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官司
付藝偉一看易青又撲在了書桌前,就知道今天晚上注定是要獨守空房了,每回易青呈現(xiàn)出這種狀態(tài)的時候,少則一兩天,多則半個月,就算是天塌下來,也別想讓他出這個屋子。
“你······想著把面給吃了!”
易青沒吱聲,只是擺了擺手,示意誅邪退避,別妨礙他努力工作。
付藝偉見狀,真想一腳踹過去,可愣了一會兒,終究還是悄悄的走了出去,關(guān)門的時候,也刻意放緩了動作。
“黃姨!孩子放我屋吧!”
書房里,易青已經(jīng)將開始動筆寫劇本的開場,1947年,解放戰(zhàn)爭某戰(zhàn)場,中野獨二師139團3營9連,團長谷子地正帶領(lǐng)9連戰(zhàn)士潛伏在國軍某處陣地前,以約定時間為準,隨時準備發(fā)起進攻。
沒錯,易青要寫的正是前世華藝兄弟投資拍攝的電影《集結(jié)號》,不過,這一次,他所參照的并不是電影原版,而是原版《官司》。
前世原版的《集結(jié)號》算得上是馮褲子后期作品當中作為成功的一部,易青也同意這是一部很有誠意的電影,前半部對觀眾的視覺感官進行狂轟濫炸,后半部分又似涓涓細流,一下一下?lián)显谛目采稀?br/>
值得不值得?
這算是原版《集結(jié)號》里面一個比較核心的問題,面對戰(zhàn)爭提問這個問題,人們會給出怎樣的答案?
47個英勇犧牲深埋在窯里的戰(zhàn)士,被當作失蹤處理,這就意味著他們的死如此不值得。
“人家烈士家屬給700斤小米,失蹤就只有200斤?!?br/>
失蹤戰(zhàn)士的家屬這樣跟幸存連長谷子地抱怨,這是從老百姓的角度出發(fā)。
而從連長谷子地的角度出發(fā),那47個好弟兄,全都是好樣的,沒一個怕死鬼,卻連烈士的名頭也沒有,眼睜睜的看著他們像烈士一樣舍身戰(zhàn)場,卻沒有得到相應(yīng)的榮譽,而對于沒有證據(jù)的事情,除了個人的爭取,是沒有人會為他解決的,戰(zhàn)士們就這么白死了,值得嗎?
頑強的拷問這個問題或許仍是一片茫然。
而谷子地為此付出的努力,求人尋找上級,自己去戰(zhàn)場挖,這個過程里,47個人的死有了一個值得。
他幸存了,并且致力于為他們討回公道,他的良心,他的固執(zhí),被人當作瘋子,依然無怨無悔。
荒謬的事情永遠不會少,被荒謬調(diào)派與捉弄誰又愿意呢?
但是當無情的命運這樣降臨,有人選擇了迎上去,與命運抗爭,谷子地就是這樣一個人。
最終的結(jié)局未免太圓滿,因為興修水利,烈士遺體被發(fā)現(xiàn),上級還親授勛章,為烈士祭奠,但更多的人不會有這樣的幸運。
更多的人,被命運的荒謬捉弄之后,籍籍無名的走了,自己和家屬都得不到該得的補償。
谷子地注定是稀罕的。
正式因為有了谷子地這樣的人,會讓人覺得人生是有希望的,人們付出了,卻未必有回報,但還有他這樣的人記得,愿意給討回公道。
電影當中有一幕,無名烈士墓地,一塊一塊的寫著“無名”兩字的木板做的墓碑,漫山遍野。
當年的戰(zhàn)場,留下了多少廝殺聲,又有多少血肉橫飛,那時可想得到以后,有一個老連長和一個家屬在這里祭奠。
然后鏡頭拉開,那一望無際的墓地,整齊擺列的木板墓碑,讓人止不住的難受。
類似這樣的鏡頭易青見過很多,鏡頭拉開,整齊的墓碑,一望無際,可哪一個有這么強烈的荒謬感呢。
一想到這些無名的戰(zhàn)士,以他們的生命作代價卻換不回一個有名有姓的烈士的稱號,內(nèi)心便忍不住一陣陣難過。
家屬得到的只是一個“失蹤”,補貼也比人家少的多。
失蹤是多么的不明不白,烈士又是多么的光宗耀祖。
都是一樣的犧牲,卻得不到一樣的待遇。
值得不值得?
莫問值得不值得,這就是真相。
像韓國電影《實尾島》里的死囚犯經(jīng)過強化軍事訓(xùn)練,有人也付出生命代價,卻因為國家局勢變化,而被當作垃圾一樣被扔掉,即使說他們死囚的身份注定了這樣一條不歸路,但他們依然想為自己討回個名份,不想被隨便抹掉。
可是被抹掉,又是多么稀松平常的事,那一塊塊無名烈士碑不就昭示了這些嗎。
但是人們覺醒了,覺得生命的該被尊重,谷子地做的就是這樣一件事,出于兄弟情,出于人的良知,生命的逝去即使無法挽回,生命的價值是不能夠被輕易抹殺的,每一個微小的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他努力去為每一個“死的偉大”的生命討回“生的光榮”。
那是一串串的記憶,排長寫給家里的家信,提醒著照顧好老人,冬天不讓兒子去井沿免得掉下,就是那個吃起烙餅來狼吞虎咽像個餓死鬼的排長,一個活生生的人。
為了給找連長一塊手表而被敵軍擊中的呂寬溝,被子彈打穿了心臟,睜著眼睛死去的黑子,與坦克同歸于盡的姜茂財。
這樣一群活生生的人,粗礪,真實,還有韌勁十足的谷子地,他們都是漢子,講話直白,打起仗來玩命,舉止粗魯,可就是實誠。
這個故事里的這一群漢子都是有人味兒的,團長與谷子地在醫(yī)院的一場戲,又是非常的輕松,兄弟兩個互相撞胳膊的場景,鮮活,緩和了緊張的劇情,而濃濃的兄弟情溢于言表。
可以說,《集結(jié)號》是部有情的電影,貫穿全劇的兄弟情令人感動。
它告訴人們不要絕望。
這個社會是需要谷子地的,不管生命到底有沒有意義,谷子地這樣的人的存在,就可以賦予它意義。
這個名字來自土地,它象征的意義也不言而喻,如同谷子總是從大地母親那里汲取力量,人們需要的力量也來自那里。
前世,易青是在電影院里看的這部電影,看過之后,他很難相信這會是馮褲子拍出來的,一個習(xí)慣用喜劇手段來對付電影審查的大院子弟,居然也能拍這種題材的電影。
每一個犧牲,都永垂不朽。
這是馮褲子自己對《集結(jié)號》的總結(jié)。
每一次戰(zhàn)斗,每一場戰(zhàn)爭,都是一個個鮮活的人所鍛造的。
憑什么四十七個生命不該與四十七萬條性命相提并論,獲得價值的等同?
為了一個聽起來挺美好的未來,為了一個虛無的盛世美景,這些生命就該無怨無悔,悄無聲息地永遠留在礦山之下?
戰(zhàn)爭最大的魔力在于會讓本來很怕死亡的人,能主動地心甘地選擇死亡,這其實是另一種自殺。
這源于一種信仰,為了更多的人擁有更多美好明天的信仰。
恐怖的“更多的人”,虛偽的“更多的人”,殘暴的“更多的人”。
就是這個只停留在印象中的飄渺的群體,讓戰(zhàn)爭有了“正義”的感召,讓敵人有了“十惡不赦”的標簽,讓那四十七個人有了“犧牲”的沖動。
于是英雄誕生了。
“更多的人”為那些甘愿犧牲的信仰信徒們戴上了“烈士”的光環(huán),信仰的傳說,仍然在犧牲者的后人中間流傳。
烈士的名號下,已沒有人再記得那一個個活生生的、為了信仰而死的人了。
團長自然是有資格躺在烈士陵園里的,可那個團其他幾百號人呢?
被遺忘了,爹媽給取的名字死后倒成了“無名氏”。
不公平??!
谷子地是無法看懂這一切的,為什么用一條硬漢的血換來的烈士的稱號在更多的人看來,只是700斤的糧食?
為什么更多的人在擁有了美好明天的時候,卻讓那些信仰的犧牲者們失去了名號與尊重?
值得銘記與尊重的,不是英雄、烈士的稱謂,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因為他們曾經(jīng)活過,所以需要被祭奠與懷念。
英雄的光環(huán)不過是更多的人為了信仰的延續(xù)而制造的美麗的幻景。
回過頭來,再說馮褲子的這部電影,如果換一個故事背景,換一個群體的話,是值得被歌頌的,也足以讓他的名字永遠被刻在電影歷史上。
比如美國,比如好萊塢,但絕對不能是在中國,那個群體也不應(yīng)該是解放軍。
這部片子的戰(zhàn)斗場面沒得說,讓人看著很過癮。
但是,看過之后,易青最想要問的就是,馮褲子和他的編劇是不是美國大片看多了呢?
解放軍的戰(zhàn)術(shù)和人員、武器配備模式竟然和美軍差不多,就連人物的刻畫,也是在照搬美國大片中的牛仔英雄主義。
不僅如此,一項戰(zhàn)斗任務(wù),決定部隊是不是要撤退的信號,竟然是遠離一線的一個號聲,這是不是太不符合實際了呢?
先不說解放戰(zhàn)爭期間,我軍有沒有集合號這個問題。
單單是,部隊首長甚至需要用欺騙的手段,讓戰(zhàn)士們?nèi)?zhàn)斗,去犧牲,這樣的故事情節(jié),到底是在歌頌解放軍呢,還是在編排解放軍?這是不是也對革命烈士太不尊重了呢?
所以,易青必須改,必須重新整理故事情節(jié),重新塑造整個時間,重新來刻畫這一群曾經(jīng)鮮活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