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神農(nóng)下界做炎帝(二)
且說,小赤嬰一見猛虎傷了父親,勃然大怒。
只見他小小年紀(jì)不但沒被這突如其來的恐懼嚇住,反倒是拿起一根木棒沖上去就要解救父親。
父親背上鮮血直流,在地上邊與猛虎搏斗邊喊道:“兒子!快跑!”
小赤嬰哪里還聽得到?他沖過去用小手一指那猛虎大聲喝道:“你這畜牲!竟敢傷我父君,休要動得!”
說來奇怪,那只猛虎見他奔來,居然伏首臥地不敢動彈。
他舉起棍棒便打,直打得那只猛虎頭破血流,皮開肉綻。
父親見狀連忙阻止,叫他住手言道:“兒子,你看這畜牲既然已經(jīng)知錯了,你且饒了它這次,任它去吧。”
他扶起父親之后,看見那虎仍趴在地上,眼睛里充滿了恐懼,它不住地望著他。
他憤怒地沖它喊道:“我父饒你不死,還不快滾!”
猛虎聽了扭頭便跑,稍時便消失在密林叢中。
小赤嬰好不容易把父親攙扶回家,鄰居們得知父親被虎所傷,紛紛前來探望或問候。
當(dāng)人們問起原因,父親則把小赤嬰喝退猛虎之事,對眾人詳細(xì)講述一遍。
此事一出,人們由不得聯(lián)想到赤嬰出生時那天夜里所發(fā)生的奇怪事情。
那夜自稱九天玄女者,聲稱此子為神農(nóng)轉(zhuǎn)世。
因為父親一生忠厚誠實,所以眾人聽了他的言述,俱都深信不疑。
當(dāng)時,他與父親所居人群并不太多,其部落和疆域也不太大。
自從此事發(fā)生之后,“猛虎懼童”之說便一下傳揚開去,并且人們俱都以為神農(nóng)在此轉(zhuǎn)世,日后定能保得這方祥和安寧,民生富足。
再加上父親善于助人,幫人田作耕耘,又常常解救眾人之苦,故此人們十分愿意在此落戶生根,紛紛從四面八方遷來,聚集在周圍,漸漸形成了今天這樣一個龐大的部落群體,人們推崇父君為酋長。
從此,這個部落安居樂業(yè),人們互相幫助,十分和諧。
而父君靈位上方懸掛著的那幅女神圣像,正是根據(jù)父親講述,他與九天玄女在電閃中一面之緣,刻畫而成,父親一直將圣母供奉在后宅庭堂之內(nèi)。
且說,烈山氏赤嬰(炎帝)著實是神農(nóng)氏轉(zhuǎn)世。
那天,人皇神農(nóng)氏奉旨隨九天玄女到天庭朝賀玉帝,玉帝命他下凡安扶天下黎庶,由九天玄女陪同,二圣出南天門趕往凡間,當(dāng)行至姜水時。
九天玄女得知其父好善樂施、為人忠厚誠實,是位正人君子。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善人居然半生無子,常常為此憂心忡忡。
九天玄女覺得不公,暗自言道:“這般厚德仁慈之人,豈能讓其斷了香火?使其身后無人承業(yè),實在惋惜!日后誰還為善?”
可九天玄女掐指一算,方知神農(nóng)若投身于此,少年時候會有一段痛苦人生,怎奈定數(shù)所在,豈能違之。
于是,九天玄女命神農(nóng)化作龍形投入其母懷中,從此,其母身懷有孕。
父親得知興奮不已,鄰里們也紛紛前來道賀。
直至其母臨盆,那天夜里,玄女圣母再度下界來見父親,叫他迎接神農(nóng)降世,時逢四月二十八日,神農(nóng)炎帝便降世于姜氏人家。
可是,神農(nóng)炎帝畢竟是圣尊下凡,他奉其天命,認(rèn)其定數(shù),只當(dāng)這天地間有輪回之理。
雖說少兒時期命苦,但是若能遵循天理、天道、天意,并以一生為仁、為善、為賢、為慈,蒼天有眼,日后定會苦盡甘來,前程無限。
正是因為其父和烈山氏炎帝兩代人的功德,天眼慈明,使得姜氏后代輩輩榮耀,后繼興旺。
說到姜氏光宗耀祖者,最顯赫或聞名于世者當(dāng)屬姜尚,姜子牙,人稱姜太公。
姜子牙先祖姜伯夷,乃是炎帝之重孫,在唐堯時期掌管禮宜,后在虞舜時期做過國相,主管太岳,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為呂侯。
故此,其后人便以呂為姓,姜尚亦稱“呂尚”。姜尚其人才識淵博,善用兵法,曾以畢生精力著有《六韜》和《三略》兵書。
有關(guān)姜子牙,民間傳說頗多。
他七十有余仍懷才不遇,其師元始天尊早知天數(shù)已定,命他下山封神,對其言道:“你生來命薄,仙道難成,只可受人間之福,你與我代勞下山封神,扶助明主,日后身為將相亦不枉你修行四十年之功……”
他離開昆侖山來到渭水,在潘溪水邊以釣魚為生。
后來周文王得知他才高八斗,于是重用。
在討商伐紂之時,又被周武王姬發(fā)拜為相父,于是他大開殺戒,斬將封神。
姜子牙身為炎帝之后,至今仍被人們所尊崇,實為先祖之功德,后輩之榮耀。
喻理說事,當(dāng)今同樣如此。
為人處世,要為自己后代積善累德,方能使人尊崇,使其后人受之福祿,光宗耀祖,后繼發(fā)達(dá)。
再說,神農(nóng)炎帝一生為人厚道、仁慈、和靄可親,他把畢生精力致力于醫(yī)術(shù)研究,本部落以及周圍族群都知他醫(yī)德高尚,有求必應(yīng)。
四面八方的百姓紛紛前來求助于他,人們對他卻也十分崇拜和尊敬。
炎帝一生兒女俱全,可謂是子孫滿堂,這就是他積善聚德之功。
常言道: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何為神仙?人這一生受人尊崇,得人愛戴,使后輩們信奉和敬仰,“留芳百世為神仙”。
炎黃二帝何償不是如此。
此時此刻,炎帝在供案前觸景生情,憶起父君一生和自己孩提時之不幸,不禁潸然淚下。
正當(dāng)他沉進在往事回憶當(dāng)中,通事官進來稟道:“啟奏君主,軒轅黃帝差相臣前來議和,正在庭外等候,請君主定奪。”
雖說炎帝仁厚,但對于軒轅無端侵?jǐn)_,又傷了諸多無辜百姓和兵將,他不由得怒氣沖頂,大聲叫道:“不見!”
“且慢,請圣君息怒。”大鴻進來,知炎帝余氣未消,忙弓身施禮言道:“大鴻叩見圣君,請圣君不必動怒。”
炎帝見是大鴻,問道:“你不是去了阪泉?為何去而復(fù)返?今又到此做甚?”
大鴻道:“回稟圣君,我剛到阪泉,見軒轅兵將已經(jīng)退至阪泉境外,并差國相風(fēng)后來此議和,我本不想引見,可風(fēng)后三番五次請求,處于禮節(jié),只好倍他面見圣君。”
炎帝又問道:“風(fēng)后前來議和,意欲何為?”
大鴻答道:“風(fēng)后乃是軒轅重臣,又是一國之相,據(jù)他所說,軒轅對于兵將誤入阪泉乃至于雙方交戰(zhàn),當(dāng)初他并不知曉,為此他深感愧疚,如今得知圣君被傷,特命風(fēng)后前來探望,并向圣君請罪議和,若圣君應(yīng)允,日后軒轅會親自登門謝罪,故而,我便陪同風(fēng)后來見圣君。風(fēng)后已在庭外等候多時,可否一見,請圣君定奪。”
且說,炎帝畢竟是位寬厚仁德之君,聞知軒轅自愧,又差重相議和,倘若不見未免不近人情。
可他轉(zhuǎn)念一想,自己并非三歲頑童,他打也打了,傷也傷了,如今又差人議和,豈能三言兩語就此罷休?他是何居心?
然而,風(fēng)后就在庭外,是否見他,實難決定。
他輾轉(zhuǎn)半晌,并向大鴻說明了心中所慮,問道:“依你之見該當(dāng)如何?”
炎君問話,使大鴻也甚感為難。
二人正在舉棋不定之時,忽有通事官來扱:“稟報君主,廳外有位自稱是燃燈佛祖者求見。”
炎帝急忙問道:“燃燈又是何許人也?”
大鴻搖頭道:“暫且不知,我想,他既然自稱佛祖,想必此人有些來頭,圣君不妨先召見于他,到時一問便知底細(xì)。”
炎帝也想知道這位燃燈佛祖究竟是何方神圣?他今日至此意欲何為?
于是,炎帝向通事官說道:“請燃燈佛祖到議事大廳相見。”正是:
圣雄出于亂世塵,
因果扱應(yīng)警子孫。
今朝佛祖念禪語,
他日梵音度蕓蕓。
谷溪注:本人的長篇小說《村子里的花姑娘》正在蓄勢待發(fā)。寫書不容易,請朋友多多支持和關(guān)照,并多提寶貴建議或批評指正。請朋友們相互轉(zhuǎn)告,歡迎閱讀和收藏。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