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中國能源戰(zhàn)略部署
第二百九十四章中國能源戰(zhàn)略部署
對于一個超級大國,使用軍事手段征服一個小國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要在心理征服一個民族,使這個被征服的民族對起征服者有一種認同感,就是一件相當漫長的過程和相當艱巨的任務。
為了讓科威特酋長國上上下下對中國這個新的保護者有一種認同感,歸屬感,那么首先是文化上的認同,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lun理道德觀念,還現(xiàn)有在的**思想,很難讓信奉伊斯蘭教的科威特酋長國的人民一下產(chǎn)生認同感。那么文化的征服和文化的入侵從何開始呢?
不管是什么人,存在什么一種社會形態(tài)之內(nèi),有著什么樣的信仰,有一點絕對是一樣的,就是人活著就要吃。吃的學問,也叫飲食文化,由于一個國家的歷史有長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實力有強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構成、宗教信仰、政權性質和經(jīng)濟結構也有差異,故而形成了各國不一樣的飲食文化。
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東與西、南與北相距千萬里,人口眾多,有許許多多的獨具一格的風俗習慣。表現(xiàn)在吃的方面,便形成了聞名于世的中國飲食文化,創(chuàng)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了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風味流派的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璀璨無比的中華飲食文化,被世界譽為“烹飪王國”。
科威特酋長國占總人數(shù)的38%主要是阿拉伯人,其余62%為巴勒斯坦人、埃及人、印度、伊朗、巴基斯坦和其他阿拉伯人。居民中95%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教義中強調“清靜無染”、“真乃獨一”,所以其飲食形成了自成一格的格局,稱之為“清真菜”。
科威特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注重講究菜肴色香味美,質高量小;口味一般不喜太咸,愛微酸、辣味。主食以米飯為主,也吃蒸餃等面食品;穆斯林嚴格禁食豬肉、自死物、血,以及十七類鳥獸及馬、騾、驢等平蹄類動物。所以科威特人副食愛吃牛肉、羊肉、駱駝肉、雞、鴨、鵝類肉及蛋類;蔬菜喜食西紅柿、黃瓜、南瓜、茄子、洋蔥、卷心菜、土豆等;調料愛用橄欖油、丁香、豆蔻、郁金粉、芫荽等。制法對涼拌、燒、炒等烹調方法制作的菜肴偏愛。他們的用餐習慣是席地而坐,用手抓飯吃。
伴隨著中國的石油開采大軍向科威特開進,中國的建筑業(yè)、批發(fā)、零售業(yè)、餐飲旅館業(yè)、運輸、倉儲和通訊業(yè),金融業(yè)、房地產(chǎn)和商務服務等各種行業(yè)也隨之進入了科威特。這些服務行業(yè)給科威特人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中國對科威特酋長國的文化和心理的征服,是從飲食文化入侵開始的。
在科威特集中了全國大多數(shù)人口的首都和哈瓦利、法而瓦尼亞市區(qū)中國飯店,餐館,如同雨后春筍,遍及每個角落。
中國的川、魯、粵、蘇、閩、浙、湘、徽、京的各大菜系以其深厚廣博的飲食與文學藝術、飲食與人生境界的關系,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jīng)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xiàn)出異彩紛呈不同的價值。“色、香、味”俱全。五味調和的境界說,奇正互變的烹調法,暢神怡情的美食觀。有著不同于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天生麗質。中國的飲食文化除了講究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畫外,還要搭配用餐的氛圍產(chǎn)生的一種情趣,使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傳統(tǒng)得以凸現(xiàn)。
酸味泡菜、清燉牛肉、燒羊肉、涮羊肉、燜羊肉、爆炒羊肉、烤羊肉串、炸羊尾、烤全羊、滑溜里脊、干炒牛肉絲、香酥雞、清燉雞、北京烤鴨,爆荔枝、炸茄夾、云片鴿蛋、琥珀桃仁、清蒸石斑魚、紅燜大蝦、手抓羊肉、烤肉等風味菜肴。中國飲食文化以其雄厚的積累把科威特傳統(tǒng)食品烤全駝更是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清真系列中還有一些小吃也頗具特色,北京的鍋貼、羊肉水餃,西安的羊肉泡饃、蘭州的牛肉面、也別具風味。中國飲食文化以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文化,在征服科威特這些回回的口腔味蕾的同時,也在征服著他們的心。
科威特人喜歡吃中餐。他們把中餐視為世界上最好吃、最好看的飯菜,常以吃中國菜為自豪。就連他們席地而坐,用手抓飯吃的用餐習慣,也在中國飲食文化的影響下,使用起飯桌和椅子及筷子來。科威特有點層次的人如果看到還有人用手抓飯,就會對此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學習中文已在科威特蔚然成風。如果要不會說上兩句中文,那是沒有文化和下等人的象征。就象在中國后世很多“精英”們,在說話時,要夾一兩個英文單詞一樣。國民經(jīng)濟生產(chǎn)總值不叫國民經(jīng)濟生產(chǎn)總值叫gdp,開放不叫開放得叫0pen。否則不足以證明自己與眾不同。看起來各國的“精英”都是一個摸樣。
位于阿拉伯半島東部,北瀕波斯灣,海岸線長734公里,西北與卡塔爾為鄰,西和南與沙特阿拉伯交界,這塊83600平方公里后來被稱作阿聯(lián)酋的土地上,到處出現(xiàn)了解中國人的身影,他們與那里的阿布扎比、迪拜、沙迦、拉斯海瑪、弗杰拉、烏姆蓋萬和阿基曼等特魯西爾阿曼七個酋長們進行廣泛接觸,盡量的滿足他們要求,與他們建立起友誼。然后從他們手中千方百計的收購尚未發(fā)現(xiàn)的未來油田的土地。或從英法一些殖民者手中軟硬兼施的收購一些尚未發(fā)現(xiàn)的油田的土地所有權。1957年10月,中國山南特區(qū)石油公司,距阿布達比海岸外約125公里的烏姆沙伊夫海底油田發(fā)現(xiàn)石油。中國從阿布扎比的酋長那里買下了阿布扎比以西約30多公里的達斯島。山南特區(qū)石油公司在海底修建了通向達斯島建立起來的油輪碼頭輸油管道。
當然中國對這一地區(qū)的石油開發(fā)也給當?shù)厝藥砹藢嵒荩黾恿怂麄兊木蜆I(yè)。
在非洲,中國也購買了大量的地下含有大量石油儲備的土地。但由于中國一時還沒有那么大的開采力量,國內(nèi)也需要不了那么多的石油,所以把這些油田先買下來作為一種能源儲備,并不急于開采。
中國國內(nèi)的油田絕大多數(shù)已被封存起來,包括在這次中蘇戰(zhàn)爭中收回的庫頁島東部和北部大陸架海洋所蘊藏的鄧峰他們來到這個時代前為止發(fā)現(xiàn)可采油氣當量儲量為450億桶,約70億噸。相當于歐洲目前找到的油氣儲量的總和的油田,也并不急于開發(fā)。等世界上別的地區(qū)石油都開采完了,到那時再進行開采也不晚。
1963年1月,中國組織領導阿布扎比、迪拜、沙迦、拉斯海瑪、弗杰拉、烏姆蓋萬和阿基曼等七個酋長們在迪拜中國中銀大廈舉行會議,7國1方達成了建立“中國山南-阿拉伯酋長國聯(lián)邦的協(xié)議”,決定單方面廢除英國強迫海灣7個阿拉伯酋長國締結的稱為“特魯西爾阿曼”“永久休戰(zhàn)條約”。2月10日,英國被迫宣布終止同海灣諸酋長國之間簽訂的所有的條約。同年11月11日,由中國山南特區(qū)、阿布扎比、迪拜、沙迦、拉斯海瑪、弗杰拉、烏姆蓋萬和阿基曼七個酋長國一方組成聯(lián)邦國家“中國山南-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宣告成立。
“中國山南-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設立國民議會作為立法機關,酋長院由七個酋長國的酋長家族成員和中國山南特區(qū)管委會組成,為最高權力機關,酋長院最高長官為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實權在內(nèi)閣政府,其首腦為總理。
在鄧峰他們制定石油戰(zhàn)略,對中國進行能源戰(zhàn)略部署時,不可能不考慮南海那豐富的石油儲量。據(jù)后事以往的消息披露統(tǒng)計:美國人幫助越南,菲律賓在南中國海勘探開發(fā)的石油儲量超過了500億噸。這與中國27億噸儲量的大慶油田相比,接近20倍。所以后世曾有人說,中國被越南菲律賓等國家搶走了“20座大慶”。對于如此大規(guī)模的國家資源流失,幾乎所有的中國人民都在問,中國這個號稱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的那些頭們和那些軍隊是干什么吃的?
從后世的80年代起,到鄧峰他們這伙人到這個時代之前,30年來,南海周邊國家非法把中國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積,劃入他們各國版圖約80萬平方公里。南沙群島主權屬我,有大量的史料和法理依據(jù),在50年代之前也是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包括周邊菲律賓等國家所公認的。然而,從80年代開始,周邊國家先后搶占了中國的45個島礁,其中越南30個,菲律賓10個,馬來西亞5個。
有人提出“主權屬我,共同開發(fā)”,“主權屬我”,但周邊國家在南沙占領我40多個島礁,而中國海峽兩岸加在一起也僅進駐7個島礁。
“共同開發(fā)”,但是周邊國家每年在南沙開采幾千萬噸石油,中國這個負責人的大國,為了維護周邊國家友好關系的這個和諧社會,到“基地”來到這個時代為了止,還沒在南沙開發(fā)出一滴油。別說開發(fā),就是中國在南沙進行石油勘探都會由于遭到周邊國家的暴力阻撓和破壞而擱淺。這不能不讓任何一個有點中國心的人感到極大的憤慨。
“基地”來到這個時代,在最高首長的領導下,肯定不會再是這副“慫樣”。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更別說犯我中華到“家”了。
鄧峰他們在制定中國石油戰(zhàn)略時,第一個考慮的就是徹底改變后世中國海峽兩岸在南中國海一個比一個慫的狀況。
在1956年,中國的海軍建設剛剛得到好轉之后,最高首長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南海艦隊占領南海諸島中最大的島嶼西沙群島中的永興島,和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太平島,以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南海的主權和領海的安全及中國的海洋權益。
太平島位于南沙群島西北部,堪稱“南海心臟”,距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守的西沙群島約400海里,距臺灣本島的高雄市860海里,距離菲律賓蘇比克灣基地約440海里,距馬六甲海峽東口的新加坡僅540海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另外,太平島在航道安全、海難通報、南海氣象監(jiān)測、國際飛航情報等方面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戰(zhàn)略價值。平時可作為漁業(yè)基地,并為過往船只提供各種航行服務,戰(zhàn)時則可作為飛機和艦艇活動基地及中繼站。
太平島原來叫黃山馬礁,1946年,當時的中國政府在抗戰(zhàn)勝利后收回南沙群島主權時,國民黨海軍上校姚汝鈺率“太平艦”、“中業(yè)艦”等四艘軍艦在該島重立碑牌,宣布中國主權,并以接收艦隊的旗艦“太平艦”命名。1950年國民黨軍隊被趕出了海南島,設立在太平島上的國民黨海軍“南沙管理處”的守島部隊乘“中勝艦”把太平島上的人員物資裝備撤回臺w。菲律賓的軍民民眾則進入太平島及其它諸島大肆盜采磷礦。
1956年2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南海艦隊,派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陸戰(zhàn)師的286名官兵和400多名基建工程兵和2架“獵手”武裝直升機,乘坐2艘lst1坦克登陸艦和1艘萬噸火力支援艦、1艘5600噸的散貨輪物資補給船和4艘,到達了這個東西長約1,289.3米,南北寬約365.7米,面積為0.49平方公里的太平島。驅逐了在太平島上的菲律賓的軍隊和那些在太平島及其它諸島大肆盜采磷礦菲律賓的刁民。接管太平島,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沙守備區(qū),正式履行對南中國海的國家防衛(wèi)義務,開始對南沙群島中唯一有淡水資源的太平島進行建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