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3 驚為天人
?
經(jīng)典,必然是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因為它反映的不僅僅是一時的現(xiàn)象,更是一個時代的現(xiàn)象,是時代文化沉淀下來的眾生相,也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精髓。即使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它依舊會把遙遠過去的文化一點點沉淀下來,這才鑄就了經(jīng)典。
“社交網(wǎng)絡”雖然才剛剛上映,但在阿倫.索爾金的筆下,在大衛(wèi).芬奇的鏡頭下,卻為所有人展開了這個時代的一副畫卷,注定是可以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因為這就是這個時代的寫照。
在電影的行進中,埃德瓦.薩瓦林總是輕易可以抓住人們內(nèi)心軟弱的部分。他不是完美的,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卻比乖戾的馬克.扎西伯格要可愛得多。埃德瓦.薩瓦林更能夠代表這個時代的常態(tài),他就是蕓蕓眾生相,穩(wěn)健而平凡。馬克.扎西伯格會鋌而走險,不成功則成仁;但埃德瓦.薩瓦林卻循規(guī)蹈矩,按照既定的路程前行,他也許不會大紅大紫,但他的每一步都沒有出錯,中規(guī)中矩,肯定是會小有所成的。
埃德瓦.薩瓦林其實就是我們自己,讀書、就職、結(jié)婚生子……人生的每一個腳印都有既定的節(jié)奏,只是在每一個腳印上,因為每個人的努力不同,會產(chǎn)生不同的結(jié)果,僅此而已。但我們注定無法成為馬克.扎西伯格,因為全世界的億萬富翁也就那么幾個,不是人人都可以挑戰(zhàn)成功的。
撇開馬克.扎西伯格不說,埃德瓦.薩瓦林也是一個成功人士,普通的成功人士,而不是一個著名的失敗者。在他的身上,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如果說埃德瓦.薩瓦林是現(xiàn)代人格的化身,那么肖恩.帕克就是無法無章的后現(xiàn)代人格典型。直白點說,埃德瓦.薩瓦林是學理科的,而肖恩.帕克則是學藝術(shù)的。肖恩.帕克,他的激情,他的瘋狂,他的不按牌理出牌……種種反傳統(tǒng)、反權(quán)威的行徑,成功地讓馬克.扎西伯格產(chǎn)生了共鳴。這才導致了馬克.扎西伯格和埃德瓦.薩瓦林的分裂。
但事實上,馬克.扎西伯格終究不是肖恩.帕克。
肖恩.帕克也是it中人,對于電腦和網(wǎng)絡,他和馬克.扎西伯格有著同樣敏感的直覺和深刻的認知,這一點不同于玩經(jīng)濟的埃德瓦.薩瓦林。經(jīng)濟和金融世界已經(jīng)高度制度化,需要謹慎小心守規(guī)矩,而計算機世界是開疆拓土的西部,需要的是策馬冒險的的牛仔。正因為如此,馬克.扎西伯格才與肖恩.帕克一拍即合,最終與唯一的朋友埃德瓦.薩瓦林決裂。
事業(yè)上如此,但是在生活中,馬克.扎西伯格對于肖恩.帕克的放浪形骸并不認同,在肖恩.帕克醉生夢死的時候,馬克.扎西伯格關(guān)心的仍然是他面前的電腦屏幕和他的虛擬世界。一直到最后,肖恩.帕克因為牽扯到毒.品問題,被警察逮捕了。馬克.扎西伯格這才發(fā)現(xiàn),其實兩個人的距離很遙遠。
馬克.扎西伯格周圍的人分別代表了傳統(tǒng)、現(xiàn)代和后現(xiàn)代,只有他自己是一個不屬于任何一個時代的漂泊者,因為其他人雖然各自帶著不同時代精神的印記,畢竟仍然是社會網(wǎng)絡的一部分。而馬克.扎西伯格卻游離在社會和人際網(wǎng)絡之外,從頭到尾,他都沒有融入過這個世界。
他智商和情商成反比,他傷害了對自己有好感的女生,傷害了一直包容他照顧他的朋友;他如愿以償成為人人景仰的校園紅人,竟不知如何與粉絲們聊天,眾人崇拜的眼光反而讓他無所適從;他試圖追隨肖恩.帕克選擇后現(xiàn)代的生存方式,搬到加利福尼亞,最終卻發(fā)現(xiàn)自己不屬于那里。與眾人對簿公堂時,馬克.扎西伯格捍衛(wèi)的與其說是他的財富和權(quán)力,不如說是他僅余的精神依托——他超眾的智慧。他的智商是他唯一可以依靠和安慰的,他要用自己的聰明壓倒所有人,來填補情感的空虛。事業(yè)上他是個成功者,是個瘋狂的天才,同時他永遠治不好自己的社交障礙,他與世界之間始終隔著一道電腦屏幕。
這是馬克.扎西伯格的悲哀,facebook這個龐大的社交王國里,卻沒有屬于他的位置。
影片的結(jié)尾,馬克.扎西伯格機械地刷新著屏幕,等待這前女友通過自己的好友申請,這才是他熟悉的交往方式。卻不由讓人想到了那個古老的話題:虛擬網(wǎng)絡世界,到底是讓我們更接近,還是更疏遠?
“社交網(wǎng)絡”一部電影的時間有限,但帶給所有人的思考卻是無窮無盡的。自己究竟是影片中的哪個角色,而自己在這個社會里的定位又如何,這個數(shù)字代碼在空氣里橫行的時代里,自己的位置又在哪兒。這是大衛(wèi).芬奇留給所有人的一道課題。
這部電影,在影評人的筆下,幾乎得到了所有的贊譽,即使是以前那些不喜歡大衛(wèi).芬奇或者阿倫.索爾金的影評人,也都為“社交網(wǎng)絡”送上了至高贊賞。
“紐約時報”稱,“光芒四射而高度集中的故事和奔放的步伐讓人難以抗拒,是一部憤世嫉俗又兼具娛樂性的小制作電影。”
“美聯(lián)社”則說,“就像人們每天總是不止一次瀏覽facebook一樣,觀眾發(fā)現(xiàn)自己一次又一次受到‘社交網(wǎng)絡’的吸引,影片輕而易舉地成為了本年度最佳之一。”
“波士頓郵報”完全是贊不絕口,“影片在拍攝手法的方面,簡直帶給人以荒誕的享受。”
而“首映”雜志更是送上了至高榮譽,“這個時代的社會標志,就像‘驚天大陰謀’、‘畢業(yè)生’在他們那個時代的地位。”
在目前出現(xiàn)的四十一家媒體的專業(yè)評論中,有四十篇評論都給出了五星好評,唯一例外的一篇也給予了三星的中肯評價。這無疑證明了,“社交網(wǎng)絡”在專業(yè)人士眼中,輕而易舉就成為了年度最佳影片之一。
而作為“社交網(wǎng)絡”的第一男主角,李準奕再次聚集了所有影評人的焦點。看看今年李準奕上映的三部作品,“月食”偶像電影,“盜夢空間”科幻技術(shù)取勝,要說李準奕在演技上有什么驚為天人的表現(xiàn),那肯定是不現(xiàn)實的。但這一次不一樣,如此一個計算機宅男的故事,如此一個吸引全球目光的故事,要成功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無疑就需要深厚的功底了。
“社交網(wǎng)絡”的大獲成功,大衛(wèi).芬奇和阿倫.索爾金絕對是不能忽略的功臣,但更重要的是,李準奕幾乎用一己之力把這個故事講活了,為所有人呈現(xiàn)出了一個完整的馬克.扎西伯格。在“社交網(wǎng)絡”之中,李準奕一個人的光芒幾乎貫穿全片。核心,靈魂,大概也就是如此了。于是乎,所有的專業(yè)影評人都瘋狂了,為李準奕而瘋狂。
老實說,“社交網(wǎng)絡”并不感人,甚至散發(fā)著濃郁的黑暗氣息,但李準奕的演技出色得讓人想哭,許多影評人都稱贊道:這絕對是十年出一次的神來之筆,奕為我們奉獻了他職業(yè)生涯最出色的表演,堪稱二十一世紀的“公民凱恩”,傲立影林、彪炳史冊。
如此稱贊,雖然沒有神化,但也距離成神不遠了。
去年,李準奕先后在“宿醉”、“和莎莫的五百天”、“單身男子”中以演技驚艷了全世界,并稱為了奧斯卡影帝最年輕的十位入圍者之一。今年,撇開前面兩部電影,李準奕再次在“社交網(wǎng)絡”中取得了突破,獲得了全面的稱贊。
在一片壓倒性的稱贊中,“紐約時報”送上了倍受肯定的評論。
奕那不可思議的語速,成功地為我們塑造了網(wǎng)絡時代新新人類的形象,馬克.扎西伯格的形象躍然而出;更驚為天人的是,在奕那俊挺的眉毛之間,看似毫無變化的眉頭深鎖,卻透露出太多太多的信息,無辜、貪婪、掙扎、冷漠、冥思苦想、鄙夷不屑、無所適從、野心勃勃……這種種的情緒波動、這復雜的心理活動,僅僅是一個動作,就如此精準到位地逐一呈現(xiàn)。如此豐富的表現(xiàn)力卻又不失強大的情感沖擊力,更在中后程演變?yōu)橐环N濃烈的氣場。這種氣場,是“散發(fā)”出來的,而不是演出來的,這已經(jīng)脫離了演技的范疇。此刻,李準奕就是馬克.扎西伯格,他讓我們相信了這個角色。而這種能力,在收斂型的表演中簡直是無法想象的震撼,這就是所謂的天才。
“單身男子”中,奕的那一雙眼睛,成功地打動了無數(shù)人的心房,僅僅是一個視線一個眼神,就牽動著所有人的心;“社交網(wǎng)絡”,奕的眉宇之間,成功地沖擊了所有人的大腦,每一次眉頭深鎖,都清晰而直接地把那種強大的情感沖擊力,狠狠地撞進我們的心窩。
這一次表演,就足以讓奕名留青史。
“紐約時報”的評論幾乎把所有可能想到的稱贊都寫上了,更為神奇的是,這次挑剔的影評人幾乎沒有了反駁的聲音,甚至還有人認為“紐約時報”的評論太過保守了,他們更愿意把李準奕這次的演出成為“2010年來最出色的表演,沒有之一”、“這是十年一次的驚喜,獨一無二”,影評人對于李準奕的狂贊,也把李準奕送上了新生代演技第一人的寶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