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瓊大媽
重生之后,易青是第一次來長沙,前世倒是來過幾次,那個時候來這邊是參加廚藝大賽,這次再來,是為了送何情進組拍戲。
從南京出發(fā)之前,易青就給歐陽打了電話,到了地方之后,直接帶著何情就去了湖南廣電。
等易青見到歐陽的時候,更讓他意外的是,還在這里見到了一個意料之外的人。
這不是瓊大媽??!
易青前世也只是在網(wǎng)上看到過瓊大媽的照片,說不上多漂亮,至少和她筆下描寫的那些女主角相比,她的顏值也就算一般,給人的感覺倒是透著一種知性美,不然的話,憑什么去小三兒逼宮?
算起來,這會兒瓊大媽都五十多了啊,還能保養(yǎng)的這么好,真不愧是真正只愛自己的老太太!
“易總,我來你介紹一下,這位就是寶島來的瓊瑤女士,瓊瑤女士,這一位就是我剛剛和您提到過的易青,易總?!?br/>
瓊大媽看著易青,突然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本來對于和內(nèi)地這邊的人接觸,她是帶著疏離的,但是,見到易青,卻不知道為什么,自動放下了這一層防備。
“您好!”
易青回過神來,第一次見著這位腐文鼻祖,他還真有點兒小激動。
“您好!您好!久仰您的大名?!?br/>
易青都忍不住失神,就更別說跟著他一起進來的何情了。
尼瑪!這可是偶像?。?br/>
說起來,何情也算是內(nèi)地第一批瓊大媽作品的拜讀者了,對于瓊大媽筆下的美好愛情,充滿了向往,對于作者本尊那就更是需要頂禮膜拜了。
瓊大媽的作品早在70年代就開始流入內(nèi)地,只不過那個時候,內(nèi)地正處在特殊時期,她的那些作品都是被列入到批判行列的,不過就算是被定性成了反動文學(xué),照樣阻擋不了她的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小年輕們的手中四處流傳。
正式被引入內(nèi)地,則是在80年代初,雖然那個時候已經(jīng)不是違禁出版物,但瓊大媽的絕對是那個年代老師、家長人人喊打的毒草。
一直到80年代末,瓊大媽來到內(nèi)地拍片,她的以電視劇的形式出現(xiàn)在內(nèi)地觀眾面前時,毒草的惡名才減輕了一點。
盡管對于瓊大媽的三觀,一直飽受質(zhì)疑,但是,總的來說,她絕對稱得上是言情的大家。
并且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瓊大媽就是言情的唯一代名詞,讀言情就是讀瓊大媽的。
她的作品第一次正式被引入內(nèi)地,當時內(nèi)地民眾剛剛走出特殊時期的夢魘,柔情似水的愛情如同甘霖,播灑在民眾長期荒蕪的心田。
可以說,在80年代禁止談性說愛的大時代背景下,瓊大媽不經(jīng)意地開啟了人性的復(fù)蘇。
必須要提到的一點是,內(nèi)地讀者能夠讀到瓊大媽,要歸功于改革開放。
早在60年代,瓊大媽就在寶島出版多部,成為知名作家,那個時候的內(nèi)地民眾還在忙著批這個批那個。
正是改革開放,才讓內(nèi)地的老百姓有了讀到瓊大媽的可能,雖然仍被視作毒草,但畢竟能看到毒草長什么樣,并且批判性閱讀它們。
后來,內(nèi)地的某雜志還曾做過一項統(tǒng)計,當時緊在廣州一地,就有超過70%的學(xué)生讀過瓊大媽的。
而在當時,寶島還未解嚴,內(nèi)地并未正式引進瓊大媽,理論上當時的內(nèi)地讀者看的都是盜版。
隨著80年代后期,瓊大媽的開始以影視的形式進入到內(nèi)地,到了90年代,幾十部瓊大媽劇以每年幾部的頻率開始轟炸內(nèi)地電視圈,從《幾度夕陽紅》到《還珠格格》,十年里無數(shù)人成為瓊大媽的粉絲。
從禁書作者到文化偶像,瓊大媽在內(nèi)地完成了華麗的逆襲。
而由她的改編的電視劇之所以能在90年代紅遍大江南北,主要俱是因為當時三股力量碰巧同時爆發(fā)。
第一股力量是已在寶島放映過的電視劇,在寶島解嚴之前,瓊大媽的早已在港臺被大量翻拍為影視劇,并且捧出來了一大批瓊男郎、瓊女郎,這些明星已經(jīng)在寶島家喻戶曉。
《幾度夕陽紅》、《煙雨》、《庭院深深》、《在水一方》等劇已火遍寶島,等兩岸交流的大門一開,這些劇幾乎在同一時間就涌進內(nèi)地,一時間,每個臺都能看見哭哭啼啼的癡男怨女。
第二股力量則是內(nèi)地改編的電視劇,1986年,上海臺就將《月朦朧鳥朦朧》改編為電視劇。
因當時內(nèi)地尚無正版的瓊大媽,上海臺那邊是拿著一本從美國輾轉(zhuǎn)流傳進內(nèi)地的寶島繁體字版本改編的,隨后沒過幾年,又將《幾度夕陽紅》搬上了熒屏。
第三股力量就是瓊大媽自己改編的劇本,自己跟隨攝制組拍攝的電視劇,這也是后來最主要的瓊式愛情劇來源。
說起瓊大媽的愛情劇,人們往往不會提及導(dǎo)演是誰,即便是有些名氣的演員,也會被冠以“瓊大媽劇主角”之類的名號。
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瓊大媽對由其作品改編的電視劇起著絕對的主導(dǎo)作用,其地位遠非編劇那么簡單。
正是在瓊大媽這樣的親力親為之下,六個夢系列《婉君》、《啞妻》、《三朵花》等、梅花三弄系列、《新月格格》、《煙鎖重樓》、《一簾幽夢》都獲得了商業(yè)上的巨大成功。
同時也捧出了很多哭泣派、嘶吼派的眾多明星,直至后來制作播出的《還珠格格1、2、3》,使內(nèi)地電視劇最蓬勃的90年代,直接被打上了深深的瓊大媽烙印。
再后來,進入21世紀,瓊大媽掀起的風(fēng)潮漸落,可她本人卻屢屢被抬進大雅之堂,多次進入讀者最喜愛的作家排行榜前列,更有甚者,將其列為文化偶像,頂禮膜拜。
早些年被斥為沒文化的瓊大媽作品,居然也被尊為經(jīng)典范本,成了被抄襲的對象。
從2001年的《情深深雨》之后,瓊式愛情劇就開始逐漸轉(zhuǎn)淡,互聯(lián)網(wǎng)的興起讓年輕人有了更多娛樂的方式,看電視劇、讀,都不再是第一選擇。
人們對瓊大媽的稱謂也從“阿姨”過渡到有些惡搞的“奶奶”。
雖然,阿姨、奶奶都是用來尊重的,但年輕人誰愿意聽阿姨的訓(xùn)導(dǎo),奶奶的嘮叨呢?
但是,與此同時,瓊大媽作為家,乃至文學(xué)家的地位,卻逐漸高大起來。
后來,某網(wǎng)站曾舉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20世紀中國十大文化偶像的評選,其中,瓊大媽的名字赫然在列,與迅哥、巴老、錢大家等人的名字列在一起,也不知道那些文學(xué)巨匠知道了自己名字旁邊多了一個帶著酸腐氣味兒的老娘們兒,會作何感想。
雖然最后,瓊大媽未能被選入十大文化偶像,但僅僅入圍提名名單,已經(jīng)引起了軒然大波。
從文學(xué)的角度看,瓊大媽絕對不值得被抬到如此高度,她的手法就是煽情,乃至矯情,中人物多數(shù)三觀不正,是典型的以吸引人眼球為主要目的的通俗讀物。
但是,瓊大媽畢竟出生于書香門第,文學(xué)造詣和功底還是沒的說,看看她那些作品的書名,《在水一方》來自《詩經(jīng)秦風(fēng)》:“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庭院深深》來自李清照的《臨江仙梅》:“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春遲”;《幾度夕陽紅》來自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甚至“瓊大媽”的筆名都來自《詩經(jīng)》“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可能這樣的詩文功底讓瓊大媽的文字,在敘述小情小愛之余,多了一份文學(xué)韻味,多年以后,言情家紅了一批又一批,但提起這個門類,人們第一個想到的還是她。
正所謂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需求。
在瓊大媽那個年代,全世界都在高呼集體、政治,沒有人關(guān)心個體的生存狀態(tài)。
而瓊大媽的愛情,對個人的情感重視就直接向社會開了一炮。
瓊大媽強化了愛情的力量,她認為只要兩個人相愛,就沒有什么可以顧忌可以阻擋,愛情能戰(zhàn)勝一切。
這在當時引起了年輕人巨大的共鳴,許多年輕人都躲在被窩里偷偷看瓊大媽的,對于他們來說,瓊大媽不僅是一個作家,更是一個知心大姐姐。
幻想的內(nèi)容是假的,但是對幻想的需求是真的。
瓊大媽的確是在造夢,但對當時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來說,他們非??释粋€不需要考慮別人目光只要考慮自己的夢。
所以,盡管易青打心里膩歪瓊大媽的那些酸腐,但是卻也不得不承認,時勢造英雄,瓊大媽所掀起的這一股風(fēng)潮,帶來的巨大影響力,任何人都不能忽視,哪怕心里再怎么膩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