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jié)目錄 第一百二十章群雄割據(jù)
長安之亂讓整個地仙界基層都受到了無上震動,但是接下來眾人才發(fā)現(xiàn),一切的一切才僅僅是個開始,更大的動蕩剛剛顯露。首先是,原本久起兵作亂的朱溫勢力,打出為舊主李元復(fù)仇的旗號,從原本的逆賊搖身一變成了正義之師,之后更是從西賀牛洲借來梵國大軍,名正言順的揮軍直下。而同一時間,北俱蘆洲妖國作亂,大軍逼近,使得遠征朱溫的趙匡胤大軍回師,如此朱溫大軍更是勢破如竹。一時之間,大唐江山風雨飄搖中,搖搖欲墜。
</br>
</br>就在眾人以為地仙界已經(jīng)夠亂的時候,一則震驚天下的消息再次傳遍地仙界。下落不明,被認為早就尸骨無存的原大唐太子李亨出現(xiàn)在南瞻部洲,也是發(fā)詔聲討李盛,稱李盛為繼承皇位,挑撥離間,利用李元之手,屠害血親,更是害死先皇。之后李亨聚攏大軍,自立為皇,緩緩向長安逼近。
</br>
</br>李盛自是不會沉默,同樣昭告天下,稱朱溫乃是狼子野心,引狼入室,勾結(jié)梵國入侵。趙匡胤則是不尊軍令,擅自撤軍,意圖不軌。更重要的是指出李亨已死,此時在南瞻部洲的乃是假冒之人,意圖作亂大唐,切勿輕信。一時之間雖然各方勢力并起,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倒也相安無事,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暴風雨前的寧靜而已。
</br>
</br>鎮(zhèn)西關(guān),一座算不上繁華的城鎮(zhèn),卻是扼守西方的軍事重鎮(zhèn)。此時鎮(zhèn)西關(guān)外方圓萬里,百萬大軍駐扎,軍營連綿,無邊無岸。大營之中,無數(shù)迎風招展的旗幟上,一個大大的朱字,赤紅如血。而且無數(shù)的營帳前,有很多士卒都是光滑的禿頭,更有許多人鼻梁高挺,一看就不是中原之人。
</br>
</br>鎮(zhèn)西關(guān)原來的城主府中,此時也是眾軍把守,密不透風。府中前廳之中,一切的裝飾都已撤去,掛著各種地形圖,正中更是一個巨大的沙盤,顯示著地仙界東勝神州大部分地形,更有一個個意味莫名的小旗插在其上,周圍更是圍著數(shù)位將領(lǐng)。
</br>
</br>居中一人算不得英俊,卻是別有一分氣質(zhì),兩道八字胡更顯剛猛,只是眼神邪而不正,顯然乃是一個奸雄似的人物,正是此軍首領(lǐng),朱溫。其左右乃是他手下諸將,一個個都是氣度不凡。顯出朱溫能有今日之勢,絕非僥幸。而有幾人身后金光道道,如得道佛陀,顯然是梵國之人,更是得到滿天神佛祝福之人,身份不凡。這也說明梵國對此事的重視。
</br>
</br>眾將身前沙盤不斷演示未來可能的作戰(zhàn)計劃,不斷的完善,每個人都顯示出自己的才華,讓朱溫大為滿意,更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不過,隨即朱溫看了眼身邊的一位男子,氣息和煦,絲毫沒有強者威勢,但卻是在場朱溫最忌憚的人,梵國親王寶象王,梵國一行真正的首領(lǐng)。
</br>
</br>待討論完畢,所有人離去只剩下朱溫和寶象王時,朱溫面帶微笑的說道:“親王殿下,不知對此次攻打長安之戰(zhàn)有何看法?”
</br>
</br>寶象王微微一笑說道:“世事無常,未來誰能說得清呢?長安,李盛,這些都不是重點,真正重要的都隱藏在背后呢。就像將軍,能夠起決定作用的,不是將軍的大軍,也不是我梵國的精銳,而是偉大的佛祖。”
</br>
</br>朱溫聞言一皺眉說道:“寶象王的意思是李盛也不簡單,背后也有大人物?”
</br>
</br>寶象王點頭說道:“那是自然。否則你以為這屹立十幾萬年的大唐皇室怎么會輕而易舉的落到他的手里?李盛背后勢力不比我佛教差,是場惡戰(zhàn)。”
</br>
</br>朱溫略一猶豫,問出了他心中一直以來的疑惑:“寶象王,要是佛祖?zhèn)兂鍪郑覀冊缇鸵唤y(tǒng)神州了,何必還步步推進?而且我們這種戰(zhàn)斗為何會受到他們的關(guān)注?寶象王你位高權(quán)重,佛法精深,可曾知曉?”
</br>
</br>寶象王略一沉吟說道:“朱將軍,本王倒是略知一二。圣人道統(tǒng),封神之后,以闡教為尊。西游之后,我佛教興起,占據(jù)西賀牛洲。西賀牛洲雖然還算富饒,卻是妖怪橫行,遠不如東勝神州與南瞻部洲。但是這兩州都屬東方道門,一旦佛教有動作,定然引起道門反彈,所以一直是兩邊互相克住,鮮少出手。此次如此,似乎與大劫有關(guān),就是封神之戰(zhàn)那樣的大劫。說難聽點,就是我等為棋子。但若是能夠成功,未嘗不能君臨天下,這不就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所期盼的嗎?”
</br>
</br>朱溫聞言點了點頭,隨即與寶象王談起佛經(jīng),倒也是相談甚歡。待寶象王離去之后,朱溫眼中寒光閃爍,臉色陰晴不定,最后深吸一口氣,打坐入定,腦后卻是浮現(xiàn)數(shù)道金色光暈,散發(fā)著純正的佛家之力。朱溫似乎也是佛教中人,但是寶象王又似乎并不知情,令人費解。
</br>
</br>而朱溫假象的長安皇宮之中,登基不久的李盛此時卻是神情恭敬的站在一位老道身前。那老道士除了不凡的氣勢,還有一雙飽經(jīng)滄桑的雙眼,一看就不是不問世事的那種苦修之人。對著李盛這位大唐天子,矜持中透露著一絲尊重。
</br>
</br>老者看這神情恭謹,但眼中閃爍著意氣風發(fā)的神情,無奈的嘆了口氣。此次前來不是老道本意,但是師命難為,幸好只是讓他來看看,去留可以選擇,前提是這位天子不挽留。老道士苦口婆心的說道:“陛下,當年老道乃是天命之人,都最終慘敗人手,若非是師尊的緣故,老道早就魂飛魄散了。此時陛下再請老道出山,老道實在是無言以對,而且李亨那里就是那個勢力,難煞老道了。”
</br>
</br>李盛搖頭說道:“子牙師兄莫要自謙。當年元龍乃是大能轉(zhuǎn)世,以有心算無心,這才盛師兄一籌。現(xiàn)在別的不說,元龍圣人成圣,自是不會自降身份。師兄,師弟在此懇請您出山幫助師弟。”
</br>
</br>那老道士,也就是當年的姜子牙,苦笑搖搖頭,實在不想再趟這趟渾水了。但是看這位師弟火熱的眼神,姜子牙不禁感嘆,盛名累人啊。姜子牙再次暗嘆一口氣,也不再推脫,苦笑著點了點頭說道:“那還請陛下日后多多照顧。”卻是立馬就改了口,讓李盛聽的心底一陣舒服,讓姜子牙自己暗嘆,與君主處好關(guān)系,真的是相處愉快的基礎(chǔ)啊,當年輸?shù)貌辉?br/>
</br>
</br>李盛見姜子牙答應(yīng),迫不及待的問道:“那明日朕就宣布師兄的任命。對當前局勢,還請師兄指點”
</br>
</br>姜子牙也是立即進入狀態(tài),淡淡說道:“陛下,如今您是名正言順的國君,這是優(yōu)勢,也是弱勢。好處就不多說了,壞處就是成了眾矢之的。因此您應(yīng)當實行的政策就是四個字,縱橫聯(lián)合。”
</br>
</br>李盛點了點頭,這想法也早有人提出來了,只是在人選上難以決定。于是李盛問道:“還請師兄詳細解說。”
</br>
</br>姜子牙說道:“在此之前要先說說天下大勢。西邊,也是威脅最大的一邊。朱溫大軍實力雄厚,背后梵國更是蠢蠢欲動。不過有我道門在,佛教也不敢太明目張膽。這個勢力是必須要剿滅的。南邊,北邊,雖然看似北俱蘆洲群妖暴動,但是極大部分都與三師叔的截教有關(guān),無須擔心。但是北邊也是最危險的,那位戍邊將領(lǐng)趙匡胤。能夠在朱溫起義之后隱忍下來,才是真正的可怕。最近更是有人出手支持,需要多加注意。南邊不用說,乃是李亨,殿下的兄長,也召集了不少舊臣愚忠之輩,威望不低,但是恰恰是最合適的聯(lián)合人選。”
</br>
</br>李盛皺眉說道:“師兄,有大臣說此乃滅我威風,動搖正統(tǒng)的舉措,最是實施不得。但為何師兄會如此說?”
</br>
</br>姜子牙自信一笑,似乎又回到了當年封神之初,意氣風發(fā)的階段。隨即姜子牙解釋道:“陛下,如此說的大臣定然是說讓陛下承認李亨為皇之類的話,此乃大謬。陛下只需封李亨為王即可,再動之以理,曉之以情,此事可成。”
</br>
</br>李盛疑惑的張了張嘴,尚未說出疑問,姜子牙已經(jīng)開始解釋了。姜子牙說道:“陛下或許認為李亨不會接受這個條件,但老道卻認為可能。陛下莫要忘記,真正能夠做主的,不是李亨,而是其背后之人。而對于先消滅佛教勢力,那邊想來也是很感興趣的。陛下再不小心將旨意泄露天下,以大唐未來為基點訴說,不愁李亨不順勢而為。”
</br>
</br>李盛聞言點了點頭,之前卻是被那些大臣束縛了思維,沒想到這些。李盛來回踱了幾步,興奮地滿臉通紅的說道:“經(jīng)師兄如此一說,確實可行。那另外兩邊呢?”
</br>
</br>姜子牙說道:“在李亨答應(yīng)條件之前,對尚未光明正大造反的趙匡胤不予理會,有妖族牽扯著呢。對于朱溫和梵國,先示之以若,而后各方準備妥當,一舉擊潰”
</br>
</br>雙方再次商量一番細節(jié),李盛心滿意足的離去準備,姜子牙嘆息之余,也是迅速調(diào)節(jié)心情,融入新的身份之中??????V!~!
</br>
</br>..</br>