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臨建甌
“不巧得很,最近本官在研究刺史大人的自然科學,四書五經(jīng)之類的,好久不曾溫習了。”徐易最近但凡有空,就看孫宇寫的自然科學一書,越看越覺得博大精深,比四書五經(jīng)耐看多了。比如地球是圓的,地球并不是中心,反而是繞著太陽轉(zhuǎn),再比如這雨水從何而來,閃電又是何物,為何先看見閃電,后聽見打雷等等之類的,徐易經(jīng)常挑燈夜讀。這用功的程度,足以比得上當年參加科舉那會。
“你,無恥之尤!”
......
“二位,各讓一步成不?”張大虬搖搖頭,這兩位吵下去,也不會有個結(jié)果,自己出來當個和事佬算了,如今這劍州,也就自己有資格。
“不行”
“免談”
倆人跟斗雞一般,不約而同反對,就不信壓不住對方了。
張大虬一看這架勢,自己面子不好使,一把摟著孫三刀的脖子,竊竊私語。
“咳咳,我建議,新兵分為兩組,每組訓練半天,勞作半天,直到大人回來。同意的舉手!”張大虬直接先將手舉起來,孫三到也跟著舉起來,與其在這吵,還不如折中一下,總算有個結(jié)果。
“好,我的建議兩票,二位的建議目前是一人一票,你二位需不需要商量一下,若是你倆能夠達成一致,還是有機會的。”張大虬自然知道這倆人不會達成一致,不然也不用吵到現(xiàn)在,純粹就是惡心他倆一下,誰叫他們剛才不給面子來著。
“好,既然二位沒有意見,就按我的方案來吧。”張大虬眼看倆人消停了下來,也算接受了這個現(xiàn)實,松了口氣。
“那老兵我得抽調(diào)一部分,不然沒法訓練。”程鎮(zhèn)北只能再爭取一下,盡量提高訓練的效果,半天總比沒有強。
“應有之義”張大虬點點頭,總不能一個人訓練上萬人,扯犢子呢,這事不用商量。
“另外,這書院那邊的人,能不能借給我一些,順帶著教他們認字,大人說了,劍州軍士兵都得識字。”程鎮(zhèn)北一看如此爽快,那就再爭取一下,反正也不能一直做體能訓練,一張一弛嘛。
“可以,回頭本官去安排。”倆人不過是觀念之爭,既然結(jié)束了,這該做的事情還得去做,徐易點點頭。畢竟是正兒八經(jīng)的讀書人,自然知道,這人是否識字,天差地別,程鎮(zhèn)北能想著教他們認字,他得不遺余力支持。
“這又要訓練,又要勞作,這伙食得改善,最近肉明顯少了。”程鎮(zhèn)北一看,自己的建議如數(shù)被接納,不由得得寸進尺。
“滾”徐易沒好氣說道,那批大豬除了留種的,都被吃了一大半了,再這么吃下去,種豬都保不住了。當時留種就留少了,徐易已經(jīng)又讓劍州商行那邊去收豬了,準備擴大養(yǎng)殖。
劍州軍雖然肉食少了,但是雞蛋多了,這劍州的烘房已經(jīng)起了效果,基本家家戶戶養(yǎng)雞。這市面上雞蛋越來越多,而且價格還便宜,比吃豬肉劃算多了。等到明年開春了,公雞再長大些,也能收購一批來改善伙食,暫時只能如此了。
“司馬大人,不是老程我說你,天字第一號摳。”程鎮(zhèn)北眼看沒戲,也懶得繼續(xù)磨蹭,直接出去了,明天就得開始訓練了,一大堆事情等著自己呢。
劍浦城越加繁華起來,又沒有宵禁,夜間都是人來人往,川流不息。
劍州軍每天的消耗都是天文數(shù)字,徐易組織人手成立了各式作坊,以滿足劍州軍的需求。根據(jù)孫宇的規(guī)劃,劍浦城往后將成為一個工業(yè)基地,利用目前劍州軍的需求,培養(yǎng)大量的熟練工人,同時開展民用產(chǎn)品加工,推動標準化流水線作業(yè)。
目前開展的最為成功的就是服裝業(yè),在整個服裝作坊內(nèi),有超過五百名熟練的女工,每天生產(chǎn)的服裝、被褥、鞋襪數(shù)以千計。除了滿足劍州軍的需求,同時劍州商行也下了許多訂單,開始朝外面販賣。因為服裝產(chǎn)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對于布料的需求激增,為了節(jié)約成本,紡織作坊也在規(guī)劃中,預計下個月投產(chǎn),屆時只要采購棉麻等原料即可。
上次泉州之行,孫宇除了帶回棉布,也搞了一批棉花種子過來,明年開始推廣種植,準備將棉制服裝打造成劍州的特色產(chǎn)業(yè),推動就業(yè)與收入。
工匠營中,除了打造武器裝備,鑄造火炮外,也要對紡織設(shè)備進行改良,并進行大規(guī)模生產(chǎn),以滿足紡織作坊的需求。根據(jù)要求,所有紡織機必須尺寸一致,零部件通用,易磨損部位全部采用鐵質(zhì),提高耐用性。
目前工匠營已經(jīng)完成第一部紡紗機與織布機的制造,接下來就開始大批量生產(chǎn)零部件,隨后組裝成型,即可交付給紡織作坊。紡紗機與織布機均是采用腳踏作為動力,將雙手空出來進行其他操作,以提高生產(chǎn)效率。
“沈家娘子,咱們?nèi)コ酝朊追墼倩厝グ伞!苯裉旆b作坊下班比較晚,因為要趕工做新兵的服裝,兩個要好的女工出得作坊大門,其中一個提議道。這劍浦城的攤販都擺到很晚,現(xiàn)在應該還有吃的。
“齊大娘,我得回去了,娃一個人在家,我不放心。”沈家娘子乃是寡居,一個人拖著孩子,當家的前年就死了,也搞不清是被哪路人馬給殺的。她一個女子,跟鄉(xiāng)親們一道躲到山里去了,直到前兩個月,聽說這邊招女工,才從山里出來。
若不是有工作,她可不敢隨便出來,在這城里,每日的開銷極大,哪哪都要用錢。舍不得租大房子,就在離作坊近的地方,租了一間屋子,白天孩子就拜托給鄰居照看一下。
“你說說你啊,逞什么強,這劍浦啊,別的不多,男人特別多,再成個家不就行了。”齊大娘搖搖頭,知道她是舍不得那兩個錢,畢竟一個人拉扯孩子不容易。可這劍浦城男人多得是,而且聽說劍州軍的軍餉很高,就算帶著孩子,想是也容易尋的。
“哪有那么容易。”沈家娘子也想找個歸宿,可這每天起早貪黑的,也接觸不到什么人。而且自己總不能自己上去跟男人搭話,那也太沒羞沒臊了吧。
“你只要肯,包在大娘身上。我家那口子,就在給劍州軍搬磚,認識的多了去了,回去就給他說說,包管給你找個靠譜的。”齊大娘知她臉嫩,自己就幫他牽個線。這劍州軍管理是嚴格,可對這塊還是比較松的,若是成家,非戰(zhàn)時可以不在軍營居住。孫宇此舉,也是為了讓士兵在此落戶生根,促進人口增長。
“那就謝過齊大娘了,咱們?nèi)ベI點饅頭吧。”沈家娘子也餓了,但是米粉有些貴,還是饅頭便宜些,買點回去,吃剩下的孩子明天還可以吃。
“成,饅頭就饅頭。”齊大娘也無所謂,反正吃點就行,晚上餓著肚子睡不著。
冬日的劍浦,雖然不像北邊那么冷,卻也得談不上溫暖。北邊吹來的一陣陣冷風,依然讓人躲在被窩里不想出來。
看了一眼窗外光禿禿的樹枝,也不知道孫宇他們回來了沒有,這會估計江寧那邊該下大雪了吧
徐易穿上棉襖,這是服裝作坊新出的款式,襯里的是棉布,中間塞的蘆花,外面用的是麻布。穿在身上暖和舒適,造價也不貴,目前劍州軍是人手一件。出得刺史府大門,朝著東邊走去,今天是紡織作坊落成的日子,得去看看。
等到了紡織作坊,工匠營已經(jīng)在安裝了,第一批就有紡機與織機各三十架,那就得招六十名女工。徐易有些頭疼,這女工不好招啊,得再派人去周邊鄉(xiāng)下去宣傳一番才是。
此時此刻,建甌城北,十數(shù)名馬夫一般的人物,正在驅(qū)趕著一百多匹馬朝著城門而來。建甌城附近,馬匹也是個稀罕物,一下子出現(xiàn)如此多的馬匹,自然引發(fā)了不小的動靜。
“快,快去把大少爺叫來,他不是一直想要一匹寶馬么,機會來了。”城門口的守將一看,乖乖,大多數(shù)都是上好的高頭大馬,這可是稀罕物。他是建甌大族周家的旁支,靠著周家的關(guān)系才得了這個差遣,有好事自然不能忘了巴結(jié)自家大少爺。
這些馬夫正是孫宇一行,天太冷,鎧甲早就收起來了,只穿著棉衣。連日的奔波早就灰頭土臉,去時算是公費旅游,回來就成了馬販子,所到之處,臭氣熏天。沒法子,一直趕路,怕遇到大雪天氣,,平均一人料理十來匹馬,活著到劍州就行。
wap.xbiqug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