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東極青華大帝
在方鑒的威嚴(yán)下,青桓山神與一眾土地神不得不動用權(quán)柄強行切斷了所有通往青華觀的地脈、地氣。
“破廟將軍,轉(zhuǎn)牒使,將這青桓山神與這些土地神押進山神廟中看管起來,不得讓他們走脫。”方鑒說道。
破廟將軍典容與轉(zhuǎn)牒使徐迥當(dāng)即應(yīng)道:“遵令。”
隨后二人便驅(qū)趕著清桓山神與一眾土地神進了山神廟內(nèi),接著方鑒又對這些書令史道:“你們也進去,將這些人的罪惡一一審問清楚,記錄在冊。”
“謹(jǐn)遵真人法旨。”書令史們亦是躬身應(yīng)道。
最后方鑒將泰皇一氣磚祭出,并用法力送到了山神廟上空,只見泰皇一氣磚放出金光罩住了山神廟,金仙以下敢來搗亂直接打死。
然后方鑒對留在身邊的伐壇將軍說道:“設(shè)立香案祭臺,我要稟奏東極青華大帝。”
東極青華大帝雖出身道門,但卻是大天尊欽封的天庭大帝,與九天應(yīng)元雷聲普化天尊一起執(zhí)掌神霄玉清府。
所以方鑒要辦青華觀,必須要上奏東極青華大帝,而且他也相信,東極青華大帝肯定不知曉青華觀的事,不然這位太乙救苦天尊早就降下雷罰把青華觀給滅了。
且不說東極青華大帝了,就算是佛門的菩薩也不可能容許自己的道傳干這種事。
與天庭作對是一回事,但為一己私利凌虐蒼生又是另一回事了,道、佛兩家大佬霸道歸霸道,但在對待普羅大眾、蒼生萬靈上面都是光明正大、心懷仁慈的。否則何必
方鑒來找他們麻煩,天道就會把道、佛給揚了。
但是,身為已證道太乙金仙的東極青華大帝,怎么會這么久都不知道自己的道傳弟子在干這種事呢?方鑒心中有些疑惑,所以更要設(shè)壇上奏。ωωω.ΧしεωēN.CoM
當(dāng)伐壇將軍袁蹈在青桓山山神廟外設(shè)好香案,并焚香祈拜之后,方鑒走上前去,朝著青煙裊裊的香案躬身揖拜:“臣天法院司法天神方鑒,啟奏東極青華大帝:臣奉中
天北極紫微大帝法旨,持紫微玄符整肅四大部洲仙官事務(wù),今至桓州府,卻見遍地干裂,漫天黃沙,草木不生,水土干涸,餓殍遍野,饑荒連年。查之,乃青華觀中修士強令山神、土地移調(diào)地脈至青華觀中...”
...
天庭,神霄玉清府。
盤坐于云床之上的東極青華大帝正看著諸天萬界,他眉頭緊鎖,因為諸天之下,有好幾處下界的局勢不容樂觀。
下界凡是有成仙的修士,都會受到東極青華大帝仙光接引,若是受引便可直接飛升至閻浮大世界。
但若是不愿受到接引,東極青華大帝也不會強迫接引,而是會任其留在下界。
可是下界之中大多地脈之氣遠遠不如閻浮大世界,而且仙氣稀薄,傾盡一個世界也無法供養(yǎng)十位真仙。
不過下界中也是有很多仙界的,這些仙界中地脈繁盛,仙氣濃郁,其中仙人也是極多,道、佛皆有道傳在其中。
但是這些仙界之人最高也只能摘取太乙金仙道果,想要證道就只能飛升至閻浮大世界了。
閻浮大世界是諸天最上層,也是最中心,更是天道規(guī)則運轉(zhuǎn)萬界的核心,所以從太乙金仙開始若想證道,只能選擇飛升閻浮大世界。
但此刻在東極青華大帝眼中,這些下界的因果熾盛,業(yè)力糾纏萬千,現(xiàn)在至少有五六處世界有了應(yīng)劫的跡象。
玉皇大天尊閉關(guān)消劫,如今整個閻浮世界與諸天萬界的劫力都在逐漸消減,但唯獨這幾處下界卻因為因果與業(yè)力糾纏不休,反而快要發(fā)劫了。
一旦發(fā)劫,這幾處下界就要生靈涂炭了,東極青華大帝正看著,忽然眉頭一挑,他在這幾處下界中發(fā)現(xiàn)了另一道氣機。
隨后,東極青華大帝順著這道氣機往西方看了一眼,與此同時西方也有一道目光朝東極青華大帝看了過來。
兩道目光隔著億萬里虛空相撞,隨后西方那道目光背后的人朝東極青華大帝合十一禮,而東極青華大帝也朝著西方回禮打了一個稽首。
“是藥王菩薩,他也在觀察這幾處下界。”東極青華大帝回禮后,心中暗自想道。
就在東極青華大帝思索之時,忽然耳邊響起一個清朗的聲音:“臣天法院司法天神方鑒,啟奏東極青華大帝...”
當(dāng)東極青華大帝聽到方鑒的稟奏時,眉頭不由微微一緊,他目光輕移,朝著東勝神州桓州地界看了一眼。
這一眼就見到桓州地界滿目瘡痍,生靈苦不堪言。
青華觀?那不是自己三萬年前化身下界傳道時留下的一處道傳嗎?
既是自己道傳,為何他們犯下這等惡行自己卻未得到法脈回應(yīng)?
東極青華大帝感到一陣疑惑,他立刻掐指一算,卻看到天機一片朦朧,見而不清,臉色頓時嚴(yán)肅起來。
隨后東極青華大帝抬手朝下界一點,霎時一道太乙符詔便落下三十二天,出現(xiàn)在方鑒前方的香案之上。
方鑒見狀,立刻躬身行禮,隨后只見那太乙符詔之上浮現(xiàn)出東極青華大帝的化影。
“方鑒接詔。”東極青華大帝化影道。
方鑒當(dāng)即稽首拜道:“臣在。”
只見東極青華大帝化影緩緩言道:“青華觀之事必有蹊蹺,著你全權(quán)查處,若有必要...”
東極青華大帝微微一頓后道:“準(zhǔn)你滅此道傳!”
...
華榮山,青華觀。
觀主禹濟真人乃是金仙道行的修士,他三萬年前曾隨東極青華大帝人間化身遍走東勝神州傳法講道,救化群生。
后來東極青華大帝人間化身功德圓滿回歸上天,臨走時感他多年跟隨之艱苦,便賜下《太乙上衍真法》與他。
一萬年前,禹濟真人靠著這部《太乙上衍真法》成就金仙道果,同時又在這華榮山中立下了青華觀,以供奉東極青華大帝。
三千年前,禹濟真人收了一位弟子,是一位坤道,俗名‘楊玉貞’,資質(zhì)奇佳,天賦、悟性皆為上乘,在三千年內(nèi)便摘取了玄仙道果,被禹濟真人封為青華觀大長老,主持青華觀內(nèi)外一切大小事務(wù)。
可是青華觀好像走了什么大運,就在十五年前,禹濟真人的弟子,青華觀大長老楊玉貞也收了一位弟子,名叫‘譚無相’。
此人資質(zhì)更是卓絕,悟性天賦更是在楊玉貞十倍以上。
這譚無相三日練炁,半月煉玄,一月煉神,三月煉虛,半年就成功抱丹,一年后就進入了元嬰境,三年后邁入陽神境,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jié)舌。
但自從陽神境后,他的修行速度就降了下來,這不是因為他的天賦用光了,而是因為這譚無相修煉時需要一樣極為重要的東西來作為輔助。
那就是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