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灌江口二郎神
(
感謝斷刀奎,謝謝你的支持)
觀世音菩薩低頭思考,思及離開靈山與釋迦摩尼佛的對話。
釋迦摩尼佛道:“太上道祖在西牛賀洲傳道孫悟空,偽造出我是孫悟空師父的假象,你可知為何?”
觀世音菩薩答道:“借孫悟空所闖禍端,名正言順滅我佛門。”
釋迦摩尼搖頭,道:“滅佛?談何容易。我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豈是這般容易滅掉的?太上道祖派遣身邊童子下凡,欲滅我佛門人間香火,你可知他現(xiàn)在何處?”
觀世音菩薩搖頭看向釋迦摩尼佛。
釋迦摩尼佛道:“在北山之下,移太行、王屋兩山,并將土石到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太行王屋兩座山不平,他就想不起滅佛一事,忙忙碌碌,子子孫孫,全部浪費(fèi)在挖山石上。張道陵化身智叟,想點醒小童,無功而返?!?br/>
觀世音菩薩明白,太上道祖身邊的童子殺不得,定是釋迦摩尼佛蒙蔽了小童記憶,以移山之事牽住小童,道:“佛門如何應(yīng)對孫悟空所闖之禍?”
釋迦摩尼佛道:“既然太上道祖想送個徒弟給我,我為何不收下?將孫悟空渡入我佛門,走走過場,成就菩薩佛位,讓眾生明白,入我佛門,成佛成祖,入他道門,養(yǎng)馬看園,何愁天下不歸心?”
觀世音菩薩道:“此舉貶道揚(yáng)佛,甚是可行,只是孫悟空為五靈根之一,道門如何肯放手?”
釋迦摩尼佛慈悲一笑,低聲與觀世音菩薩說了幾句話,菩薩點頭領(lǐng)命。
菩薩正思忖間,玉帝拆開表章,見有求助之言,笑道:“這個猴精,能有多大手段,竟然勝過了十萬天兵!李天王又來求助,何將下去相助?”
言未畢,觀音合掌啟奏:“陛下寬心,貧僧舉薦一神,可擒這猴?!?br/>
玉帝道:“所舉者何神?”
菩薩道:“乃陛下令甥顯圣二郎真君,現(xiàn)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誅六怪,又有梅山兄弟與帳前一千二百草頭神,神通廣大。奈他只是聽調(diào)不聽宣,陛下可降一道調(diào)兵旨意,著他助力,便可擒也。”
玉帝聞言,不明觀世音何意,即傳調(diào)兵的旨意,就差大力鬼王赍調(diào)。
那鬼王領(lǐng)了旨,即駕起云,徑至灌江口,不消半個時辰,直至真君之廟。早有把門的鬼判,傳報至里道:“外有天使,捧旨而至?!?br/>
二郎即與眾弟兄,出門迎接旨意,焚香開讀。旨意上云:
“花果山妖猴齊天大圣作亂。因在宮偷桃、偷酒、偷丹,攪亂蟠桃大會,十萬天兵,一十八架天羅地網(wǎng),圍山收伏,未曾得勝。今特調(diào)賢甥同義兄弟即赴花果山助力剿除。成功之后,高升重賞?!?br/>
妖猴是誰,楊戩心里自然明白,心中大喜,暗贊孫悟空好能耐,也不去管玉帝是以九五至尊的身份請兵,還是舅舅的身份請兵,有心助孫悟空脫困,道:“天使請回,吾這就去拔刀相助?!惫硗趸刈嗖活}。
二郎神即喚梅山六兄弟,乃康、張、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將軍,聚集殿前道:“適才玉帝調(diào)遣我等往花果山收降妖猴,此猴也是我結(jié)拜兄弟,還在你們之前,你們當(dāng)稱之為孫二哥,一起同去,助他脫困?!?br/>
眾兄弟俱欣然愿往。即點本部神兵,駕鷹牽犬,搭弩張弓,縱狂風(fēng),霎時過了東洋大海,忽見一陣煙霧襲來,將眾人籠罩在其中。
金色煙霧停留在東海之上,隱約之間傳來刀劍相交之聲,許久之后,聲音漸漸停息,楊戩及眾兄弟徑至花果山。
眾人離開之后,金色煙霧化作一道流光,朝西邊飛了去。
楊戩眾人到了花果山之上,見那天羅地網(wǎng),密密層層,不能前進(jìn),因叫道:“把天羅地網(wǎng)的神將聽著:吾乃二郎顯圣真君,蒙玉帝調(diào)來擒拿妖猴者,快開營門放行?!?br/>
一時,各神一層層傳入,四大天王與李天王俱出轅門迎接。相見畢,問及勝敗之事,天王將備陳一遍。
楊戩心道,好個孫悟空,果然有幾分能耐,笑道:“小圣來此,必須與他斗個變化。列公將天羅地網(wǎng),不要堵了頂上,只四圍緊密,讓我賭斗。若我輸與他,不必列公相助,我自有兄弟扶持;若贏了他,也不必列公綁縛,我自有兄弟動手。只請托塔天王與我使個照妖鏡,住立空中。恐他一時敗陣,逃竄他方,切須與我照耀明白,勿走了他?!?br/>
天王各居四維,眾天兵各自排列陣勢,讓頂上讓了開來。
楊戩領(lǐng)著四太尉、二將軍,連本身七兄弟,出營挑戰(zhàn),分付眾將,緊守營盤,收全了鷹犬,眾草頭神得令。
楊戩只到那水簾洞外,見那一群猴,齊齊整整,排作個蟠龍陣勢;中軍里,立一竿旗,上書“齊天大圣”四字。
楊戩瞧見,道:“那潑妖,怎么稱得起齊天之職?”
梅山六弟道:“且休贊嘆,叫戰(zhàn)去來?!?br/>
楊戩也曾來過花果山幾次,故而營口的小猴,也認(rèn)得楊戩,急忙去報知孫悟空。
那猴王即掣金箍棒,整黃金甲,登步云履,按一按紫金冠,騰出營門,急睜睛觀看那真君的相貌,是當(dāng)初在桫欏國并肩戰(zhàn)僵尸的楊戩。
楊戩背對諸多天兵天將,悄悄對孫悟空使了個眼色,讓孫悟空假裝不識,待會再敘。
孫悟空見了,笑嘻嘻的,將金箍棒掣起,高叫道:“你是何方小將,輒敢大膽到此挑戰(zhàn)?”
楊戩做聲喝道:“你這廝有眼無珠,認(rèn)不得我么!吾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靈顯王二郎是也。今蒙上命,到此擒你這反天宮的弼馬溫猢猻,你還不知死活!”
孫悟空反唇相譏道:“我記得當(dāng)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我行要罵你幾聲,曾奈無甚冤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你這郎君小輩,可急急回去,喚你四大天王出來?!?br/>
楊戩聞言,心中大怒,我只是假裝說你幾句,你丫的當(dāng)了真,道:“潑猴!休得無禮!吃吾一刃!”
孫悟空側(cè)身躲過,疾舉金箍棒,劈手相還。
真君與大圣斗經(jīng)三百余合,不知勝負(fù)。
楊戩見姿態(tài)做得差不多,悄聲對孫悟空說道:“你敗退,我追隨你去僻靜地方,我有話與你說?!?br/>
孫悟空聞言,頗為不滿,道:“為何不是你敗退?我追隨你而去?”
楊戩知孫悟空無賴性子又犯了,但是糾纏下去,也不是辦法,道:“那各憑本事!”
楊戩抖擻神威,搖身一變,變得身高萬丈,兩只手,舉著三尖兩刃神鋒,好便似華山頂上之峰,青臉獠牙,朱紅頭發(fā),惡狠狠,望大圣著頭就砍,這大圣也使神通,變得與二郎身軀一樣,嘴臉一般,舉一條如意金箍棒,卻就如昆侖頂上的擎天之柱,抵住二郎神。
兩尊天地法相恍如惡魔,十分嚇人,口中發(fā)出的嘶吼聲,唬得崩、芭二將,虛怯怯使不得刀劍,一時間懵了。
這陣上,康、張、姚、李、郭申、直健,傳號令,撒放草頭神,向他那水簾洞外,縱著鷹犬,搭弩張弓,一齊掩殺。可憐沖散妖猴四健將,捉拿靈怪二三千!那些猴,拋戈棄甲,撇劍丟槍;跑的跑,喊的喊;上山的上山,歸洞的歸洞。好似夜貓驚宿鳥,飛灑滿天星。眾兄弟得勝不題。
卻說楊戩與大圣變做法天象地的規(guī)模,正斗時,大圣忽見本營中妖猴驚散,自覺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道:“楊二郎,你此舉何意?為何暗中傷我族類?”
楊戩大步趕上道:“休要污蔑我,你可瞧清楚,我有傷你族類一根一毫嗎?將你猴兒盡數(shù)堵在洞中,是恐趁我二人交戰(zhàn)之時,天兵尋了空子?!?br/>
“此話是在不可信!”孫悟空不戀戰(zhàn),只情跑起,只是不信楊戩,畢竟二人相交不淺。
將近洞口,正撞著康、張、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將軍,一齊帥眾擋住道:“潑猴,那里走!”
孫悟空越發(fā)不明白楊戩何意,慌了手腳,就把金箍棒捏做繡花針,藏在耳內(nèi),搖身一變,變作個麻雀兒,飛在樹梢頭釘住,等楊戩過來給一個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