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拿去!
朱祁鈺深吸了口氣,大明朝出現(xiàn)了問題,也是幾乎所有帝國都存在的問題。
那就是:「帝國所有人都認為,自己如此的強大,能夠承受小的失誤和問題。」
即便是朱祁鈺中人臣的天花板于謙,大約也有這種想法。
皇莊做點生意,賺點錢,沒什么問題,大明的百姓,有這種承受能力,勛戚跟著勛戚們一起發(fā)財,沒什么問題,大明地大物博承擔得起。
帝國的衰弱,在這種日拱一卒的境遇下,小問題就會逐漸累積成為大問題,最終帝國崩解,幾乎是可以預(yù)見的。
朱祁鈺對興安說的話,就是他的一個態(tài)度,這也算是新朝新氣象。
皇帝不能帶著頭挖自己的根基,還不亦樂乎。
那樣實在是太TM的蠢了。
興安俯首領(lǐng)命而去,而金濂站直了身子,悄悄的退到了王直身后,戳了一下王直,兩個人離開了午門的五鳳樓正中央,走到了墻垛的位置,小聲的交談了起來。
朱祁鈺只是看了一眼,并沒有太過于計較,金濂不是蠢笨之人。
事實上,之前金濂提議將通州的糧食付之一炬的時候,他的內(nèi)心對這個戶部尚書是有一些不屑的。
但是了解到了實際情況后,他放下了些許的成見。
誤會解除。
朱祁鈺在了解了金濂的經(jīng)歷之后,朱祁鈺確認了這是一個可用之人。
金濂是永樂十六年的進士,自從開始做湖廣道監(jiān)察御史之后,他的賢名就在南方流傳開來。
浙江巨盜史慶真活動猖獗,時數(shù)年間,誰都制服不了,金濂費勁了周折將其抓捕歸案。
而后金濂父親病逝,金濂請旨想回順天府為父親守孝,皇帝不準,令其前往陜西做按察副使,金濂未能守孝,前往了陜西。
這擱古代叫做奪情,是因為沒有這個臣子不能把事辦成。
金濂在陜西干的很不錯,興修水利、緝捕大盜、平定山匪、安定民生、設(shè)立學宮為百姓講讀經(jīng)史、讓將校讀書識字研讀兵法、并且親自習射演練,文武雙修,一時間韃靼人不敢再進犯。
御邊十數(shù)載,韃靼人聞?wù)咝膽兀L而逃。
金濂回到京城做了刑部尚書,就辦一件事,司法公平。
無論是勛戚還是朝中大員,他都一視同仁,這種做事風格,終究得罪了一大片的勛戚和朝臣們,終于在安鄉(xiāng)伯案中,金濂被朝堂過半之人彈劾,差點被罷官。
正統(tǒng)十三年,金濂任參軍務(wù),提督軍中大小事物,前往福建平定葉宗留-鄧茂七起義。
葉宗留-鄧茂七的起義規(guī)模有多大?
起義軍占據(jù)了整個福建、半個江西、浙江的處州府、溫州府、衢州府和半個金華府被起義軍攻占。
而在廣州方向,鄧茂七占據(jù)了海陽縣。
擁兵80萬有余,治下數(shù)千萬百姓,皆稱其為鏟平王,鏟平王鏟除一切不平事。
金濂帶著人前往福建平叛,開拔之前,金濂母親病逝了,金濂請求守孝,朝廷不許,令其辦了喪事,立刻前往福建。
金濂在年初(正統(tǒng)十四年二月)的時候,在延平設(shè)了一個局,誘鄧茂七的主力進攻,一戰(zhàn)便殺掉了鄧茂七。
金濂開始對起義軍進行分化,勸導安置,起義被安置招撫,聲勢越來越小。
朱祁鎮(zhèn)是在東南方向有超大規(guī)模起義的時候,親征草原。
不得不說,朱祁鎮(zhèn)的膽子是真的大,也不知道誰給他的勇氣。
金濂是個好同志,能力很強,軍事、律法、賬目都是得心應(yīng)手,一心為民的重臣。
這種竊竊私語,朱祁鈺不管,新朝新氣象,新皇登基要適應(yīng)朝臣,朝臣們需要適應(yīng)新皇帝。
“殿下。”吏部尚書王直面含難色的來到朱祁鈺的面前,低聲說道:“這疏通通惠河運糧之事,是不是可以從長計議一下?”
“不可。”朱祁鈺冷冰冰的回答了一句,他看著臺下跪在刑場的人,低聲說道:“王尚書,瓦剌人不會給我們從長計議的時間。”
魯迅先生曾言:「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diào)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里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diào)和,愿意開窗了。」
王直的這個勸解,其實就是和稀泥的打算。
一道嚴苛的政令,也需要給一些人選擇的時間,他并不是反對,而是希望朱祁鈺能給一些反應(yīng)時間。
可惜,朱祁鈺并不是打算開窗,而是打算直接拆屋頂了。
“殿下,午時三刻已到,文淵閣大學士兼刑部尚書俞士悅,請斬陰結(jié)虜人五十三人。”興安按著流程俯首對朱祁鈺說道。
朱祁鈺平靜的點了點頭說道:“拿去!”
大明皇帝的天語綸音,被興安以高亢的嗓音傳下,而站在午門兩側(cè)內(nèi)侍,不斷的高聲郎喝著郕王殿下的的口諭。
二傳四,四傳八,而后十六人,三十二人相次連聲高喝,最后站在午門下的三百二十員大漢將軍,以最大的嗓音齊聲高喝“拿去!”
聲振屋瓦。
劊子手們,將手中小巧玲瓏卸骨刀,插進了犯人的脖頸輕輕一撬,只聽到一聲聲的喀嚓聲,這是頸椎骨被撬開的聲音,在行規(guī)里,這叫開皮。
犯人們沒有感受到多少疼痛,就失去了全身的知覺。
隨即一聲高喝,劊子手拔掉了生死牌,高舉手中的鬼頭刀,在正午的陽光之下,奮力一砍,五十三個人頭滾滾落地。
血液向前濺了三尺有余,人頭滾動著落在了刑場之下,劊子手們跳下了刑場,將人頭高高舉起,向圍在刑場周圍的人展示著。
朱祁鈺站起身來,深吸一口氣說道:“準其家人為其收殮尸骨。”
大明皇帝向來是薄涼寡恩的,朝臣們對此是一清二楚的,但是這讓家人殮尸,郕王殿下在某些方面也不是那么的刻薄。
朱祁鈺甩了甩袖子,負手向著午門下而去,他要回自己的郕王府,而不是進宮,興安打掃完了皇宮,朱祁鈺卻不樂意住了。
他回到了郕王府的書房里,看著一桌子琳瑯滿目的奏疏,就是有些頭疼,這些都是文淵閣送來的奏疏,里面全都是彈劾于謙的奏疏。
“言之無物。”朱祁鈺從其中挑了幾本放在案前,其他的都推到了一遍:“成敬,把這些奏疏全都扔到伙房去,燒飯用。”
“是。”成敬將這些個彈劾于謙的奏疏都抱了起來。
朱祁鈺十分不滿的說道:“金英被下了獄,你先把司禮監(jiān)的擔子挑起來,別讓興安一個人忙里忙外,讓司禮監(jiān)起點作用,以后彈劾于謙的奏疏,都不用送來了。”
“是,臣領(lǐng)命。”成敬一聽有些愕然,隨即抱著奏疏離開,只是走出書房的他手一直在哆嗦,連奏疏都拿不穩(wěn),散了一地。
他撿起了地上的奏疏,再次抱起,向著伙房走去,司禮監(jiān)乃是宮內(nèi)衙門內(nèi)署十二監(jiān)之首,掌有批紅之權(quán),素有內(nèi)相之稱。
這就當了內(nèi)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