殿下太子,那就是真的生氣了。
賀北城看向唐嬌嬌,對方飛快的沖他眨眨眼,在皇后看過去時,又換上了乖巧無害的笑容。
他確定,她是故意的。
“回母后,此事兒臣已向阿梨致歉,并告知了實情。”
皇后面色這才好看了些,卻又見唐嬌嬌面露嬌羞,溫聲道:“娘娘,夫君確實已與兒臣說明,是因為夫君對兒臣一見鐘情,方才誆騙兒臣的。”
皇后一滯,再次看向賀北城。
一見鐘情?
賀北城深吸一口氣。
一見鐘情,呵……難道不是她對他見色起意?
頂著皇后探究的目光,賀北城終是微微頷首:“確實如此。”
皇后有片刻的愣神。
她才不信他的鬼話!
“娘娘,您不責(zé)怪夫君好不好,夫君待兒臣很好的。”
唐嬌嬌伸手扯了扯皇后的衣袖,嬌嬌軟軟道。
說完似是想起了什么,一雙大眼微微黯淡,小臉皺成一團肉眼可見的低落。
皇后瞧了眼被小姑娘無意識拽緊的衣袖,微微凝眉,輕聲道:“梨兒怎么了,可是城兒欺負你了。”
賀北城伸手按了按突突直跳的眉心!
“只是……”唐嬌嬌小心翼翼的瞧了眼賀北城,而后又飛快的低頭,將皇后的衣袖纏在手指上輕輕打了個轉(zhuǎn)兒,小聲道:“只是,不罰梨兒不準吃飯就更好了。”筆趣閣
小姑娘靠皇后很近,毛茸茸的腦袋都快磕到了皇后肩上,嬌軟軟的一團一看就知心里是極委屈的。
皇后面色一沉:“太子!”
賀北城:“……”
太子溫和的面上終于有了一絲裂痕,踩了他一腳沒消氣,還來告狀……
“兒臣知錯。”
賀北城靜默了好幾息,才頷首道。
皇后面上依舊慍怒,但心里卻詫異極了,城兒看著是冷了些,但實則極少發(fā)脾氣,他哪里有心思去罰人不準吃飯?
“娘娘,兩頓呢,夫君罰梨兒兩頓不許吃飯,點心都不給,娘娘您看,梨兒都餓瘦了。”
唐嬌嬌越說越委屈,離皇后也越來越近,像極了女兒依偎著母親撒嬌。
賀北城:“……”
太子抬頭,冷冷的瞥向唐嬌嬌,唐嬌嬌一滯,一雙大眼盯著他也不躲閃,半晌后眼里有了晶瑩。
“娘娘,夫君兇梨兒。”
細軟的音線帶著哽咽,姑娘眼眶紅紅的,活像受了天大的委屈。
皇后有一刻的失神。
有多久沒人喚她娘娘,對她撒嬌了。
她恍惚聽到了多年前,五歲的小姑娘也是這般拉著她的衣袖噘著嘴道:“娘娘,殿下欺負嬌嬌。”
“哦?他如何欺負我們嬌嬌了,本宮替嬌嬌做主。”
“娘娘,殿下不給嬌嬌吃點心。”
那時七歲的太子頗為無奈的道:“母后,嬌嬌生了蛀牙,不能再吃甜食。”
唐嬌嬌見皇后似在發(fā)怔,微微歪著頭輕輕喚了聲:“娘娘?”
皇后猛地回神,偏頭對上身旁姑娘紅潤的眼眶,拍了拍她的手以示安撫,而后瞪向賀北城:“太子,之前的也就罷了,梨兒是你親自帶回東宮,也是你親自請旨賜婚冊封的側(cè)妃,你若敢怠慢她,本宮絕不輕饒!”
賀北城袖中的拳頭捏了又松開,反復(fù)幾次后,才面色平靜的起身:“兒臣知錯,謹遵母后教誨。”
而此時,皇后不動聲色的收回了剛剛為安撫唐嬌嬌,而捏在她腕間的手。
她神色復(fù)雜的看了賀北城半晌,才道:“既然知錯,便要有罰。”
“百花節(jié)將至,便罰你這幾日都陪著梨兒,順便帶梨兒去城中熟悉熟悉,介時一起主持百花節(jié)。”
賀北城揉了揉眉心:“母后,兒臣還要上朝。”
皇后冷哼了聲:“本宮讓你去你就去,在戰(zhàn)場廝殺了兩年,還換不來幾日休沐?”
賀北城一滯。
他知道母后這是對父皇讓賀堇宸與他一道招安梨花宮不滿。
“誰要有意見,讓他來找本宮!”
這個‘他’是誰,不言而喻。
賀北城只得道:“兒臣遵命。”
唐嬌嬌一臉茫然的看著皇后,這算哪門子懲罰,這是懲罰賀北城還是懲罰她。
鬼知道瀟香的人有沒有潛進京城找她,萬一碰上了,她哪里還保得住命……
她今兒可是將賀北城得罪了個徹底,誰知道這小氣鬼會不會見死不救。
“娘娘,梨兒……”
“梨兒可是覺得不解氣,這樣,也罰太子兩頓不許吃飯,梨兒覺得可好。”
唐嬌嬌:“……”
如果不出宮的話那自然是極好……
“好了,本宮也乏了,太子明日便帶梨兒出宮吧。”
皇后也不給兩人反對的時間,話剛落便起身在許嬤嬤的攙扶下進了寢殿。
唐嬌嬌苦哈哈的坐著,軟乎乎的盯著賀北城,她現(xiàn)在認錯還來得及嗎。
賀北城瞧了眼可憐兮兮盯著他的人,很快便明了她心中所想。
太子理了理衣袖,眉眼帶笑,溫聲道:“阿梨不愿隨孤出宮?”
唐嬌嬌瞧見了他眼里的興味。
她咬咬唇,死妖精果然要記仇!
半晌后,唐嬌嬌起身走向賀北城,扯著他的衣袖軟軟一笑:“阿梨怎會不愿陪夫君出宮呢,夫君放心,阿梨很乖的,夫君在哪,阿梨便在哪。”
賀北城垂首盯著乖巧無害的姑娘,莞爾:“那阿梨可要跟緊了,近日京城進了不少江湖人,萬一不小心撞在了他們的刀子上……”
“不會的,夫君一定會保護好阿梨的!”唐嬌嬌義正言辭打斷賀北城的話,死死拽著他的衣袖。
他威脅她。
可是他怎么知道是江湖人在追殺她!
“呵……”
賀北城輕笑一聲,轉(zhuǎn)身便往殿外走,唐嬌嬌忙踩著小碎步跟上。
她覺得她有必要在出宮前把人哄好。
不然,她極有可能落入瀟香的魔爪!
“夫君,你想吃什么,阿梨給你做好不好。”
“母后罰孤兩頓不吃飯。”
唐嬌嬌:“……”
“夫君,你不要生氣嘛,阿梨錯了。”
賀北城頓住腳步,唐嬌嬌一個不防撞了上去:“唔~”
太子轉(zhuǎn)身居高臨下的看著唐嬌嬌,須臾后道:“蘇梨,你二十了。”
唐嬌嬌:“?”
“告狀是小孩子才會做的事。”
唐嬌嬌眨眨眼:“……”
可是她失去了十年記憶,所以現(xiàn)在最多只有十歲!
嗯,就是這樣!
“可是我失憶了啊,最多……最多也才幾天這么大。”
賀北城:“……”
鬼使神差的,太子戳了戳她鼓著的腮幫子,微笑著道:“蘇梨,臉是個好東西。”
唐嬌嬌:“?”
夸她好看?
“不能不要。”
唐嬌嬌:“……”
他罵她不要臉!
唐嬌嬌盯著修長如玉的背影,氣的咬牙切齒:“賀北城!”
屏珠如宛早在皇后與唐嬌嬌說體己話時就退出來侯在了車架旁,因離得遠只看得見賀北城與唐嬌嬌在說著什么,至于內(nèi)容并未聽清。
但唐嬌嬌這聲氣急敗壞的‘賀北城’她們聽清了。
不止她們聽清了,送太子與側(cè)妃出來的玉坤宮宮人也聽清了。
蘇側(cè)妃直呼太子名諱一事自然很快便傳到了皇后耳中。
彼時,皇后正靠在軟榻出神。
倒是許嬤嬤一驚:“蘇側(cè)妃看著不像這般大膽的。”
皇后垂首,沒作聲。
許嬤嬤眼神一閃,試探著道:“許久沒見娘娘這般和軟了,看來這蘇側(cè)妃是合了娘娘的心。”
須臾,皇后望了眼窗外,漫不經(jīng)心的道:“這孩子確實合本宮心意。”
“只是,合不合城兒心意還另當(dāng)別論。”
許嬤嬤一怔,不解道:“娘娘這是何意,奴婢瞧殿下對蘇側(cè)妃很是上心,甚至都縱容蘇側(cè)妃直呼名諱。”
皇后揉了揉眉心,半晌才道:“梨兒是處子之身,送來的帕子是假的。”
許嬤嬤僵住,片刻后喃喃道:“這……這怎么可能呢,殿下昨日還特意來了趟玉坤宮呀。”
“他來不過是為了掩人耳目,你忘了本宮入宮前曾對藥理起了興致,簡單的脈搏出不了錯。”
她無意間將手指搭在了梨兒的手腕上,卻沒想竟叫她摸出了真相。
如此,也才合理。
城兒心里裝著嬌嬌,會對人一見鐘情就怪了。
“城兒左手上有一道口子,是新添的,慶功宴上還沒有。”
許嬤嬤失聲道:“所以那帕子上的血……”
皇后沒接話,只輕輕嘆了聲。
知子莫若母,他這是不想娶太子妃,才給她來了這一出。
結(jié)合梨兒所說,她不難猜出前因后果。
梨兒怕是遭了什么事失了記憶,恰被城兒所救,城兒定會猜到他此次回京必定要娶太子妃,是以便將人帶回京城,作為幌子。
以城兒的性子不會如此欺騙姑娘,定是找機會與梨兒坦白了,且不知為何,梨兒亦同意陪他作戲。
“那娘娘所說的另當(dāng)別論又是何意?”許嬤嬤皺眉道。
若真的只是一出戲,殿下應(yīng)是不喜歡蘇側(cè)妃的,又何談另當(dāng)別論。
皇后眼神微動,而后低笑一聲:“城兒是什么性子你還不知么,就算是作戲也不可能任人喚他夫君,更別說直呼他的名諱。”
“且,城兒的靴子上,有半個腳印。”
雖然擦過了,但還是能窺見輪廓。
許嬤嬤倒吸了一口涼氣:“誰這般大膽。”
太子的腳也敢踩。
話剛落,許嬤嬤便反應(yīng)了過來,再次震驚:“是蘇側(cè)妃。”
太子一向愛潔凈,定不會碰染了塵的東西,東宮宮人也絕不會如此粗心大意,所以答案只有一個,那腳印是來的路上被人踩的。
是誰干的,自不用說。
皇后淡淡嗯了聲,眼里有一絲興味劃過。
“所以,假戲真做也未可知呢。”
縱容到這個程度,只為作戲,她不信。
且這么多年了,她還是第一次看見城兒撕開那層溫和的面具,露出真情實感。
哪怕是作戲,她也相信梨兒于城兒是不同的。
當(dāng)夜,便傳來太子留宿梨苑的消息。
皇后對此只淺淺一笑。
自古以來,日久生情的男女?dāng)?shù)不勝數(shù),誰能保證梨兒不會化了那冰疙瘩。
畢竟,還沒哪位貴女如她這般對大膽。
踩太子的鞋,喚太子的名諱,還來告太子的狀。
這性子,她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