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譜之人物分析(五)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
    玉帝與王母亦稱東王公與西王母。
    上回講道:盤古即元始天尊,又是元始天王之前身(無論正確與否,只能聽之任之)
    相傳他與太元圣母通氣結精化生了東王公和西王母,再生天皇兄弟十三人,治世三萬六千歲。
    如此說明,既然東王公與西王母同為太元圣母所生,那么這二位圣君必定是兄妹或者是姐弟了。
    可是,在諸多神話傳說以及眾多神幻書籍中,特別是吳承恩的《西游記》中卻又把東王公(玉皇大帝)與西王母(王母娘娘)塑造成了夫妻關系,這使人看了實在不知可否?
    想必這又是著書者的一個極大倫理錯誤!不過,無論誰對誰錯,卻再也無須考證,只當神話故事中的神仙們可千變?nèi)f化。
    有道是:應以何身得度,就以何身說法。
    因此,至于神仙中的身份亦無須太叫真。
    有關東王公(即玉皇大帝)與西王母(即王母娘娘)到底是兄妹(或者姐弟)還是夫妻?
    接下來仔細分析。
    在此,先說“東王公”和“玉皇大帝”這一名稱的由來。
    東王公一詞,最早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信傳“太陽星君”即東皇太一、東華帝君就是東王公的前身。
    以至東晉時期,葛洪在《枕中書》中稱:元始天尊經(jīng)一劫乃施太元圣母生天皇十三頭,治三萬六千歲。書為扶桑大帝,東王公,號曰元陽父扶桑大帝。釋:扶桑,乃太陽揚升之地。
    然而,在《仙傳拾遺》中,說他為“冠三維之冠,服九色云霞之服,亦號玉皇君。”
    而《真靈位業(yè)圖》將其排在左位,號稱“太微東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進而顯示出他又是由日神演變而來。
    《枕中書》中稱東王公又是元始天尊與太元圣母所生。
    據(jù)道經(jīng)記載:東王公又號青童君、東方諸、青提帝君,尊稱為“東華紫府少陽帝君”。其誕辰為農(nóng)歷二月初六日。
    更有一種奇異說法:東王公即玉皇大帝,原本是元始天尊之師鴻均道人的門童,(不知道根據(jù)何來)。
    還有一種奇說:玉皇大帝在太元之先曾化身盤古開天辟地……
    總之,在諸多傳說和書籍中出現(xiàn)了許多混亂形象,不過,這也很正常,畢竟是神話傳說故事,根據(jù)各自所求所需,罷了。
    關于東王公向玉皇大帝的演變過程。
    據(jù)《列仙全傳》記載:木公諱倪,字君明,號玉皇,又有元陽父、木公、扶桑大帝之稱。正月初九日為圣誕。
    東王公原本是指上古時期統(tǒng)治東方的君主的概括。
    商周時期人們對天帝的信仰和崇拜十分廣泛,以為天上有一個天帝主宰著人間的吉兇禍福,因此將東王公當成了當時的天帝來信拜,進而神化。
    道教宣稱:東王公是東華至真至氣所化生,主陽主父;
    西王母是西華至妙至氣所化生,主陰主母,并且世間萬物俱是他們生化養(yǎng)育的。
    由此一來,便把東王公和西王母世俗化了,并在天界過上了夫妻生活。
    由于當時的封建統(tǒng)治者們依據(jù)自己的需求,把自己說成是天帝的兒子,稱其為“天子”,天帝派他來下界治理世間,這便是“天意”,而自己身負“天職”,要求人們無條件地聽從“天命”,順從于他們的統(tǒng)治。
    以至后來一些文人墨客又把東王公塑造成天帝,天帝稱玉帝,玉帝又稱玉皇;
    隨之道教將其神化,稱玉帝統(tǒng)管三界四生:天界、地界、人界;
    四生即:胎生、卵生、浮生、化生;
    說玉帝是宇宙的大統(tǒng)管皇帝,所以稱其為:玉皇大帝。
    至此,東王公便演變成了玉皇大帝。
    東王公又為何被稱為“東木公”?
    那是按照中國的五行說法:東方屬木、南方屬火、西方屬金、北方屬水、中部屬土。所以又稱其為東木公;西王母又稱金母,西方屬金,居西昆侖山仙島,故稱西王母為“金母”。
    東王公是男仙之首;西王母是女仙之王。
    因此,凡三界十方要想登天得道,必得先拜木公,后謁金母,方能升入九天,入?yún)⑷宥菰肌?br/>
    其實,按照《玉皇經(jīng)》中講述,東王公為先天之陽氣凝聚而生成,而玉皇為群仙之主、眾神之皇,玉皇又稱玉帝、玉皇大帝、昊天金闕玉皇大帝等,為道教中的“四御”之一。
    據(jù)《玉皇經(jīng)》中所記,玉皇大帝原本是上古時期,光嚴妙樂國凈德國王的兒子,生于丙年正月初九日午時。
    他的母親是寶月王后,有一天她夢見太上道君即靈寶天尊送子而身懷有孕。
    王子降生時,祥光照亮宮殿;待王子長大后,“舍身堵北缺,代在萬眾生”。
    懷著濟世救人之心,行藥治病,學道修真。
    據(jù)《高上玉皇本行集經(jīng)》記載:王子舍棄王位,修真渡化眾生,歷萬億劫;
    歷經(jīng)千劫成為大羅金仙;
    又經(jīng)萬劫總執(zhí)天道;
    又經(jīng)億劫終登“太上開天執(zhí)符御歷含真體道至尊玉皇大帝”之寶座。
    每年的正月初九日是“玉皇誕”,各道觀要舉行盛大儀式,誦經(jīng)禮懺;
    每年臘月廿五日為玉皇大帝下界巡游之日,道觀要舉行道場迎接玉皇大帝御駕下界巡禮,并考察人間善惡。
    據(jù)傳,這天玉皇大帝巡視人間,一路行來之時,便向人間派來了許多同行的“巡事靈官”,他們專門向上天和玉皇大帝通報人世間的善惡邪正之人和事;說是這天出生的人是上天“靈官”轉世。
    所以,凡是這天出生的人最好不要招惹,以免引禍上身而遭天譴。
    玉皇大帝的形成,其根本是道教推崇和信拜的結果。
    在民間俗稱“天公”、“老天爺”,為民間崇拜的最高神靈。
    古代十分崇拜天帝,古人認為山川河流、風雨雷電都是由上天天神掌管著,這些天神中最高的就是天帝。
    人們依照世俗的帝王統(tǒng)治,設想天帝與人世間皇帝一樣,有朝廷、宮殿、娘娘后妃、群臣、文武百官、四值功曹、五方揭諦、四大天王、九曜星官、二十八星宿、四海龍王……等等,從而還描繪出了三界十方,人神鬼。總之綜合了世間帝王的諸多形式。
    中國的道教認為:道是無邊無際的,玉皇大帝統(tǒng)管著宇宙萬物無處不在,他融化在道的太虛之中;
    道是無盡無息的,無法形象的玉皇大帝便是道的載體,成就萬象,并存在于無限之中。
    故此,道是: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萬物以之生,五行以之成。
    總說宇宙、陰陽、萬物都是由道來產(chǎn)生的,并是玉皇大帝統(tǒng)掌管理的。
    所以才制造出了大羅金剛體以及大羅天界。
    道教認為:大羅天境六合三十六天界,元始天尊是宇宙之祖、神靈之宗。
    大羅天境形成之時,元始天尊與太元圣母化生了東王公和西王母。
    西王母乃是宇宙西真清圣妙真善美精元衍化,使天地萬物演煉而成的女仙之王;
    東王公則是大羅天仙之首。
    此時,宇宙已經(jīng)建成了三十六天,在三十六天境之中,分布有九重天系,所以大羅天境又分化為“九皇”,是他們治理著浩瀚的宇宙。
    故此,后來人們便將天界化分為九重,而且每一重天界當中便有一位天帝統(tǒng)管,自此便有了九天皇、九天帝之說。
    其實,不光是道教稱東王公、玉皇大帝。
    在民間、傳說當中以及信奉者的稱呼之中更是花樣繁多,比如:東王公、東木公、東皇太一、東華帝君、玉皇、玉帝、玉皇大帝、東華紫府少陽帝君……等等。
    《東荒經(jīng)》中稱: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長一丈,頭發(fā)皓白,人形鳥面而虎尾,載一黑熊,左右顧望,恒與一玉女投壺,每投千二百矯,沒有不出者,天為之噓;矯出而脫誤不接者,天為之笑。
    別說他是如何造化的,就如此描述,東王公簡直就是一位半人半妖的怪物。
    當然,歷朝歷代、各門各派在描述和繪制玉帝或者天帝形象方面各有不同。
    說到底,無論古人還是現(xiàn)代人,有哪位真正見過神仙、天神、天將或者天帝?
    至于這些神靈的出現(xiàn),也只不過是人們從精神上或幻想中的形象罷了。
    就連中國的三大奇書:易經(jīng)、山海經(jīng)、黃帝內(nèi)經(jīng)。(還有奇門遁甲)在這些奇書中也沒有一部能真正描繪出玉皇、玉帝或者哪位天帝的本真面目。
    若知天帝的真實面目,請您去閱讀本書第一回的“故事”,看后肯定會有一些感觸。
    由此可見,天帝是何等神秘。所以,無論天帝或者玉皇大帝,他們究竟長相如何,也只能憑借著人們的想象或構幻的形象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