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姜子牙金臺拜將
有一首詩說:金臺拜將若飛仙,斗大黃金肘后懸。夢入熊羆方實地,年登耄耋始朝天。延綿周室承先業(yè),樹列齊封啟后賢。福壽兩端人罕及,帝王師相古今傳。</br> 話說姜子牙看到洪錦被捉住,知道龍吉公主成功了。他命令將洪錦放在宮殿門前的地上。不久后,龍吉公主來到相府。姜子牙欠身向龍吉公主道謝:“今日公主立下莫大的功勞,都是為了社稷和百姓的福祉。”龍吉公主回答道:“自從我下了高山以來,還沒有為丞相做出多少貢獻(xiàn);今天捉住了洪錦,就看丞相怎么處理了。”說完這些話,龍吉公主自己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姜子牙讓手下把洪錦推到殿前,問道:“像你這樣膽大妄為的人,又怎么可能活著回去?”他下令:“把他帶出去,斬首示眾!”當(dāng)時南宮適被委任為監(jiān)斬的人,等待著執(zhí)行死刑的命令。就在即將開刀的時候,一位人匆匆趕來,氣喘吁吁地喊道:“不要殺他!”南宮適看到這個人,不敢輕舉妄動,急忙來到相府報告:“啟稟丞相,屬下南宮適接到了斬殺洪錦的命令,正在準(zhǔn)備行刑,可是突然來了一位人,只是一味地喊‘刀下留人’。屬下不敢擅自決定,請丞相做出決定。”姜子牙說:“請讓他進(jìn)來。”不久之后,那個人來到殿前,向姜子牙行了一禮。姜子牙問道:“道兄是從哪里來的?”那個道人回答道:“我是月合老人;因為符元仙翁曾經(jīng)說過,龍吉公主和洪錦有著世俗的姻緣,曾經(jīng)有著紅線相連的約定。所以特來通報這個消息。其次,這可以保證姜子牙率領(lǐng)軍隊順利通過五關(guān),我們也可以為此提供幫助。姜子牙大人不可忽視這件大事。”姜子牙心中想著:“她可是蕊宮仙子,我怎么能和他討論世俗的姻緣之事呢?”于是他命令鄧嬋玉先去見龍吉公主,把月合仙翁的話先告訴她,再來商議這個問題。鄧嬋玉徑進(jìn)內(nèi)庭,請公主出凈室議事。公主忙著出來,看到鄧嬋玉,問道:“有什么事情要跟我商議嗎?”鄧嬋玉說:“現(xiàn)在有月合仙翁說公主和洪錦有世俗的姻緣,曾經(jīng)有過約定,應(yīng)該成為一對夫妻。現(xiàn)在在殿前,姜子牙正在商議這件事情,所以我先來向娘娘通報一下,然后再面議。”公主回答道:“我曾經(jīng)在瑤池違反了規(guī)矩,被貶下凡間,不能回到瑤池和我的母親重逢。現(xiàn)在下山來,怎么又要被卷入這樣世俗的紛爭中呢。”鄧嬋玉聽了,不敢開口。過了一會兒,月合仙翁和姜子牙來到了后廳。龍吉公主看到仙翁行了一禮。仙翁說:“今天公主已經(jīng)回歸正道,如今被貶下凡間,正是為了了結(jié)這段俗世的因緣,自然可以返本歸元。況且如今子牙即將拜帥,那時軍隊將度過五關(guān),公主應(yīng)該與洪錦建立不朽的功勛,名垂青史。等到功成名就的那一天,瑤池自有旌旛前來迎接公主回宮。這是天數(shù),公主雖然想強(qiáng)行改變,但不可能成功。所以貧道接受符元仙翁的命令,不怕勞苦,親自前來,專門為公主做媒。如果不是這樣,洪錦就要被依法行刑,我來到這里,恰逢其時,可說是冥冥之中早有定數(shù)。公主應(yīng)當(dāng)聽從我的勸告,不可耽誤了佳期,罪過更大,到那時后悔就晚了。公主請自己好好考慮!”龍吉公主聽了月合仙翁的講話,不由得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誰能想到我們會有這樣的恩怨糾葛啊!既然仙翁掌管人間婚姻,我也不能強(qiáng)求什么,但還是請你們二位好好主持公道吧。\"子牙和月合仙翁聽到龍吉公主的話非常高興,于是放了洪錦,并用藥治療了他的劍傷。洪錦離開營地去召回季康和他的手下,等待吉日后,他和龍吉公主喜結(jié)連理,成為夫妻。正是:天緣月合非容易,自有紅絲牽系來。</br> 話說洪錦和龍吉公主成為夫妻是在紂王三十五年三月初三日。西岐城里所有的將領(lǐng)們都準(zhǔn)備好了東征的一切,包括所需的錢糧,只等待子牙出具出征的命令。第二天,武王設(shè)朝聚會,武王說:“有奏章的出班,沒有事的退朝。”話音未落,有姜丞相捧著出師表上殿。武王命令將奏章接過來,奉御官將表文放在武王的御案上。武王從頭看起。表中寫道:“這篇表文是丞相臣姜尚進(jìn)的。臣聽說只有天地是萬物的父母,只有人是萬物的靈秀。天佑助下民,為他們降下君主和師長。只有君主和師長才能輔助上帝,安撫四方,成為民眾的父母。如今商紂王不行善政,忽略上天的眷顧,降災(zāi)禍給下民,使國都淫穢敗亡,殺害賢良,冤屈不忠良善之人,輕慢天子,殘害百姓,賊人淫亂殘暴,親近奸佞,背棄君臣常道,沈湎于酒色,施加給人民族滅的懲罰,用人論族,官人論世;修建官室、臺榭、陂池、奢侈的衣服來損害百姓;廢棄祭祀先祖的廟堂;拋棄老人,親近有罪之人;聽信婦人之言,亂行無道之事;用燒烤來殘害善良之人,剖開孕婦;崇尚奸邪回邪之術(shù),放逐斥退師保之臣;屏棄國家典刑,奴役正直之士;殺妻戮子,只圖自己淫樂;營造奇技淫巧來討好婦人;不修郊社之禮,不享宗廟之祀。商紂王的罪行已經(jīng)堆積如山,天人共同憤怒。如今天下諸侯在孟津會盟,興吊民伐罪之師,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乞求大王體察上天的好生之心,滿足四海諸侯的愿望,思慮天下黎民百姓的苦難,大展雄才,選擇日出之時刻出師討伐商紂王。您將受到上天的獎賞,國家和臣民將對您充滿敬仰和感激!請大王明察并頒布施行。臣姜尚恭敬地將此表上呈大王。”武王看完了命令后,沉默了一會兒。王說:“相父雖然你呈上的這份命令說明了商王無道,天下人都應(yīng)該共同討伐他。但是我們先王曾經(jīng)留下遺言:‘絕不能讓臣子去攻打君王。’今天的事情,后人肯定會以我為口實。況且我有辜于先王之言,如果我去攻打商王,那也是不孝的表現(xiàn)。縱使商王無道,他仍然是一個君主。如果我去攻打他,那也是不忠的表現(xiàn)。我和相父都是忠臣,應(yīng)該等待商王改過遷善,而不是輕易出兵,這不也是一種好的表現(xiàn)嗎?”子牙說:“老臣不敢有負(fù)于先王。但是,天下諸侯已經(jīng)向中外發(fā)布了布告,控告商王的罪行,但是這還不足以治理天下。我們應(yīng)該聯(lián)合各個諸侯,聚集在孟津,展現(xiàn)天威,興兵討伐商王,扶持百姓,監(jiān)視商王的政治行為。在我們軍隊前進(jìn)的過程中,東伯侯姜文煥、南伯侯鄂順、北伯侯崇黑虎已經(jīng)具備了文書,表明了他們的支持。如果還有其他諸侯不前來支援我們,我們應(yīng)該首先問責(zé)他們的違抗之罪,然后再討伐無道的商王。老臣擔(dān)心自己的行為會誤國,因此呈上上表,請大王做出定奪,老臣愿意接受大王的裁決。”武王說:“既然他們已經(jīng)組成了三路討伐商王的軍隊,那就聽他們自行決定吧。我和相父將坐守在本土,以盡忠臣之節(jié);這樣既不會失去做臣子的禮節(jié),也可以守護(hù)先王的遺命。這難道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嗎?”子牙說:“只有天是萬物的父母,只有人是萬物中的靈秀。天賦聰明,作大君,君王作為民眾的父母。現(xiàn)在商王給百姓帶來了災(zāi)難,就像是坐在水火之中一樣,他的罪惡已經(jīng)積累到了極點,天地萬物都在震怒之中。因此,先王得到了皇天的命令,需要發(fā)動軍隊去討伐商王,以此來完成他偉大的功業(yè)。現(xiàn)在大王正在興兵討伐商王,這是代表天意,以此來討伐罪惡,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如果我們不順應(yīng)天意,那么我們將會受到同樣的懲罰。“只見上大夫散宜生上前說:“丞相的話是為國家考慮的忠言,大王一定不可不聽。現(xiàn)在天下的諸侯聚集在孟津,如果大王不派兵相應(yīng),那就不能獲得眾人的信任,而眾人也就不會服從我們。如果這樣的話,那么我們的國家就會被指責(zé)為助紂為虐,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如果我們現(xiàn)在不出兵攻打商王,那么到了那個時候,我們也會自食其果,受到伊戚的攻擊而無法自保。況且紂王信任讒言,多次征伐西方領(lǐng)土,使百姓遭受驚慌之苦。文武官員也經(jīng)歷了汗馬功勞,如今剛剛得到安寧,卻又要調(diào)動天下的軍隊,這樣禍亂就沒有盡頭了。據(jù)臣愚見,還不如聽從相父的建議,統(tǒng)一全國軍隊,集中在孟津,與天下諸侯在商丘陳兵對峙,觀察他們的態(tài)度,等待他們自己改正過失,這樣天下百姓都能夠獲得福利,同時也不會失信于各個諸侯,也避免了戰(zhàn)亂給西部地區(qū)帶來的災(zāi)難。這是一種既能忠于君主,又能盡孝于先王的完美策略,被稱為“萬無一失之計”。我請求大王認(rèn)真考慮這個建議。”武王聽了散宜生的話,感到非常高興,說道:“大夫所說的確有道理。不知道需要多少人馬來實施呢?”散宜生說:“大王如果要進(jìn)軍五關(guān),就應(yīng)該拜丞相為大將軍,授予黃鉞和白旄,總理大權(quán),才能獨斷專行地處理外面的政務(wù),這樣才能行事方便。”武王說:“一切都聽從大夫的主張;就任命相父為大將軍,得全權(quán)征伐。”散宜生說:“昔日黃帝拜風(fēng)后為將,必須要先筑臺,拜告皇天、后土、山川、河瀆之神,然后手捧車轂,推動車輪,才能完成拜將的禮儀。”武武王說:“所有的事宜都由大夫來處理。”于是武王宣布退朝。散宜生又前往相府恭賀,百官們都非常高興。所有的門下門生也都感到欣喜。第二天,散宜生來到相府,對子牙說,派南宮適和辛甲去岐山監(jiān)造將臺。當(dāng)時南宮適和辛甲到了岐山,選擇木材、磚石等建材,開始動工。他們按時完成了工作。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臺終于建成了。南宮適和辛甲回到相府向子牙匯報,散宜生則進(jìn)入內(nèi)庭回報武王的旨意,說:“臣按照您的命令監(jiān)造將臺已經(jīng)完成了,敬請您于三月十五日前往金臺親拜相父。”武王批準(zhǔn)了這個提議,然后在約定的日子前往進(jìn)行拜訪。</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