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佛門中的兩大派
    在聽到幽淵真人回稟之后,東極青華大帝并未生氣,而是淡淡一笑道:“我知道了。”
    幽淵真人微微一怔,道:“大主使,方鑒這是目無天法!”
    “天法?”東極青華大帝眉頭一挑,看著幽淵真人道:“他有玉皇道歷,天法對他沒有約束。”
    幽淵真人愣了一下,但又有些不服氣地道:“但若任由他這樣下去,只怕會搞亂整個西牛賀洲,甚至還會讓西牛賀洲的妖修對天庭離心離德。”
    東極青華大帝點頭道:“我知道了,你先去吧。”
    幽淵真人看了東極青華大帝一眼,但卻猜不透東極青華大帝的心思,最后也只能躬身領(lǐng)命,然后退出了太玄殿。
    在幽淵真人離去后,東極青華大帝朝一旁的明墟童子道:“我要去一趟太始仙都,若有人來覲見,先讓他去偏殿候旨。”
    明墟童子聞言,當(dāng)即躬身拜道:“遵法旨。”
    與此同時,太始仙都仙宮之內(nèi),西王母正在大殿中與九天玄女說話。
    “妹妹,上次打賭你雖然贏了,但這一次他又闖下了更大的禍,這可真是讓人不省心呀。”西王母目光看著九天玄女說道。
    九天玄女笑吟吟地道:“方鑒這么做自有他的道理,反正我是不擔(dān)心的。”
    “倒也是。”西王母道:“一來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太玄都省大主使了,二來他要真的惹出大禍,憑你現(xiàn)在的尊位保住他倒也是輕而易舉。”
    九天玄女聞言道:“姐姐這話倒錯了,如果方鑒真的闖下驚天大禍,也輪不到我來保他。”
    西王母聞言眉頭一皺,但很快便恍然道:“妹妹是說...大天尊?”xしēωēй.coΜ
    九天玄女點頭道:“不錯,大天尊賜予方鑒玉皇道歷,這其中的含義已經(jīng)不言而喻。大天尊就是想讓方鑒在西天府做出一番大事來,所以無論方鑒最后怎么做,有怎樣的結(jié)果,在大天尊從賜下玉皇道歷的那一刻,就已經(jīng)為方鑒解決了一切后顧之憂。”
    西王母聞言不由神情一凝,然后點頭說道:“妹妹說的有道理,無論方鑒在西牛賀洲做出什么樣的事,只要有玉皇道歷在手,他都不用承擔(dān)任何責(zé)任。”
    而且玉皇大帝是當(dāng)著佛、道兩家的面賜下玉皇道歷的,其用意也很明顯,不管以后方鑒闖了多大禍,哪怕把天捅個窟窿,那也是得了我的授意的。
    所以玉皇大帝賜予方鑒玉皇道歷,也有為他扛責(zé)任的用意在其中。
    正說著,清諺童子進(jìn)入殿外稟奏道:“啟稟大道君,太玄都省大主使請見。”
    “哦?”九天玄女聞言微微一訝,而一旁的西王母則說道:“只怕是為西天府之事而來。”
    九天玄女微微頷首,然后說道:“快請。”
    很快東極青華大帝便進(jìn)入了太始仙宮大殿內(nèi),當(dāng)他看到西王母也在的時候不禁一怔,然后當(dāng)即上前拜道:“臣拜見鈞天大帝君,拜見西王母娘娘。”
    九天玄女看著東極青華大帝笑道:“道友不必多禮。”
    而西王母則點頭道:“道友有禮了。”
    這時九天玄女朝東極青華大帝問道:“道友是為西天府之事而來?”
    東極青華大帝道:“啟稟鈞天大帝君,正是。”
    九天玄女笑道:“如此,道友也不必?fù)?dān)憂,方鑒那么做定然有他的考量,我是了解他的,他絕不是蠻動之人。”
    東極青華大帝說道:“臣并非是擔(dān)憂這一點,而是擔(dān)憂方鑒殺戮過重,會影響道心。”
    影響道心不過是一句托詞,東極青華大帝是一個堅定的‘能度化就少殺戮’一派,對于方鑒那么大肆誅滅妖修也是覺得有些過了,但這種話不好明說。
    但九天玄女聽到這話時笑容明顯一滯,要知道當(dāng)初方鑒執(zhí)念入魔,還是她助其化去魔念的。
    想到這里,九天玄女當(dāng)即點頭道:“道友所言甚是。”
    東極青華大帝搖頭道:“可惜,方鑒如今有玉皇道歷在手,連臣派去的使者都頂撞了回來,臣的法旨怕是管不了他。”
    東極青華大帝管不了方鑒那是不可能的,但他不想用法旨強壓方鑒,以免讓他對自己產(chǎn)生芥蒂,所以便來九天玄女這里‘取經(jīng)’了。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九天玄女當(dāng)然明白東極青華大帝的意思,他這是想借自己的名義來約束方鑒。
    只見九天玄女略一沉默之后,對東極青華大帝道:“這樣吧,太始仙都可先向西天府派遣一位‘解贖郎’。”
    聽到這話的東極青華大帝面色一喜,然后朝九天玄女稽首拜道:“鈞天大帝君慈悲。”
    所謂的解贖郎,是太始仙都‘考成君’下轄的二品仙官,專門負(fù)責(zé)‘功德贖罪’的事務(wù)。
    但太始仙都剛剛籌備起來,還沒有那么多的解贖郎能夠外派,所以暫時各地方功德贖罪事務(wù)的臺子都還沒搭建起來。
    而現(xiàn)在九天玄女先派遣一位解贖郎去西天府,說明功德贖罪就要首先從西天府開始了。
    東極青華大帝達(dá)成了目的,于是便拜辭了九天玄女與西王母,返回太玄都省去了。
    “妹妹是真的關(guān)心這位鴻清真人啊。”西王母悠悠說道。
    九天玄女輕輕一笑,沒有回答,而是朝一旁的童子清諺說道:“傳考成君文天祥來見我。”
    清諺童子聞言,當(dāng)即躬身領(lǐng)命道:“遵法旨。”
    ...
    平育賈奕天,寶相萬佛境。
    青青菩提樹,寶相莊嚴(yán)出。
    大日如來佛、毗盧尸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三位佛陀盤坐在菩提樹下,一炷心香正在緩緩燃燒著,輕煙裊裊飛上天霄,引來無數(shù)仙禽異獸瞻納。
    “南瞻部洲有玄教擋住道門,我佛門大部分力量終于可以調(diào)回西牛賀洲了。”毗盧尸佛手持金剛念珠緩緩說道。
    北方不空成就佛聞言道:“那天竺佛國由誰掌理?”
    大日如來佛道:“由旃檀功德佛掌理。”
    “哦?”北方不空成就佛聞言有些詫異,道:“旃檀功德佛成佛不久,只怕難以穩(wěn)住局勢。”
    “無妨。”毗盧尸佛笑道:“東來佛祖已命斗戰(zhàn)勝佛前往天竺國,協(xié)助旃檀功德佛掌理天竺佛國。”
    北方不空成就佛聞言,面色頓時一松道:“原來如此,有斗戰(zhàn)勝佛前往,天竺佛國必?zé)o差池。”
    斗戰(zhàn)勝佛自從成佛之后,對于佛門的一切擴張都興趣不大,甚至比所有的佛陀都還要‘佛系’,是屬于那種‘一戳一蹦跶’的佛。
    而且無論佛門有什么事要派斗戰(zhàn)勝佛出去,他大概率都是出工不出力。
    漸漸地佛門也很少再派他出去了,只不過雖然進(jìn)取時斗戰(zhàn)勝佛出工不出力,但用他來防守卻是沒問題的。
    畢竟斗戰(zhàn)勝佛再怎么說也是‘佛’,不是道門的士,也不是天庭的官,他的果位在佛門。
    所以只要佛門想要防御一方重地,基本都會派斗戰(zhàn)勝佛前往。
    不過,雖然大家都是佛,但地位高低卻是有著嚴(yán)格劃分的。
    首先,佛門最高尊位者自然是現(xiàn)在佛釋迦牟尼如來佛,無論是地位還是道行,都毫無疑問地處于佛門最巔峰。
    但釋迦牟尼如來佛平時并不親自處理佛門事務(wù),將權(quán)柄幾乎完全下放給了現(xiàn)世諸位佛陀。而且對于佛門中所有佛陀的行事并不過問,甚至不會顯露自己的傾向。
    其次是燃燈上古佛與彌勒佛,燃燈上古佛屬于地位尊貴,但實際上根本沒有多少權(quán)柄,因為他的佛祖尊位和權(quán)柄是屬于‘過去’的。
    然后是彌勒佛,彌勒佛與燃燈上古佛一樣,但不同的是彌勒佛是未來佛祖,簡而言之就是未來接釋迦牟尼如來佛位子的佛陀,他在現(xiàn)世有一部分權(quán)柄,但并不大,而他的尊位是‘未來’的。
    釋迦牟尼如來佛、燃燈上古佛、彌勒佛,便是過去佛、現(xiàn)在佛、未來佛。
    而除了以上這三位,接下來在現(xiàn)世權(quán)柄最大的佛陀便是‘藥師琉璃光王佛’,其次是‘西方阿彌陀佛’,再次是‘中央毗盧遮那佛’,也即大日如來佛。
    不過在這中間卻有一個并非佛陀的人,權(quán)柄并不在眾位佛陀之下,她就是‘觀世音菩薩’。
    然后依次是‘金剛不壞佛’、‘毗盧尸佛’、‘東方不動身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旃檀功德佛’、‘斗戰(zhàn)勝佛’。
    而除釋迦牟尼如來佛外,以彌勒佛、觀世音菩薩為代表的佛門大圣皆主張經(jīng)營南瞻部洲佛國,在天條的約束下發(fā)展佛門,廣傳佛法,盡量不與天庭沖突。
    燃燈上古佛、藥師琉璃光王佛的傾向則并不明顯。
    但西方阿彌陀佛、大日如來佛、毗盧尸佛以及北方不空成就佛則傾向于與天庭爭權(quán)柄,希望能讓佛門在超越天條約束,獲取現(xiàn)世中佛門更廣大的利益和地位。
    所以如今佛門中,主要分為了這兩大派,而佛門中的一切行動,則都是圍繞這兩派的理念之爭而起。
    “貧僧現(xiàn)在回到西牛賀洲,便是要與二位道友謀劃西牛賀洲之事。”大日如來佛朝毗盧尸佛以及北方不空成就佛說道。
    北方不空成就佛道:“道友回來的太及時了,西天府方鑒早已開始了行動,如今整個沙羅國都已經(jīng)落入方鑒掌控之中了。”
    毗盧尸佛聞言卻是淡淡一笑,說道:“無妨,這一次方鑒在沙羅國的所作所為,已經(jīng)將整個西牛賀洲的妖修勢力推到了我們這一邊。接下來,就該我佛門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