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佛教亂敵國,寒門入朝堂
天保八年,二月五日,卯時一刻,乾鳳宮中
高緯正在宮人的服侍下,穿戴著朝服。太子與太子妃的朝服則為淺青色。而皇帝,太子的冕服則還是以玄色為主。),再由宮人仔細(xì)地在綴滿小白玉的革帶兩側(cè)掛佩好羊脂玉佩,最后再戴上小小的紫玉冠。
‘仁綱,可好了?’也是一身淺青色袞服的高殷走了進(jìn)來,只不過他頭上戴的有著九串白玉垂旒的皇太子平冕。‘好了。’高緯有氣無力地說道。這也難怪,一個孩子怎么早起床,肯定受不了。‘那快走吧,鑾輅在外面等著那’雖然高洋讓高緯可以上朝議政,但是婁太后與李皇后擔(dān)心高緯初次上朝,會害怕,所以便向高洋請求到讓高殷也上朝參政,幫助高緯,而高洋也同意了。本來皇子滿十四虛歲就可以上朝了,高殷也不過是提前一年而已,所以也沒人有異議。
坐在太子鑾輅上,高殷興奮地說著話,‘仁綱,你知道,昨個我聽到能上朝議政,我興奮了一夜都沒睡著,以前我聽到宮人們討論父皇在朝上發(fā)布政令的帝王威儀,我就對上朝議政向往不已,現(xiàn)在我終于可以去了,太好了~~~’說的同時,還手舞足蹈起來。‘嗯~~~’高緯用手擎著腦袋,有一下沒一下地搭著話,不過高殷還處于興奮當(dāng)中,也沒注意高緯這有氣無力的態(tài)度。鑾輅駛了好了一會兒,停了下來,外面?zhèn)鱽砘鹿偌饧?xì)的稟報聲‘殿下,世子,含光殿到了,請你們下輦吧。’高殷連忙掀開了白玉簾子,先下了鑾輅,朝著高緯說道;‘仁綱,來,我來抱你。’高緯也沒反對,任由高殷抱下了鑾輅。
‘太子,仁綱?’身后傳來年輕男子的疑惑之聲,高緯與高殷轉(zhuǎn)頭一看,原是高長恭他們兄弟六人,高長恭見他們回頭,笑了笑,溫和地說道;‘你們今日是頭次上朝,怎么來的如此早,太子,你也是,仁綱才多大,你就這么早叫醒他,你看,他現(xiàn)在還是睡意朦朧的。’高殷看了看高緯,尷尬地笑了笑;‘我也是怕他睡過頭,惹父皇不喜,畢竟是他頭次上朝么,日后我必定讓他多睡會。仁綱,你放心吧。’說完,摸了摸高緯的小腦袋,高緯半信半疑地點了點頭。見此,高孝瑜等人笑著搖了搖頭。不遠(yuǎn)處,高湛與高演相行步來,高孝瑜連忙見禮,高殷與高緯朝二王喊道‘六叔。九叔。’高湛與高演朝他們點了點頭,看著高緯,高湛問道:“仁綱,你在宮中可有胡鬧。”高緯還未回答,高殷已搶答道;“九叔,太小看仁綱,他在宮中可懂事,母后現(xiàn)在對仁綱比對我和紹德還要上心那。”高湛聞言,欣慰地笑了笑:“那就多謝太子和皇后,仁綱,你也別老煩勞皇后,也得自己懂事些。”高緯自是知曉,高湛是提醒她別讓他人知曉她的女子身份,拱了拱身子。說道:‘仁綱省得了。請父王放心,對了,父王,母妃現(xiàn)在可好。’最后,高緯問出了她擔(dān)心的問題。高湛笑了笑,說道;‘你母妃挺好的,只是想你的緊,你有空也會王府去看看你的母妃。’‘是,仁綱,必定會早日去探望母妃的。’高湛不置可否的笑了笑。
這時,宦官傳旨,宣布早朝開始。
含光殿中,身穿青色袞服的高洋正坐于大殿中央的御座上,而高殷與高緯則坐于御座下的小軟墊上。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群臣朝拜,‘平身。’高洋說完,群臣跪坐,高洋身邊的小宦官喊道;‘有事起奏,無事退朝。’宰相楊愔起身,說道:‘啟稟陛下,年初陛下下的兩份詔書,皆已在我大齊境內(nèi)通行,重視商業(yè)的詔書通行,我大齊境內(nèi)的商業(yè)日益繁盛,僅前一個月全國的商業(yè)稅就翻了一倍,而且因為有許多地方豪強都開始重視商業(yè),土地兼并也日趨減少,那些公田也都收了回來,農(nóng)者亦可做到人人有田可種,并且因為陛下下詔拆毀寺廟,收回了好幾萬畝的良田,這樣就不怕日后農(nóng)者無田可耕了,而且因為這詔書多了幾十萬的勞力,現(xiàn)在百姓無不稱贊陛下。’楊愔興高采烈地說完,突然愁眉苦臉說道;‘不過,陛下,在這些僧人中有二十幾個僧人異常頑固,一直不肯化身為民,臣等無可奈何。’高洋聽罷,沉思了一下,向高緯問道;‘仁綱,以為如何?’高緯笑了笑,說道;‘仁綱認(rèn)為既然這幾個僧人如此癡心佛道,一心想為佛祖普度眾生,為何不讓他們?nèi)ノ魑号c陳國傳播佛法那,一來可消耗兩國國力,二來,使得兩國君主民心喪失,三來,使他們幾個僧人可以得償所愿啊。’說完,眾人心中不由感嘆;好一招借刀殺人,既解決了一個麻煩,又給兩國添了無盡的麻煩,此子必為一亂世奸雄。良久,高洋復(fù)雜地看了高緯一眼,對楊愔說道;‘楊相,這事就交給你去辦吧。’‘是’。
‘好了,還有什么事嗎?’高洋問道,高隆之稟奏道;‘啟稟陛下,進(jìn)來有御史奏道,通州刺史劉繼成在通州濫用職權(quán),已殺害多名百姓,通州百姓大都敢怒不敢言。’‘又是這些世家子弟,皇后的弟弟都被朕殺了,他們還是三天兩頭給朕添亂,立即前往通州,捉拿劉繼成,要是再讓他當(dāng)下去,百姓就要對朝廷失望了。’高洋恨鐵不成鋼地說道。‘遵旨,那通州刺史的人選還由吏部來安排么?’‘不用了,這通州刺史就由主簿崔康來吧,朕聽說他的人品一直不錯,也是個為國為民的好官,再說,吏部推薦的全是些既無才又無品的世家子弟,當(dāng)時讓他們當(dāng)這些刺史也是因為大齊初建,要穩(wěn)固朝局,實行的方法,現(xiàn)在既然朝廷已經(jīng)穩(wěn)固,就不要讓他們再去作威作福了。’‘是。’高隆之退下了。
過了一會了,高洋問道;‘不過這些世家子弟實在太多了,有才的沒幾個,真得想想辦法多找些人才才是,眾愛卿你們可有良策?’見眾人紛紛搖頭,高洋又問高殷與高緯:“正道,仁綱你們可有辦法。”高殷搖頭。高緯想了想,說道;“仁綱有一個辦法,不知可不可行。”‘哦,說說看。’高洋來了興趣。‘仁綱的辦法是用寒門子弟。’此言一出,眾人嘩然。因為自兩晉起,朝廷官員大多是世家子弟,因為這樣可使朝局穩(wěn)固,這樣也可使皇帝的皇位坐得穩(wěn)當(dāng),不過有一個大害處,就是使朝廷養(yǎng)了大批無才無德的世家子弟,而且朝廷中的重要職位也都被他們霸占著,使真正的人才有才難施,這要是太平盛世還行,這要是像南北朝這樣的亂世,可是會亡國的。不過盡管如此也沒人動過要大肆啟用寒士的心思,現(xiàn)在高緯提出了,怎能不讓眾人意外與震驚。高洋問道;‘為何?’‘仁綱覺得用寒士有三大好處,一,這些寒門子弟有許多都是有才華的,不用實為可惜,二,這樣也能收獲民心,’高緯頓了頓‘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只要你給他們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他們會比那些世家更加忠心。’高洋盯著高緯好一會兒,轉(zhuǎn)頭對楊愔與高隆之說道;‘楊愔,高隆之,朕給你六個月的時間,你幫朕篩選人才,六個月后,朕要在含光殿里親自試試那些人才,明白了嗎?’‘臣等遵旨。’
‘那就退朝吧’高洋揮揮手道。末了,高洋對高緯說道;‘仁綱你與朕過來。正道,你也先回去吧。’‘是’高緯與高殷回答道。群臣跪送高洋。
等站起身來,也只能看到高洋與高緯的背影了,不過這也無所謂,他們還得回家好好平靜一下心情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