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譜之人物分析(一)
??一)盤古老祖與元始天尊:盤古,混沌天神,又稱盤古氏,俗稱盤古老祖。
他是創(chuàng)造世界之始神,是生在太元之先,元?dú)饽?br/>
每年冬至?xí)r分為盤古圣誕(又說正月初一或正月十五是盤古生日),總之,盤古圣誕之日各地自有各地的說法,門派不同說法也就不盡相同,無須考證。
有關(guān)盤古神話故事由來已久,最早是在中國(guó)民間,特別是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流傳廣泛,苗、瑤、壯、侗、仫佬等民族非常盛傳或崇奉盤古,把他視為開天辟地的人類始祖,視其為本民族之祖先。
盤古開天辟地之記載,最早見于三國(guó)時(shí)期徐整根據(jù)民間傳說著寫了《三五歷記》,書中這樣寫道:“天地渾沌如雞子之狀,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yáng)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zhǎng)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shù)極高,地?cái)?shù)極深,盤古極長(zhǎng),后乃有三皇。數(shù)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處于九,故天去地九萬里……”。
《三五歷記》的姊妹篇《五運(yùn)歷年紀(jì)》中也有記載(注:五運(yùn)之天地變化: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極)。
《五運(yùn)歷年紀(jì)》中記載道:“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fēng)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死后骨節(jié)為山林,體為江海,血為淮瀆,毛發(fā)為草木”。
而另有傳說:“宇宙之初,混沌未開,宛如雞子之狀,里面有一巨人,名盤古,又稱混沌氏,酣睡了約一萬八千余年,成為‘初醒者’,自此開始了開天辟地之壯舉。
他憑借自己之神力,終將天地開辟出來。當(dāng)他完成了神圣職責(zé)之后,他頭頂天為神,足踏地為圣,終成了頂天立地之神圣英雄;
他把自己的左眼變成了太陽(yáng),右眼變成了月亮,頭發(fā)和胡須變成了星星;
骼骨髓變成了地下礦藏;皮膚和汗毛變成了地上的草木,汗水變成了雨露……”
綜合上述,無論傳說還是后世記載,都說盤古乃是宇宙形成之前,混沌未開,如雞子之狀時(shí)的“初醒”第一始神,也可以說是世間中第一個(gè)出現(xiàn)的人物,之前絕無其他人再比盤古始祖早得人物了,故稱盤古為“世間第一人”。
然而,既然有此之說,可有的書籍和小說卻不分青紅皂白,強(qiáng)把盤古說成是元始天尊,以此推理盤古為鴻鈞道人之徒,這樣一來,盤古老祖反倒成了道教的二代人物了。
若說盤古就是元始天尊,其根據(jù)可能是在《封神演義》中,元始天尊這樣說過:“我曾以盤古巨身開天辟地……”,所以,后來人們就以此大作文章,宣稱盤古便是元始天尊。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中稱:“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此氣化為開辟世界之人,即為盤古;化為主持天界之祖,即為元始。”
《路史前紀(jì)一》羅蘋注道:“昔二儀未分,溟滓鴻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已有盤古真人,天地之精,自號(hào)元始天王,游乎其中……”。
在東晉時(shí)期,元始天尊在形成之初,東晉葛洪曾在《枕中書》中卻又是這樣講道:“元始天王開天辟地治世成功以后,蛻去軀殼,一靈不昧,巡游在空中,見圣女太元,喜其貞潔,即化成青光投入其口。圣女懷孕十二年,始化生于背膂之間,言語行動(dòng)常有彩云護(hù)體,因其前身是盤古,即元始天王就是元始天尊。”
依此說法,盤古乃是化青光轉(zhuǎn)世投胎于太元圣女口中,使其孕育十二年而生,這足以說明元始天尊的前世為盤古;前世為盤古老祖,后生為元始天尊――這點(diǎn)很重要,不可混淆。
因此,鴻鈞道人之徒是后世的元始天尊,而非前世的盤古老祖。
元始天尊入三清之后,被道教尊為最高神靈,也正是因?yàn)楸P古老祖是元始天尊之前身,生在太元之先,元?dú)庵迹谔从钪妫┱Q生之前便已經(jīng)存在,所以尊稱為:元始;在無量劫數(shù)來臨之時(shí),用玄妙之天道來教化眾生,故而尊稱為:天尊。
只因其前世為盤古,故又稱為“太上盤古氏玉清元始天尊”、“玉京大天尊”、“太上道尊”,其全稱為:“一氣化三清玉清居清微天圣登玉清境始?xì)馑扇仗鞂毦继熳鹈钐焐系邸薄榈澜套罡呱袷エD――三清之前。
道教三清,是指三位天尊。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
在《封神演義》中把靈寶天尊也稱為“通天教主”,道德天尊即為“太上老君”。
三清也指他們所住的三清天、三清境。
盤古天王隕落后,其元神吸收開天清氣(太清玄白仙氣、玉清始青圣氣、上清元黃真氣),融合無量開天功德化為盤古三清(即一氣化三清:太清太上老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
依鄙人拙見,所謂一氣化三清,其實(shí)就是太上老君為實(shí)體,而玉清元始、上清靈寶為虛擬之身。
盤古精血吸收辟地濁氣化為十二祖巫,這十二祖巫只拜盤古卻不拜天道。
道教認(rèn)為:大羅天境有三十六天,元始天尊居三十五天界;靈寶天尊居三十四天界;道德天尊居三十三天境。
可是,按照這三位天尊所形成的時(shí)間,從歷史的角度推算。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的形成,是在東漢末年就已經(jīng)廣泛流傳開了;
靈寶天尊即太上大道君(通天教主),是在東晉時(shí)期才形成和傳開,兩者相距一、二百年的時(shí)間。
而元始天尊則是在東晉末年和南北朝初期才開始形成。
所以說“后來者居上”,最早出現(xiàn)的太上老君反倒成了三清界的第三位尊神了。
即便是盤古傳說的形成,早在東漢中期就開始了,同樣也早于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
至于為何如此安排,那便是道教各門各派的需要了,無關(guān)緊要。
據(jù)《元始上真眾仙記》中稱:“玄都玉京七寶山在大羅之上,有上、中、下三宮,上宮是盤古真人、中宮是元始天王、下宮為太元圣母所治。”
請(qǐng)看,盤古與元始天王是兩個(gè)人還是同一個(gè)人?
若是同一個(gè)人,為何在諸多書籍中會(huì)同時(shí)出現(xiàn)?實(shí)在令人費(fèi)解。
又說:“元始天王位居于三十六天之大羅天界(即最高層),所居仙府稱為‘玄都玉京’,玉京中黃金鋪地,玉石為階。
宮有七寶、珍玉、仙公、仙卿、仙王、仙伯、仙大夫等,居于中央和兩旁的仙殿中”。
由此可見,這元始天王(即盤古)位居于三十六天之大羅天界,而元始天尊則位居于三十五天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