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那龜兒子在干嘛
半個月的時間,陳鋒之如同像是海綿被扔進了大海一樣,瘋狂的吸收著周邊的水份。
那種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的感覺,原來是如此的舒服,如此的美妙。
論努力,論毅力,陳鋒之并不缺。
若是沒有那點毅力,陳鋒之也不可能在明明什么也學不會的前提下,仍舊堅持努力學習了兩年的時間。
現(xiàn)在陳鋒之總算是明白了。
學不會不是因為自己笨,而是因為沒有找到方向。
跟著李懷的這半個月時間內(nèi),陳鋒之每天都在瘋狂的吸收著李懷的精華。
每天晚上,他都要請李懷到外面的飯莊內(nèi)大吃一頓。
半個月來,陳鋒之和李懷兩人吃遍了整個煤礦外的飯莊。
雖然花費巨大,但是陳鋒之卻覺得這是值得的,而且還是超有所值。
半個月的時間,自己學習了李懷兩年才學完的知識。
當然不是什么系統(tǒng)性的學習。
而是李懷通過自己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將實際運用中經(jīng)常用到的一些知識率先傳授給了陳鋒之。
特別是煤礦勘探方面的經(jīng)驗,等陳鋒之學會了這些之后,在一點點的去補習其他的知識。
畢竟那些東西在這里很難遇見。
而實踐又是最好的老師。
在煤礦上,李懷直接用現(xiàn)實來教學,甚至讓陳鋒之親自動手,兩人扒著挖出來的標本一點點的分析講解。
一個人坐在教室里就算學習一年,到了工作崗位上依舊什么也不會。
唯一能夠起到幫助的,是那些知識的累積,可以在他熟悉之后完成一個華麗的加速。
但是在此之前,基本上是沒有什么作用的。
朝廷為什么要讓通過科舉的官員先進行兩年的暗訪?
不正是因為這些嗎?
那些一直待在教室里學習的才子們,從根本上來說是脫離了實際的。
需要通過這么一個過程,來讓他們清晰的了解到現(xiàn)實的殘酷。
要讓他們對民間有一個新的認知,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的來消化他們所學的內(nèi)容。
同時,也要讓他們心中保持一絲敬畏。
只有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人,才會明白這其中的可怕。
就好比只有自殺過一次的人,才會明白生命的可貴,才不會再有第二次自殺的念想。
陳鐵山最近心里面有些焦急。
自從陳鋒之來了煤礦之后,便與家中的聯(lián)絡不太勤快了。
唯一的一次聯(lián)絡,還是讓人回來說一聲缺錢了,讓家里派人給送去一些錢。
而關于陳鋒之在煤礦上的動態(tài),陳鐵山卻一點也不清楚。
接連忙活了大半個月的功夫,陳鐵山終于跟各個部門確定了最終的方案。
雖然組建兩支新的部隊跟陳鐵山?jīng)]有什么太大的關系,他也沒有直接的管轄權。
但是這些人終究是要在西域行走的,作為未來西域的最高官員,陳鐵山是必須知情的,甚至要在某些方面提供一些必要的幫助的。
所以,黃金部隊二十個營,有九個營分配到了西域。
路橋部隊二十個營,有四個營分配到了西域。
但是這四個營前期并不會去西域,具體什么時候去,還要等兵部這邊的通知。
就目前而言,黃金部隊和路橋部隊,是直屬兵部管轄的,跟地方駐軍沒有任何的關系。
除此之外,陳鐵山也在瘋狂的了解著關于西域的一切。
現(xiàn)在西域那邊很穩(wěn)定,但穩(wěn)定的原因是因為那邊還有大量的駐軍。
可那些駐軍終究不是屬于西域的駐軍。
二十萬的蜀郡兵營駐軍,二十五萬的北營騎兵和月氏混合騎兵。
這些人,幾乎九成以上都是要撤回來的,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所以上任之后,陳鐵山還面臨一個駐軍銳減的現(xiàn)實,所以他還要防備駐軍撤走之后,西域會不會再生波瀾。
雖然朝廷也會補充新的兵員進去,但是西域的總兵力已經(jīng)確定下來了,不會超過十萬人。
而且,在摳蒼孜孜不倦的進諫下,陛下已經(jīng)同意了裁軍。
當然,這跟摳蒼的進諫并沒有太大的關系。
能讓王不餓同意裁軍,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現(xiàn)在天下太平了。
沒錯,就是這么簡單。
之前瘋狂的擴軍,那是因為匈奴未滅,西域還沒有真正的納入版圖,所以需要那么多的兵力去形成碾壓局面的優(yōu)勢。
西域那地方派十萬人去一樣能解決戰(zhàn)斗,無非就是這場仗打的時間長短而已。
也許兩年能打完,也許三五年,也可能是十年呢?
兵力不夠,在一些大的戰(zhàn)術上就沒辦法去很好的布局。
你沒有足夠的兵力去進行包圍分割,怎么能快速的消滅敵人呢?
派十萬人去,只能正面進攻,通過戰(zhàn)斗來消滅對方,趕跑對方。
但這并不是長久的辦法。
所以朝廷雖然派了四十五萬大軍去西域,一時間讓摳蒼苦不堪言,整個朝廷都在縮減預算來支撐軍費的支出。
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是值得的。
戰(zhàn)爭只打了一年不到的時間,然后西域便成大漢的領土了。
接下來駐軍,已經(jīng)不算是遠征了,最多算是偏遠地區(qū)的戍守,軍費稍稍降低了一些。
可即便如此,戶部那邊也有些扛不住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若是戰(zhàn)事依舊存在,那么戶部就算扛不住也得接著抗。
現(xiàn)在北方隱患沒有了,西方隱患也不大,唯獨剩下西南和南方。
但是這兩個地方的敵人并不強大,只是需要耗費一些精力而已。
所以,在這半個月內(nèi),一群人爭論不休。
而最終的安排就是,西域駐軍十萬,北方草原駐軍十萬,蜀郡兵營駐軍五萬,南郡兵營駐軍十五萬,同時負責嶺南區(qū)域的軍事駐守。
在大漢內(nèi)部駐扎多少人,這是一個爭議點,也正是因為暫時沒能確定這個點,所以沒辦法確定最終裁軍的人數(shù)。
除此之外就是裁軍的方法,這也是個巨大的爭議點。
當然,這個是正規(guī)軍的人數(shù),城防軍并不屬于正規(guī)軍。
而且現(xiàn)在的城防軍也跟以往不一樣了,多以正規(guī)軍退役人員為骨干,各地征召的徭役來擔任士兵。
所以軍費所需甚少,百姓對于這種徭役也并不抗拒。
畢竟每年也就半個月,也不用跑遠,就是去本縣縣城戍守就行了。
但不管怎么說,陳鐵山手頭上的事情算是暫時忙完了,他終于抽出時間來礦上看一看自己那個不爭氣的兒子到底在干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